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人類的謊言---無熱量的糖,甜味劑.

2021-02-23 文昌市公共營養師協會

你的健康從現在開始燃燒

BMJ:可樂廠商影響中國健康政策

當地時間1月9日,BMJ發布一項重磅專題報導,稱中國的「肥胖科學」和相應的健康政策受到可口可樂公司的操控,使其偏離真正的科學軌道,不顧公眾健康,反而與含糖飲料巨頭沆瀣一氣。

文章稱,含糖飲料巨頭企業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上,不斷受到衛生部門和公共健康政策的挑戰,比如英國通過針對性的提高稅收來控制含糖飲料的銷售,在美國,此舉也大大打擊了這些飲料企業的銷售市場。因此,這些巨頭將戰場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比如中國。

在中國,可口可樂公司與相關各方推出了一種偽劣的「科學」減肥概念,即「對抗肥胖主要依靠體育鍛鍊,而不用限制攝入垃圾食品和含糖飲料」。

此前,英國內分泌學家已經證實,在英國徵收糖稅遏制含糖飲料的銷量,可以使該國減少25萬糖尿病患者。理論上說,對於中國這樣的糖尿病大國,僅僅是可以減少糖尿病患者這一項,就該使得「糖稅」有足夠的吸引力。

人工甜味劑在飲料和食品中的廣泛應用可能推動了肥胖和糖尿病的瘋狂流行。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困惑於這樣一個事實——無熱量的人工甜味劑似乎對減肥並沒有作用,一些研究表明它們甚至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

雖然人工甜味劑不含糖,但卻可以直接影響身體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葡萄糖不耐受,通常被認為是在身體無法代謝大量糖時發生的,是代謝症候群和2型糖尿病發生發展的第一步。

研究人員給小鼠餵了三種最常用的人工甜味劑,用量符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標準。結果發現,飲用水甚至糖水的小鼠沒有發生變化,但服用人工甜味劑的小鼠產生了葡萄糖不耐受。用不同類型的小鼠和不同劑量的人工甜味劑重複實驗後,出現了相同的結果。

接下來,研究人員做了一個假設:腸道菌群可能參與了這個過程。人工甜味劑並不能被人體吸收,但在腸道中會遇到數萬億的細菌,也許這些細菌和人工甜味劑發生了什麼故事??????

那麼在人體內是否也會產生同樣效果呢?

一項Elinav博士和Segal教授對照實驗,讓一組平時不吃人工加糖食品的志願者服用人工甜味劑一周,然後檢測葡萄糖水平和腸道菌群的組成。

實驗結果顯示,一些志願者在攝入人工甜味劑一周後開始出現葡萄糖不耐受,但也有一些志願者並沒有出現這種現象。


腸道菌群也許是關鍵因素:研究人員發現兩類志願者的腸道菌群變化也有差別,攝入人工甜味劑後發生葡萄糖不耐受的志願者的腸道菌群發生了顯著變化,而那些沒有出現葡萄糖不耐受的志願者的腸道菌群卻沒有發生變化。

Elinav博士認為,那些發生葡萄糖不耐受的人的腸道中的一些細菌在接觸化學甜味劑後會分泌一些物質,這些物質會引起類似糖過量時發生的炎症反應,從而影響人體對糖的利用能力。

Segal教授表示,「我們的實驗結果突出了個性化醫療和營養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我們相信,綜合分析人體基因組、微生物組和飲食習慣的個體化大數據可能會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食物和營養補充劑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和疾病發生風險」。‍遺傳和自身的腸道菌群決定了我們吃的食物如何來影響我們。人工甜味劑本來是用來預防一些特定疾病的,但一些人攝入後卻發生了這些疾病。

