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故事】為何2月只有28天?3位數學家與8位帝後的故事

2021-01-14 老楊和數學的故事


       在桅杆上放置一個光源,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會看見亮光逐漸降低,直至消失。

——(波蘭)哥白尼

皇帝、女皇

與數學大咖


    歐幾裡得與阿基米德    


菲爾茲獎章上的阿基米德肖像


一般來說,數學家不太顧問政治, 他們不像藝術家那樣惹是生非, 這一點晚年的波德萊爾似有所悟, 這位法國詩人被後世尊為「現代主義文學之父」,卻終其一生過著波西米亞式的放浪生活, 他的晚年頗為悽涼。


波德萊爾曾引用17世紀同胞數學家帕斯卡爾的話: 「幾乎所有災難的發生都是由於我們沒有老老實實地待在自己的屋子裡。」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政治人物願意與數學家交往,有的甚至沉湎於數學問題。


歐幾裡得是古希臘幾何學的集大成者, 他的出生地和確切的生活年代至今仍是個謎。


我們只知道他曾在雅典的柏拉圖學園求學, 後來被埃及國王託勒玫一世延聘到亞歷山大, 主持亞歷山大大學數學系, 那裡有一座藏書量驚人的圖書館, 歐氏因此得以完成《幾何原本》,這是數學史上最著名的一部著作。


這部著作是現代科學產生的一個主要因素,作為演繹推理結構方面的傑出典範, 它甚至給哲學家們帶來啟示。至於歐幾裡得的個人氣質,則在兩個傳說故事裡得以體現。


歐幾裡得石像


當有位學生問起學習幾何學能得到什麼回報時,歐幾裡得便命令奴僕給他一個便士, 並對身邊的人說: 「因為他總要從學習中得到好處。」而當國王向歐幾裡得詢問學習幾何學的捷徑時, 他的回答同樣十分客觀: 「在幾何學中沒有王者之路」。


這位國王是馬其頓人,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將軍,在後者去世後主政埃及,成為擁有15代國王的託勒玫王朝的開國皇帝,而王朝的末代皇帝恰好是那位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與羅馬獨裁者尤裡烏斯·愷撒的兒子。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皇帝家族與2世紀建立「地心說」的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和數學家託勒玫並無親戚關係。


在歐幾裡得去世前幾年出生的阿基米德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和科學家, 他被後人譽為「數學之神」。阿基米德少年時曾到亞歷山大念書, 結交了數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有歐幾裡得的弟子)。


返回故鄉敘拉古(今義大利西西里島)以後, 他很受國王希羅二世的器重, 有一個流傳廣泛的故事, 希羅王請人製造了一頂金王冠, 他怕這個王冠裡摻了白銀, 便求教於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


這則故事記載在公元前1世紀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的著作《建築學》中。


有一天,阿基米德在木桶裡沐浴時注意到, 一個人所排出的水在容積上和自己的身體相等, 他立刻聯想到, 相同重量的物體比重小的排出的水較比重大的多, 由此他發明了著名的浮體定律, 並解決了希羅王提出的問題。阿基米德因此得到國王的尊重,最後他為國捐軀。 


1世紀的克勞迪烏斯是第一個出生在義大利以外的古羅馬皇帝,且有明顯的身體殘疾(可能從小患有小兒麻痺症),歷史學家塔西陀甚至嘲笑他的性格「懦弱」。但他在位時政績顯赫,率先把羅馬的統治擴大到了北非,並御駕親徵渡過英吉利海峽,使不列顛成為一個行省。此外,他對歷史也頗有研究,曾用希臘文寫成大部頭的史學著作。


更為有趣的是,這位皇帝還寫過一本題為《如何在擲骰子中獲勝?》的小冊子,探討了概率問題。原來,他和那些悠閒的大臣們愛好博弈,迷戀於擲骰子的遊戲, 可惜這本書沒有保存下來。


直到1654年, 法國數學家帕斯卡爾和費爾馬在通信中奠定概率論的基礎, 他們的出發點依然是擲骰子那樣的賭博遊戲。

 

