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在兩歲以後自我意識迅速膨脹,堅決不讓別人動他的東西。
他很希望有小朋友和他玩,可要是有親戚朋友家的小孩到我家來,剛拿起他的玩具,他馬上就要回來。
因此經常會出現一幅畫面:兒子懷裡抱著一大堆玩具,太多了以至於邊走邊掉,可他還追在小朋友屁股後面,不停地要:「這是我的,這個也是我的……」
可想而知,小客人們很不高興,我和老公很尷尬,為此沒少批評教育過他,反覆給他講分享的好處,提醒他不願分享所帶來的壞結果,可是我們磨破了嘴皮,收效甚微。
(圖片來自網絡)
我很無奈,只能寄希望於等他長大懂事後能有所改變。所以不久後他主動說出:「媽媽,我以後要和別人分享我的東西。」時,我真的喜出望外。
當時我給他買了《寶寶情緒管理圖畫書》系列繪本。講到其中的一本《送給小兔子的胡蘿蔔蛋糕》:
小兔子感覺餓了,就去找朋友們要點好吃的,她看到小狗狗在吃蘋果,小老鼠在喝檸檬汁,小猴子在吃麵包,可他們都不願意和她分享他們的食物,小兔子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家了。
看著小兔子獨自回去時那落寞的背影,小老鼠想起平時小兔子對他們那麼友好,覺得不該這樣對待朋友,於是她提議給小兔子做個蛋糕,小狗狗和小猴子欣然同意。
他們忙活了大半天,終於做出了一個美味又漂亮的胡蘿蔔蛋糕,趕緊捧去送給小兔子,看著噴香誘人的大蛋糕,他們自己的肚子也開始咕咕叫了,善解人意的小兔子邀請他們一起來分享,於是他們高高興興地一起品嘗了有生以來吃過的最美味的胡蘿蔔蛋糕。
當時講到小兔子沒能在她的朋友們那裡分享到食物,我兒子噘著嘴,非常不高興地說:
「我再也不和他們三個玩了。」
我一時沒反應過來,問和誰三個不玩了,他說:
"就是小狗狗,小老鼠和小猴子。"
我問為什麼?他說:
「他們不和小兔子分享食物。」
我試探著問:
「你覺得不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並不好,是嗎?」
他說:「對,不好。我以後要和大家分享(我的東西)。」
我以前講故事只是為了培養他的閱讀習慣,從來不會映射到他的缺點,我怕這會讓他產生被綁架的感覺,從而失去聽故事的胃口。
直到那時,我才明白,無需多說,好故事自帶啟迪人心的力量。
(圖片來自網絡)
後來,我兒子一直對這本書百看不厭,反覆地讓我讀給他聽。
每次講到結尾:那是他們大家吃過的最美味的蛋糕,我都在想:當然,因為除了蛋糕,他們還嘗到了分享的滋味,包括我兒子。
都說講道理不如講故事,確實,不管你講的道理多正確,多有用,可孩子不知道和他有什麼關係,體會不到切身的觸動,可是講故事,孩子會在不自覺中帶入場景,通過自己的體驗總結出的道理,才會真正長在心裡。
媽媽們下次遇到孩子聽不進道理的時候,不妨也講個故事吧。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糖果媽媽愛孩子)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