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元素英語、iPad步入中國佛學課堂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桐柏4月8日電 題:現代元素英語、iPad步入中國佛學課堂

  中新社記者 李志全

  僧人念起了「ABC」,執教的法師手持iPad。對於中國漢傳僧侶而言,「青燈伴黃卷」已不再是唯一的禪修方式。

  8日,伴隨著河南佛教學院的落成典禮,也讓河南這個佛教大省有了第一所從事現代僧伽教育的佛教高等院校。該院不僅把「新概念英語」列為學僧們的必修課,還運用電腦、網絡、甚至iPad授課。

  在一份2012學年春夏學期課程表上,中新社記者注意到,該院在每周二和周五上午均安排有1.5小時的「新概念英語」課。此外,英譯佛經選讀、電影賞析以及書法美術等也是學僧們涉獵的內容。

  當然,佛學專業課程是必不可少的。在這裡,學僧們能夠系統地學習到2500多年來流傳至今的佛教原典和理論,包括戒律學、阿含學、部派毗曇以及中國宗派佛學等。

  河南佛教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隆藏法師不認為上述是趕時髦。他說,佛教教育固然要適應社會發展,汲取現代大學教育理念,但更重要的是回歸和堅守佛教學修傳統的本位。

  在和現代大學相差無幾的階梯教室內,各種先進的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執教的法師也會用iPad串講經論。仿唐風格建築之內,有一種時空穿越感。

  《與「異見者」共進午餐》是美國TED公共演講課,藉助便利的現代科技,學僧們「取經」西方學者伊莉莎白•萊瑟。附近不遠的桐柏山上,歷代高僧用於禪修的茅棚依稀存在。

  負責教授英譯佛經選讀的林谷老師說,佛法從傳播之初就離不開翻譯這道生命線。學習英語,可以讓西方人聽到中國佛教的聲音。而現代科技的運用,則改變了外界對於佛教「青燈伴黃卷」的刻板印象,可以吸引更多的學僧。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佛教界人才「斷層」問題仍然存在。據調查,目前河南500多所佛教活動場所的負責人中,只有三成接受過佛教專職教育。

  一個積極的信號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中國諸多佛教高等院校得到廣泛認可和使用。

  但對於「剛剛換了髮型」的年輕學僧來講,依然充滿挑戰。他們既要每天履行早晚殿、過堂、禪坐等修行功課,還要時時嚴持戒律,如不淫慾、不飲酒、不妄語。

  學僧慶如說,「有人會覺得戒律就像繩索一樣。」隆藏表示,希望學僧們在完成四年本科學習、走出校園的時候,能夠真正樹立起對佛教的道心和信念。 (完)

