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桐柏4月8日電 題:現代元素英語、iPad步入中國佛學課堂
中新社記者 李志全
僧人念起了「ABC」,執教的法師手持iPad。對於中國漢傳僧侶而言,「青燈伴黃卷」已不再是唯一的禪修方式。
8日,伴隨著河南佛教學院的落成典禮,也讓河南這個佛教大省有了第一所從事現代僧伽教育的佛教高等院校。該院不僅把「新概念英語」列為學僧們的必修課,還運用電腦、網絡、甚至iPad授課。
在一份2012學年春夏學期課程表上,中新社記者注意到,該院在每周二和周五上午均安排有1.5小時的「新概念英語」課。此外,英譯佛經選讀、電影賞析以及書法美術等也是學僧們涉獵的內容。
當然,佛學專業課程是必不可少的。在這裡,學僧們能夠系統地學習到2500多年來流傳至今的佛教原典和理論,包括戒律學、阿含學、部派毗曇以及中國宗派佛學等。
河南佛教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隆藏法師不認為上述是趕時髦。他說,佛教教育固然要適應社會發展,汲取現代大學教育理念,但更重要的是回歸和堅守佛教學修傳統的本位。
在和現代大學相差無幾的階梯教室內,各種先進的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執教的法師也會用iPad串講經論。仿唐風格建築之內,有一種時空穿越感。
《與「異見者」共進午餐》是美國TED公共演講課,藉助便利的現代科技,學僧們「取經」西方學者伊莉莎白•萊瑟。附近不遠的桐柏山上,歷代高僧用於禪修的茅棚依稀存在。
負責教授英譯佛經選讀的林谷老師說,佛法從傳播之初就離不開翻譯這道生命線。學習英語,可以讓西方人聽到中國佛教的聲音。而現代科技的運用,則改變了外界對於佛教「青燈伴黃卷」的刻板印象,可以吸引更多的學僧。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佛教界人才「斷層」問題仍然存在。據調查,目前河南500多所佛教活動場所的負責人中,只有三成接受過佛教專職教育。
一個積極的信號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中國諸多佛教高等院校得到廣泛認可和使用。
但對於「剛剛換了髮型」的年輕學僧來講,依然充滿挑戰。他們既要每天履行早晚殿、過堂、禪坐等修行功課,還要時時嚴持戒律,如不淫慾、不飲酒、不妄語。
學僧慶如說,「有人會覺得戒律就像繩索一樣。」隆藏表示,希望學僧們在完成四年本科學習、走出校園的時候,能夠真正樹立起對佛教的道心和信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