    二月與羅馬的統治者    

 

公曆之父——裡利烏斯醫生像


1543年5月24日,彌留之際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收到了從德國紐倫堡寄來的《天體運行論》樣書,兩天以後他與世長辭。哥白尼相信,研究天文學只有兩件法寶:數學和觀測


在這部著作裡,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認為地球是繞太陽旋轉的。他在書裡寫道,倘若在船的桅杆上放置一個光源,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會看見亮光逐漸降低,直至消失。


地球繞太陽的旋轉被稱為公轉。公轉一周所需時間為地球的公轉周期,通俗的說法就是「年」。由於選取的參考點不同,年可分為恆星年、回歸年和近點年。恆星年被認為是地球公轉的真正周期,回歸年比恆星年短約20分24秒,它是地球四季變化的周期,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關係極為密切。


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早已測算出,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個回歸年的時間約為365.2422天,於是日曆上每年有365天。這一曆法是從古羅馬儒略曆演變而來的。公元前46年,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尤裡烏斯·愷撒(又譯儒略·凱撒)頒布了新的曆法,即儒略曆,規定每年12月輪流大小月,即分別有31天和30日。


可是,這樣一來,每年就有366天,需要從某個月中減去一天。因為當時每年2月是羅馬處死犯人的時間,所以2月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月份。愷撒決定將2月減去一天,也就剩下29天了。


另一方面,地球公轉周期的時間每年會多出0.2422天,約每4年會多出一天。於是每隔三年安排一個閏年,也就是說每四年中有一個閏年;這樣平年每年365天,閏年每年366天。因為2月天數最少,增加的那一天給了2月。也就是說,每隔4年會再增加一個額外的閏日,即2月30日。 


儒歷年頒布才兩年,凱撒就被他的情人的兒子布魯圖斯領導的元老院派人給暗殺了。愷撒死後,他的甥孫兼養子屋大維擊敗了競爭者安東尼,開創了羅馬帝國並成為第一個奧古斯都,即皇帝。屋大維是元首政治的創始人,統治羅馬長達40年。他做了皇帝之後,發現愷撒出生的7月份有31天,而自己出生的8月份卻只有30天。於是,在他的指令下,又從2月減去一天加到8月份。


於是乎,2月在平年有28天,而在閏年有29天。同時,8月有了31日,8月以後的4個月天數也做了相應調整,就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了。不過對於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並沒有其他歷史記載或證據,它很可能只是一個傳說故事,卻因為有板有眼且有數學含量,全世界的人們大多相信它是真的。


可是,地球公轉的回歸年比365天多出的是0.2422天,而非0.25天,因此仍存在誤差,每四百年中要取消3個閏日,這就是現在通行全世界的公曆或陽曆——格里高利曆。這是由那不勒斯醫生裡利烏斯率先提出,他去世後又由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克拉維烏斯修潤並建議,而由羅馬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於1582年3月1日頒布,10月4日開始實行的。格裡高利是羅馬教宗的稱號,共有16位,以七世和十三世最為著名。


1582年10月4日後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號仍然連續計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即10月15日是星期五。這樣就把一千多年來積累的誤差帳一筆勾銷了。新的閏年方法為:凡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當公元年數後邊是帶兩個「0」的「世紀年」時,必須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閏年。


格里高利曆的年平均長度為365日5時49分12秒,比回歸年長26秒。照此計算,過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誤差,但這樣的精確度已相當了不起了。在儒略曆(格里高利曆)中,2月28日(2月29日)出生的人是最少的。


而如果我們的年齡是以一個人的生日來累計的話,那麼毫無疑問,這一天出生的人是最年輕的,他們在20歲時便已經是高壽了。

 

