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道士聶師道尋仙記:得仙人傳授《素書》,最終屍解成仙

2021-01-08 簷雨階苔

聶師道,字通微,新安郡歙縣人,為人淳厚直率,言行謙謹,奉養父母以孝順聞名,深受鄉人尊敬。

聶師道十三歲時便拜道士於方外為師。於方外的堂弟于濤為新安郡刺史,在山中為於方外修建了房屋,時常向於方外請教政事,因此命名那座山為問政山。聶師道就在問政山侍奉師父於方外。聶師道在山中辛勤侍奉於方外十多年,得到於方外傳授的法籙以及修真要旨。

後來聶師道出遊去了績溪山,自稱閱覽過《內傳》(記載秘辛之事的道經),見過服食松脂的方法,於是和道友一起登上百丈高的山崖採集松脂。

夜晚,聶師道在崖頂松樹下睡覺。風清月朗,忽然有仙樂響起,從東南紫雲上遙遙飄來,最後停留在石金山。石金山高百丈,和聶師道所在的山崖同等高,雖然兩山相距三十裡,但是在山頂上相望,則近在咫尺。

石金山上響起的仙樂悅耳動聽,和人間的音樂有很大不同,從三更半夜一直響到雞鳴天亮。後來聶師道問山下的人,都說那一夜也聽到了仙樂。道友為此感嘆說:「正採集靈藥時,便聽到仙樂,難道不是和神仙有了感應?這也是你得道的好兆頭。」

其後聶師道遊歷到南嶽衡山,禮拜青玉壇和光天壇,隨後又寄宿招仙觀,進入洞靈源。當時正是春天,聶師道聽說蔡真人隱居之處距此不遠,那裡有奇花異草,樵夫有時能見到蔡真人。

聶師道很是歡喜,於是辟穀七日,早上獨自進山尋訪。山中花香迷人,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黃昏,夕陽下,聶師道在溪邊看見一個樵夫,於是想上前交流。

樵夫背著薪柴,正要趟過溪水,回頭看見聶師道正走過來,於是問聶師道獨自一人在此做什麼。聶師道回答說:「我學道尋仙,情深意切,聽聞蔡真人隱居此山,希望能拜見他。」

樵夫對聶師道說:「蔡真人的居所在極深處,凡人無法到達。」

聶師道說:「我攀爬藤蘿,翻越山頂,已經到了這裡,有山可以通行,我豈會懼怕遠近!」

樵夫則說:「現在天色已晚,你由此東行,有人家可以借宿。」

聶師道想跟著樵夫,見他下水,水很淺,等聶師道下水,水卻又深又急,因此不敢趟過溪水。樵夫對聶師道說:「五十年後,你才能趟過此溪。」聶師道目送樵夫,見樵夫在水面上行走,最後從視線中消失。

聶師道向東走了十多裡,遠遠望見三間草屋,有籬笆雞犬。聶師道漸漸走近,看見屋主穿著白衣,好像是農民,大約三十歲,獨居在此。

屋主見聶師道過來,很驚訝聶師道為何深山獨行,於是問聶師道:「為何來此?」

聶師道回答說:「尋訪蔡真人。」

屋主又問聶師道:「路上有沒有看見一名樵夫?」

聶師道回答說:「見過他了。」

屋主說:「他就是蔡真人。」

聶師道聞言,悔恨不已,向蔡真人的方向行禮說:「凡夫俗子見到神仙而沒有認出來,這也是命啊。」

聶師道又對屋主說:「天色已晚,山林幽暗,我無處可去,希望主人行個方便。」

屋主又問聶師道:「你從何而來?」

聶師道詳細的說了自己從新安郡來尋仙的經過。屋主於是允許聶師道進屋住宿,讓聶師道坐在靠近爐火的床上。

屋主對聶師道說:「山中食物偶然吃盡,還沒有求得食物。」

聶師道回答說:「我辟穀多日,並不想飲食。」

聶師道見爐火旁邊有一口湯鼎,又有幾個盒子。屋主對聶師道說:「盒中的東西可以吃,隨便你取。」

聶師道於是打開一個盒子,裡面是茶,屋主讓聶師道用熱湯沏茶。聶師道吃茶時,聞到氣味和普通茶水有很大區別。聶師道吃完茶後,還想再吃,於是伸手要打開另外一個盒子,卻發現盒子不能打開。聶師道將其他盒子都試了一遍,都不能打開。聶師道心中驚訝,懷疑屋主不是普通人家,卻不敢說出來。

屋主在另外一個房間裡睡覺,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還沒有起床,也沒有點燈。屋主睡中說:「此地偏僻孤寂,我忽然生病,無法招待你。前面村子有很多戶人家,你可以去那裡。」

