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造出未來核電廠模型 「仿星器」離人類可控核聚變夢想又進了一步

2020-11-22 界面新聞

六十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將核聚變所產生的巨大能量轉化為清潔、取之不盡的能源來源。但是,核聚變的不可控制成為最大的難題。如今,在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IPP)的努力下,這一夢想可能很快就要實現了。

上周,美國《科學》周刊消息稱,經過一年的測試,科學家們正力圖在今年11月底前,將全球最大的「仿星器」——Wendelstein 7-X投入使用。

就像太陽能量的產生依靠原子核的聚變反應一樣,「仿星器」(Stellarator)的本質上是一種核聚變反應研究設備。仿星器通過模仿恆星內部持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將等離子態的氫同位素氘和氚約束起來,並加熱至1億攝氏度的高溫,發生聚變以獲得持續不斷的能量,最終幫助人類實現對核聚變釋放能量的有效利用。

Wendelstein 7-X裝置。圖片來源:IPP

這臺坐落在德國東北部城市格賴夫斯瓦爾德的Wendelstein 7-X反應堆,其核心部件磁線圈裝置高度大約3.5米,整個設備的寬約為16米。總共耗時110萬小時,投入約10億歐元,於2014年建成。最關鍵的是,其一次運行可以連續約束超高溫等離子體長達30分鐘。

能否實現對超高溫等離子體的長時間約束,是反應堆設計領域的關鍵所在,這意味著是否能夠控制核聚變。

根據知乎作者夏曉昊的解釋,可控核聚變是指可以控制核聚變的開啟和停止,以及隨時可以對核聚變的反應速度進行控制。

簡單而言,同樣是可燃燒物質,火藥可以用來做成炸彈,利用其高能量瞬間爆發的破壞性;同時也可以摻點雜質,做成蜂窩煤,使其當做煤爐燃料來緩慢釋放能量,而燃燒或熄滅均可控制的秘訣,在於蜂窩煤爐的爐門。將蜂窩煤爐的燃料換成核燃料,燒上開水,讓開水變成蒸汽去推動輪機發電,就相當於核電站的基本雛形。

德國科學家稱,核聚變所需的燃料氘、氚,在自然界中儲存量十分巨大,而一公斤核聚變燃料所產生的電能又等同於1.1萬噸煤炭;除此之外,核聚變反應爐既不排放二氧化碳,也比目前核電廠所採用的核裂變反應爐,產生更少的核廢料,放射性也將在短期內消失。「仿星器」設計方案可能是未來最為合適的核電廠類型。

「全球能源需求不斷增長,我們必須探索一切獲取能源的可能性。Wendelstein 7-X是全球最大的仿星器裝置,能有效幫助我們拓展對核聚變的認識,希望藉助此類實驗找到長期維繫能源的可持續供應的新方法。」德國聯邦教研部長約翰娜·萬卡(Johanna Wanka)在該裝置的竣工儀式上表示。

除了Wendelstein 7-X型反應堆,從事核聚變的物理學原理研究的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目前運營著慕尼黑附近加興市(Garching)的託克馬克(Tokamaks)裝置,這也讓馬克思普朗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兩種不同類型聚變裝置的研究所。

託克馬克(Tokamaks)裝置。圖片來源:IPP

託克馬克裝置是目前核聚變領域最為常見的設計方案,其典型外觀是一種中空的金屬艙,外形類似中空的蛋糕甜點。隨著加入其中的燃料被加熱,溫度超過1500萬攝氏度,將產生超高溫等離子體。

不過,託克馬克的設計存在安全隱患。其採用了兩組強大的磁鐵提供對等離子體的約束,磁鐵分別安放在真空腔和設備內部,以驅動真空腔內的等離子體運動。但這會使裝置內部磁場強度高於外部,有可能使得裝置內部的等離子體衝向設備外壁,並與電子結合,重新變成原子。一旦電流或磁場中斷,將對整個反應堆造成破壞,影響安全。

與之相比,Wendelstein 7-X型反應堆的優勢之一就在於,可以克服託克馬克裝置設計中的安全缺陷。該裝置中,等離子體採用外部磁線圈產生的扭曲磁感線,對內部運行的等離子體進行約束,杜絕了上述安全隱患。

