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區「三頭並進」提升數字經濟產業統計水平

2020-12-05 瀟湘晨報

>begin--> 當前,數字經濟正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更加真實地反映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狀況,路橋區統計局通過全面分析、突出重點、深入基層三方面舉措提升數字經濟產業統計水平。

全面分析,摸清數字經濟產業總體情況。一是自我分析,摸清數字經濟家底。以四經普數據為分析基礎,運用數字經濟產業統計方法,掌握各個產業的數字經濟總量、增長變化等關鍵性指標,釐清數字經濟產業結構,歸納總結整體發展特性。二是對比分析,摸清數字經濟發展進程。以各縣市區數據為分析基礎,通過歷年數據總量、增長速度、排位變化等分析對比,查找自身數字經濟發展的優勢和短板,並緊密結合黨政考核目標任務,實時掌握髮展差距,加強數字經濟動態監測。

突出重點,聚焦數字經濟產業統計分類。一是精準排查,聚焦行業代碼認定。根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統計分類目錄》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對一套表在庫企業進行全面梳理排查,重點對業務活動和行業代碼明顯不相符的企業進行重新核查,避免因行業代碼的錯誤認定導致數字經濟產業的誤統。二是密切監測,聚焦信息更新維護,重點關注從事多個業務活動企業的經營變化,並加強名錄管理,防止出現企業數字經濟產業已成為主營業務活動而依舊未被認定,或者主營業務活動已變更為非數字經濟產業而依舊被認定的現象。

深入基層,提升數字經濟產業統計基礎。一是組織培訓,補齊數字經濟產業統計短板。在對基層的各類統計業務指導工作中,不斷增加數字經濟產業統計培訓內容,使基層統計人員更加深入了解數字經濟內涵和產業統計方法,並不斷提高其重視度。二是實地調研,掌握企業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實況。充分利用部門信息和統計數據信息,篩選一批對全區數據經濟產業數據影響較大的企業進行有計劃地走訪調研,及時掌握最新生產經營情況,提高對整體數據變化的前瞻性。三是部門聯動,完善數字經濟產業統計方法。在對相關部門就統計方法合理性方面提出的疑問給於充分解答,並對其提出的合理意見及時向上級反饋,力求不斷提高數字經濟產業統計的科學性。

