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納米反應器—一種便捷的策略協同提升化療-免疫療法(本期推送:吳嘉言)

2021-02-07 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

    合理設計的納米混合反應器可以提升腫瘤免疫療法,例如進行芬頓反應催化劑、穀胱甘肽清除反應等。活性氧物種是導致免疫原性死亡(ICD)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化療藥只能引發微弱的ICD效應,它經常與其他聯合策略使用,嚴重依賴光敏劑或Toll受體激動劑等。目前急需一種簡單的策略最大化化療藥物效果且避免多藥聯用的副反應。基於此,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餘承忠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一種基於介孔矽的智能納米反應器,可以引發芬頓反應與抗氧化的穀胱甘肽清除,放大免疫原性死亡,激活免疫細胞。納米反應器由一種大孔-枝狀結構裝填芬頓催化劑、四硫化物基團構成。分別產生活性氧物種與消耗穀胱甘肽,顯著提升了ICD死亡。此外,這些納米反應器具有免疫原性,能夠刺激APC成熟。在混合dox後,協同PD-L1抗體取得了非常好的腫瘤治療效果。

圖1 (a) 有機介孔矽納米粒子的納米結構;(b) 納米粒子與dox混合後能夠放大免疫原性死亡效應,發揮佐劑作用,協同PD-L1抗體進行原位及遠端瘤的治療。

圖2 有機介孔矽納米粒子的(a) 掃描電鏡圖;(b) 透射電鏡圖;(c) 暗場透射電鏡圖;(d) Cu-DMONs的EDS-mapping元素分析圖;(e) DMONs與Cu-DMONs的電子順磁共振圖;(f) ICP-OES檢測不同時間的4T1細胞與RAW 264.7巨噬細胞對銅和矽的內吞情況。

圖3 (a)利用ROS探針檢測細胞內的ROS水平的CLSM圖片;(b)與不同納米粒子孵育6小時後,鈣網蛋白表達情況的CLSM圖片; (c) 定量衡量細胞內ROS水平;(d)、(e) 流式檢測細胞表面鈣網蛋白表達情況;(f) 與不同濃度的dox-納米粒子孵育24小時後4T1細胞存活率;(g) 固定dox濃度,與不同濃度的納米粒子孵育24小時後4T1細胞存活率。

圖4 (a) 單側腫瘤中不同治療組的腫瘤生長曲線;(b) 血清中的IFN-γ水平;(c)、 (d) 對側瘤治療實驗中,不同治療組的原位瘤及遠端瘤的生長曲線;(e) 不同治療組遠端瘤組織中免疫浸潤CTL細胞的數量;(f) 不同治療組血清中的TNF-α水平。




