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帶自由邊界歐拉方程的幾何分析與先驗估計

2020-11-23 科學網
《純數學與應用數學通訊》2008年61卷5期
帶自由邊界歐拉方程的幾何分析與先驗估計

 

1755年,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歐拉在《流體運動的一般原理》一書中首次提出無粘性流體動力學中最重要的基本方程——歐拉方程。目前,歐拉方程在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和醫學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且正在進一步深入。

 

眾多學者針對歐拉方程開展了相關的研究工作,但對於該問題在表面張力趨於零的極限狀態的研究,目前尚不成熟。V.Arnold在其1966年開創性的論文中指出,無粘性流體力學歐拉方程可被視為一組體積維護胚上的大地線微分方程。基於這種觀點,通過討論在拉格朗日坐標系下的自由邊界問題的歐拉方程的求解,線性化拉格朗日公式解,從而對帶自由邊界的歐拉方程進行幾何分析。

 

積分區域和邊界的幾何性質分析對能量估計非常關鍵。藉助微分幾何學,首先計算求解區域相關的幾何演化量,然後在假設Rayleigh-Taylor符號條件成立的情況下,可分別在表面張力有無的情況下推導出局部能量估計,並得到收斂性定理,同時獲得該問題解的近似估計。若Rayleigh-Taylor符號條件成立,當表面張力趨於零時,該問題的解收斂於具零表面張力的歐拉流。另外,在能量估計的基礎上,可以利用迭代法構造解的存在性證明,目前此方面的研究正在繼續。

 

原文連結: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cgi-bin/abstract/116308489/ABSTRACT

 

(常紅旭/編譯)

 