   歐拉與俄國的四位女皇    



正如拿破崙是結交數學家最多的君王,與君王打交道最多的數學家是歐拉,雖說比他們早一個世紀的時候,法國數學家兼哲學家笛卡爾曾被瑞典女皇克麗斯蒂娜邀請長達一年之久,最後排出一艘軍艦把他從荷蘭接到瑞典。笛卡爾與女皇相差30歲,兩人均終生未婚。在笛卡爾因患肺炎死於斯德哥爾摩之後,女皇改信天主教並自動放棄皇位。


1727年,對20歲的瑞士小夥子歐拉來說是一個關鍵性的年份,那一年牛頓在倫敦去世,那一年歐拉開始了學術生涯,他首次參加了巴黎科學院的有獎競賽——在船上安置桅杆。這一傳統的競賽活動起始於1721年,吸引並激勵了歐洲各國難以計數的年輕人。


瑞士數學家歐拉


不幸而又幸運的是,歐拉的研究成果未獲獎,加上此後求職母校巴塞爾大學未果,當年他便動身去了俄國,受聘於新成立的彼得堡科學院。可是,就在歐拉踏上俄羅斯領土的那一天(5月17日),邀請他來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去世了。作為俄國最偉大的君王——彼得大帝的情婦和妻子,這位出身卑微的立陶宛女子雖在位僅僅兩年多,卻實現了丈夫建立科學院的願望。


歐拉初到彼得堡的日子,處境十分艱難。葉卡捷琳娜一世死後,權力旁落到一夥粗魯殘暴的傢伙手裡,甚至年幼的沙皇也在能夠行使自己的職權以前死去。


那些當權者把科學院及其研究者看成是可有可無的擺設,他們甚至考慮取消它,遣返所有的外籍人員。不過,歐拉埋頭於研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數學王國裡。


歐拉26歲那年,在彼得堡科學院做了數學教授,他準備在俄羅斯安家了,新娘是彼得大帝西遊時帶回來的畫師的女兒,也是歐拉的瑞士同胞。那時俄國早有了一位新女皇,即彼得大帝的侄女安娜·伊萬諾夫娜,雖說在安娜的情夫的間接統治下俄羅斯經受了歷史上最血腥的恐怖時期,但科學院的境況並沒有變得更糟,歐拉這樣的數學家和他研究的數學對當權者無害。


歐拉很喜歡孩子,兩任妻子(她們是同父異母的姐妹)先後生下了13個孩子,歐拉常常一邊抱著嬰兒一邊寫論文,稍長的孩子們則圍繞著父親嬉戲,他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條件下都能工作的少數幾位大科學家之一。


1740年,安娜女皇退位並於當年去世,歐拉遂接受了普魯士國王腓德烈大帝的邀請,到柏林科學院擔任數學部主任。歐拉在柏林生活了25年以後,回到了寒冷的彼得堡,他的妻子和兒孫們也一同返回。


葉卡捷琳娜二世


那時候,俄羅斯又有了一位新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在位的34年裡,繼承了彼得大帝未競的事業,領導俄國全面參與歐洲的政治和文化生活,制訂法典並厲行改革,同時奪取了波蘭和克裡米亞的大部分領土,故又被稱作葉卡捷琳娜大帝。在歐拉回到彼得堡之後,女皇以皇室的規格接待他,撥給他一棟可供全家18人居住的大房子和成套的家具,並派去自己的一個廚師。


雖說歐拉一生受到女皇們的眷顧和關照,他的一生還是遭遇了許多不幸,兩隻眼睛先後失明,八個孩子先後夭折,晚年的一場大火幾乎奪走了他的生命和手稿,幸虧瑞士僕人的奮力搶救,但他的房子連同藏書全被燒毀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獲悉後馬上補償了全部經濟損失,歐拉重又投入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娜和葉卡捷琳娜二世之間,俄國還有過一位女皇,那便是彼得大帝的女兒伊莉莎白。她在位的20年間,歐拉一直生活在柏林,儘管如此,俄國方面照付給他院士津貼。也是在她在位期間,彼得堡科學院第一次有了本國院士——科學家兼詩人羅蒙諾索夫。有一年,俄羅斯軍隊入侵柏林遠郊,歐拉的農場遭到了搶劫,女皇知道後加倍賠償了他的損失。