相關焦點

  • 人工甜味劑可致肥胖 常見人工甜味劑有哪些?
    常見人工甜味劑   乙醯磺胺酸鉀又稱安賽蜜   安賽蜜是一種類似糖精的甜味劑,易溶於水,增加食品甜味的,沒有營養,口感好,無熱量,具有在人體內不代謝、不吸收,對熱和酸穩定性好等特點,是當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劑。安賽蜜具有強烈甜味,甜度約為蔗糖的130倍,呈味性質與糖精相似。
  • 糖尿病的「陷阱」與對應的幹預措施|糖尿病|甜味劑|胰島素|陷阱|糖...
    近幾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商品種類日益豐富,糖飲、甜食在生活中逐漸佔據重要地位。然而,大量的糖攝入會給人類的血糖調節系統帶來巨大壓力,大量糖分進入體內後被轉化為脂肪,堆積在腹部和四肢等處,加之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使得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逐漸升高。
  • 陳根:糖和甜味劑的區別之大,什麼才是真正的甜味?
    文/陳根甜味是人類和其他動物最基本的感官感受之一。科學家們在給老鼠準備的「飲料」裡分別加入了糖或安賽蜜(Acesulfame K),後者是一種常被用於無糖汽水、蜜餞等產品的甜味劑。到了第二天,它們就幾乎完全放棄了甜味劑。此外,被去除了甜味受體的小鼠,舌頭上嘗不出甜味,也會偏愛選擇真正的糖。
  • 【原創】食品裡加了「甜味劑」!你需要糾結如何選擇嗎?
    然後很多研究也證實,攝入過多的添加糖/外源性糖可能給帶來肥胖、齲齒等問題,而肥胖已經被認為是各類慢病的高危因素。如何既能滿足對甜味的喜好,又不過多攝入糖,特別是對於需要控制糖攝入的人群,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 精細化工之甜味劑行業專題報告:人類戒不掉的甜味替代品
    自然界,有許許多多的分子能與甜味受體結合, 有一些分子結合後產生的信號遠遠比糖更為強烈,就可以作為「甜味劑」。甜味劑熱量低、血糖反應小。甜味劑通常不提供能量或只提供較少的能量, 人們在享受甜味的同時可明顯減少能量攝入,同時由於它的血糖反應小, 因此可供糖尿病患者及糖功能調節受損者食用。
  • 人工甜味劑對人體存在的風險
    人工甜味劑進入環境科學家視線的時間較晚,直到2007年,瑞典科學家首次發現汙水處理廠進出水中均含有人工甜味劑三氯蔗糖,而且在汙泥中也發現了三氯蔗糖
  • 日本發現傳遞糖與人工甜味劑味道差異的傳感器和神經,有望用於血糖控制及查清嗜糖機制
    糖類的甜與人工甜味劑的甜是不一樣的,人可以感覺到糖類明顯更美味。日本九州大學五感應用器件研究開發中心的安松啟子特任副教授(現任東京齒科大學短期大學教授)與該中心的二之宮裕三特聘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這些現象的根源在於舌頭的味覺細胞中有葡萄糖傳感器,並且存在與該細胞聯動傳遞味道的神經。
  • 人工合成甜味劑用途的食品添加劑有9種,安全性靠譜嗎?
    來源:百家號-食品視界 / 作者:懂食軒在瘦身、減重等健康潮流引領下,各種低糖食品應運而生,既有工廠生產的低糖包裝食品,也有美食達人在家自己動手製作的低糖美食不管是哪一種低糖食品,要達到降低食物熱量的目的,都用得著一類特殊食品添加劑「代糖甜味劑」。目前,我國允許使用的代糖甜味劑(甜味添加劑)共有20種,其中,9種為人工合成甜味劑,甜度最高可達蔗糖(白糖)的2萬倍。面對這麼多的代糖甜味劑特別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甜味劑,廣大消費者不禁要問:吃進含有甜味劑的代糖食品,身體的安全健康有保障嗎?
  • 研究稱受歡迎的天然甜味劑甜菊糖可能導致腸道健康問題
    據外媒報導,一種名為甜菊糖的天然甜味劑已被證明是三氯蔗糖和其他甜味劑的流行替代品,但它可能會有自己的潛在問題。本·古裡安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甜菊糖可能會破壞有益細菌的平衡,從而導致腸道健康問題。科學家們鼓勵對使用甜菊糖的潛在後果進行更多研究。
  • 甜蜜的謊言:以《一部關於糖的電影》為例,淺析糖對人體健康影響
    以此來說,一天160克的糖是可以輕而易舉被攝取的。達蒙依據每天隱藏糖攝入量160克的數據,將所有精加工的食物熱量轉換成了同等熱量的純蔗糖。舉例來說,一杯含糖酸奶的熱量就可以換算成10湯匙糖,如果達蒙想喝一杯含糖酸奶,那麼他就會吃下10湯匙的蔗糖來同等替換酸奶的熱量。之前的達蒙堅持無糖飲食,會嚴格按照每天自己所需的熱量進食,當他開始實驗後,每天的熱量攝取量仍然保持不變,只不過是將之前的健康無糖食品換成了含糖食品。
  • 很甜卻沒有熱量,代糖到底是個啥?