路橋區局梁海鮮

>end--> 【來源:台州市統計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關於2019年度優秀統計分析報告和優秀統計制度方法改革論文評比...
    二等獎(5篇)1.新國標下黃巖區電動自行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黃巖區統計局(黃丙乾);2.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促使經濟轉型升級——路橋區拆解行業興衰分析——路橋區統計局(課題負責人: 王仙法,課題組成員:王仙法、梁海鮮,執筆人:王仙法);3.加快電商產業發展 助推經濟轉型升級——溫嶺市統計局(江婷);4.以科技創新推動椒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 最新消息:深圳出臺數字經濟發展方案 到2023年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
    ,發展數字生產力,著力提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能級,持續引領產業迭代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將深圳建設成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高地。 (三)發展目標到2023年,深圳市數字經濟產業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水平大幅提升,成為推動深圳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 搶抓產業變革機遇 釋放數字經濟勢能
    阿里巴巴、微醫、酷狗音樂、新華三等百餘家數字經濟企業參加交流會,共同探討廣州與杭州兩地發展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產業的新機遇。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大灣區辦及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番禺區、黃埔區相關負責人向與會嘉賓深度推介了廣州在營商環境、產業布局等領域的優勢與重點項目。「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是廣州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數字產業也是廣州經濟增長最活躍的因素。」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以數位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產業化內部結構持續軟化,軟體業和網際網路行業佔比小幅提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三個新型「硬科技」領域,基本達到普惠應用水平,並呈現出交融趨勢;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十三五」期間,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纖網、4G/5G網絡。
  • 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1、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數字經濟是以數位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位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 羅貞禮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三個基本屬性
    以提升企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為主要特徵,數字經濟發展能迅速打破傳統企業邊界;同時將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平臺、服務等功能集聚於一體,有效形成由製造能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等驅動的企業成長規律。三是顛覆傳統商業模式與資源利用方式的高滲透特性。
  •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並沒有那麼大——基於國際比較視角
    信通院把數字經濟分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兩部分: 一是數字產業化,即信息通信產業,具體包括電子信息製造業、電信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網際網路行業等。 二是產業數位化,即傳統產業應用數位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 《海南省會展產業統計調查制度》解讀發布會
    (三)通過對會展項目和產業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數據分析,有利於政府部門認真把脈我省會展業發展水平和運行態勢,用數據說話,為決策服務。四、下一步會展業發展的重點目前因國際疫情反覆和國內疫情不確定等因素,會展業的發展也將持續受到影響。因此,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要多措並舉,全面支持會展業的發展。
  • 《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送審稿)》現公開徵求意見
    《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 (送審稿)》及起草說明(截止日期:2021年1月3日)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立法目的】 為了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升經濟社會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全面建設數字經濟強省,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
  • 2018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展望:新興產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據中汽協統計, 2017 年 1~10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 45.7% 和 45.4% 高速增長,2018 年在有利政策環境影響下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數字創意產業將成為新的投資熱點。我國首次將數字創業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五大新支柱產業之一,並出臺了《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 ...路橋區委書記潘軍明:主動打好新發展格局組合拳 | 三個地·理論...
    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和到2035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一系列重大舉措,是全省開啟高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的綱領性文件。省委全會還提出了當前具有牽動性、創新性和突破性的「十三項戰略抓手」,著力打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組合拳是其中之一,也是路橋區積極爭取先行先試的重點突圍課題。路橋區作為浙東南商貿之都、製造強區,一直以來是浙東南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循環地。
  • 「5機」提升知識經濟效能,增強數字經濟動能
    2020年11月26日,在世界5G大會,「5G引領下的數字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數字轉型首席戰略官車海平博士做了以「『5機』提升知識經濟效能,增強數字經濟動能」為主題的演講。
  • 前11月我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同比增長8.5%
    1-11月,我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實現增加值378.1億元,同比增長8.5%,高於規上工業增速4.2個百分點,新增統計企業4家,總數達到995家。集成電路及相關產業、軟體與信息服務業、光學電子產業分別實現產值280億元、921.5億元、621.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2%、22.6%和5%,核心產業整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246」統計口徑中,電子信息產業完成增加值490億元,同比增長11.5%,高於「246」產業平均增速7個百分點,增速排在11個子產業第3位。
  • 數字經濟的原動力來自哪裡
    統計顯示,2018年深圳全市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銷售產值達到20144.23億元,同比增長12.2%,佔深圳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約60%;據深圳市軟體行業協會初步統計,2018年深圳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總收入超過6200億元。
  • 韓媒:朝鮮「核與經濟發展」並進路線具體化
    中新網4月3日電 綜合報導,近日朝鮮接連宣布多項重大舉措,決定「實行經濟建設和核武力建設並行路線」,並重啟5兆瓦石墨減速反應堆,引發韓國高度關注。韓方認為,朝鮮「核與經濟發展」並進的路線由此具體化。
  •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6.2%,產業數位化增加值規模達到28.8萬億元,正在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探索。但是,我國三次產業數字經濟呈現不均衡發展特徵,工業數位化轉型落後於服務業,農業數位化轉型緩慢,增速顯著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下一步,必須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升工業和農業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 城鎮化率數字折射巨大經濟增長潛力
    原標題:城鎮化率數字折射巨大經濟增長潛力十九大報告在回顧過去5年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時指出,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提高意味著什麼?對中國經濟有何推動作用?中國城鎮化還有多少空間?新華社記者近日就此專訪了十九大代表、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毛有豐。
  • 北京: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佔GDP比重近四成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關桂峰)12日,在北京市「回顧『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經濟發展專場發布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潘鋒說,「十三五」時期,北京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進一步夯實,「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努力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
  • 這座產業帶城市正在全面進擊數字經濟新生態
    【億邦動力訊】因為疫情的出現,今年註定成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劃時代的年份。數字經濟在今年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網際網路,中國人解決了最重要的生計問題,使得老百姓能夠真正的隔離,社會秩序得以快速回復。
  • 【甲秀評】打造開放經濟新高地 提升樞紐輻射能力
    開放的空間決定了發展的空間,開放的水平決定了發展的水平。、分撥及中轉中心,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全力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不斷提升貴陽貴安樞紐輻射能力。我們要搶抓開放發展機遇,統籌航空貨運口岸、鐵路口岸、綜合保稅區等口岸資源,加快開通防城港至貴陽、欽州至貴陽等專列,推動由貴陽始發的「黔新歐」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力爭開通更多國際航線,形成港區協同、陸空聯動、工貿並進的開放格局。全力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要以大區位承載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