聶師道於是上路,走了幾裡不見人家,都是懸崖峭壁,於是返回,卻找不到剛才住宿的地方了。

聶師道又走了三十多裡,遇見一名老人。老人很歡喜,邀請聶師道坐在石頭上,問聶師道為何獨自入山,聶師道據實相告。老人對聶師道說:「蔡真人父子都隱居在此山,昨夜你住宿的地方,就是蔡真人兒子的家。」

老人接著說:「老夫見你身上道氣濃烈,但仙骨還沒有長出。你在山中饑渴,怎能有力氣回去?」

隨後老人折斷一截草莖給聶師道。草莖形如姜苗,有一尺多長,聶師道放在嘴裡嚼了嚼,味道甘美。

老人又讓聶師道取泉水,聶師道喝水後,抬頭發現老人已經不見了,因此悲嘆不已(聶師道嘆惜自己接連遇見三位仙人,卻沒有認出來,錯過機會)。聶師道覺得吃了屋主的茶和老人的草之後,變得身輕體健。他想沿著山路尋找昨日住宿之處,發現路已經被荊棘藤蔓遮蔽,不能通過。

聶師道回到招仙觀,眾道士驚異地問:「此觀雖然地處南嶽,但是附近猛獸甚多,幾乎沒人可以獨行,你為何忽然去了一個多月?我們都很為你擔心。」

聶師道聞言感到驚訝,回答說:「我昨日才進山,剛過了一夜。」然後詳細說了自己在山中的經歷。

相關焦點

  • 「屍解成仙」——道教神秘的修煉成仙之法
    與佛教不同的是,道教崇尚仙道貴生,希望通過各種修行方式最終可以證道成仙,達到長生久視的目標。縱觀道教仙真的成仙傳說故事,我們可以總結出道教有多種成仙方式如白日飛升、屍解等。東晉道教名家葛洪在《抱樸子》中寫道:「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 耶穌升天的模式,在我國古代被道士不屑,稱是成仙之下品的屍解仙
    但是統治階級感受到了耶穌傳道對他們的威脅後,便將耶穌釘死在了十字架上。四十天後,耶穌在信徒們的注視下升上了天堂,還坐在了上帝的旁邊。很多人都說耶穌是上帝的孩子,只是來人間傳道,當肉身被毀後才飛升回到天堂的。但是小編卻覺得耶穌的飛升倒是像極了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屍解仙。
  • 《雙瞳》影評,黃火土命中注定成仙,為何最終放棄?
    同樣披著「道教」的外衣,同樣是連環殺人案,同樣想要在現代社會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但《唐2》在立意高度上和《雙瞳》差很多,《雙瞳》並非一部簡單的宗教殺人片,雖然結局殺人的罪魁禍首都被制裁,但《雙瞳》的始作俑者——雙瞳少女最終「成仙」,也就是讓「惡」如願以償。
  • 女道士謝自然真的得道飛升了嗎?真的成仙了?
    唐代的時候有一位女道士,現在被稱為「東極真人」,傳說謝自然在當時已經得道飛升了,而且在石頭上留下了字跡,今天我們就來考察一下這件事的真與假。,這並不稀奇,道士修煉到一定地步就要下山遊歷,謝自然遊歷之行的第一站就是青城山,然後又到峨眉山,凡是一路上的名山古蹟、洞府靈所都要探索一番。
  • 道教宗派:帛家道、上清派、靈寶派
    帛家道 帛家道是早期道教派別之一,以尊奉仙人帛和為祖師而得名。葛洪《神仙傳》記載:「帛和,字仲理,遼東人,入地肺山事董奉,教以行氣、服術法。再去西城山事王君,命其於石室中熟視石壁,視壁三年,見古人所刻《太清中經神丹方》、《三皇天文大字》及《五嶽真形圖》。義有所不解,方平乃授之訣。後入林慮山為地仙。」
  • 「道士下山」背後 是在成仙和紅塵間糾葛的民間道教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劉仲宇曾在《道教對民間信仰的收容和改造》一文中闡明:道教的確是從民間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歷史上的道教也參與過對民間迷信的改造,例如禁淫祀,對民間信仰中那些被認為是不正、不雅的神祀作過清理,或者在自己的科儀中表明對其批評、否定的態度。在收容、改造、整頓民間儀式的基礎上,道家最終形成比較有體系的教義和理論,成為正統宗教之一。
  • 此人妙筆生花,疑為《金瓶梅》作者,傾情為一羽化飛升女道士作傳
    明朝有一位道號為曇陽子的女道士,在23歲那年,自稱修仙得法,將羽化成仙,公開放話,自己將在直塘堆砌高閣,並於萬曆七年九月九日正午白日飛升。此事傳出,各地蜂擁而來觀瞻的膜拜者高達十萬之眾,鬨動一時。之產以產生這麼大的社會效應,主要是這個女道士來歷不凡。女道士為南直隸太倉人,姓王,俗名燾貞。
  • 「中國十大經典動畫之一」《嶗山道士》想不勞而獲終會一無所獲