此外,約束高溫等離子體的時長是Wendelstein 7-X型反應堆的另一個優勢。Wendelstein 7-X型反應堆對高溫等離子體的連續約束時間長達30分鐘,遠遠高於託克馬克6分30秒的最高紀錄。較短的約束時間,會使得託克馬克裝置的能源消耗大於產出。

不過,也有專家對在線新聞網站BI表示,懷疑Wendelstein 7-X對等離子體的約束時間。「世界都在等待Wendelstein 7-X最終的約束時間,現在到了證明的時候。」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的負責人大衛·蓋茨(David Gates)對《科學》周刊稱。

相關焦點

  • 德國仿星器試驗成功,兼談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幾乎和原子彈爆炸同一時間,人類就開始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當時的科學家們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前景極其樂觀,他們甚至已經想像到,在不久的將來,聚變反應堆在世界各地落地開花,屆時,全世界人們都將用上最清潔,最便宜,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聚變能。
  • 「仿星器」模仿恆星 幫助人類實現可控核聚變
    這臺仿星器代號「Wendelstein 7-X(W7-X)」,其一次運行可以連續約束超高溫等離子體長達30分鐘文/晨風科學家們正接近將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投入使用。所謂「仿星器」(Stellarator),顧名思義就是對恆星的模仿,本質上這是一種核聚變反應研究設備。
  • 「仿星器」將投入運行:幫助人類實現可控核聚變
    (Greifswald),研究人員表示這一超凡設計的裝置最終將幫助人類將可控核聚變變為現實  北京時間10月30日消息,科學家們正接近將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投入使用。所謂「仿星器」(Stellarator),顧名思義就是對恆星的模仿,本質上這是一種核聚變反應研究設備。這裡提到的這臺仿星器代號「Wendelstein 7-X(W7-X)」,其一次運行可以連續約束超高溫等離子體長達30分鐘。這臺設備坐落在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研究人員表示這一超凡設計的裝置最終將幫助人類將可控核聚變變為現實。
  • 離人造太陽更近一步:德國核聚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德國W7-X仿星器平面圖  來源:IPP)核聚變反應堆:仿星器因為核聚變所能產生的巨大能量,一旦核聚變最終可控,那麼人類所面臨的能源問題將會徹底解決。第四能源此前對核聚變的研究已做了相關報導,認為核聚變能以其巨大能量、可持續再生、清潔無汙染等諸多優點,將成為人類的明日能源之星。近 40 年來,科學家們對核聚變的研究起初集中在託克馬克概念;然而,隨著等離子體理論的興起,科學家將研究興趣轉移到仿星器上來。仿星器是一個巨大的電磁空間。
  • 德國仿星器核聚變裝置試驗成功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學家開始啟動一種新型大型核聚變反應堆--「仿星器」。
  • 世界最大核聚變研究設備仿星器運行
    可控核聚變一直被認為是解決能源問題的主要選擇。1公斤核聚變原料產生的電能等同於1.1萬噸煤產生的電能,而核聚變反應所需的氚和氘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核聚變反應堆比目前核電站的核裂變反應堆產生的核廢料更少,放射性也會在短期內消失。因此,可控核聚變也一直是人類研究的重點。近日,科學家在這一研究上又邁出重要一步。
  • 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
    今天支撐人類社會運轉的幾乎一切能源,從煤、石油、天然氣,到風能、生物能,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上的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就像兒歌中所唱的,「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來創造出「人造太陽」,從而獲得源源不絕的能源,大幅改善人們的生活。
  • 德國仿星器刷新2000萬度高溫紀錄,核聚變能源即將迎來突破?
    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正在逐漸加熱我們的地球,這其中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的氣候變暖的功勞。為遏阻氣候變暖,各國都在尋求水能、風能、核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但同樣會釀成不同的環境和生態後果。要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人們寄希望於一種最清潔,最有效的能源,那就是模擬恆星內部反應的核聚變。
  • 世界各國核聚變成就,中國處於什麼階段,未來我們會用上核聚變嗎
