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scale:新型納米疫苗可增強癌症免疫療法的效應 降低副作用

2021-01-10 生物谷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

2016年8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anoscal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家生物醫學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納米疫苗,其可以幫助開發出治療癌症免疫療法的新方法而且降低療法的副作用;這種納米疫苗可以有效運輸特殊的DNA序列至免疫細胞中,這種來源於細菌DNA中的序列可以被用來誘發機體的免疫反應,同時該疫苗還可以保護機體中的DNA免於被破壞。

腫瘤可以通過抑制免疫系統識別並殺滅癌細胞的能力來逃脫免疫系統的攻擊,而免疫療法的目的就是調節機體的免疫系統以便其可以更加有效地對腫瘤發起攻擊。免疫療法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將未甲基化的胞嘧啶-鳥嘌呤寡聚脫氧核苷酸(CpG)的外源序列引入到機體中,CpGs是一種存在於細菌中但在哺乳動物機體中非常罕見的不同於DNA序列的模式,當其被注射到人類機體中時,CpGs可以扮演一種危險的信號來誘發免疫反應;近日多項臨床試驗都將CpGs直接注射到腫瘤中來作為一種方法,去激活附近的免疫細胞使得免疫細胞可以攻擊腫瘤組織。

儘管具有一定的潛力,但基於CpG的免疫療法卻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本文中,研究者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DNA無機雜交納米疫苗」(hNVs);為了確定hNVs疫苗在小鼠免疫細胞中的行為,研究者將螢光分子摻入到免疫細胞中以便可以觀察其行為,他們發現,hNVs可以直接被兩種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所攝入,同時其還會誘導免疫細胞激活。隨後研究者對黑色素瘤小鼠進行研究,他們將hNVs或CpG分子注射到小鼠機體中,相比CpG分子而言,hNVs在腫瘤環境中停留的時間較長,當間隔6天分別注射後,hNVs就可以對小鼠機體的腫瘤有著明顯的抑制作用,在療法37天後接受hNVs疫苗的小鼠中有五分之二都存活了下來,而接受CpG的小鼠沒有一隻存活下來。

此外,除了CpGs誘導的免疫反應外,hNVs還會通過降低從腫瘤中滲入到血液中CpG的水平,來減少和CpG注射相關的副作用;研究者指出,hNVs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其可以穩定CpGs以便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CpGs並不需要冷藏。

下一步研究人員計劃調查hNVs結合腫瘤特異性抗原的效應,通過加入這些特異性的蛋白抗原分子,研究者希望可以更進一步指導免疫細胞發揮作用,促進癌變細胞被殺滅;當然研究者也非常感興趣將hNVs同化療或者放療方法相結合來治療癌症。(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app.

DNA–inorganic hybrid nano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Guizhi Zhu,a Yijing Liu,a Xiangyu Yang,a Young-Hwa Kim,a Huimin Zhang,a Rui Jia,b Hsien-Shun Liao,c Albert Jin,c Jing Lin,c Maria Aronova,c Richard Leapman,c Zhihong Nie,d Gang Niua and Xiaoyuan Chen*a

