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權轉債指數能否更好衡量轉債市場?

2020-12-06 金融界

來源:齊晟太子看債

作者: 中泰固收研究團隊

風險提示:

貨幣政策超預期,股市波動,政策變動超預期

目前在WIND裡,中證轉債指數是投資者常用的觀測指標,但在特定情況下,該指數存在一定的短板,例如銀行轉債的佔比過高、未充分考慮債項評級等。根據投資者近期的關注方向,本篇報告首先構建基於可投資券的等權轉債指數,結合歷史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同時將指數與主動管理型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後續還將基於市場的關注度和需求,構建其它的轉債指數以滿足轉債投資指數的多樣性。

轉債加權指數在投資中的小缺陷

權重分配集中,評級、流通性問題的困擾

中證轉債指數是常用指數之一,但如果使用該指數來衡量市場的全面走勢,則存在一定的偏差性。首先,加權編制方式是造成指數無法準確捕捉市場走勢的重要原因。採用加權市值法對指數進行編制,期間會普遍涉及到銀行轉債,雖然銀行轉債的市價普遍在120元以下,但債券餘額均較大(蘇農餘額12億,中信有400億),導致銀行轉債在指數計算過程中獲得較大的權重。

以中證轉債為例,在今年7月下旬,前十大權重裡有5隻銀行轉債,中信、光大、平銀和蘇銀的佔比合計達到38%。在銀行轉債佔比逼近40%的情況下,中證轉債指數無法很好的衡量轉債市場的真實表現,當市場整體上漲而銀行板塊相對較弱的時候(例如今年Q1行情),中證轉債指數或對轉債整體存在低估,反之在市場下跌時,由於部分銀行轉債的債性保護較強,導致指數高估了市場表現。

除了銀行轉債佔比過大的問題之外,中證轉債指數納入了一些債項評級較低或者流通性較差(亦或者兩者兼有)的轉債。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講,以上並不是問題,但對於信評入庫要求高、流通性要求高的機構投資者來說,轉債指數中的這些「問題個券」即便是出現巨幅上漲,其實參考意義也不大,而包含這些個券的指數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適性。

還是以中證轉債為例,根據7月22日成分列表,其中包含了光華、德爾、華通、三力、中寵等低評級個券(未公布具體權重),而這些個券的成交額也普遍較低,機構投資者幾乎買不到量,因此參考意義有限。回顧6月份的成交情況,只有三力轉債的日均成交額在1千萬以上,倘若遇到去年的市場,成交或更加寡淡,形成「買不進,賣不出」的尷尬局面。因此低評級轉債、成交不活躍轉債是否應該納入指數,值得商榷。

基於可投資券的轉債等權指數

擺脫銀行轉債權重過大的「枷鎖」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首先構建等權的轉債指數。在指數基日和基點方面,以100點為基點,等權指數以2015年12月31日為基點,主要考慮到:

第一,轉債市場的明顯擴容是從2016-2017年開始的,2015年之前的轉債市場,最多同時存續的個券不過30餘只,規模與當前存在差距;

第二,從發行主體來看,2015年之前的轉債發行人很多是藍籌或者白馬股(例如工行、中行、中國平安等),而當前的轉債市場則是小盤股橫行,低評級個券比比皆是,因此發行主體在質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第三,在15年大幅回調之後,市場的自我學習能力比以往更強,市場風格、玩法也不斷發生明顯變化,而近2年的市場主要以結構性機會、震蕩市為主,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因此指數的長期縱向對比可能意義有限。

基於以上考慮,第一期的等權轉債指數暫時以2015年12月31日為基點,後續將根據市場變化對時間序列進行處理。

在樣本選取方面,選取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可轉換公司債券,且面值餘額在3千萬元以上。考慮到信評入庫和交易量,對債項評級在AA-以下、成交金額在連續20個交易日內不足3千萬元的個券予以剔除,以避免前文所述的信用入庫和「買不到」的實際操作問題(AA-的債項評級是很多機構投資者的底線;綜合考慮市場環境,成交額在一個季度不滿1億元的轉債存在較大的流通性問題)。此外,如果樣本券摘牌退市,則從停止交易日起剔除出指數。

