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創新的四個領域——全電動飛機或將在未來10年內實現

2021-02-25 控制工程中文版

先進的電動機技術會影響電動機的外形尺寸、性能和效率。這些進步,如何影響您的下一個應用?

為什麼現在可以設計出性能更高的電動機和變頻器?答案似乎是更好的設計軟體,平均下來每年都要改進一次。現在可以設計出非常複雜的電機,以增強扭矩、功率、效率和功率因數。而在10 年前,這要困難得多。

軟體的複雜性,已大大改善了電機以及驅動和控制的設計。

1. 永磁電機仍然是最受歡迎的電機,假設應用可以承受磁鐵的高成本。

2. 同步磁阻電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驅動和控制拓撲方面進行了改進。兩家總部位於歐洲的自動化公司,已經開始設計60Hz 的版本,但是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推出完整的產品線。

3. 開關磁阻電機技術緊隨其後。對於自定義應用需求而言,在功能上可以超過同步磁阻電機。

4. 在創新程度上,感應電機跌至第四位。這主要是因為在工具和製造上,電動機供應商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由於投資資產和市場份額的原因,在滿足美國國家電氣製造商協會(NEMA)的要求和電機設計創新方面,電機公司經常採用「如果沒壞,就不要修理它」的策略。只有當市場要求它們提高性能時,它們才會做出改變。

永磁電機、同步磁阻和開關磁阻電機則需要在工具上進行更多的投資和更高的生產率,才能以低於目前成本的方式實現更多的應用。下面是電機創新的一些亮點。

西門子的Simotics MV449 Above-NEMA 電機,與市場上的其它機架相比,該電機的功率高出14%以上。

儘管其它類型的電機可以使用變頻器,但開關磁阻電機必須具有完全獨立的驅動器。由於用戶需要完整的電機驅動系統,因此該電機往往需要定製。它適用於一個或一組特定應用。通常直到該應用投入生產後,才能在網絡上找到它。

一家英國公司SR Drives 所生產的開關磁阻電機性能很高,與交流矢量電機相比,效率提高了10%。

線性實驗室介紹了開關磁阻電機在直接驅動電動汽車應用中的使用。它描述了一種輪轂內汽車驅動設計:在輪轂內配置兩個或四個電動機,是集中式電力驅動電動機的競爭者。線性實驗室電機以旋轉和線性方式運行,該公司聲稱能提供迄今為止現有任何電機兩倍的驅動力。

該設計具有一些主要優點,包括重量更輕、範圍更廣、維護更少。功率因數是該設計的一個缺點,通常降低約10%。

最新型的永磁輔助同步磁阻電機,在轉子結構中增加了鐵氧體磁體,從而改善了扭矩、功率和功率因數。電機驅動創新者的下一個目標是全電動飛機。

勞斯萊斯公司已經注意到需要開發更好的液體燃料,以跟上電動馬達的發展趨勢。西門子被確定為這一應用的電機供應商。勞斯萊斯發動機也需要商用飛機的渦輪發動機。製造小型全電動飛機電機驅動裝置是可能的,商用渦輪電動發動機似乎有可能在10 年內實現。

同步磁阻電動機在更低的負載(50%)下,比感應電動機和永磁電動機工作的更好。並且可在較寬的速度範圍內工作。

高性能電機可以是混合設計。迄今為止,性能最高的扭矩密度電機似乎是梅賽德斯. 奔馳i3 牽引電機。轉子結構是將表面磁鐵和埋入磁鐵,以複雜方式結合在一起。

本文來自於控制工程中文版(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2020年10月刊《聚焦自動化》欄目,原標題為:高性能電機設計


