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世界難定位 雷射+慣導

2020-11-26 OFweek維科網

  沉浸感除了對視覺的要求,還有體驗者行動的解放。空間定位技術對VR來說非常重要,它的價值在於,當用戶在虛擬世界中發生位移行為,不會因為畫面不同步而產生眩暈感。

  PC在線遊戲平臺Steam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HTCVive用戶可以佔到Steam平臺用戶群體的0.15%,OculusRift的用戶群佔有率僅為0.06%。或許大部分VR從業者都有必要感謝兩年前Facebook和Oculus之間的那筆高達20億美金的交易,但遺憾的是,OculusRift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爭取到更多用戶。HTCVive的產品體驗處於領先地位,不得不說Lighthouse空間定位系統在交互體驗上為其增色不少。同樣,移動VR空間定位技術的實現也在困擾著致力於移動VR頭顯的廠商們。

  VR一體機有自己的屏幕顯示、處理單元、供電系統,交互系統、傳感系統等,是高集成度的獨立VR設備。在大空間移動定位系統中,獨立VR設備優勢更加明顯,它可以不用像三星GearVR一樣需要搭配手機,受到性能、功耗限制。也可以不必像htcvive或者OculusRift一樣需要連接PC端,即便G-Wearable推出了背包式的Stepvr,對於體驗者來說,依然沒有起到「減負」的作用。也有人提到「曇花一現」的分體機,但無法離身的遊戲手柄實在讓人詬病,用戶希望的是越來越精簡的VR設備,而不是拆了東牆補西牆。

  北京某教育企業VR負責人表示,成本是企業要考慮的主要問題,選擇HTCVIVE,單人體驗成本就已經過萬,對於大場景多人交互體驗來說,這個負擔有點重。即便VR一體機在體驗效果上稍遜PC端VR頭顯,但成本上降低幾倍不止,並且基本能滿足目前需求。

  雷射+慣導——多人交互的關鍵所在

  G-Wearable適配到大朋VR一體機上的這套移動大空間定位技術是基於雷射定位技術實現的,採用具有超高穩定性的雷射發射基站實現了無限大空間、無限多個人的室內定位。但純粹雷射技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在多人交互時,彼此阻擋了光源,很容易追蹤丟失,G-Wearable創始人郭成博士介紹,這套移動VR定位系統是一套混合系統,除了通過雷射進行絕對定位,還搭配了慣性導航技術,進行相對定位輔助,這樣在多人交互時,即便雷射光源受到阻擋,依然可以進行精準定位。