在指數修正方面,由於市場風格輪換較快,因此每20個交易日對樣本進行調整並更新指數(即相鄰換券日間隔19個交易日)。新上市轉債不僅需要滿足評級和成交的標準,同時也適用於上述修正期限,即便滿足標準也不會「上市即納入」,而需要等候下一個修正時點來進行納入管理。所選個券均進行等權計算,若出現停牌或無交易的情況,則以最近交易日的價格計算。

經過上述處理後,我們得到轉債等權指數。同時,以2015年12月31日為基點,將中證轉債指數進行定基處理,將兩者進行比較後,發現定基後的中證轉債指數在絕對值方面要高於同期的轉債等權指數,且兩者的絕對值之差隨時間而震蕩走擴。

造成以上情況的原因或來自兩方面:首先,銀行轉債的權重過大且價格穩定是中證轉債指數絕對值偏高的重要原因,上文提及了「在蘇銀、中信等上市後,銀行轉債權重近40%」的問題,而無論市場環境多麼糟糕,銀行轉債的價格波幅相對較小,上下均有阻力位。即便中證不再公布具體的權重分布,但根據債券餘額和價格,回推其它規模較小的農商行,也還是可以略知一二。

去年的特點是「光大寧行為主,農商行聚集」,雖然市場不好,但銀行轉債的整體中樞在95-105元之間,上下浮動不大,除了「一飛沖天」的常熟之外,光大和寧行這兩隻當時最大的銀行轉債,價格在多數情況下還是位於105元以上的,因此從指數編輯的角度看,銀行轉債確實「託高」了中證指數。而今年隨著平銀、蘇銀及中信的先後加入,銀行獲得了更大的權重分配,疊加轉債價格的企穩(截至7月中旬,中信、蘇銀、平銀的年內交易均價分別在107元,108元和118元左右),導致中證轉債指數的絕對值偏高。同時,銀行轉債越來越大的權重獲配也是導致兩個指數之差不斷走擴的重要原因。

其次,轉債市場放量增加、等權指數的樣本擴容也是導致等權指數絕對值偏低的一個原因。隨著轉債市場不斷擴容,等權指數納入的樣本範圍逐漸擴大,這其中又包含了很多小盤轉債,而小盤轉債的正股基本面經常是有「缺陷」的,倘若上市時恰逢市場低谷則轉債價格偏低,攤薄了等權指數。雖然中證轉債的成份也包括了絕大多數的上市轉債,但根據其指數的編纂方式,可以推測出發行規模偏低的轉債一般獲配權重也偏低,可以避免「攤大餅」的影響。

雖然絕對值有差異,但指數的漲跌幅更能衡量市場的整體情況,我們從幾個時點來對等權指數和中證指數進行比較。首先,在今年Q1的回升環境裡,等權指數漲幅超過中證指數,表明在銀行板塊一季度表現不佳的情況下,等權指數對市場整體的情緒捕捉能力更佳。類似的還有,在今年4月至6月的下跌、去年全年的走勢判斷上,等權指數的跌幅要大於同期的中證轉債指數,而中證指數則將部分銀行轉債的抗跌屬性放大了,導致指數變動與市場參與者的感受出現分化。

綜上,等權轉債指數的優點包括:

1.通過等權計算、剔除低等級及不活躍券的方法,等權指數擺脫了銀行轉債獲配權重過大、部分轉債參考度低的問題,能更適應當前轉債市場的情況;

2. 對市場的敏感度提升,相比中證指數對銀行的「器重」,等權指數可以更好捕捉到低價轉債大面積出現的時點,例如(中證指數-等權指數)這一差值在5-6月要高於3-4月份,其背後是由於等權指數下滑導致的差值走擴,而等權指數的下滑則是低價轉債數量上升而引發的,因此(中證指數-等權指數)的差值可作為一個市場頂部/底部的觀測指標。

等權轉債指數存在的缺陷:

首先,在指數編纂過程裡,我們對轉債的評級和流通性要求其實很鬆(AA-及以上;20個交易日的成交額在3千萬以上),很多機構投資者恐怕連一些AA券都有很大的入庫難度(綜合考慮行業、跟蹤評級等因素),樣本入選標準後續會隨情況而變化。此外,我們構造的等權指數在特定環境中無法完整捕捉漲幅居前的低評級個券,例如去年11月至今年3月,A+評級轉債的漲幅比較明顯。