從2020年起,為了加強編輯和讀者、讀者與讀者之間的溝通,我們面向專業讀者組建了各類工業自動化技術微信群。

識別右側二維碼,發送「姓名+技術興趣+城市」添加小編微信(cec_editor),審核後將邀您加入相應技術群。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王亞林:應用人工智慧技術,預測電動飛機的電機絕緣狀態
    FAFEE 2020 專家報告2020年8月26日,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和西安交通大學共同主辦的「2020第九屆電工技術前沿問題學術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電工裝備創新與發展論壇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後王亞林老師,在大會分論壇上,代表課題組做了題為「基於人工智慧的電動飛機推進電機絕緣狀態主動預警」的專題報告。現將王亞林老師的報告分享給各位讀者,以期促進本領域的學術交流和技術進步。
  • 電動飛機來了!已超240個航企研究,你敢登航嗎?
    全電動飛機主要發展障礙是:電池和電動系統的儲存能量密度和動力系統的功重比要達到基於燃油動力系統水平,才能讓電動飛機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當下飛機燃油的能量密度約為12.7kWh/kg,而電池能量密度最大也只能達到0.5kWh/kg,雖然差距比例甚遠,但可以分步從小型飛機開始著力。
  • 五年內可實現樓頂「打飛的」:電動飛機垂直起降零排放
    一旦進入空中,它們便逐漸返回到水平位置,從而使飛機可以平行於地平線,往前移動。這使得飛機再也不需要靠方向舵,副翼和機尾等運動部件來控制,也不需要螺旋槳和變速箱。由於是垂直起飛,Lilium Jet的起飛和降落只需要很小的空間,甚至可以像螺旋槳式直升飛機一般,直接起降在建築物的頂部。四個機翼在項目效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主要是為垂直飛行期間飛機的重量提供支撐。
  • 永磁電機 中國中車將為之創新傾盡洪荒之力
    把當前最好的磁體——釹鐵硼廣泛應用於電機,當然是王者之道,中車定將傾盡洪荒之力。繼永磁動力技術成功應用於高鐵、風電、空調、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後,中車株洲電機公司又一次將永磁技術成功運用於大型機械重工領域,在全球尚屬首次,也標誌著中車株洲電機公司在盾構機永磁驅動技術領域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 科技創新:為中車電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剛剛過去的「十三五」見證了中車電動新能源客車產品與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五年,客車產品線從類型單一發展到品類齊全,讓全行業看到了「中車速度」;這五年,客車關鍵技術從電驅動系統獨領風騷,發展到整車基礎技術、先進動力與驅動技術、智能網聯技術等多學科體系全面領先,讓全行業看到了「中車智慧」……中車電動客車產品與技術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
  • 「乾貨」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關鍵技術!
    近年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飛速發展,交通領域成為我國能耗增長最快的領域。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的加劇,使電動汽車研發成為世界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項目,世界各國也普遍將發展電動汽車確立為保障能源安全和轉型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1881 年,第一輛電動汽車由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
  • 全電動注塑機壓力控制模塊的算法研究與實現
    針對全電動注塑機最重要的注射壓力存在大延遲、大慣性、大擾動和非線性的特點,利用串級PID控制原理,提出了基於速度內環的壓力閉環串級PID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將與全電動注塑機螺杆相應環節的數學模型相結合,由PID控制器調節內環轉速參數和外環注射壓力參數,從而保證輸出注射壓力的精準控制。
  • NASA第一架全電動X系列飛機成功完成了遙測信號測試
    圖片來源:NASA/肯•烏爾布裡希(Ken Ulbrich)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第一架全電動X系列飛機,X-57麥克斯韋(X-57 Maxwell)最近進行了地面測試,成功證明X-57麥克斯韋飛機具有發送遙測信號的能力,讓項目團隊能夠在飛行過程中跟蹤關鍵的任務數據。
  • 美國卡脖子清單變科研任務,中科院未來10年將全面實現「四個率先」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所謂的美國卡脖子清單將是我們的科研任務清單,我們會逐一進行突破,在未來10年內,中科院希望能夠全面實現「四個率先」,我們也將為此不懈奮鬥。首先是關於體制機制改革的,目前我們共設立了創新研究院以及大科學中心和特色,還有卓越創新中心這四種機構,前期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但是對於該四類機構的具體方案並沒有完成,因此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裡,我們將爭取將該事情做完。