相關焦點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納米反應器策略合成負載型雙金屬催化劑
    液相中的種晶生長法可以實現對雙金屬納米粒子尺寸、形貌和組成的精確調控;但是,通過膠體沉積的方法將其負載到載體上時,通常會出現金屬納米顆粒分布不均勻,部分區域團聚的現象,並且金屬納米粒子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較弱,也導致催化劑的穩定性差。因此,開發新的合成策略實現負載型雙金屬催化劑的高效、可控制備是非常必要的。
  • 科研人員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N2還原反應,實現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新思路。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單原子修飾的納米反應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研究組研究員楊啟華團隊合作,發展出一種單原子鋅修飾的中空碳球納米反應器。該反應器可同時用作鋰硫電池正極、負極的基體,提高對多硫化物的催化活性並抑制鋰負極枝晶的生長,應用該反應器的高比能鋰硫全電池具有高載量、高倍率、長循環的性質。
  • 科研人員研發出單原子修飾的納米反應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研究組研究員楊啟華團隊合作,發展出一種單原子鋅修飾的中空碳球納米反應器。該反應器可同時用作鋰硫電池正極、負極的基體,提高對多硫化物的催化活性並抑制鋰負極枝晶的生長,應用該反應器的高比能鋰硫全電池具有高載量、高倍率、長循環的性質。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N2還原反應,實現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新思路。
  • 聚焦化療耐藥性凋亡和鐵死亡協同增強缺氧惡性腫瘤療效——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郝永強教授研究團隊針對惡性實體腫瘤易復發、對放化療不敏感等制約臨床療效的關鍵「瓶頸」問題,自主研發了一種高釋氧的納米複合材料體系,為改善腫瘤的缺氧微環境並提高耐藥性實體瘤的化療療效提供了一種嶄新途徑。化療主要誘導Caspase依賴性細胞凋亡。然而,由於腫瘤內凋亡抑制劑和腫瘤多藥耐藥的過度表達導致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降低。
  • 原位礦化組裝無定形含鐵碳酸鈣納米藥物協同誘導腫瘤細胞鐵死亡和...
    最近的研究表明鐵死亡在腫瘤的發生和發展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望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癌症治療策略。然而,如何針對腫瘤細胞實施特異性靶向鐵死亡誘導仍然是一項需迫切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團隊與重慶大學教授羅忠課題組合作,發現原位礦化組裝單分散無定形含鐵碳酸鈣納米藥物組裝體(碳酸鈣基Fe2+-阿黴素複合配合物,ACC@DOX.Fe2+-CaSi-PAMAM-FA/mPEG)能協同誘導腫瘤細胞鐵死亡和凋亡,研究成果以Tumor microenvironment-activatable Fe-doxorubicin preloaded amorphous
  • 免疫療法提升腫瘤特異性臨床落地?
    膀胱癌是一類源於膀胱細胞無限增殖的腫瘤,它是泌尿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約70%的膀胱癌沒有侵犯膀胱肌層,稱為非肌層浸潤型膀胱癌或淺表型膀胱癌,這類膀胱癌初始治療包括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和必要的術後輔助治療(化療或卡介苗)來預防復發。
  • 研究揭示納米反應器在液相加氫反應中的空間限域效應
    中空納米反應器由於其具有獨特的空間限域效應,在催化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但是,在催化過程中,影響催化性能的因素較多,尤其是在液相加氫反應中,催化劑結構以及反應條件等都會對催化性能產生顯著影響。因此,如何明確地闡明和評估納米反應器在液相加氫反應中的空間限域效應仍具挑戰。
  • 磁性納米粒子有助於瘤細胞的化療
    ,將傳統的化療與使用磁性納米顆粒「加熱」腫瘤細胞的實驗性療法相結合,可以顯著提高兩種療法的療效。 多年來,這種方法大多還停留在理論上,但最近納米技術的進步導致了新型磁性納米粒子的開發,使這種治療方法得以臨床實現,目前這種治療方法只用於人類治療一種極具侵略性的腦癌。
  • 抗癌藥物發展的「三大革命」:化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
    抗癌藥物發展到目前為止,先後出現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是細胞毒性化療藥物,第二次革命是「靶向治療」,第三次革命是免疫療法。免疫療法的成功不僅革命性地改變了癌症治療的效果,而且會革命性地改變治療癌症的理念。相對來說,免疫療法是真正的抗癌革命,是解決癌症的最合理手段。
  • 我科學家揭示納米反應器在液相加氫反應中的空間限域效應
    7月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所王光輝研究員聯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健研究員報導一種普適性的策略:將合成的PdCu納米粒子分別引入到空心碳球的外表面(PdCu/HCS)以及封裝到空心碳球的空腔中(PdCu@HCS),構建了兩種具有可比性的納米反應器。這兩種納米反應器除了PdCu納米粒子的空間分布不同外,其餘結構特徵均相似。
  •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來源: 納米人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6-28   今日/總瀏覽:1/4067 免疫療法是利用免疫系統調節功能來治療腫瘤等疾病的一種醫學手段,因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 美科學家製成聚合物納米纖維反應器
    美國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僅用大約1000個分子即可進行化學反應的新型化學合成方法,該新系統利用的是聚合物納米纖維相互交織後所產生的微弱的化學反應,該方法已被證明可用於新型藥物和工業原料的快速篩選
  • 「納米搬運工」,讓化療更精準
    使用新材料搭載的化療藥在X射線下崩解示意圖(中科院蘇州醫工所供圖)記者2日從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獲悉,中美兩國研發人員最新製備出一種可以搭載化療藥物的新型納米材料。「這種納米材料在生物體內好比一個盡職的『納米搬運工』。它們準確地把化療藥帶到腫瘤處,再嚴格按照治療需要給藥。」領導此項研究的蘇州醫工所研究員董文飛說。據介紹,新材料主要成分為硒和二氧化矽,可在X射線照射下降解。動物實驗結果表明,使用仿生策略將腫瘤細胞膜包裹在材料表面,就能起到將化療藥物準確引導至患處的效果。
  • 前沿研究丨 陶瓷催化膜反應器的設計與製備
    為解決此類問題,Jin等和Dong等提出了一種「共燒結」(分離層與支撐體層同時燒結)製備具有超薄分離層的非對成膜的新策略。在這樣的製備策略中,支撐體生坯上通過旋塗分離層前驅體溶膠,或是支撐體粉體與分離層粉體共壓得到非對稱膜的生坯,而生坯通過高溫燒結製備得到成品非對成膜[圖2(a)]。這樣的方法適用於製備片式及板式非對稱膜。而針對管式非對稱膜的製備,Liu等又提出了「旋轉噴塗」的方法。
  • Biomaterials:基於殼聚糖/γ-PGA納米粒子的免疫療法可作為乳腺癌放療的佐劑
    創新的免疫調節策略,例如免疫刺激生物材料,可用於增強RT的免疫原性作用。本文製備了了免疫刺激的殼聚糖/聚(γ-穀氨酸)納米粒子(Ch /γ-PGANPs)與RT協同治療,在4T1原位乳腺腫瘤小鼠模型中誘導抗腫瘤免疫。
  • Angew.含硒納米藥物在癌症免疫治療、放療和化療聯合治療中的應用
    共104家會員企業在賣,看一看吧 導讀 近日,清華大學的許華平教授團隊發展了一系列含硒納米藥物,將癌症免疫治療與化療、放療相結合,顯著提高了免疫治療的抗腫瘤活性,為癌症聯合療法的設計提供了新的策略。
  • Nanoscale:新型納米疫苗可增強癌症免疫療法的效應 降低副作用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6年8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anoscal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家生物醫學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納米疫苗
  • 得了癌症,不化療還有什麼方法嗎?免疫療法或可一試
    越到後期,越覺得希望渺茫,這不僅是因為癌症的治療費用高,更是因為化療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是無以復加的。一位得了乳腺癌的患者,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切除了胸部。可這依然沒有阻擋癌細胞的繼續發展,後續不斷進行化療,對癌細胞進行抑制。六個月過後,當患者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時,徹底放棄了治療,她不想再承擔這種痛苦。一直以來,化療都是癌症治療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