其次,該指數由於採用等權的處理方式,因此只能對市場整體動向進行觀測,但無法捕捉到板塊輪動的特點。在等權計算方式之下,概念熱、漲幅大的轉債會被高溢價率、低波動轉債所拖累,投資者無法通過等權指數感受到「頭部轉債」的上漲熱情。

在構建等權轉債指數的同時也引入相應的正股指數作為輔助指數,其目的主要是觀察和對比轉債與正股的走勢。正股指數同樣採取等權處理,在樣本上僅選擇轉債有效樣本券的對應正股,指數修正期限與轉債等權指數一致。

首先,我們把正股等權指數和定基後的滬深300、中證500指數進行對比(所有指數均為2015年12月31日定基),可以明顯看到的一個特點是轉債市場正在淪為小盤發行主體的地盤,具體體現在兩方面:1. 受2017年市場風格影響,大盤股的漲勢更好,滬深300指數明顯高出中證500和正股等權指數,側面反映出轉債市場的小盤屬性更重;

2. 正股指數雖然和中證500亦步亦趨,但在去年Q3之前,並沒有完全重合,而從2018年Q3開始,經過定基處理後,兩者走勢基本重合。而梳理髮行主體之後也不難看到小市值公司對轉債發行的熱情明顯提升,債項評級為AA-或A+個券在去年之前幾乎看不見,但如今也自成一派。

其次,將正股指數和轉債指數放在一起對比,正股指數與轉債指數在多數情況下的變動方向一致,幅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不過在個別時段,例如2017年1-2月份,轉債與正股指數出現分化,正股指數在1-2月份累計上漲2.6%,而轉債指數則為-0.5%。從基金季報來看,轉債持倉市值、債券投資佔比在2017年Q1均出現下滑,而上交所的月度託管量數據更是顯示基金、保險、信託等大型機構投資者在1-2月份均有明顯的減持轉債行為,造成了「正股漲、轉債跌」的情緒。將兩個指數進行對比,可以更好地觀測走勢及分化,尤其是轉債遭遇流動性兌付的時點。

等權指數與產品比較

等權指數更適合單邊或反彈市,縮量震蕩市表現欠佳

雖然等權指數主要用於反映市場整體表現,但此處我們將等權指數與一些轉債基金產品進行對比,以期發現指數在產品配置方面的特點。出於數據可得性考慮,在各時段的對比過程中,僅選擇彼時存續已經超過半年以上的轉債基金產品。

長期來看,等權指數的優勢並不明顯。剔除無效數據後,我們將等權指數和中證轉債指數以及轉債基金的表現進行對比。在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這段時間,等權指數明顯跑輸轉債基金的中位數和中證指數,而轉債基金普遍跑輸中證指數,這也表明受困於情緒、流動性兌付等多重因素,主動管理型產品拉長時間確實弱於中證指數。其次,上文已經分析過銀行轉債權重大且價格穩、等權指數樣本擴容快等因素是導致等權指數在抵抗式下跌環境中表現不如中證指數的重要原因,此處不再贅述。

雖然長期表現不佳,但等權指數在市場單邊變化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分別以去年Q2和今年Q1作為重要時段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在去年6月的「泥沙俱下」之後,其實轉債基金中位數、中證指數和等權指數的差別並不大,這種行情下想要「出人頭地」的難度太大。但在今年Q1的躁動之中,指數漲幅明顯高於轉債基金的中位數,中證指數和等權指數分別上漲18.2%和19.4%,後者明顯與轉債基金的中位數拉開了一些差距。

再來看震蕩市的表現,分別以去年8-10月份(縮量震蕩)和今年5-6月份(小型V字反彈)為例,可以看到在去年縮量震蕩的環境中,等權指數的表現不及中證指數和主動管理的轉債基金,主要原因是投資者在縮量震蕩環境裡對AA和AA-等評級偏低的個券信心不足,價格處於陰跌狀態,而這類券在等權指數中的數量不小。反之,在今年5-6月小幅V字反彈裡,指數表現要強於轉債基金,且等權指數表現最佳,表明在市場「有活力」的情況下,低價券反彈幅度偏強,帶動等權指數走強。

