歐拉、歐幾裡得、笛卡爾都沒能解決的數學問題,他探索了新的方案

2020-11-24 騰訊網

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歐拉、歐幾裡得、笛卡爾、尼科馬修斯都沒能解決的千年數學問題,還有破解的可能嗎?

還真有可能。

最近,一位名為佩斯·尼爾森(Pace Nielsen)的數學家開闢了一種新方法,給這個「千年難題」提供了別樣的解決思路。

這個數學問題是奇數完美猜想,事實上,它的定義非常簡單:

是否存在一個奇數,使得它是完美數?

然而,這個「簡單問題」卻在證明過程中變得越來越複雜,甚至成了數學上懸而未解的「疑案」。

有「完美」的奇數嗎?

首先來解決一個概念:「完美數」是什麼?

這個數最早被畢達哥拉斯發現,他給出了完美數的定義:

一個完美數(必須是自然數),如果將它除了自身以外的所有因數相加,等於它自己。

例如,6就是一個完美數。

由於6=1×6=2×3,所以6除了自己以外,它的約數還有1、2、3。

可以看見,這三個約數的和為1+2+3=6,恰好等於6自己。

除了6以外,還有28、496、8128……

根據這些排列出來的數,歐幾裡得設計了一個公式,用來生成完美數。

假設一個質數p,而2 ^ p - 1 (2的p次方-1)也同樣是一個質數,那麼2^(p-1)×(2^p-1)就會是一個質數。

問題被解決了?

沒有。

2000年後,歐拉研究這個問題時發現,歐幾裡得給出的公式,實際上只能生成完美數中的每個偶數

數學家尼科馬修斯(Nicomachus)下過定論,「完美數只能是偶數」,但沒有證明。

也就是說,沒人知道完美奇數猜想是否正確——到底存不存在這樣的奇數(Odd Perfect Numbers,簡稱OPN),使得它是完美數?

問題吸引了不少數學家研究,OPN的限制條件也開始被提出:不能被105整除;任何OPN都必須大於10的2000次方……

限制條件越來越多,OPN存在的可能性也在被縮小——像漁夫「收網」一樣,越來越多的奇數正在被排除。

根據數學上的定理,如果兩個限制條件互相矛盾,那麼OPN就不可能存在。

然而,隨著限制條件越來越多,條件之間卻沒有一點矛盾的跡象,導致這個猜想一直沒被證明。

對此,數學家約翰·沃伊特表示:證明一種事物的存在非常簡單,但證明它不存在,卻要困難得多。

「收網」行不通,試試找相似

與眾多研究「完美奇數猜想」的數學家一樣,尼爾森一開始也試圖增加OPN的限制條件,以證明它不存在。

但他發現,這樣的證明方法會隨著限制條件的增加變得十分複雜。

為此,尼爾森研究前人的成果,發現了笛卡爾留下的「欺騙數」(spoof number)。

事實上,這是笛卡爾試圖證明「完美奇數」存在的一個失敗案例:他假裝某些數是質數,以此得出了一個假冒版的「完美奇數」。

例如,198585576189是一個巨大的數,而22021是它的一個因數。

笛卡爾在證明過程中,假裝22021是質數,將它和198585576189的其他因數相加,就等於198585576189自己,符合「完美奇數」的定義。

其實,22021等於19×19×61,這個數也因此成為了一個「欺騙數」。

此外,後人還在笛卡爾研究的基礎上,弄了一個「惡搞版」欺騙數——他假設負數也能成為完美數(完美數只能是自然數),證明了 22017975903是所有因數的和。

但如果將這種「欺騙數」用來證明「完美奇數」不存在呢?

尼爾森與研究團隊用了幾年時間,找出了所有的「欺騙數」,並開始研究這些欺騙數的特點。

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完美奇數」應該具有「欺騙數」的一切特性,而且還自帶特殊條件。

而如果能證明「欺騙數」不符合「完美奇數」的任何一個限制條件,那麼「完美奇數」就不可能存在。

簡單來說,由於「完美奇數」不能被105整除,那麼如果「欺騙數」都可以被105整除,「完美奇數」就不存在。

雖然團隊還沒有找到這樣的限制條件,但這無異於給「證明不可能」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思路。

約翰·沃伊特表示,這是個偉大的嘗試。

也有網友表示,這離難題的解決又近了一點。

尼爾森與奇數完美猜想

尼爾森第一次與完美數猜想結緣,是在高中數學競賽上。

被這個問題所吸引,他找來了各種論文研讀,並在大學時期選擇了數學相關的專業學習,希望能為解決奇數完美猜想帶來幫助。

論文顯示,尼爾森曾經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工作,目前在楊百翰大學(BYU),繼續進行奇數猜想相關的研究。