  也有VR行業媒體人分析,移動VR空間定位技術目前只能適用在B端市場,對於C端用戶來說,空間需求和成本造價都是極大的限制因素。大朋VRCSO章立稱,這套系統主要目的是幫助線下體驗店以及各行業對於移動VR的應用需求,目前更適合B端用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總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它究竟難在哪裡?
    實際上,追星儀和陀螺儀實現的類似於VR中的光學定位及姿態捕捉。一直以來,大家都在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那到底難在哪裡呢?作者系VR行業從業者,本文將會探討下這個問題。當然,應用於VR行業中時,對於精度等的要求不會有「瞳」那麼高,但為了能給使用者帶來超強沉浸感體驗,定位及動捕的精度、延遲、刷新率等也一定要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很多人知道2016年被稱為VR的元年,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VR自1963年被提出至今耗費了多少科學家、工程師的心血?讀者可能會有疑問,大家一直在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那到底難在哪裡呢?
  • 【深度】國外雷射陀螺的發展與應用
    該公司生產的第一種雷射陀螺是GLS-32機抖陀螺,主要用於航空及潛艇的捷聯慣導系統,採用該陀螺的西格瑪40慣導系統的導航定位精度為0.8 n mile/8h(或1.5n mile/24h);GLC-l6型陀螺(零偏穩定性0.01(°)/h)是一種方形光路的機抖陀螺,主要用於直升機、小型運載火箭和陸用捷聯慣導系統;GLC-8型陀螺腔長僅為8cm,零偏穩定性10~0.1(°)/h,主要用於射程60~100km
  • 高原合成營的3D精確列印:北鬥衛星定位,雷射末敏彈,一炮入魂!
    末敏彈不同於雷射末制導炮彈,不能持續跟蹤目標,但結構簡單,經濟性好。主要用於攻擊裝甲車輛的頂裝甲。使用慣性+北鬥衛星定位制導,引信集成了天線、固定舵、衛星接收模塊、地磁模塊等組件,體積小,只比普通的引信體積略大,使用標準的引信接口,旋上普通炮彈就能變成一枚「聰明」的炮彈。
  • 組圖:託起精確制導的臂膀--記珠海航展慣導產品
    目前,慣導可分為兩大類:平臺式慣導和捷聯式慣導。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有實體的物理平臺,陀螺和加速度計置於由陀螺穩定的平臺上,該平臺跟蹤導航坐標系,以實現速度和位置解算,姿態數據直接取自於平臺的環架;在捷聯式慣導中,陀螺和加速度計直接固連在載體上。慣性平臺的功能由計算機完成,故有時也稱作"數學平臺",它的姿態數據是通過計算得到的。
  • 自動定位光纖雷射打標機視覺CCD定位雷射打標機視覺定位鐳雕機
    視覺CCD定位雷射打標機,視覺定位鐳雕機視覺定位光纖雷射打標機的主要優勢是可根據產品特徵進行雷射打標,解決了對批量不規則打標治具設計製造困難導致的定位難、打標速度慢等問題。特別適合一些小工件的批量打標,只需把工件放到傳送帶上,流水帶輸送材料感應到位後停下,CCD攝像定位後進行雷射雕刻,打標速度快,效果好!視覺自動定位光纖雷射打標機打標不會出現漏打或者斷光的現象,保證良品率。電光轉換效率高,整機耗電不到500W,是燈泵浦固體雷射打標機的1/10,大大節省能耗支出 。無需進行任何維護, 使用壽命長,體積小、適用於惡劣環境工作。
  • 美法雷射陀螺儀發展狀況
    進入80年代以來,美國空軍表示要堅定地把雷射陀螺應用到空軍系統中去,並與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籤定了兩項合同,以實施一項名為「綜合慣性基準組件」的研製計劃,其內容是研製一種採用雷射陀螺的雙盒組件式傳感器系統。海軍也計劃在80年代內將雷射陀螺慣導系統用到艦載飛機中,這種系統稱為CA1NS1。陸軍準備將雷射陀螺用於陸軍飛機的定位/導航、監視/偵察、火控以及飛行控制系統。
  • CCD定位雷射鐳雕機視覺雷射鐳雕機海洲智能
    雷射鐳雕機打標機和自動化以及工業相機加入CCD視覺定位系統的整合達到對產品打標的高精準度,使誤差 偏差最小程度化 來實現一些高要求的產品要求特性。在鐳雕機 打標機的功率方面 我們採用根據客戶產品的要求來選用適合的雷射功率以及雷射器的品牌和特性,能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儘可能地為客戶提高生產的效率;打標機視覺定位系統特點1,一鍵自動標定,將雷射和視覺坐標關聯起來 2,一鍵畸變校正,適用於高精度場合,對視覺鏡頭進行校正
  • 高精度定位的工作原理、方法及應用
    組合導航涉及到複雜的坐標系轉換,需要先對慣導系統做初始校準。一般是藉助參考導航系統(如GNSS)給慣導系統一個初始位置值(目的是建立地理坐標系和地球坐標系的初始坐標轉換矩陣)和初始速度值;通過IMU本身的測量值或藉助測量儀器(傾角儀或雙天線高精度GPS定向系統)獲得初始姿態角(IMU輸出的是載體坐標系相對於當地水平導航坐標系的姿態角,也叫歐拉角),對四元數和坐標轉換矩陣進行初始化。
  • 自動駕駛之高精度定位
    組合導航涉及到複雜的坐標系轉換,需要先對慣導系統做初始校準。一般是藉助參考導航系統(如GNSS)給慣導系統一個初始位置值(目的是建立地理坐標系和地球坐標系的初始坐標轉換矩陣)和初始速度值;通過IMU本身的測量值或藉助測量儀器(傾角儀或雙天線高精度GPS定向系統)獲得初始姿態角(IMU輸出的是載體坐標系相對於當地水平導航坐標系的姿態角,也叫歐拉角),對四元數和坐標轉換矩陣進行初始化。