相關焦點

  • 英語課堂的「現代」與「傳統」
    受數位化、信息化變革的影響,伴隨著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當下英語課堂正進行著一場靜悄悄的變革。因此,有部分教師會因「新」「舊」教學理念衝突而感到困惑——「現代」與「傳統」在英語課堂中到底能否兼容?
  • 香港珠海學院「應用佛學文學碩士課程2.0升級版」開始招生啦!
    課程新增了如「佛教與當代社會」、「香港佛教概論」、「『正念』的現代理論與實踐」等貼近時代與生活的科目。2019年12月,「應用佛學文學碩士」課程更成功通過香港教育部下屬部門的審核,一次性批准繼續辦學四年至2024年。2020-2021學年擬開設科目1.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我們就想,借用參加比賽這個契機,好好在外語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凸顯人文教育本質,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思政教育體系,能應用在外語課堂教學中。」 認真籌備 外語講授寫滿「中國故事」6月,學校接到參賽通知,在外國語學院的號召動員下,有3個教師團隊報名參加了比賽,李學芹、彭旭、王成珍組成的教師團隊就是其中之一。
  • 美籍華人英語口語課走進螢火蟲課堂
    興趣課堂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孩子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互動性,河口街道團工委邀請美籍華人林小凱,為河寧社區螢火蟲學堂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的英語互動課。  課堂上,老師用純正的英語發音給孩子們做了自我介紹,孩子們在老師的鼓勵下也依次介紹了自己的名字。老師用幾句簡單地道的英語互動對話,一下子拉近了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
  • 程曉堂:教研員如何給英語課堂把脈
    8月3日,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主辦、一起教育科技承辦的「網際網路+教育新生態與學科核心素養」雲峰會以在線形式召開。會上,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程曉堂以「教研員如何給英語課堂把脈」為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 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6、運用英語歌曲來設置情境運用英語歌曲不僅能渲染和烘託教學氣氛也能穩定學生情緒,調節課堂節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和模仿的積極性,促進地道的、口語化的英語。在實際教學中,課本中的每一首兒歌,孩子們在快樂的歌聲中開心地貪婪地汲取著知識的營養,而我也在孩子們的崇拜中,體會著為人師的幸福。
  • 鹹寧市第二實驗小學推出少兒英語開放課堂
    本報訊 通訊員廖勝楠報導:鹹寧市第二實驗小學今年率先推出少兒英語課程,開課至今,學生學習熱情普遍很高。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近日,該校推出二年級少兒英語開放課堂。 本次活動中,該校陳安琪老師分別在二年級的三個班上了三節少兒英語公開課,並邀請家長隨堂聽課。
  • 讓英語課堂不再「沉默」
    在英語課堂上,普遍存在著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缺少主動交流意願的學生,這種「沉默是金」的態度,不僅影響著他們的語言習得,也制約著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究其原因,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焦慮感、師生關係、教學策略的採用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課堂中沉默現象的產生。面對這種現象,教師應採取積極有效的對策,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讓他們真正「走進」英語課堂。重視課堂童真。通過兒童的視角,以學生為本,以習得為先,讓學習真實地在課堂發生。兒童視角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學習需要和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 朱清時回應質疑:我尊重佛學,真氣經絡需用新方法研究
    新京報:你曾說過一句話,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很多人無法認同這個觀點。朱清時:這是句形象的話,但是這句話並沒有說科學不如佛學啊,只是在到達山頂的速度上,佛學大師很快,科學是一步步修路,修路上去,科學家們都到山頂了,其他人都可以跟著到山頂了,但是佛學大師到山頂,其他人是上不去的。
  • 淺析:中國元素造型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作為藝術文化的精華,中國元素在現代設計中扮演著十分獨特的角色,是表達個性美的重要手段。這也從一方面推進了中國傳統元素的繼承與創新,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入了世界文化。  一、中國元素造型在現代設計不同領域中的應用  1.現代建築設計中  2010年的世博會展館,中國館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鬥冠結構造型、「規」、與「回」有機統一,這種開放性、公共性,
  • 如何讓英語課堂充滿生活氣息
    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文化因素,課堂上應讓學生在了解語篇所呈現的不同文化現象的基礎上,思考語篇反映的文化傳統,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並能夠與本國文化進行比較,提升文化鑑別能力,形成正確的文化態度和立場,在樹立國際意識的同時,敬畏傳統文化,尊重文化差別,培養家國情懷,提高對中國文化的自信。
  • 教學案例:利用101教育PPT打造高效英語課堂
    導語:課堂是進行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我們處在信息的時代,課堂教學需要注入更多新的元素,使之煥發 文 | 廖瑞欣課堂是進行教育教學的主陣地。
  • 開言英語小課堂開課了,關於考試的英語知識你知道多少?
    (原標題:開言英語小課堂開課了,關於考試的英語知識你知道多少?)        2020年已過去答案,12月也如期而至,再過不久眾多學子也將踏上研究生考試的戰場,從我們上學開始,就有期中、期末、月考、周考、中考、高考等無數場考試,即使是步入社會,各種資格證書也讓人眼花繚亂。不久前,開言英語老師Jenny 通過了駕考,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駕駛員。
  • ...學校成功舉行「五大體系」建設階段性成果之現代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12月29日至30日,德陽市金沙江路學校成功舉行了「五大體系」建設階段性成果之現代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以推進該校現代課堂教學改革,構建和完善相應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穩步提升教學質量。德陽經開區教育督導和社事局教研工作室負責人、課改先進學校——宜賓市翠屏區涼水井中學優秀課改老師到場對活動進行指導,金沙江路學校六、七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任課老師參與了本次活動。展示活動通過「智能平板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來體現「現代課堂教學」這一主題,以六、七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課堂教學為展示內容,共10餘名老師展示了自己精心準備的課堂教學活動。
  • 趣味英語之中國元素
    中國近年流行廣場舞,英語媒體也頻頻出現漢語拼音Guang Chang Wu。中國武術名揚天下,各種絕活令人稱奇;kung fu(功夫)幾乎成為中國武術的代名詞,功夫影帝李小龍當立頭功;中國武術的精華還有Sanda/Sanshou(散打)、Tai Chi(太極拳)等。英語詞語中的這類漢語借詞最具中國文化特色。
  • 寓教於樂 伴魚少兒英語課堂更有趣 激發孩子爭做英語小達人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發布在線英語發展藍皮書,對在線英語的現狀和未來進行解讀。報告分析顯示,家長們希望有更多的激勵機制以調動學習積極性,如運用遊戲化思維、用大數據和新技能賦能教學等。同時,在師資方面,家長還普遍關注外教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及課程設置。
  • 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 浙理打造不一樣的「思政雲課堂」
    浙江在線杭州3月4日訊(通訊員 柴田 記者 吳俏婧)上周三是浙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綜合英語4》的開課日,給學生們上課的鄭紅霞老師如今身在疫情最嚴重地區——武漢,但牽掛著學生課業的鄭老師情緒飽滿、充滿激情地為學生進行了45分鐘的QQ群電話直播課程。
  • 淺析佛學、唯物辯證法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係
    從哲學黨性上說,佛學並非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或客觀唯心主義,其典型特徵是不可知論。佛學主張「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若從現象和本質的角度上說,有其認識論意義。佛學的某些預言與現代自然科學發現驚人吻合,從馬克思主義角度看,是佛學博大精妙的辯證法思想的體現。
  • 《洞見》:科學家告訴你,為什麼佛學是真的
    說起佛學,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創建於2600多年前,在亞洲許多國家流行。不過,現在在西方,也有很多人研究佛學,科學作者、進化心理學家羅伯特·賴特就是其中之一,他在2017年出版了英文書《Why Buddhism is True》,書中就用現代科學的知識,嘗試著解釋一些佛學的概念和觀點。
  • 耐思糖果少兒英語情境化教學,互動體驗式課堂助力少兒英語
    耐思糖果少兒英語情境化教學,互動體驗式課堂助力少兒英語 2020年08月13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影響力增強,慢慢從發展中國家往發達國家開始的角色轉變,從經濟落後到世界經濟大綜合體的轉變,意味著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間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