可以說,歐拉的一生得到了俄國四位女皇的垂青。他堪稱歷史上最著名的宮廷數學家,畢生往返於兩個敵對的國度——俄羅斯和德意志,侍奉不同的皇帝和皇后。


一次,腓特烈大帝命令歐拉給他的侄女授課,歐拉便動筆寫下了一系列文筆優美的散文,後來變成暢銷十多個國家的《給一個德國公主的信》,這應該是出自科學家手筆的科普或科學文化著作的早期範本。


本文節選自蔡天新教授新書《數學的故事》,全書共講述了20個有趣的數學故事。


關於數學的故事,有以下幾本書:

第一部分是中外結合的7個數學故事;第二部分是8個有關數學家的故事;第三部分的故事則是圍繞5個有趣的數學問題來寫,生動有趣,留有餘味。

來源《超級數學建模》

相關焦點

  • 【數學家故事】7位大數學家的小故事,有趣又勵志!
    你知道多少位數學家,又知道多少關於數學家的故事呢?今天,一起看看這些數學家的故事!高斯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在還不會講話時就自己學計算,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
  • 【數學名人故事】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梁燕老師,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位著名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出生於西元1777年,是德國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與阿基米德和牛頓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三位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       三歲時,有一天,他趴在地板上。看著當水泥工頭的父親在算工人的薪水。父親好不容易算出來後。高斯卻說,父親算錯了。
  •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作為中國人歷來被稱頌很高兩個詞就是「聰明」和「勤奮」,那能提現中國既聰明又勤奮的,小編覺得「數學」無疑是最恰當的,眾所周知普通的中國也被普遍說數學好,可是今天小編要講的是兩個數學天才的故事。他們是目前唯一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的華裔數學天才。他們就是——數學家丘成桐和陶哲軒。
  • 讓孩子愛上數學:從數學家的故事開始
    原標題:讓孩子愛上數學:從數學家的故事開始 很多偉大的數學家有一些傳奇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不是無意義的瑣碎,也不是一些讓人盲目追求的癖好。而且一些高貴的品質和令人稱豔的能力,讓我們對其敬仰,這些偉人也會因此成為我們的偶像,讓孩子有一個追逐的目標。
  • 數學家的愛情故事
    《數學家的故事》由網友ukim於2002年4月6日在北大未名BBS上開始連載,6月10日完結。該系列原標題為《Heros in my heart》,共66篇,在圈內流傳甚廣。大學時,星星就讀過這本小冊子,印象頗為深刻。近日重讀,選擇其中部分章節,另增加一些新內容,整理成幾篇短文,分享給諸君。
  • 數學家的故事(2)- 數學鬼才佩雷爾曼
    2010年6月8日,世界上一批最優秀的數學家聚集在巴黎,給俄羅斯數學家佩雷爾曼頒發千禧數學獎,但是他卻不在場。此前他還拒絕了數學界的最高榮譽——菲爾茲獎。1他再次放棄了為他人可望不可即的榮譽,同時也放棄了一百萬美元的獎金。假設你完全不知道地球的地理情況,你一次又一次派出遠徵的船隊,這些船隊接連發現新的大陸。直到已知大陸的數量增長到六塊。
  • 8位兩彈元勳,2位諾獎,這個大學僅存在了8年,卻完爆清華北大
    1999年,中國授予23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其中8位,出自同一所學校。有人覺得難以置信。事實上,這所學校,還培養出了2名諾獎得主、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100多名人文大師以及174名兩院院士。這就是由三所大學臨時合併而成的西南聯大,僅僅在昆明存在了8年零8個月,畢業生不過3343名。
  • 數學家們的愛情故事
    伽羅瓦的故事伽羅瓦(Évariste Galois),19 世紀最偉大的法國數學家之一,唯一被我稱為「天才數學家」的人。他 16 歲時就參加了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結果面試時因為解題步驟跳躍太大,搞得考官們不知所云,最後沒能通過考試。
  • 數學家如何教小學數學?表演、畫圖、講故事全用上了