    其中1981年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水墨木偶動畫片《嶗山道士》,就被譽為中國十大經典動畫之一。該片取材於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故事講述終日無所事事的書生王七,篤信仙術,一心慕道渴望成仙,好過點石成金、逍遙自在的神仙日子。一天,王七娘子又對他好言規勸,只當耳旁風的王七隻好拿起四書五經假裝讀書,等他娘子一走開,馬上又拿起《神仙傳》專心研讀。
  • 為什麼道人吃丹藥成仙而皇上吃了必死?
    而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他們追求的是「長生久視,得道成仙」,他們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深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天師大願一發果然得蒙太上老君親降法駕,傳授真經真文,修行千日,修煉之時忽然能夠內觀五臟,外集萬神。於是太上老君又派遣清和玉女教授天師吐納步罡踏鬥驅邪之術,然後才服食金丹成就大還丹之境界,降服六天大魔,成就萬劫不壞之金仙。葛洪天師所著的《抱樸子內篇》就是一部修鍊金丹的仙書。而葛洪天師能夠成就金仙,與其從祖葛玄天師是有密切聯繫的。
  • 上古時期仙人曾共處,後世卻不可見了,可能是這個原因
    上古時還沒有仙人,也沒有仙的概念,有超能力的人很多,人皇的手下可能就有不少人擁有超能力,我們姑且把擁有超能力的人稱之為仙,可以看出那個時期人和仙是共同生活的,而且仙是受人皇管轄的,並沒有後來的高高在上。
  • 明朝萬曆年間的懸案,一位女道士白日飛升,謎團重重至今未解
    說到這,神態突然變得詭異了起來,低聲說:「王大人,你以為我會在朝堂上稟奏?錯了!我會秘奏給萬歲的。茲事重大,我想萬歲一定會秘宣大人前去詢問。王大人啊,你應該知道該說些什麼吧。所以提醒大人一句,三個月後令嬡能否成仙飛升,不但關係到你我前程,更關係到你滿府性命。王大人可要想明白些。」說完,一陣陰笑後,抬腿走了。再看王錫爵已呆若木雞!
  • 你所不知道的茅山道士
    三:主要人物以及信仰魏華存(公元251年——公元334年)晉代人,為上清派的第一任太師,又稱紫虛元尊、南嶽夫人、魏夫人等,主要著作為《上清大道經》,後因饑荒時期,樂善好施,救助流民,感動西王母,加上修道的成果,最終位列仙班。
  • 經典反思:劉邦為什麼信任張良,黃石公的《素書》透露豪傑秘密?
    從象棋中可以想見遠古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一將一帥統領對陣兩方,軍馬炮對殺,兵卒血拼,相士拱衛。歷史上,楚霸王雖然失敗了,人們依然敬他是英雄。劉邦成功,人們也明白他是有張良這樣的能人輔佐方才笑到最後。如果說劉邦是象棋裡的帥,那張良就是站在帥一邊的仕,為劉邦出謀劃策。02張良憑什麼讓劉邦言聽計從?
  • 茅山道士真的會法術嗎
    茅山原名叫句曲山或肺山,因為西漢時期茅山派的祖師爺三茅真君,在這名座山之中修道成仙之後方才改名為茅山。中國歷史上在茅山修煉的道士有很多,比較著名的有:馬朗、陸修靜、孫遊嶽、陶弘景等。其中陶弘景是南北朝時代著名的人物,當時人稱「山中宰相」,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和文學家。
  • 姜雲升道士什麼梗 rapper姜雲升道士含義出處介紹
    95後姜雲升是三天門下天師道清微派弟子,太牛了!一本正經的真·aka道士。 姜雲升的自定義title還有挺多,不過都蠻"非主流"不拘一格的,"當代哲學家、藝術家、Rapper、行為藝術家、道士、道教學者、古天文學家、歷史學家、神秘學家、作家"。
  • 江西會昌漢仙巖,相傳八仙之一漢鍾離在此得道成仙
    相傳這裡是「八仙」之一的漢鍾離成仙的地方,因此景區內除了千奇百怪的丹霞石景,還能看到一些和八仙文化相關的景觀,通過雕塑了解相關傳說故事。漢鍾離是中國民間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原名叫鍾離權,複姓鍾離名權字雲房,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將軍,故被稱為漢鍾離。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他自稱是「天下都散漢-鍾離權」,意思是,我鍾離權是天下最大的閒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