  • 永磁無刷電機:電動汽車應用前景非常光明
    電動汽車的應用領域從電動叉車、場地車、觀光車以及其他一些特種車輛等傳統領域得以不斷拓展。  同時,隨著近些年來電力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技術、稀土永磁材料、傳感器技術與電機控制理論的快速發展,使得交流驅動技術逐漸成熟。
  • 北京將從知識創新等四個維度推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昨天,《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發布,到2020年,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進一步強化,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支撐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在解讀規劃時稱,「十三五」時期,北京將從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協同創新和深化改革四個維度推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 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用絕緣材料現狀與發展趨勢
    因此,電動汽車的高速發展有力地促進驅動電機技術進步,既給先進絕緣材料及絕緣系統產品帶來重要發展機遇,又對絕緣材料行業提出嚴峻的挑戰。尤其是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高頻高速、高溫內油冷的技術發展需求倒逼絕緣材料技術升級,迫使絕緣材料行業必須不斷的技術創新,迎接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產業鏈的全球化發展趨勢,滿足未來驅動電機苛刻的絕緣技術要求。
  • 滑行計程車和電動飛機:新一代日常出行設備正在起飛
    僅僅66年後,人類就在距離239,000英裡的月球上。但是,相比之下,半個世紀以來的進步很小。自1972年以來,我們再也沒有回到過月球,我們的超軌野心駐留在僅250英裡高的國際空間站中。但是現在,空中旅行可能正在進入另一次挑戰重力的創新爆炸。
  • 一文匯總工業領域內主要應用的電機
    一文匯總工業領域內主要應用的電機 工程師陳翠 發表於 2018-07-11 09:40:00 工業領域內,中小型三相異步電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電機產品,不同的電機有不同的應用場合
  • 歐盟2050年前交通領域擬減排90%
    《可持續及智能交通戰略》提到的具體目標包括:到2030年,歐洲道路上至少有3000萬輛汽車實現零排放、100個歐洲城市實現碳中和、全歐洲高速鐵路交通量翻番、大規模部署自動化交通工具、零排放船舶將進入市場、部署更多自行車基礎設施等。到2035年,零排放大型飛機將進入市場。
  • 2020年電動汽車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 - 2020年版中國電動汽車行業...
    到如今,插電式混合電動汽車(重混)和純電動車已成為電動車發展的方向。截至**插電式混動車可以在每次充電後依靠電力行駛一定距離,根據電池能量存儲容量的不同,一般在20公裡到100公裡,同時保留今天的內燃機車輛行駛範圍的機會。在世界範圍內,通過插電式混合電動汽車全電式裡程滿足大部分日常駕駛的需要。例如,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評估,在英國,估計97%的行程將低於80公裡。
  • 美國宇航局第一架全電動X飛機組件正在進行風洞測試
    NASA目前正在研發第一臺全電動X飛機。該飛機被稱為X-57麥克斯韋(Maxwell),最近在維吉尼亞漢普頓的蘭利研究中心進行了風洞測試。該測試在低速航空聲學風洞中進行,以收集飛行條件的運行和性能數據。
  • 解析電動汽車的四種驅動電機
    在環保的大環境下,電動汽車也成為了近年來研究的熱點,電動汽車在城市交通中可以實現零排放或極低排放,在環保領域優勢巨大,各國都在努力發展電動汽車。電動汽車主要是由電機驅動系統、電池系統和整車控制系統三部分構成,其中的電機驅動系統是直接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的部分,決定了電動汽車的性能指標。因此,對於驅動電機的選擇就尤為重要。
  • 航空公司新寵兒,Heart電動飛機獲147架次意向訂單
    ,預計會在2020年底開始試飛等驗證,2024年首飛原型機,最快會在2026實現訂單交付。同時Heart公司也正與幾家航空製造商進行談判,以獲得他們公司的駕駛艙航電系統和飛行控制系統,讓電動飛機飛行多一份保障。根據Heart宇航公司公布的飛機數據顯示,ES-19全電動飛機將能夠飛行400公裡,可在750米的跑道上正常起降。電動飛機目前預計最高航速215節,巡航速度180節,達到正常航班速度水平。
  • 現代汽車全新電動平臺E-GMP及全新高速電機和電池系統亮相
    同時匹配800V充電系統,採用超高速充電設施時,14分鐘內電池可充至80%,這意味著充電5分鐘、行駛100km的電動汽車時代正逐漸成為現實。   此外,與內燃機平臺不同的是,E-GMP平臺可實現平坦的地板設計。引擎、變速器和油箱等所佔空間大幅縮減,創新性地提升了車內空間的利用率,同時打破了傳統結構的局限性,打造了全新的汽車內外飾設計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