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心源
尖巖山,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麻慄場鎮境內,山勢從萬頃良田的平地上突兀而起,高聳入雲,海拔868米,比山腳平地垂直高差360多米,我的父母就長眠在尖巖山旁的這片土地。尖巖山山勢陡峭,雲霧繚繞,特立獨行,南北向看似古代官帽,有人也稱「官帽山」(屻冠扎);東西向看像倒插聳天的巨型毛筆,故而也叫文筆峰,我們苗語就叫「仁寶彎」(屻櫇鋎)「柔叢」(柔崇)。
——劉昌剛《尖巖山下苗寨美》
一、 尖巖山風光無限美麗
尖巖山,山不在高,有葛仙則名。葛仙系當地山民苗人對葛洪的尊稱。據永綏廳志記載,東晉醫學家葛洪在山洞裡煉丹三年。
葛洪(南宋時期政治家、文人1152年—1237年),初名伯虎,字容父,號蟠室,自稱蟠室老人,浙江省東陽市南馬鎮葛府人,後居城內葛宅園。早年師從呂祖謙,呂祖謙改其名為「洪」。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進士。歷任國子祭酒、工部尚書、端明殿學士、參知政事、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進位大學士。端平四年(1237年)卒,諡「端獻」。
葛洪畫像。網絡照片
尖巖山攬勝。毛光輝 作
夕陽晚照。石武剛 攝
寧靜的鄉村。石武剛 攝
鐵塔聳雲天。石武剛 攝
長虹飛渡。歐建安 攝
二、 尖巖山絕對聯韻趣談
鏡頭下的沙科美景。石武剛 攝
尖山似筆,倒寫青天一張紙。石武剛 攝
田水似鏡。歐建安 攝
相傳曾寫《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的左思,念友心切,雲遊尋找好友葛洪,小駐尖巖山數月,只見山下田水如鏡,藍天白雲隨風飄蕩,文思激湧,寫下了「尖山似筆,倒寫青天一張紙 」的千古名句,競引無數文人騷客附風應對,但都不理想。直到清代貴州有一鄉人對出了天地對,了卻人們的心願。
尖山似筆,倒寫青天一張紙。
平塊為硯,橫堆白雲萬卷書。
註:平塊為貴州松桃縣境內一地名。
筆者試對天人對一聯,以搏文友們一笑。
尖山似筆,倒寫青天一張紙。
民心如鏡,照耀人間千古情。
三、 尖巖山葛仙遺蹟軼事
被當地苗人稱之為「葛仙米」的地木耳。相傳葛洪在尖巖山上習道家內丹之功,期間辟穀,僅食仙米仙泉仙氣,納新吐故,延年益壽。
葛仙米。網絡照片
下打三棋。吳心源 攝
《打三棋》是湘西特有的休閒棋藝之一,閒暇之餘,人們席地而坐、劃地為棋、折木成兵、博弈不停,不亦樂乎。古時,智者還用三棋為軍士出徵佔卜吉兇休吝。近日研究發現, 老外把打三棋叫Nine Men's Morris (九宮棋), 流行於公元前14世紀的歐洲(相當於西周初年),與中國河洛之數相寓合。如今只有湘西保留這一人間文化瑰寶,為神秘湘西增色不少。
打三棋,古代的佔驗工具。可用於推測軍事行動的吉兇。葛洪將苗家打三棋記入《抱樸子·對俗》中,並「運三棋以定行軍之興亡」。同書《雜應》又云:「推三棋,步九宮」。王明校釋:「案三棋,疑《靈棋經》之類,推卜之術也。」
陳永正主編《中國方術大辭典》 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
暮歸的鄉人與水牛(一)。歐建安 攝
暮歸的鄉人與水牛 (二) 。歐建安 攝
朱鎔基在湘西就讀國立八中之時,曾患重病,吉首陽孟苗寨的楊氏苗醫用苗藥治癒了他的病情。正值2001年剛剛開完全國「兩會」,時值清明節,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和他的夫人勞安乘坐飛機到了張家界,爾後於4月6日晚8點25分,乘坐列車到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吉首市,開始他為期兩天的故地之行;期間,朱總理專門看望了苗醫之家,表達對苗醫治病的感激之情,讚譽苗醫苗藥的神奇之效。回想往事,感慨萬千,朱總理飽蕉深情寫下了《重訪湘西有感並懷洞庭湖區》詩作:「湘西一夢六十年,故地依稀別有天。吉首學中多俊彥,張家界頂有神仙。熙熙新市人興旺,濯濯童山意怏然。浩浩湯湯何日現,蔥蘢不見夢難圓。
朱鎔基詩刻碑文。吳心源 攝
20世紀70年代,屠呦呦曾多次到過尖巖山採集野生青蒿素,進行科研;她從葛洪《肘後備急方》中找到了用青蒿素治癒瘧疾的驗方,人工合成青蒿素,治療好了非洲朋友的瘧疾。作為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發現者,屠呦呦於2011年榮獲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2015年榮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2016年榮獲國家科技最高獎。
青蒿素鮮草。網絡照片
世界上原本就沒有神仙。尖巖山,雖有仙名,但不見有仙人,仙人其實就是山下世世代代勞作的山人苗民。
尖巖山是隱者的淨地,百姓的樂園,藝術家的天堂。
·END·
監製/角角
責編/麻麻
編輯/王向遠 李艾家
審核/尚欣 黃沙沙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