相關焦點

  • 《歐拉方程及微分方程建模》思路與方法
    一、歐拉方程及其求解方法具有結構將原歐拉方程中xky(k)全部用上式代入,則可以將原方程轉化為以y為函數,u為自變量的常係數線性微分方程 【注】歐拉方程其實就是一種線性微分方程的結構,只不過不具有直接的顯性結果,需要換元變換得到。
  • 流體中失效的歐拉方程
    理想世界的流體方程1757年,數學家歐拉(Leonhard Euler)發現了後來被稱為「歐拉方程」的流體方程,這些方程描述了流體隨時間的演化,就像牛頓的力學方程描述撞球在桌子上的運動一樣。歐拉方程從一個初始速度場開始,預測它在未來每一刻會發生的變化。兩個多世紀以來,它們似乎做到了描述任何情況下的任何流體運動。然而多年來,一些數學家一直懷疑歐拉方程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會失效,因為歐拉方程並不是對真實世界流體的完全描述,它包括幾個非物理性的假設。
  • 18世紀數學的發展,代數、幾何、分析三大分支開始形成
    自17世紀,創立微積分學以來,便大量應用於理論物理、力學和天文學等領域,並因此刺激和推動了微分方程、無窮級數論、微分幾何、變分學和複變函數論等新分支的產生。這些新學科與微積分本身的發展成為18世紀數學最重要的內容,使分析學形成了在內容和方法上都具有鮮明特點的、獨立的數學領域,與代數、幾何並列為數學三大分支。
  • 初中歷史-倫哈特·歐拉
    歐拉的天才使純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每一個領域都得到了充實,他的數學物理成果有著無限廣闊的應用領域。  早在上一個世紀,艾薩克·牛頓就提出了力學的基本定律。歐拉特別擅長論證如何把這些定律運用到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中。例如,他把牛頓定律運用到流體運動,建立了流體力學方程。同樣他通過認真分析剛體的可能運動並應用牛頓定律建立了一個可以完全確定剛體運動的方程組。當然在實際中沒有物體是完全剛體。
  • 論文推薦| 孟令奎:結合先驗概率估計的GF-3影像水體概率估計方法
    水體分布先驗概率是水體概率估計方法中的一個重要參數。在先驗概率估計方面,現有的概率估計方法[11, 17]將先驗概率默認置為0.5,這會使推導出的地物後向散射係數統計模型不夠準確,降低概率估計結果的精度。針對先驗概率估計不充分的問題,本文提出了改進的水體概率估計方法,藉助k-means聚類分析分割影像的結果估計先驗概率,並利用這一先驗概率估計值優化了後向散射係數分布參數估計方法。
  • 北洋數學講堂丨田剛院士暢談歐拉公式與計數幾何
    來自天津大學數學學院、精儀學院、智算學部、求是學部等多個院系百餘名師生慕名而來,聆聽田剛院士暢談歐拉公式與計數幾何。「什麼是正多面體?」正多面體只有五種,這是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中的著名結果。他向大家介紹了人類歷史上成就卓著的數學家歐拉。歐拉約30歲時右眼失明,60歲左右完全失明,儘管如此,他仍然靠心算完成了大量論文,成為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他的工作使得數學更接近於現在的形態。歐拉公式被譽為最美麗的公式之一。在數學及許多分支中都可以見到很多以歐拉命名的常數、公式和定理。
  • 尋找「最好」(2)歐拉-拉格朗日方程
    歐拉-拉格朗日方程(Euler -Lagrange equation) 為變分法中的一條重要方程。
  • 變分法——歐拉-拉格朗日方程
    然後根據"變分法基本引理"(參見變分法基本引理)就可以導出歐拉-拉格朗日方程啦:需要注意的是,歐拉方程是泛函極值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在處理實際泛函極值問題時,一般不去考慮充分條件,而是從實際問題的性質出發,間接地判斷泛函極值的存在性,直接使用歐拉方程求出極值曲線【往期精選】●1+1/2+...+1/n  ,可能是整數嗎?
  • 人工邊界方法與偏微分方程數值解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餘德浩研究員等的合作研究項目 「人工邊界方法與偏微分方程數值解」喜獲200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讀讀歐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師
    然而,幾乎每一個數學領域都可以看到歐拉的名字——初等幾何的歐拉線、多面體的歐拉定理、立體解析幾何的歐拉變換公式、數論的歐拉函數、變分法的歐拉方程、複變函數的歐拉公式……歐拉還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他一生寫下886種書籍論文,平均每年寫出800多頁,彼得堡科學院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47年。
  • 什麼叫杆件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
    幾何組成分析(幾何構造分析、機動分析)的意義問題:如何科學地區分這兩類杆件體系?幾何組成分析:分析杆件體系的幾何組成過程,判斷杆件體系是幾何可變體系還是幾何不變體系。剛片(剛體):杆件體系的幾何不變部分(可以是杆件、地基以及其聯合體)。
  • 此「歐拉」非彼「歐拉」 你可真正了解歐拉?
    阿基米德的「給我一根槓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豪言壯語,牛頓因為砸在頭上的一顆蘋果而引發萬有引力定律,高斯從小就展現的數學天分,這些都是學生時代耳熟能詳的典故,唯獨沒有關於歐拉的。相對於其他三人,歐拉的人生簡直少了許多戲劇性。但是,作為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歐拉的人生不得不讓人驚嘆!
  • 【遊戲流體力學基礎及Unity代碼(四)】用歐拉方程模擬無粘性染料之公式推導
    n就是邊界的法向量,l是邊界的長度,倒三角就是向量場F的梯度。C就是curve曲線,也就是大區域的邊界,S是surface表面,也就是整個大區域的面積。至於那個積分符號,在計算機離散的世界裡,把它看成加號就行了。
  • 數學史上的最豪華的頂級數學家家譜,原來歐拉是黎曼的祖師爺
    這個家譜要從萊布尼茨說起,萊布尼茨收了個學生叫約翰·伯努利,伯努利收了一個徒學生就是著名的歐拉,歐拉在他的那個時代是無敵的存在。然後歐拉收了一個學生叫拉格朗日,拉格朗日收了一個學生柯西,就是著名的柯西不等式的柯西。
  • 歐拉、佩雷爾曼,研究拓撲學的都是什麼神級天才?
    拓撲學(topology)是研究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改變形狀後還能保持不變的一些性質的學科。它只考慮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而不考慮它們的形狀和大小。在拓撲學裡,重要的拓撲性質包括連通性與緊緻性。聽著是不是很難懂?
  • 「數學之王」歐拉:13歲讀大學、19歲成博士,讓高考學生深陷學海
    而這個公式的發明者歐拉也被譽為「數學之王」,與阿基米德、牛頓和高斯並稱為數學史四大天王。他的一生堪稱傳奇,可以拍成一部八十多集的電視劇都不帶尿點的那種。而且,每年在數學上栽跟頭的學生,估計恨他恨得要命,畢竟f(x)、sin、cos、tg這些符號都是他發明的。
  • 「數學之王」歐拉:中國所有學生的最大噩夢,超越達文西的全才
    但是這樣歐拉依然不服氣,接下來12年,獎賞大賽的冠軍都被歐拉拿了。我感覺每次參加比賽的時候,裁判肯定說:「歐拉來了,冠軍就不用比了,接下來各位一起爭奪亞軍吧。歐拉,要不然你就直接拿著獎盃回家吧,省的耽誤功夫。」
  • 如果歐拉在世之前已經有了數學菲爾茲獎,歐拉可以拿幾次獎?
    那麼我們參考一下歐拉的生平,歐拉1707年出生在瑞士巴塞爾,也就是說要看歐拉在1747年以前的成果,其實還有很多更成熟的成果都誕生在這之後,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歐拉 已經超過了菲爾茲獎的授予年齡了。1734年,歐拉推廣了老師約翰伯努利研究過的「最速降問題」,並給出這類問題的一般性解法,與拉格朗日共同建立了變分法,並提出變分法領域最基礎的定理——E-L方程。時年,歐拉27歲。1735年,歐拉通過構造一個特殊函數,解決了數學界懸而未決一百多年的「巴塞爾問題」,這是一個難倒了牛頓和萊布尼茨的著名問題,從此歐拉名揚天下。
  • 納維-斯託克斯方程的來源
    1759年,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 Leonhard euler)推導出了套描述流體流動的方程。用數學的語言來說,流體是連續的非剛體物質。它可能是液體,比如流經船體的水,也可能是氣體,比如管道中流動的空氣。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表明,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等於物體的質量乘以加速度。歐拉在此基礎上對流體行為進行了研究,得出了一套方程。
  • 描述物質運動變化的數學學科: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
    解微分問題的基本思想類似於解代數方程,要把問題中已知函數和未知函數之間的關係找出來,進而得到包含未知函數的一個或幾個方程,然後使用分析的方法去求得未知函數的表達式。  微分方程的發展歷程:  蘇格蘭數學家耐普爾創立對數時,就對微分方程的近似解進行了討論;牛頓用級數求解簡單的微分方程;瑞士數學家雅各布·貝努利、歐拉、法國數學家克雷洛、達朗貝爾、拉格朗日等人不斷地研究和豐富了微分方程的理論;複變函數、李群、組合拓撲學等數學分支的新發展,深刻影響了微分方程的發展;計算機成為微分方程的應用及理論研究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