總結來看,將指數和主動管理型產品對比,可以看到在類似去年Q2全線下跌的環境裡,等權指數與其它指標的表現差異不大,但在單邊上行的環境裡,等權指數漲幅居前,且稀釋了銀行轉債「漲幅小」的問題。而在震蕩市,等權指數在縮量震蕩環境裡表現較差,主動調節能力不足,而在V字反彈環境裡則明顯改善,主要受益於低價券的上升空間較大。

最後,我們將等權指數與轉債基金產品A(成立超過7年)進行對比。可以看到等權指數僅在去年Q2的表現弱於A產品,而在今年Q1的上漲、去年8-10月的震蕩、今年5-6月的反彈行情裡的表現都表現好於A產品或大致持平。反映出在市場劇烈下跌過程裡,經驗豐富的主動管理產品在止損方面具有較大優勢,而指數則存在調倉時滯的問題。反過來看,等權指數在今年一季度上漲幅度偏大,或是由於A產品的重倉配置存在方向偏差,而等權指數則是「攤大餅」配置策略,偏差較小。

市場回顧與展望

發行頻率趨緩,關注評級的價差位置

回顧近期市場,中證轉債指數近5日跌0.1%,滬深300跌0.7%,中證500跌2.7%,轉債等權指數跌1%。溢利、司爾、藍標漲幅居前,分別漲8%,7%和6%。交易量方面,聯泰、泰晶、平銀的成交額居前,分別達到24億元,19億元,10億元。

一級市場方面,近兩周的發行頻率有所放緩。目前一級市場的主打旋律仍是「評級低、規模小」,除了環境轉債之外,近2個月的新發轉債沒有超過10億元的,再綜合債項評級來看,機構投資者能參與的「真二級」品種其實有限。

雖然歷史不能完全複製,但此處想簡單討論轉債評級的價差指標。用不同評級轉債的價格中位數進行價差計算,當前高評級轉債與低評級轉債的價差(例如AAA與AA-)已經收縮至低位,與去年二季度末位置相似。而後期隨著市場回暖(短期的像去年7月,中長期的例如今年Q1),評級價差出現擴大,只不過在短期反彈的環境裡,價差是持續擴大,表明高評級轉債在這種環境裡更受青睞;而一旦市場出現持續性回暖,像今年一季度,那麼投資者將逐步採取「佔坑」策略,各評級品種的價格出現水漲船高,價差將在這一輪上漲的中後期出現快速收縮的情況。

因此回歸到市場策略上,考慮到近期換手率的逐步收縮,市場或在為下一輪波動做鋪墊,可以結合債項評級而適當進行「雙低策略」的操作,關注價格在110元以內,溢價率20%以下的高評級轉債(尤其是5G、電子、大金融、化工相關的)。此外,持續關注價格稍高但基本面優質的回調機會,例如海爾、長證等。

個券方面,防禦性品種關注福能、核能、招路轉債。此外,關注價格和溢價率雙低的銀行轉債,包括蘇農、張行、江銀。

前期推薦的進攻性品種,有不少價格已高,例如絕味、通威、隆基,我們仍然對這些品種的基本面看好,因此對於前期有持倉的投資者,可以繼續持有(但臨近130元需要把握下車時點)。不過對於空倉的投資者,考慮到價格已高,不太建議此時再逢高入場這些轉債,但是波段交易投資者可適當關注。