對於數論問題,尼爾森表示自己「正在不斷取得進展」。

「只有不斷到山裡去,才可能最終找到鑽石。」

相關焦點

  • 歐拉、歐幾裡得、笛卡爾都沒能解決的數學問題,他探索了新的方案
    笛卡爾、尼科馬修斯都沒能解決的千年數學問題,還有破解的可能嗎?問題被解決了?2000年後,歐拉研究這個問題時發現,歐幾裡得給出的公式,實際上只能生成完美數中的每個偶數。此外,後人還在笛卡爾研究的基礎上,弄了一個「惡搞版」欺騙數——他假設負數也能成為完美數(完美數只能是自然數),證明了−22017975903
  • 高考數學讓你崩潰,你應該感謝歐拉、高斯、笛卡爾貢獻這些知識點
    笛卡爾,平面直角坐標系和解析幾何笛卡爾不僅活躍在政治試卷之中,還為高考數學貢獻了半壁江山。在 16 世紀之前,歐幾裡得幾何佔據了半壁江山,16 世紀以後,由於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天文、力學、航海等方面都對幾何學提出了新的需要。
  • 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歐幾裡得竟然排不進前3,第一名必然是他
    在近代數學界,一樣能人輩出,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個大神名字如雷貫耳,歐拉、高斯、歐幾裡得、黎曼、笛卡爾還有鼎鼎大名的牛頓都是非常傑出的數學家。如果對這些頂級的數學家做一個排位,那麼有這麼幾個大神是必然上榜的,其中最熟悉的無疑就是歐幾裡得。
  • 歐幾裡得和笛卡爾到底誰更厲害
    約前330年歐幾裡得出生於希臘的雅典,對於歐幾裡得的身世,我們知道得很少,歐幾裡得年少時曾進入雅典的柏拉圖學院學習,後歐幾裡得決定寫作一本關於數學和幾何學的系統化、理論化書籍,並從雅典長途跋涉來到了當時的文化中心希臘化的埃及託勒密王朝的亞歷山大城。並在亞歷山大城收集數學專著和手稿,虛心向學者求教,並開始著述。大約前300年,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完成。
  • 讀讀歐拉吧,他是我們所有人的大師
    1736年,歐拉向維也納宮廷天文學家喬凡尼·馬裡諾尼(Giovanni Marinoni)寫了一封信,描述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雖然這個問題十分乏味,但在我看來,值得注意的是幾何、代數甚至計數法都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鑑於此,我想知道它是否屬於曾讓萊布尼茨興趣盎然的位置幾何學範疇。因此,經過認真思考,我得到了一種簡單但完全成立的規則,藉助該規則可以快速解決所有這類『一筆畫』問題。」
  • 歐幾裡得掀起2000年數學風波,被黎曼撲滅,還促成了相對論的誕生
    17、18世紀的哲學家從霍布斯、洛克到康德也都從不同的出發點認為歐氏幾何是明白的和必然的。而笛卡兒在發明了解析幾何以後仍堅持對每一個幾何作圖給出綜合證明,牛頓撰寫的物理領域聖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也是建立在幾何論證的基礎上。從歐拉的《無窮小分析》開始數學才逐漸擺脫對幾何的依賴。
  • 北洋數學講堂丨田剛院士暢談歐拉公式與計數幾何
    從一個簡單的問題出發,田剛教授開始了他的報告。正多面體只有五種,這是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中的著名結果。他向大家介紹了人類歷史上成就卓著的數學家歐拉。歐拉約30歲時右眼失明,60歲左右完全失明,儘管如此,他仍然靠心算完成了大量論文,成為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他的工作使得數學更接近於現在的形態。歐拉公式被譽為最美麗的公式之一。
  • 【數學名家】 解析幾何之父——笛卡爾
    笛卡爾從小就特別愛讀書,不管理解不理解都拿來看。他對自然科學特別感興趣,有一次,父親見他拿著一本很深奧的數學論著在認真地讀,感覺很好奇,便問他從書上學到了什麼。小笛卡爾高興地告訴父親:「爸爸,我發現書上的圖形很多,我在看它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618年,歐洲爆發了戰爭。1620年笛卡爾參軍了。
  • 歐幾裡得和他的《幾何原本》
    它在人類科學的發展史上影響了不計其數的科學巨匠,笛卡爾,費馬,高斯等等,甚至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都是參照《幾何原本》的格式來寫的。徐光啟譯《幾何原本》那麼,如此光輝巨著在兩千三百多年前是如何誕生的呢?這要從一個傳奇人物說起:畢達哥拉斯。
  • 數學史上的最豪華的頂級數學家家譜,原來歐拉是黎曼的祖師爺
    他還發明了一套符號系統,如引用dx表示x的微分,∫表示積分,dx表示n階微分等等。這些符號進一步促進了微積分學的發展。1713年,萊布尼茨發表了《微積分的歷史和起源》一文,總結了自己創立微積分學的思路,說明了自己成就的獨立性。②約翰·伯努利巧妙地利用了費馬原理將力學問題變成了光學問題,通過械能守恆定律和斯涅爾定律解決了最速降線問題這一難題。
  • 數學大師歐拉:「他是我們所有!」
