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級銅立方體反應器 將一氧化碳轉化為乙酸

2021-01-13 太平洋電腦網資訊中心
納米級銅立方體反應器 將一氧化碳轉化為乙酸
2021-01-12 20: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萊斯大學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新的反應器,可以將一氧化碳轉化為乙酸。 利用微小的銅立方體作為催化劑,該裝置比較簡單,可以長時間運行,讓不需要的廢氣變成工業上有用的產品。

  一氧化碳通常是工業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雖然它不是大氣中直接的溫室氣體,但它可能是一種室內或城市空氣汙染物,在較高的濃度下對人體健康有害。

  在新研究中,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將這種潛在的危險廢品變成有價值的東西。乙酸被用於醋等食品以及一系列工業過程和產品中,作為防腐劑、溶劑等。在之前團隊用於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酸的裝置基礎上,新的反應器將一氧化碳轉換為乙酸。

  「我們正在將產品從一碳化合物甲酸升級,這更具挑戰性,」該研究的作者王浩天(音譯)說。「人們傳統上是在液體電解質中生產醋酸,但他們仍然存在性能低下以及產品與電解質分離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電解質是固體的。它與由納米級銅立方體組成的催化劑相互作用,這些銅立方體經過精心設計,表面有波紋,有助於打破某些碳氧鍵,將氣體轉化為所需產品。

  「有時銅會沿著兩種不同的途徑產生化學物質,」王浩天說。「它可以將一氧化碳轉化為乙酸和醇。我們設計了以一個面為主的銅立方體,可以幫助這種碳-碳耦合,其邊緣可以引導碳-碳耦合向乙酸而不是其他產品。」

  去離子水通過管道進入反應器,在那裡與醋酸混合,產生可用的溶液。剩餘的氣體以氧氣的形式排放出來。

  在實驗室測試中,該裝置連續運行150小時,產生的溶液中醋酸含量高達2%--即使與食醋4%的醋酸含量相比,也是一種微弱的溶液,但足夠有用。酸成分本身的純度高達98%。該團隊表示,為了使該系統具有可擴展性,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改進該系統,包括使其更穩定、更節能。

