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師道,字通微,新安郡歙縣人,為人淳厚直率,言行謙謹,奉養父母以孝順聞名,深受鄉人尊敬。
聶師道十三歲時便拜道士於方外為師。於方外的堂弟于濤為新安郡刺史,在山中為於方外修建了房屋,時常向於方外請教政事,因此命名那座山為問政山。聶師道就在問政山侍奉師父於方外。聶師道在山中辛勤侍奉於方外十多年,得到於方外傳授的法籙以及修真要旨。
後來聶師道出遊去了績溪山,自稱閱覽過《內傳》(記載秘辛之事的道經),見過服食松脂的方法,於是和道友一起登上百丈高的山崖採集松脂。
夜晚,聶師道在崖頂松樹下睡覺。風清月朗,忽然有仙樂響起,從東南紫雲上遙遙飄來,最後停留在石金山。石金山高百丈,和聶師道所在的山崖同等高,雖然兩山相距三十裡,但是在山頂上相望,則近在咫尺。
石金山上響起的仙樂悅耳動聽,和人間的音樂有很大不同,從三更半夜一直響到雞鳴天亮。後來聶師道問山下的人,都說那一夜也聽到了仙樂。道友為此感嘆說:「正採集靈藥時,便聽到仙樂,難道不是和神仙有了感應?這也是你得道的好兆頭。」
其後聶師道遊歷到南嶽衡山,禮拜青玉壇和光天壇,隨後又寄宿招仙觀,進入洞靈源。當時正是春天,聶師道聽說蔡真人隱居之處距此不遠,那裡有奇花異草,樵夫有時能見到蔡真人。
聶師道很是歡喜,於是辟穀七日,早上獨自進山尋訪。山中花香迷人,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黃昏,夕陽下,聶師道在溪邊看見一個樵夫,於是想上前交流。
樵夫背著薪柴,正要趟過溪水,回頭看見聶師道正走過來,於是問聶師道獨自一人在此做什麼。聶師道回答說:「我學道尋仙,情深意切,聽聞蔡真人隱居此山,希望能拜見他。」
樵夫對聶師道說:「蔡真人的居所在極深處,凡人無法到達。」
聶師道說:「我攀爬藤蘿,翻越山頂,已經到了這裡,有山可以通行,我豈會懼怕遠近!」
樵夫則說:「現在天色已晚,你由此東行,有人家可以借宿。」
聶師道想跟著樵夫,見他下水,水很淺,等聶師道下水,水卻又深又急,因此不敢趟過溪水。樵夫對聶師道說:「五十年後,你才能趟過此溪。」聶師道目送樵夫,見樵夫在水面上行走,最後從視線中消失。
聶師道向東走了十多裡,遠遠望見三間草屋,有籬笆雞犬。聶師道漸漸走近,看見屋主穿著白衣,好像是農民,大約三十歲,獨居在此。
屋主見聶師道過來,很驚訝聶師道為何深山獨行,於是問聶師道:「為何來此?」
聶師道回答說:「尋訪蔡真人。」
屋主又問聶師道:「路上有沒有看見一名樵夫?」
聶師道回答說:「見過他了。」
屋主說:「他就是蔡真人。」
聶師道聞言,悔恨不已,向蔡真人的方向行禮說:「凡夫俗子見到神仙而沒有認出來,這也是命啊。」
聶師道又對屋主說:「天色已晚,山林幽暗,我無處可去,希望主人行個方便。」
屋主又問聶師道:「你從何而來?」
聶師道詳細的說了自己從新安郡來尋仙的經過。屋主於是允許聶師道進屋住宿,讓聶師道坐在靠近爐火的床上。
屋主對聶師道說:「山中食物偶然吃盡,還沒有求得食物。」
聶師道回答說:「我辟穀多日,並不想飲食。」
聶師道見爐火旁邊有一口湯鼎,又有幾個盒子。屋主對聶師道說:「盒中的東西可以吃,隨便你取。」
聶師道於是打開一個盒子,裡面是茶,屋主讓聶師道用熱湯沏茶。聶師道吃茶時,聞到氣味和普通茶水有很大區別。聶師道吃完茶後,還想再吃,於是伸手要打開另外一個盒子,卻發現盒子不能打開。聶師道將其他盒子都試了一遍,都不能打開。聶師道心中驚訝,懷疑屋主不是普通人家,卻不敢說出來。
屋主在另外一個房間裡睡覺,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還沒有起床,也沒有點燈。屋主睡中說:「此地偏僻孤寂,我忽然生病,無法招待你。前面村子有很多戶人家,你可以去那裡。」
聶師道於是上路,走了幾裡不見人家,都是懸崖峭壁,於是返回,卻找不到剛才住宿的地方了。
聶師道又走了三十多裡,遇見一名老人。老人很歡喜,邀請聶師道坐在石頭上,問聶師道為何獨自入山,聶師道據實相告。老人對聶師道說:「蔡真人父子都隱居在此山,昨夜你住宿的地方,就是蔡真人兒子的家。」
老人接著說:「老夫見你身上道氣濃烈,但仙骨還沒有長出。你在山中饑渴,怎能有力氣回去?」
隨後老人折斷一截草莖給聶師道。草莖形如姜苗,有一尺多長,聶師道放在嘴裡嚼了嚼,味道甘美。
老人又讓聶師道取泉水,聶師道喝水後,抬頭發現老人已經不見了,因此悲嘆不已(聶師道嘆惜自己接連遇見三位仙人,卻沒有認出來,錯過機會)。聶師道覺得吃了屋主的茶和老人的草之後,變得身輕體健。他想沿著山路尋找昨日住宿之處,發現路已經被荊棘藤蔓遮蔽,不能通過。
聶師道回到招仙觀,眾道士驚異地問:「此觀雖然地處南嶽,但是附近猛獸甚多,幾乎沒人可以獨行,你為何忽然去了一個多月?我們都很為你擔心。」
聶師道聞言感到驚訝,回答說:「我昨日才進山,剛過了一夜。」然後詳細說了自己在山中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