    歐拉成就斐然,著作等身,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的地位極其特殊,能與他相提並論的科學家只有阿基米德、牛頓和高斯。這四位先哲不僅創建發展理論,還應用他們的理論,跨越學科界限,解決了大量天文、物理和力學等方面的問題。因為他們的目光注視的並非是那些具體問題,而是整個宇宙,畢生致力於揭示宇宙的奧秘。  後世的數學家們無不推崇歐拉。
  • 讀讀歐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師
    法國大數學家拉普拉斯曾說過一句話——讀讀歐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文林表示:「歐拉其實是大家很熟悉的名字,在數學和物理的很多分支中到處都是以歐拉命名的常數、公式、方程和定理,他的探索使得科學更接近我們現在的形態。」
  • 【物理數學】數學家的故事丨從笛卡爾到解析幾何
    在1630年到1634年期間,笛卡爾運用自己的方法研究科學。為了能學到更多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知識,親自做解剖。在光學、氣象學、數學及其他幾個學科領域內都獨立從事過重要研究。唏噓離世1649年,笛卡爾接受了瑞典女王克裡斯蒂的慷慨之邀,來到斯德哥爾摩做她的私人教師。笛卡爾喜歡溫暖的臥室,總是習慣晚些起床。當他得知女王讓他清早五點鐘去上課,他深感焦慮不安。
  • 【數學故事】為何2月只有28天?3位數學家與8位帝後的故事
    波德萊爾曾引用17世紀同胞數學家帕斯卡爾的話: 「幾乎所有災難的發生都是由於我們沒有老老實實地待在自己的屋子裡。」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政治人物願意與數學家交往,有的甚至沉湎於數學問題。歐幾裡得是古希臘幾何學的集大成者, 他的出生地和確切的生活年代至今仍是個謎。
  • 思想家系列——笛卡爾
    笛卡爾不僅在哲學領域裡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同時笛卡爾又是一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值得稱道的創見,特別是在數學上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從而打開了 近代數學的大門,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他的哲學思想和方法論,在其一生活動中則佔有更重要的地位。他的哲學思想對後來的哲學和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數學之美——偉大的數學家歐拉及他對巴塞爾問題的精妙解法
    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被許多人認為是&34;,但他卻給出了如此讚譽獻給歐拉本人本文將介紹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是如何解決著名的巴塞爾問題的。歐拉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他的多產被譽為傳奇,且他的數學成果足以匯聚成 92 卷文集。「讀讀歐拉吧, 他是我們所有人的老師。」
  • 數學巨人——歐幾裡得,是如何影響世界幾千年的?
    他還在自傳中寫道:「十一歲時,我開始學習歐幾裡德,師兄是我的導師。」這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像初戀一樣令人眼花繚亂。我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麼好的東西。」《西方哲學史》,羅素著歐幾裡得和其他人不一樣。我們對他的個人生活、家庭和非數學的好奇心幾乎一無所知;然而,我們唯一知道的是,他是亞歷山大城當時最受尊敬的老師之一。當其他人還在為溫飽而工作時,歐幾裡得卻在處理抽象的概念。
  •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三角學在古阿拉伯時期已經發展成熟,數學家們經過探索自然能發現:「積化和差」公式可以將「乘除關係」轉化為「加減關係」.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因為加法運算比乘法運算要好算得多。有了對數表,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前文提出的問題:首先,兩邊取對數
  • 數學建模:將各種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用數學語言描述
    18世紀初,普魯士哥尼斯堡小鎮流傳著一個問題:城內一條河的兩個支流繞過一個島,有七座橋橫跨這兩支流;那麼一個人能否走過遍七座橋,而且每座橋只走一次。1736年,大數學家歐拉圓滿地證明了:沒人可以走遍七座橋。歐拉是如何做到的呢?
  • 我思故我在 | 笛卡爾
    但是笛卡爾教導這樣的問題若不和「我怎麼能知道?」但是笛卡爾的論著引起了對該問題的哲學討論所提出問題從那時以來就引起了哲學家的興趣但是尚未得到解決笛卡爾的物質宇宙觀也很有影響認為整個世界 ──除了上帝和人的心靈之外── 都是機械運動的因此所育的自然事物都可以用機械原因來解釋否認佔星術、魔法以及其它迷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