    在蘇聯發明託卡馬克裝置以來,各國紛紛選擇看似優勢巨大的託氏,唯德國不為所動,並且在1996年德國贈送給中國核工業部西南研究所一臺性能優良的託卡馬克裝置,這是一條道走到底啊。德國科學家認為仿星器可能是未來最適合核聚變發電廠的類型,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連續穩定運行。
  • 德國開始測試「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不久前德國科學家在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的一個大型實驗室內成功開啟了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文德爾施泰因 7-X」(簡稱W7-X)。
  • 「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
    今天支撐人類社會運轉的幾乎一切能源,從煤、石油、天然氣,到風能、生物能,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上的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就像兒歌中所唱的,「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來創造出「人造太陽」,從而獲得源源不絕的能源,大幅改善人們的生活。
  • 德國仿星器核聚變裝置試驗成功:將有效模擬太陽內部環境
    (原標題:德國仿星器核聚變裝置試驗成功:將有效模擬太陽內部環境)
  • 人類未來承載於此!中國造核心安裝到位,可控核聚變技術迎突破進展
    文/梧桐從用石頭做矛去打獵到蒸汽機車再到核電廠,人類幾萬年乃至十幾萬年的歷史無不在證明文明和能源的伴生關係。核聚變原理自從上世紀30年被物理學家提出到現在整整近90年一直風平浪靜,不過就在最近可控核聚變迎來重大突破。
  • 世界最大的仿星器聚變裝置在德國正式啟動—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柏林2月3日電(記者郭洋)世界最大仿星器「螺旋石7-X」3日在德國正式啟動科學實驗並首次製造出了氫等離子體,向實現受控核聚變邁出重要一步。
  • 核聚變仿星器「W7-X」磁場強度達到設計峰值
    誤差不到十萬分之一 或可用作更安全實用核聚變模型試驗呈現的表面磁場線(《自然·通訊》雜誌供圖)科技日報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聶翠蓉)美國能源部(DOE)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PPPL)官網4日發布公告稱,該實驗室物理學家薩姆·拉澤爾松與德國科學家合作證實,核聚變裝置代號「W7-X」的仿星器能產生與設計值完全一致的高強磁場。
  • 中國終於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核聚變託克馬克裝置特大科技新聞,我國的可控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咱們的人造小太陽首次實現放電了,我們離接近無線清潔能源,又近了一步,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發電,我們就可以完全擺脫對石油能源的依賴。核聚變反應堆產生的能源這兩天幸福確實是來的真的有點突然了,而且還讓人目不暇接,咱們先是蹭的一下就上月球上挖礦去了,緊接著呢,就造出了世界算力最強的量子計算機,那這個新聞還沒被捂熱乎呢,又來了可控核聚變實現放電,說明我們的科技發展啊
  • 什麼是磁約束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才能商業化可控核聚變發電?
    無論是磁約束還是慣性約束核聚變,都是可控核聚變研究的重要方向,兩者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控制氚氘等輕元素聚合成重元素的一種方式,但兩者的原理與過程卻大相逕庭,不妨來圍觀一下!但在地球上,如此的高溫或者高壓都難以實現,當然與超高壓相比似乎高溫還簡單一些,所以現在的可控核聚變都是往這個方向上靠攏!儘管磁約束與慣性在實現方式上各不相同,但基本不外乎就是滿足這兩個條件!
  • 德測試「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2月3日報導】題:德國正在接近核聚變這一獲得無限清潔能源的長期夢想    德國科學家今天將向已成為能源「聖杯」的核聚變邁出第一步,核聚變有提供無限清潔能源的潛力。要利用這種能源,存在一系列挑戰,研究人員需製作一種能將原子加熱至1億攝氏度以上的裝置。
  • 德國開啟世界最大「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科學家成功開啟了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 世界最大核聚變研究設備仿星器開始運行
    新華網柏林12月11日電(記者郭洋)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下屬的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10日說,用於研究核聚變反應的世界最大仿星器「螺旋石7-X」當天開始運行,並首次製造出氦等離子體。顧名思義,仿星器就是對恆星的模仿,實際上是一種核聚變反應研究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