  • 阿里自動駕駛定位系統迭代:無GPS信號也可實現釐米級定位
    6月4日,阿里達摩院宣布,其自研高精定位系統完成最新一次迭代。基於多傳感器融合的緊耦合算法,實現了不依賴GPS信號的釐米級定位。該系統已部署於達摩院無人物流車隊,通過軟硬體一體化設計,以10%的成本達到業界領先定位水準。
  • 不同於北鬥、GPS,解析室內定位背後的微慣導技術
    曾作為骨幹參與國家慣導產品重要課題,所研成果已經成功運用於軍工產業。目前負責團隊技術路線和產品技術研發,對於空間定位的慣導、超寬帶、雷射、視覺SLAM都略有涉及。在本文中,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談了談微慣導定位方案,以及為什麼選擇這個方案背後的緣由。提起定位導航,大家首先想到的是GPS,中國也推出了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北鬥衛星定位系統。
  • Google和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是這樣實現高精度的定位
    自動駕駛系統的傳感器配備目前各個公司的用的技術方案大同小異,採用的傳感器都基本是GNSS、Lidar、Camera、Radar、IMU等,但各個公司又各有偏重,有的公司以雷射雷達為主,Camera為輔,有的公司則傾向於以Camera為主,即使是同樣以雷射雷達為主的技術方案,也存在64線雷射雷達、16線雷射雷達的差異。
  • 慣導秘籍之隨機遊走,大俠請笑納!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段譽的絕學之一凌波微步,飄忽不定、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看者眼花繚亂,用者隨心所欲。慣導參數指標中亦有這樣的神功——隨機遊走,萬望各位大俠看客的學以致用。
  • 解決自動駕駛系統中定位問題的幾種相關思路
    ,定位技術(自身定位以及對周圍環境相對位置的認知)似乎是無人駕駛汽車最難掌握的技術,這與城市的動態性質有關。具體來說,物體檢測、距離、速度、定位和交通法規等都是在駕駛過程中做決策時需要考慮的因素。為了達到SAE標準中的L5級別,計算機駕駛系統需要能夠執行上述所有基本任務,找到針對不同問題的技術解決方案。 定位技術(自身定位以及對周圍環境相對位置的認知)似乎是無人駕駛汽車最難掌握的技術,這與城市的動態性質有關。例如施工路面、封閉道路、新標誌和缺失的道路標誌等,都是這種動態性和不確定性的例子。
  • 阿里華測X12慣導GPSRTK那家實力比較強
    阿里華測X12慣導GPSRTK那家實力比較強GPS技術在導航儀中的應用舉例終結合車輛分析和周密的統計報表,行成可計劃、可執行、可評價的巡線車輛監控調度方案。該方案由行業中的成功實踐者提出,並在2010廣州亞運會對中國電信巡線車輛成功運用。
  • 釐米級定位!不依賴GPS信號!阿里達摩院又新出了哪些「黑科技」?
    >實現了不依賴GPS信號的釐米級定位這是阿里巴巴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的又一新突破定位是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功能之一,自動駕駛車輛通常藉助GPS和車輛傳感器等信號獲取自身位置和姿態信息。但GPS僅能提供米級精度的絕對定位,若要將精度提升到釐米級,業界通用的解決方案是藉助RTK(載波相位差分技術),而RTK通常需要搭配高精慣導使用,存在成本高昂、無法克服衛星信號不穩或丟失等問題。
  • 科幻電影《頭號玩家》,遊戲世界的爭霸大賽,虛擬世界的奇幻對抗
    今天給大家說的是一部科幻電影《頭號玩家》故事的背景設定在2045年,當時的現實世界十分混亂,人們不得已只能在虛擬世界中聊以慰藉,一個由白髮男打造的vr虛擬世界綠洲正是其中翹楚。人們通過戴上vr設備就可以在五彩繽紛的虛擬世界中打發時間,體驗一個遊戲玩家的悲歡離合然而白髮男好景不長,壽命將近的他在旅途中留下了巨額財富和一個彩蛋。
  • u-blox梅景浩:高精度、安全、可靠——自動駕駛中的GNSS定位
    [摘要]我們必須依賴於高精度GNSS、雷射雷達、攝像頭、雷達和地圖進行匹配,進行融合,從而獲得可靠的有效的位置信息。這張圖列了傳統的SAE自動駕駛的級別,以及對應自動駕駛級別所需要的定位.最常見的就是導航,常規的定位精度就夠了。如果自動駕駛的級別到L2.5、L3需要比較高的精度,精度高到什麼程度?至少要獲得車道的信息,分米級定位。我們也考慮過是不是需要釐米級定位,後來的結論是說釐米級的定位不適用,因為GNSS是為了獲得位置信息,釐米級可能在很特別的場景下做參考。
  • 2釐米高精度定位、適配L3級別自動駕駛,千尋位置高精度定位
    *千尋位置在廣州高精度定位軌跡對比而在不同緯度,不同氣候環境下,比如廣州,靠近赤道的低緯度地區電離層非常活躍,會對衛星定位產生影響,造成定位不精準之類的問題,而千尋位置測試車搭載了優化後的算法就可以實現精準的定位。
  • VR體驗館空間定位系統怎麼選?
    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關於視覺、聽覺、觸覺的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歷其境一般,可以即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維空間內的事物。簡單理解,通過給你的眼睛、耳朵、手戴上特定設備,即可進入到模擬好的三維世界。如何判斷虛擬實境設備(或技術方案)做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