Cancer evolves to evade or compromise the surveillance of the immune system, and cancer immunotherapy aims to harness the immune system in order to inhibit cancer development. Unmethylated CpG dinucleotide-containing oligonucleotides (CpG), a class of potent adjuvants that activate the toll-like receptor 9 (TLR9) located in the endolysosome of many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s), are promising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Howeve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ynthetic CpG confronts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suboptimal delivery into APCs, unfavorable pharmacokinetics caused by limited biostability and short in vivo half-life, and sid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leaking of CpG into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Here we present DNA–inorganic hybrid nanovaccines (hNVs) for efficient uptake into APCs, prolonged tumor retention, and potent immunostimulation and cancer immunotherapy. hNVs were self-assembled from concatemer CpG analogs and magnesium pyrophosphate (Mg2PPi). Mg2PPi renders hNVs resistant to nuclease degradation and thermal denaturation, both of which are demanding characteristics for effective vaccination and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vaccines. Fluorophore-labeled hNVs were tracked to be efficiently internalized into the endolysosomes of APCs, where Mg2PPi was dissolved in an acidic environment and thus CpG analogs were exposed to hNVs. Internalized hNVs in APCs led to (1) elevated secretion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2) elevated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factors. Compared with molecular CpG, hNVs dramatically prolonged the tissue retention of CpG analogs and reduced splenomegaly, a common side effect of CpG. In a melanoma mouse model, two injections of hNV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tumor growth and outperformed the molecular CpG. These results suggest hNVs are promising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納米技術與醫學前沿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6.11.18-2016.11.19     會議地點:蘇州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n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基於納米生物學技術的新型癌症免疫療法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Trained Immunity-Promoting Nanobiologic Therapy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and Potentiates Checkpoint Inhibition」,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新型癌症免疫療法開發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無毒副作用、延長生存時間等優勢,而成為腫瘤治療中的一種極具前景的新型治療手段。在放療過程中加入免疫療法,可以有效提高免疫響應,並引發異位效應,在腫瘤治療和控制轉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圖1. 多種共刺激和抑制相互作用調控T細胞Drew M. Pardoll.
  • CNS:近期癌症免疫療法突破性研究成果一覽
    這種旨在激發人體自身的免疫防禦抵抗疾病的治療方法迄今為止只在三名癌症患者體內進行過測試,代表著免疫療法取得的最新進展。這種在實驗室製造出來的特洛伊木馬(即病毒模擬物)是由含有癌症RNA---一種基因編碼形式--的納米顆粒組成的,而且這些納米顆粒是由脂肪酸膜包被著的。將這些納米顆粒注射進病人體內來模擬病毒入侵,它們隨後潛入特定的被稱作樹突細胞的免疫細胞中。
  • 益生菌+納米抗體 讓免疫療法更安全
    免疫療法的臨床進展極為快速,迄今為止,針對免疫檢查點的PD-L1和CTLA-4抗體等,已被證明在部分癌症中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儘管已經有了振奮人心的成果,但是這種療法也不是完美的。譬如,全身性地注射上述抗體可能會引發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包括疲勞、皮疹、內分泌紊亂和肝毒性等。
  • 新型癌症疫苗:預防復發,100%小鼠存活
    如今,癌症患者有多種治療方法可以選擇,但每種方法都有其缺點:化療能殺死迅速分裂的癌細胞,但也會損害體內健康細胞,而且往往不能有效防止腫瘤轉移或疾病復發。免疫療法通過作用於患者的免疫系統產生持續的抗癌應答來避免這些問題,但腫瘤產生的免疫抑制性局部環境常常使免疫療法難以接近腫瘤。
  • 幫助癌症擴散的血管或能增強免疫療法的治療效率
