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書》中有九宮,就是有東南西北四正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斜角和中央,也就是四正四隅和中宮。四正四隅乃八卦,中宮與河圖中宮一致。這樣《洛書》的內容就是九宮八卦,而九宮八卦於丹道有大用。九宮八卦之學識更加繁博龐雜,有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八卦又重為64卦、384爻……,
九宮中分別有一至九共九個數。九個數的位置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宮。也就是九一三七居四正,二四六八居四隅,五居中宮。
《洛書》的這種九宮圖在傳統中有特殊的地位。傳說禹分天下為九州,就是依據的此九宮圖,並由此而衍生出九山、九川、九丘、九有、九圍、九牧、九服、九垓、九鼎……
陰陽與五行也是《洛書》的主要表述內容。五行之間有相生相剋的關係,「木火土金水相生,木土水火金克制」,《河圖》、《洛書》中都有這種生克關係。但是《河圖》中先天主生,《洛書》中後天主克的特點比較突出。
《易經》
太極圖中也有中宮,執兩而用中、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黃者二儀之正色,還有「君子黃中通理」(《易經》語)都點明了太極圖中的中宮,此中宮即太極本體。
執兩而用中、攢簇五行,合和四象、筆垂中宮,八方迴蕩等,是中庸之道在二儀、四象、八卦各個階段的不同表述。《易經》中都有所表述。
如:《繫辭》: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陰陽不測之為神、天地設位而易行於其中矣、乾坤其易之門戶邪……
《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文言》: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乎人乎,而況乎鬼神乎……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朱熹《周易序》: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陰陽一道也,太極無極也。萬物之生負陰而抱陽,莫不有太極,莫不有兩儀。
清朝的醫書《醫宗金鑑》中說: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未有天地氣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 …天地陰陽生五行,各一其質各一氣。質具於地氣行天,五行順布四時序。木火土金水相生,木土水火金克制。亢害承制制生化,生生化化萬物立。
《清·周易淺述》言:(《河圖》)天地之大,不外乎陰陽,陰奇陽偶分之,自各有所屬也。五行皆生於天地。乃或天生而地成之,或地生而天成之何也?萬物皆陰陽合而有生,而所以又各自有陰陽,皆由得氣之初,陰陽或先或後。水先天陽而後天陰,故體陽而用陰。火先天陰而後天陽,故體陰而用陽。木由滋潤而後焦枯,先天同水而後天同火也。金由鍛鍊而後融液,先天同火而後天同水也… …(《洛書》)四正已備乎四隅,四隅不外乎四正。四正四隅皆本於中宮,兩儀四象則根於太極… …言乎理則一,言乎氣則二,言乎象則四,言乎行則五。
《周易參同契》中這樣描述:土旺四季,羅絡始終,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稟中宮,戊己之功。還說:丹砂木精,得金乃並。金水合處,木火為侶。四者混沌,列為龍虎。龍陽數奇,虎陰數偶。肝青為父,肺白為母,腎黑為子,心赤為女,脾黃為祖。子五行始,三物一家,都歸戊己。
《悟真篇》說:五行四象全藉土,三元八卦豈離壬。三元者,元精元氣元神,俱居於中脈;壬者,天一所生之壬水。
《西遊記》第七回是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與中庸、河圖、洛書俱都扯上了關係,白龍馬也被封為八部天龍馬。
這是部分古代諸經典中關於《太極圖》、《河圖》、《洛書》、《易經》的有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