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洋數學講堂丨陳木法院士分享交叉研究的感悟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傑出的概率學家陳木法。2019年10月25日,陳木法院士受邀做客北洋數學講堂,以探索矩陣最大特徵值和特徵向量的計算為主線,暢談其對於交叉研究的心得感悟。「陳木法先生的研究交叉性很強,除在概率論方面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外,還涉及數學物理、微分幾何、過程隨機分類。
-
北大副校長田剛院士蒞臨貴州師範大學暢談「數學有趣」
10月20日上午,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學副校長田剛院士應邀到貴州師範大學作題為「數學有趣」的學術報告,報告在貴州師範大學花溪校區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數學科學學院師生及相關學院學生共500餘人齊聚一堂聆聽報告。報告由貴州師範大學校長助理盧琳璋教授主持。
-
田剛院士出席克雷數學研究大會 並做主旨報告
今年會議的主題是慶祝和表彰俄羅斯數學家格裡高利•佩雷爾曼(Grigoriy Perelman)對首個千禧年數學難題——龐加萊猜想的完全破解,探討世界數學發展的未來。鑑於田剛院士在充實和驗證佩雷爾曼解決龐加萊猜想和Thurston幾何化猜想工作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克雷數學研究所特別邀請田剛院士在這次數學研究大會上做大會主旨報告,田剛院士也是這次大會上唯一一位做主旨報告的華人數學家。
-
田剛院士科普講座《數學內外》實錄
數學作為科學之母,它的抽象和嚴謹,也決定了需要有一些基礎和投入更多的理解力才能真正感受它更深刻、更美妙的魅力。數字的起源據專家考證,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其基本概念的精煉就已出現在古埃及等的古代數學文本內。最早,人類採用實物記數的方法,如用小石頭、 樹枝等,後來變成在骨片上刻畫來計數。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後來有了繩子,便出現了結繩計數。
-
田剛院士論文在頂尖數學期刊Acta Mathematica發表
近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田剛院士與首都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張振雷教授合作的論文Regularity of Kaehler-Ricci flows on Fano manifolds在世界頂級數學期刊Acta Mathematica上發表。
-
數學家田剛院士到訪巴蜀中學—2020年北大數學學院人數最多的中學
榮幸之至——11月21日上午,田剛院士到訪巴蜀中學,作了題為《走進數學》的講座,帶領師生們一同漫步於數學世界,領略它的獨特魅力。△田剛院士一行蒞臨巴蜀△田剛院士與巴蜀中學校長王國華、黨委書記舒義海合影△田剛院士與巴蜀中學數學競賽教練團隊合影走進數學田剛院士以精彩的圖文、生動的語言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理事長田剛走進巴蜀中學 帶領學生領略...
11月21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田剛教授來到巴蜀中學,為師生帶來一場專題講座——《走進數學》,帶領同學們領略數學的獨特魅力。巴蜀中學是北京大學「數學後備人才培養」基地校。最近兩年,有5人被「北大數學英才班」錄取,其中,李金珉同學獲得第6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唯一滿分金牌。2020年巴蜀中學有10名同學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錄取。他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夯實基礎,成長為國之棟梁。
-
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為田剛、唐孝炎、劉元方院士祝賀新春
在田剛院士家裡,章新勝副部長關切地詢問了田剛教授在北京的生活情況。隨後,就建設中的數學研究中心的發展定位、工作思路、工作重點、學生培養、目標前景等與田剛院士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圖中右為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左為田剛院士 田剛院士介紹了海外數學科學的發展狀況,他表示將不辜負國家和北大的重託,努力在國際範圍內調動教學資源,團結一批成就卓著的優秀教師,辦好北大數學研究中心。
-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田剛教授走進重慶巴蜀中學 帶領學子領略數學獨特...