    圖片來源:Manuel Fankhauser and Maria Broggi/EPFL研究人員發現,在接受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患者機體中,淋巴管的生成會明顯增強癌症免疫療法的效果,一些諸如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
  • 新型癌症疫苗有效預防復發
    如今,癌症患者有多種治療方法可以選擇,但每種方法都有其缺點:化療能殺死迅速分裂的癌細胞,但也會損害體內健康細胞,而且往往不能有效防止腫瘤轉移或疾病復發。免疫療法通過作用於患者的免疫系統產生持續的抗癌應答來避免這些問題,但腫瘤產生的免疫抑制性局部環境常常使免疫療法難以接近腫瘤。
  • 納米塗層細菌可有效轉運口服DNA疫苗
    原標題:納米塗層細菌可有效轉運口服DNA疫苗  科技日報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房琳琳)標記免疫療法治療癌症又向前邁進一大步,科學家已經證明了納米塗層細菌能有效轉運口服DNA疫苗,這種疫苗能刺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並摧毀癌細胞。這是第一次納米塗料用於經體內細菌轉運口服DNA疫苗。
  • 新研究揭示黑磷光免疫療法可增強抗腫瘤療效—新聞—科學網
    ,該療法結合CD47抗體增強了抗腫瘤免疫反應。 據悉,光熱治療是腫瘤治療的一種新型療法,對於化療或放療失敗以及不適合手術的患者是一種潛在的替代療法。光免疫療法指光熱材料可以引起腫瘤組織局部溫度升高,導致腫瘤免疫原性細胞死亡,釋放出內源性危險信號,從而提高腫瘤免疫原性。 近年來,二維黑磷納米片作為一種新型光熱劑,由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響應特性,在生物醫學應用以及臨床轉化領域中引起廣泛關注。
  • 新冠疫苗新成果!中山大學團隊開發新型納米顆粒疫苗,可顯著增強保護性免疫響應
    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張輝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
  • 新方法可提純癌症免疫療法製劑
    據新華社電 南澳大利亞大學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與一家生物治療公司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微流體技術的新方法來提純癌症CAR-T免疫療法的製劑,可以降低治療成本和副作用。
  • 腫瘤免疫療法的副作用是什麼?這些副作用是如何產生的?
    鑑於這一類癌症療法在有響應的病人身上的療效是無可爭議的,所以專家們近期著手研究怎樣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減少免疫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 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把癌症治療推向了新的高度,它的理念是靶向癌症病人的免疫細胞而不是癌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鬆開T細胞的制動,如此T細胞可對癌細胞發動免疫進攻。
  • 輝瑞新冠疫苗可抗癌?新型癌症疫苗有效率高達90%
    目前,在全球至少有十多款癌症疫苗,BioNTech執行長稱,預計將在2022年內看到首個癌症mRNA疫苗上市。2. mRNA技術屬於新一代免疫療法,可以採集到所有抗原信息,從而為個人定製腫瘤疫苗。BioNTech是第一家將mRNA個性化腫瘤疫苗引入臨床的公司。3.
  • PNAS:科學家發現新型抗原肽 或加速癌症免疫療法的開發
    2014年3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利用一種新方法鑑別出了一些未知的抗原肽,這些抗原肽是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的,新型未知抗原肽的發現對於未來研究者們開發新型疫苗以及癌症的免疫療法提供了新的希望
  • 科學家從細胞水平研究癌症免疫療法的副作用
    利用免疫系統對抗腫瘤的癌症療法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其中包括有時帶來的危險副作用。  眾所周知,CAR-T細胞療法的一個常見危害是劇烈的炎症反應,它會引發從高燒到器官衰竭的各種症狀。  但是從該療法誕生的初期,醫生和科學家們發現CAR-T細胞療法會引起劇烈而令人恐懼的副作用,發生這種過度炎症反應時,免疫細胞會分泌出過剩的細胞因子,它們對人體的不同部位都具有毒性,包括心臟和大腦。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的發生率取決於CAR-T療法所針對的癌症類型。
  • 癌症疫苗只要打一針就可以預防癌症
    什麼是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是屬於癌症免疫療法中最新的一種治療方式,因為它可以識別特定癌細胞上存在的蛋白質,可以阻止癌細胞生長,防止癌症復發,清除治療後殘留的癌細胞。
  • 癌症疫苗大突破!打一針即可殺死癌症腫瘤 便宜無副作用且根治率達97%
    目前的癌症療法具有可怕的副作用,並不總是有效的。隨著放療和化療等事情的發展,人們需要忍受的治療次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惡化。但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新型癌症疫苗,或許可以改變這種現狀:一針下去——就保證殺死全部癌細胞腫瘤!
  • 點燃「冷」腫瘤,降低副作用!新型IL-12製劑放大PD-1抗體療效 | Nature子刊
    5月14日,來自德國杜塞道夫大學醫學院的兩位專家在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上發表文章探討了芝加哥大學Jeffrey Hubbell等人之前的一項研究,即靜脈注射能與小鼠「冷」腫瘤(腫瘤浸潤T細胞密度低的腫瘤)中膠原蛋白結合的經過修飾的IL-12製劑,可在降低免疫相關副作用的同時有效清除
  • 3篇Nature Materials齊報導:聶書明等人評述主動轉胞吞作用和癌症納米醫學的新機遇
    具體來說,他們發現對於15 nm的尺寸,EPR效應佔腫瘤內部納米顆粒的12%,對於50 nm的顆粒,EPR效應下降至3%,而對於100 nm的顆粒,EPR效應上升至25%。尺寸依賴性的趨勢是違反直覺的,即當納米顆粒尺寸變小時,通過間隙的被動EPR的貢獻有望增加。因此,可能存在更複雜的途徑,導致50 nm顆粒的EPR貢獻降低。
  • Nat Nanotechnol:納米疫苗+消除MDSC增強黑色素瘤對免疫檢查點抑制...
    2019年8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低應答率、獲得性耐藥和嚴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免疫檢查點治療的臨床效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近日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薩克勒醫學院生理藥理學系的Ronit Satchi-Fainaro教授和裡斯本大學藥學院藥物研究所的Helena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