  該研究發表在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雜誌上。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納米級反應器,可將CO轉為乙酸
    打開APP 科學家開發納米級反應器,可將CO轉為乙酸 cnBeta.COM 發表於 2021-01-12 16:04:27 萊斯大學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新的反應器
  • 研究人員開發出用一氧化碳直接生產醋酸的反應器
    萊斯大學開發的環保反應器使用納米級的銅立方體作為主要催化劑,同時使用固態電解質。在實驗室連續運行150小時後,該裝置產生的溶液在水中的醋酸含量高達2%。酸成分的純度高達98%,優於將CO催化成液體燃料的方法。
  • 納米催化劑可高選擇性將CO2轉化為CO
    科技日報訊 (王建偉 記者馮國梧)天津工業大學尹振博士利用鈀銅雙金屬納米電化學催化劑高選擇性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該項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納米能源》上。二氧化碳的電催化轉化,即通過輸入電能並且在催化作用下將其還原生成化學品和燃料。
  • 納米催化劑可耐受燃料電池中的一氧化碳,將不純氫轉化為電能
    釕保留了其結構,核心處具有ABAB堆積順序(藍點),鉑金殼切換為獨特的ABCABC堆積順序。 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高性能的納米催化劑,可以耐受燃料電池中的一氧化碳,為零排放車輛開闢了新的廉價途徑。 紐約厄普頓—為了利用氫作為未來的清潔燃燒燃料,尋求完美的催化劑-增強化學反應的納米級機器。
  • 新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
    如今,美國研究人員報告說,通過開發出一種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多孔材料,他們已朝著這一目標邁出了第一步。研究人員指出,新材料不但能夠清潔我們的天空,還可能成為製造源自可再生能源的燃料的新起點。幾十年來,化學家們一直試圖用二氧化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但二氧化碳是一種非常穩定且不易起化學反應的分子。
  • 超立方體或將構成納米計算機
    一種被稱為超立方體(hypercubes)的多維結構,或許將成為未來納米計算機的基本結構。用如此微小零件製作的機器,將由量子特性來主宰,而不再是由我們日常所熟知的力。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單原子修飾的納米反應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研究組研究員楊啟華團隊合作,發展出一種單原子鋅修飾的中空碳球納米反應器。該反應器可同時用作鋰硫電池正極、負極的基體,提高對多硫化物的催化活性並抑制鋰負極枝晶的生長,應用該反應器的高比能鋰硫全電池具有高載量、高倍率、長循環的性質。
  • 科研人員研發出單原子修飾的納米反應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研究組研究員楊啟華團隊合作,發展出一種單原子鋅修飾的中空碳球納米反應器。該反應器可同時用作鋰硫電池正極、負極的基體,提高對多硫化物的催化活性並抑制鋰負極枝晶的生長,應用該反應器的高比能鋰硫全電池具有高載量、高倍率、長循環的性質。
  • 亞鉻酸銅的微乳製造法
    亞鉻酸銅是一種高效催化劑,用作加氫脫水,環化,有機化合物烷基化,二苯胺轉化為苯胺或製備己內醯胺用於有機反應的催化劑;作為發動機廢氣和一氧化碳催化劑廢氣中的有機物,應用於環境保護;作為一種有效的燃燒速率催化劑,用於各種複合固體推進劑,用於航空航天工業。
  •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納米粒子進行發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維特比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設想了一種發電廠,該發電廠將從環境中吸收所有的溫室氣體並將其轉化為可用的燃料。他們稱其為碳中和閉環。維特比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與美國能源部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合作,發現了一種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的新型納米顆粒。碳化物納米顆粒是碳和金屬的化合物。
  • 簡述厭氧折流板反應器的原理及發展
    第一階段為水解發酵階段。在該階段,複雜的有機物在厭氧菌孢外酶的作用下,首先被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如纖維素經水解轉化成較簡單的糖類;蛋白質轉化成較簡單的胺基酸;脂類轉化成脂肪酸和甘油等。參與這個階段的水解發酵菌重要是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第二階段為產氫蠶乙酸階段。
  • 每日轉化利用二氧化碳60噸,還能生產20多萬標方合成氣,他們是怎麼...
    近日,全球首套萬方級甲烷二氧化碳自熱重整制合成氣裝置,在山西潞安集團煤制油基地實現穩定運行超過1000小時,日產合成氣高達20多萬標方,日轉化利用二氧化碳高達60噸。然而,由於加入了二氧化碳,使得反應過程特別容易積碳,抗積碳催化劑和專用反應器的研發被公認為是實現該技術工業化的關鍵,尚未發現國內外相關機構關於該技術工業側線或示範規模的研究報告。
  • 美科學家製成聚合物納米纖維反應器
    美國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僅用大約1000個分子即可進行化學反應的新型化學合成方法,該新系統利用的是聚合物納米纖維相互交織後所產生的微弱的化學反應,該方法已被證明可用於新型藥物和工業原料的快速篩選
  • 光催化光纖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氫氣
    圖片:南安普敦大學齊普勒學院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已將光纖轉變為光催化微反應器,該反應器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氫燃料。這項突破性的技術用光催化劑覆蓋了微結構化光纖棒(MOFC)的內部,該光催化劑通過光產生氫,可以為廣泛的可持續應用提供動力。
  • 矽納米晶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原標題:矽納米晶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 納米反應器中實現「閃電級」電場精準調控化學反應
    科研人員也在思考,能否製造出這樣的強定向電場來實現對化學反應的精準調控從而為人類服務。記者23日從廈門大學獲悉,該校洪文晶教授團隊與程俊教授、田中群教授、夏海平教授、白敏冬教授和蘭州大學張浩力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利用高達每米1億伏特的高強度定向電場,在納米尺度的反應器中實現了對單個分子化學反應速率的選擇性調控,為未來基於清潔能源的綠色化學合成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成果22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
  • 厭氧反應器調試指導手冊!
    三、厭氧反應概述:利用微生物生命過程中的代謝活動,將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無機物,從而去除水中有機物汙染的過程,稱為廢水的生物處理。根據代謝過程對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為好氧、厭氧和介於兩者間的兼性微生物。厭氧生物處理就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代謝過程,在無需提供氧的情況下,把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和少量的細胞物質,這些無機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氣(即沼氣)和水。
  • 混合納米反應器—一種便捷的策略協同提升化療-免疫療法(本期推送:吳嘉言)
    合理設計的納米混合反應器可以提升腫瘤免疫療法,例如進行芬頓反應催化劑、穀胱甘肽清除反應等。
  • 將廢塑料轉化為碳納米薄片,實現卓越的電容儲能
    PP轉換為薄碳納米片(4-4.5 nm)。活性炭納米片表現出大的比表面積和大的孔體積。證明了具有高循環穩定性的高比電容。這項工作報告了將廢塑料有效地轉化為電極材料的過程。1成果簡介 碳納米片(CNS)的廣泛應用仍然受到產量低的限制。同時,廢塑料的積累會嚴重汙染環境。如今,由於廢塑料的碳含量高,將廢塑料轉化為二維CNS被認為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有前途的方法。然而,迄今為止,該轉化過程仍然受到低效催化劑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