相關焦點

  • 【光大固收│轉債】2020年可轉債投資策略:轉債的大時代,個券機會...
    預案獲得發審委通過的可轉債共有34隻,發行總規模為301億元。  ▌2019年可轉債二級市場表現靚麗,估值水平提升至歷史均值附近  截至2019年12月6日,2019年中證轉債指數上漲19.47%,同期上證綜指的漲幅為16.77%。中證轉債指數2019年以來的漲幅,在2010年以來的十年間排名第2,僅次於2014年。
  • 什麼叫可轉債?可轉債的定義是什麼?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購買債券來進行投資,大部分人會了解到債券的各種形式,有種債券叫可轉債,也就是可轉換債券。從字面上來看,可轉債的債券是能夠互相轉換的。那麼,什麼叫可轉債呢?具體定義是什麼呢?
  • 可轉債分析手冊
    因此有必要專門分析討論這個規模上只有5324億元的小眾市場,而通過分析本文認為可轉債市場享受到的政策鼓勵傾向依然比較明顯,並在2021年仍具有較高的參與價值。4、可轉債本質上是一種融資方式,轉股前屬於債務融資(類同發行債券、股權質押貸款等),轉股後則變成權益融資(類同定增、配股等),因此可轉債的特徵是介於二者之間。不過可轉債的投資者有權(可以行使也可以不行使的期權)以特定日期的價格(又稱轉股價格)向發行方要求轉換成股票。5、和普通債券採取固定利率或浮動利率不同的是,可轉債主要採取利率分段遞增的模式。
  • 情緒冰點,兩隻轉債雙雙破發,打新要越來越謹慎了
    01今天上市的兩隻可轉債開盤價都是100元,但是開盤後就迅速破發,現在破發是越來越容易了。個股基本面一般,市場情緒太差,新上市的可轉債就越容易被打壓。今天上市的九洲轉2收盤雙低值僅為100.68,排所有轉債第三,僅僅排在暴雷債鴻達轉債和廣匯轉債之後。高瀾轉債收盤雙低值僅為103.87,排所有轉債第五,都排得相當靠前。
  • 可轉債頻繁破發,無腦打新的時代過去了?
    最近可轉債市場可謂是相當的冷清,新債尤為明顯。可轉債打新作為一個幾乎零風險的投資手段,在過去的一年裡,備受矚目,其打新人數也是從80萬增長到了900萬人。由此,中籤率也是不斷地下降。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伴隨著股市的回調,可轉債市場也是步入了寒冬,隨著正股的回調,可轉債的轉股溢價率的提升,導致了新債上市的炒作成本偏高,由此也是導致除了一些真正的優質公司發行的可轉債上市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外,更多評級不高的可轉債的打新獲益正在逐步下降。隨著海波轉債的炒作失敗後並在當日跌破了發行價,由此開啟了可轉債破發道路。
  • 蘇博特(603916.SH):將提前贖回「博特轉債」
    格隆匯10月16日丨蘇博特(603916.SH)公告,公司的股票自2020年9月18日至2020年10月16日連續15個交易日內有15個交易日收盤價格高於公司「博特轉債」當期轉股價格(18.88元/股)的130%,根據公司募集說明書的約定,已觸發可轉債的贖回條款。
  • 星宇轉債漲近41%
    15:18:28 來源: 中證網新聞 舉報   中證網訊(記者 羅晗)11月16日,中證轉債指數漲
  • 又一隻可轉債被強贖,最大或虧66%,這類可轉債的坑要怎麼避開
    文/龍小林 今年,可轉債市場依然很火爆,參與可轉債打新及投資交易的人也是越來越多。這也導致了現在可轉債市場上的大多可轉債都存在溢價,即可轉債發行公司的正股價低於轉股價,如果按照這樣的價格把可轉債轉為股票,那肯定是會虧錢的。
  • 【中金固收·資產配置及轉債】關注金融監管強化衝擊 20160731
    轉債方面,當周不乏表現出色的個股,如上海建工(國盛)、國貿、白雲、九州等,但轉債估值總體略有壓縮,僅白雲、國盛等幾隻個券微幅上漲,轉債指數周下跌1.16%。周一,股指早盤低開後小幅上行,午盤迴調,尾盤有所拉升,最終股指漲0.1%,收於3015.83點。當日滬深兩市成交量4917.67億元,成交量下降。轉債方面,當日轉債指數低開低走,最終收跌。
  • 湖鹽轉債值得申購嗎?湖鹽轉債申購價值分析
    加快推進「走出去」營銷戰略,著力於由區域性公司向全國性公司轉變,相繼成立京津冀、四川等7個省外分公司,不斷開拓西南、華北、西北市場,銷售網絡布局和渠道得到進一步穩固和完善,穩步向全國市場輻射。公司下屬湘衡鹽化、湘澧鹽化及九二鹽業擁有其獨立採礦權,鹽礦資源豐富,且公司三大鹽礦分布在湖南和江西境內,臨近消費市場,具有區位優勢。
  • 可轉債投資持續升溫 整體估值中性偏高短期或調整