    代糖,簡單理解就是代替食用糖的甜味劑,種類很多,根據是否產能可分為糖醇類和高度甜味劑。糖醇類:常見的有山梨糖醇、甘露醇、乳糖醇、麥芽糖醇、木糖醇、赤蘚糖醇等。特點:甜度比蔗糖較低,每1g產生2kcal 的熱量,代謝途徑與胰島素無關,不會引起血糖的升高,不產酸。
  • 為減肥,到底該吃什麼糖?
    蜂蜜蜂蜜,在很多人心裡都是健康又減肥的甜味劑,我記得網上曾經還風靡過一陣只喝蜂蜜(節食作死)減肥法……蜂蜜小百科蜂蜜和蔗糖,主要在於糖的結合方式不同:蜂蜜中含有葡萄糖和果糖兩種單糖。蜂蜜是人類最早的糖類來源,也是唯一不需要提純的糖。蜂蜜雖然存在時間久,但是被人類廣泛食用的歷史卻很短暫,以前一直都作為貴重食材,為貴族食用。
  • 白砂糖,糖漿,代糖,咖啡加什麼糖好?
    那麼我們知道,當你喝上一杯用精品咖啡豆做的咖啡時,我們一般都推薦你「無糖無奶」因為這更能體會到咖啡風味。 但事實上,大數據顯示大多數人平時喝咖啡還是會選擇加糖,加奶的咖啡。 那麼這一次我們來討論下咖啡加什麼糖比較好。
  • 0卡0蔗糖的甜味劑真能「幹翻」白糖?
    主打無蔗糖的元氣森林氣泡水新增了3個口味。伊利旗下的氣泡水品牌伊然以及農夫山泉的蘇打水,用的都是天然甜味劑。代替傳統白糖、從植物中提取的甜味劑在中國消費者日常的飲食選項中增多了,上表中列舉的赤蘚糖醇、甜菊糖、羅漢果甜苷都是例子。在本文中,我們將其代稱為「天然」甜味劑。這些甜味劑雖然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但也經歷過提純等化工處理;一些天然甜味劑也和人工甜味劑混合。
  • 食研所丨白糖不健康,海藻糖、椰子糖呢?一篇文章搞清各種「糖」
    商業上廣泛使用的一種甜味劑,常出現在汽水、果汁飲料、甜品等食品中。 所以,血脂高、尿酸高的人,都應該戒甜飲料。(參見果糖說明)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控制來自游離糖的熱量:不超過每日能量需要的10%,最好控制在5%以內。
  • 你喜歡的,可遠不只是糖的甜味
    很有可能真正讓你「喜歡」糖的,是其他東西,而並不是糖的甜味。哥倫比亞大學的Hwei-Ee Tan和Charles S Zuker等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有趣的論文。論文指出:除了在舌頭上產生甜味,葡萄糖還能直接作用在腸道,通過腦腸軸,不依賴味覺而產生對糖的偏好。這一途徑恰恰是安賽蜜等人工甜味劑所缺少的。研究人員先是給小鼠提供了一瓶糖水和一瓶自來水,如預期的那樣,野生型的小鼠嗜甜,幾乎只會去喝糖水。
  • 科學網—稀少糖:物以「稀」為貴
    目前,甜味劑是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調味品之一。它作為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一類食品添加劑,主要用於冷飲、飲料、配製酒、糕點、麵包、餅乾、蜜餞等十幾類食品中。 據統計,全球甜味劑總產量已超過1億噸,人均年消費量在20kg左右,發達國家已達50kg,發展中國家也超過10kg,我國在8kg左右,因此功能性糖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 天津工生所利用生物轉化技術開發功能性稀少糖獲得進展
    稀少糖(Rare Sugar)是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極少的一類單糖及其衍生物(2002年國際稀少糖學會ISRS定義),其味類似於蔗糖,但具有熱量低、穩定性高、甜昧協調、無吸溼性、無致齲齒性、耐受性高等優點,可以彌補傳統甜味劑的不足,對改善特殊人群的飲食起到重要作用。
  • 隱藏糖這麼多,究竟如何把它們揪出來呢
    我們可能都知道生酮中需要避免大量加工、精製和穀物類食品和含糖飲料,但是糖和高血糖指數的甜味劑也有一些隱藏的名字,這是生酮者的禁忌。讓我們來討論一些應該避免的糖中一些不為人知的名字吧!大多數健康專家建議選擇更多的天然甜味劑而不是人造甜味劑。
  • 【中國科學報】稀少糖:物以「稀」為貴
    功能糖和糖醇對人口健康意義重大,糖工程產品已在我國食品、保健品、醫藥及農業領域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甜味劑是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調味品之一。它作為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一類食品添加劑,主要用於冷飲、飲料、配製酒、糕點、麵包、餅乾、蜜餞等十幾類食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