    有三方法可用來體驗四則運算:表演、畫圖、講故事。剛開始引進一種四則運算時,最有效的方法是表演算術劇。一開始老師當導演,請兩位小朋友到教室前面,給一位小朋友3根吸管,另一位小朋友2根吸管。然後問現在他們一共有幾根吸管?當小朋友們回答「5根吸管」後,指一指那3根吸管,再指一指那2根吸管,然後大聲說出:「3加2等於5,我們把它寫下來。」
  • 中國數學家的故事
    數學家的故事--祖衝之 祖衝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衝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餘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 16個趣味數學小故事,快給孩子講講數學故事啦!
    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裡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
  • 2018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揭曉,4位獲獎者各自擁有怎樣的故事?
    位菲爾茲獎得主分別是:在混亂中尋找秩序的「流亡」數學家、在自然世界中尋找穩定的行者、無需獎項肯定的少年天才、擁有神奇洞察力的數論專家撰文 | 李林 劉小鷗 楊梟 趙亞傑編輯 | 金莊維 陳曉雪巴西時間上午8月1日上午10時
  •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鬼才佩雷爾曼
    只有當佩雷爾曼的巡迴講座抵達哥倫比亞大學去的時候,漢密爾頓才終於出現在教室裡。聽完了佩雷爾曼的講解,他簡單地問了幾個問題;在佩雷爾曼看來,這些問題毫無深度,也許他連他的論文都沒有讀完。2004年5月,佩雷爾曼回到了聖彼得堡,他與少年時代的數學老師魯克辛一起散步,他告訴老師,他對數學界感到失望。
  • 3.14159265358979背後有什麼故事
    每年的3月14日是國際數學節,也是圓周率日(Pi day)。七年前的今天,國際數學協會正式宣布將每年的3月14日設為國際數學節,來源則是中國古代數學家祖衝之的圓周率。從古至今,人們對π的研究及其文化的挖掘從未停止,下面跟著小青了解下圓周率π的故事吧。
  •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5個好玩的數學小故事分享
    因為阿拉伯人在傳播這些數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就習慣了稱這種數字為『阿拉伯數字』。」小明聽了說:「原來是這樣。老師,這可不可以叫做『將錯就錯』呢?」老師笑了。2、兒歌比賽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
  • 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偉大的四位數學家都是誰?數學大國未上榜一人
    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偉大的四位數學家都是誰?其實每個偉大數學家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前人成果基礎之上的。因此,公正評價歷史上哪一位數學家更偉大,不應只看他所取得成就的絕對「海拔高度」,更應看他使人類數學提升的相對「高度差」。
  • 數學家的故事:高斯
    約翰·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歲),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
  • 這學生太厲害了,讓想休息的數學老師也很無奈 數學家的故事
    這個故事可謂是數學歷史上最經典,流傳最廣的了,可能許多小朋友也聽數學老師講過這個故事。故事發生在十八世紀的德國,其實在十八世紀。德國的數學並不發達,甚至很多小學都沒有「算術」這門課,而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這是一個清晨,數學老師正在上課。
  • 為何2月僅有28天?偶有29天?
    眾所周知,2月僅有28天,而遇上閏年時則有29天。為何2月比較短暫?以四年為一循環的閏年又是如何計算得出?今天正巧是2016年(閏年)2月29日,帶著這些疑問跟著小編一起了解2月與閏年的故事!公元前46年,羅馬皇帝凱撒在修改曆法時,規定每年為12個月,1、3、5、7、10、12月定為大月,每月31天;其餘月份定為小月,每月30天。
  • 青春勵志故事蘇步青:從放牛娃到數學家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0日電(記者 朱琪紅)今年是數學大師蘇步青先生誕辰110周年。中國青年網記者精心編寫並在今日的青春勵志故事主頁推出蘇步青先生從少年放牛娃成長為享譽國際的數學大師的勵志故事。蘇步青 資料圖  2001年9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