    中國基金報記者趙婷新券上市大漲、中證轉債指數不斷攀升,近期可轉債投資在不斷升溫,未來是否還能延續火爆行情?永贏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認為,當前轉債市場整體估值處於中性偏高水平。中期對股票市場保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可轉債仍然是具有較高投資價值的品種。普通投資者參與可轉債投資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可轉債打新;二是二級市場買賣可轉債;三是買入可轉債基金。
  • 今年可轉債打新收益期望平均值為2396元
    作者雪球ID: @持有封基截止到4月13日,今年可轉債上市交易了58隻,如果按照當天收盤價計算,漲的最多的是正元轉債,138.888元,最少的是雷迪轉債,105.663元,100%盈利。頂格打新中籤率最高的是東財轉2,132%,每人必中,最低的是天目轉債,才0.90%,100個帳戶不一定能中一籤,按照期望平均值計算,今年可轉債打新的收益是2396.05元,高於這個金額的屬於運氣好。從中籤到上市平均為23.66天,平均每次能賺41.31元,夠吃一個金拱門。
  • 可轉債定價體系「雙溢價」 折射銀行股價值窪地
    雖然目前仍在交易的銀行轉債僅有8隻,從家數來說在總數接近200家的可轉債中佔比不大,但市值卻佔據了相當高的比例。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可轉債的大擴容過程中,市場價格的表現總體平穩,大部分可轉債都維持在面值11元以上,而「巨無霸」級的銀行轉債,更是清一色站穩百元大關,其中11月15日上市、規模高達500億元的浦發銀行可轉債,在頂住大股東配售部分大規模減持套現的壓力之後,價格依然表現平穩。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航信轉債」回售的提示性公告
    本次回售不具有強制性,本次回售價格為100.84元人民幣/張(含當期利息),但在本次發行的可轉債期滿後五個交易日內,本公司將以發行的可轉債的票面面值的107%(含最後一期利息)向投資者贖回全部未轉股的可轉債。
  • 資金「曲線」殺入相關可轉債
    28日滬深股市雙雙上攻,帶動超八成可轉債收漲。其中,藍盾轉債、南威轉債漲幅居前,南威轉債開盤時漲超閾值而被臨時停牌。分析人士指出,區塊鏈概念火爆,引發部分資金「曲線」買入相關可轉債,在看到投資機會的同時也要注意防範風險。
  • 可轉債申購是什麼意思 2017年可轉債如何申購?
    最近,很多股民朋友見面,聊的最多的便是「可轉債申購」這個話題。作為現在股市中非常熱門的一種投資方式,可轉債申購吸引著眾多投資者。那麼,2017年可轉債如何申購呢?下面隨小編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可轉債申購是什麼意思?
  • 福斯特「福20轉債」配售完成 一年兩發可轉債顯示產能擴充意願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12月2日,福斯特(603806.SH)公布「福20轉債」網上中籤率及有限配售結果公告,總發行量17億元中,原股東優先配售佔比89.39%,社會公眾投資者網上申購佔比10.61%,網上中籤率約為
  • 康隆達:關於「康隆轉債」開始轉股的公告
    4、可轉債轉股申報方向為賣出,價格為100元,轉股申報一經確認不能撤單。        5、可轉債買賣申報優先於轉股申報。對於超出當日清算後可轉債餘額的申報,按實際可轉債數量(即當日餘額)計算轉換股份。
  • 至純科技:關於提前贖回「至純轉債」的提示性公告
    證券代碼:603690             證券簡稱:至純科技              公告編號:2021-002轉債代碼:113556             轉債簡稱:至純轉債轉股代碼:191556             轉股簡稱:至純轉股            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突現股債雙殺:轉債暴跌14%、正股跌停,竟因公告強贖...
    行情數據顯示,裕同轉債30日開盤便急速下行,很快下跌超過10%,截至收盤,裕同轉債報112.10元,下跌14.43%,創出該可轉債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與此同時,成交量急劇放大,全天成交5.15億元,較上周的日均成交額放大超過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