中國網11月23日訊 11月21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田剛教授來到重慶巴蜀中學,為師生帶來一場專題講座——《走進數學》,帶領同學們領略數學的獨特魅力。活動上,重慶市巴蜀中學校校長、黨委副書記王國華談到:「數學實力影響著國家的實力,世界強國必然是數學強國。田剛院士是國際著名的微分幾何學家,在幾何學、偏微分方程等諸多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田剛院士以科學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為己任,積極推動國內數學科學研究。同時,巴蜀中學堅持「挖掘潛能,張揚個性」的辦學特色,歷來重視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巴蜀中學是北京大學「數學後備人才培養」基地校。
-
歐拉恆等式:完美的數學公式
作為一個多產的數學家,歐拉貢獻不可估量,他提出了許多對現代數學不可或缺的概念。在歐拉的一生中,它出版了885份關於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論文和書籍。即使是後來失明了,他仍然筆耕不輟。歐拉在失明之後還打趣地說:「現在我就更不會分心了。」 以勤奮著稱的歐拉,用他那驚人的記憶和心算能力彌補了視力的喪失。在歐拉一生豐碩的成果中,有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式被譽為「上帝創造的公式」,那就是歐拉恆等式。
-
風採演講——歐拉和歐拉公式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一個人物——歐拉。歐拉,瑞士數學家、自然科學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1783年9月18日於俄國聖彼得堡去世。歐拉出生於牧師家庭,自幼受父親的影響。13歲時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得碩士學位。歐拉是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為數學界作出貢獻,更把整個數學推至物理的領域。
-
「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神,一度被懷疑是穿越者,創造出「上帝公式」
他天縱奇才,因學術思維異想天開,一度被懷疑是穿越者;他創造出"上帝公式",成為了千百公式的鼻祖;·歐拉,是他的名字,不過人們還是習慣稱他是——"數學之王",而歐拉到底有多牛呢?與齊名的其他三位數學巨人相比,歐拉的一生並不跌宕離奇,並不富有太多的戲劇性色彩,但他可以說是所以數學學者的老師,因為幾乎每一個數學領域都可以看到歐拉的名字——幾何學歐拉線、歐拉多面體定理、歐拉立體解析幾何變換公式、歐拉函數、歐拉變分法方程……,正如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所言:"他是所有人的老師"。
-
中科院院士田剛——離菲爾茨獎最近的中國人
在本次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田剛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進行一個小時大會報告的學者。12年前,32歲時他就出現在京都國際數學家大會上。 在上一屆菲爾茨獎評選中,田剛進入了最後一輪的角逐。雖然沒能獲獎,但他是所有中國數學家中曾經最接近這一號稱「數學諾貝爾獎」桂冠的人。 在許多人看來,他是天才。
-
數學|歐拉公式的簡單證明
一 什麼是歐拉公式在數學中,sin函數和cos函數是最近乎完美的周期函數,e是自然對數的底,i是數學界中唯一一個平方為負的數字,這幾者一般很少有聯繫,而歐拉公式則很完美的將它們聯繫在了一起,且關係簡單明了:圖1 歐拉公式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這個公式會覺得不可思議,三角函數怎麼會和指數函數有這麼直接的關係,現在不妨來看看它的一個簡單證明
-
淺析最美數學公式——歐拉公式之推導歸納
本文是基於作者在高等數學和複變函數這兩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整理並總結了有關於大家熟知的歐拉公式在不同數學分支裡的詳細推導方法和推導過程, 以便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學習過高等數學的的人都學過歐拉公式, 還知道歐拉公式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之一。
-
數學界最著名、最偉大、最美麗的公式之一——歐拉公式
在我們從微積分和幾何的角度研究這個公式之前,讓我們先看看這個瘋狂的關係是從哪裡來的。歐拉公式的歷史1714年,英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羅傑·柯茨在一個公式中建立了對數、三角函數和虛數之間的關係。為了將歐拉公式轉化為柯特公式,我們用對數反轉這個過程。奇怪的是,每個公式的作者都沒有看到它的幾何含義,而這正是從這些公式中可以得到的最令人著迷的東西之一。下圖展示了一個複平面,我們將在這裡看到這些幾何內涵。
-
數學裡最美的恆等式——歐拉恆等式
數學就像奇妙的花叢,一個個公式就像一朵朵花。但如果要你選一朵最美的花,你會選哪一朵呢?這的確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
-
數學中最優美的公式——歐拉公式,這是一個越看越美的公式!
歐拉公式是數學中當之無愧的最美公式,公式中包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也隱含了宇宙的哲學原理,其形式相當優美和迷人。另外,虛數在物理學中還隱含了時間的屬性,比如廣義相對論的四維時空(閔可夫斯基時空)中時間就是;而廣義的歐拉公式e^ix=cosx+isinx,隨著x的增長,該公式的數學圖形是繞著原點旋轉,定義域在[-1,1]中往復,或許暗示了宇宙的無限膨脹和收縮。
-
科學網—帶自由邊界歐拉方程的幾何分析與先驗估計
《純數學與應用數學通訊》2008年61卷5期 帶自由邊界歐拉方程的幾何分析與先驗估計
-
歐拉公式怎麼寫_歐拉公式的意義
打開APP 歐拉公式怎麼寫_歐拉公式的意義 發表於 2017-11-28 19:40:32 歐拉公式將指數函數的定義域擴大到了複數域,建立和三角函數和指數函數的關係,被譽為「數學中的天橋」形式簡單,結果驚人,歐拉本人都把這個公式刻在皇家科學院的大門上,看來必須好好推敲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