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要堅強,對孩子的認可是對他們最好的鼓勵

2021-01-20 生活在邯鄲

還是那句話,孩子要比我們想像的要堅強得多,他們擁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他們都懂,只是有時候說不出來,或者更多的是需要爸爸媽媽的認可和鼓勵,哪怕最簡單的一個抱抱,也能讓他們感到很自豪和認同感。

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寒假又提前了。孩子們又回到了最高興的時候,終於不用早起去上學了,但是他們也迎來了在一次的「居家隔離」。

去年的時候直接在家玩了差不多4.5個月時間。而今年又開始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來,家裡如果是獨生子女的,孩子們可能會更覺得孤獨。因為沒有人能跟他們正常交流和玩耍,哪怕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在怎麼跟孩子交流,可能對與他們來說,年齡上的差距,註定很多話他們無法分享。

如果有兄弟姐妹的,哪怕每天都是吵架打架,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不超過一秒鐘還可以正常的玩耍,共同語言可能更多。

都說我們多養孩子是為我們以後防老,還不如說是為他們找個伴。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除了自己的父母之外,他們都有一位或者幾位血濃於水的親情。

這次疫情發生在河北,我們更能感到武漢那時候的不容易。但是好在我們有來很足的防疫經驗和治療技術,無疑現在的河北是幸運的。河北的疫情也很快就會過去,我們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的生活中來。

因為石家莊和邢臺離我們邯鄲很僅,除學校放假之外,其他行業雖然也受影響,但是也不妨礙我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加強注意防護就可以。

最近因為工作,無法經常的在家陪伴自己孩子,但是孩子們這幾天的表現使我感到很驕傲。對於他們兩個現在的年齡段,能做到現在這樣,真的很驕傲。

這幾天偶爾都是他們兩個在家,姐弟兩個一個9歲一個7歲,和大部分孩子一樣,每天除了吵、打架,就是告狀。但是他們在知道爸爸媽媽需要工作時,表現得和大人一樣的理解時,感覺那寫都不是事。

每天他們都是上午時候把寒假作業完成當天的量。雖然不多,但是都能很好地完成,而且基本上不用我們催,自己就主動寫完來。

因為疫情,每天不是上午就是下午,就他們兩個人在家,從不出門,從放假寒假到現在就外出過一次,還沒有走遠,就是跟我下樓去買了點東西,其餘時間一直沒出門。

對於他們這個年齡段來說能在一個地方連續幾天不出門,而且爸爸媽媽經常不在家,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他們兩個都能理解,現在是疫情期間,每次說爸爸媽媽去上班,你們兩個在家,不要開門,不要出去,有事給爸爸媽媽打電話。他們只有一個簡單的要求,那就是你們早點回來。

如果到下班點,還沒回家,他們電話就會一個接一個地過來。他們也是在算時間,雖然爸爸媽媽上班時他們不說,但是等到下班時還不回來,他們的心裡還是感覺到孤獨和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當然說拋棄很嚴重,但是又想不起來他們心裡的那種感覺。

回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先抱抱他們,關心一下,他們又很快的自己去玩了,一般不會在你跟前膩歪。他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所以現在孩子的心理要比我們父母想的更加強大,可能我們做父母的永遠覺得他們是小孩,很多事情不能做,但是他們真的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脆弱。適當的認可,是對他們最好的獎勵。

他們這一代人可能普遍會早熟,因為他們生活這個美好而又快節奏的時代,他們了解的也要比我們做父母同齡時了解的更多。同時他們也更加獨立自主。

所以我們教育孩子時,更多應該是講道理,講他們能聽得懂的道理,他們都能很快地理解而且還能舉一反三。

不要因我們父母的原因,經常的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無論在工作中遇到什麼問題,受多少委屈,多麼勞累,當回到家,見到孩子,就應該表現除我們積極的一面,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如果真的太累,可以給孩子說,孩子絕對要比你想像的更加關心你,也會做出對你意想不到的關心和愛護。

所以孩子的成長,無論學習還是生活,我們都認可他們,成績的好壞不是判斷他們唯一的標準。我的兩個孩子他麼這次的期末考試成績,女兒語文98分,數學99分,科學是88分。兒子語文91分,數學88分,科學成績不知。雖然不是很好,但是我們滿足。

他們能全身心健康的成長,分數我認為可以慢慢的提,孩子的起跑線不應該是分數,而是心靈的強大。只有一個健全的心理,分數隻要他們願意很快就能跟上來,但是如果有了心靈上的不足,那需要很長時間甚至一生來修復。

所以關注孩子的健康,更多的是關注他們心理,只要他們沒有太大的錯誤思想,其他都是可以的,畢竟隨著年齡的成長,他們很快就明白自己該如何做了。

不要為了一點點的犯錯而大發雷霆,或者因為一次成績不理想而打罵說教。說可以,簡單一兩句就可以了。孩子聽到自己的成績,不用誰說他們自己就知道好不好。所以說太多反而會引起他們的反感,還不如換個做法,簡單說兩句,讓他把錯誤的題自己在做兩遍,下次肯定能做好。

這次就寫到這裡把,不知不覺已經快2000字了,要是真正的把這幾年來跟孩子們相處的心得寫完,估計得幾萬字。下次再給大家分享吧。如果你也有對孩子教育心得或者相處之道,歡迎大家留言交流。點點關注,下期在大家分享更多的和孩子相處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多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可幫助激發大腦潛力,形成自己的想像路徑
    在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中這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當孩子長大後他的大腦發育會更成熟。重複使用的連接將成為永久連接,而很少使用的連接可能無法存活。當你讓孩子接觸新的事物時,你就打開了他的思維,讓他看到一個更大、更令人興奮的世界。通過鼓勵他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從而激發了他的大腦,形成了自己的「想像路徑」。
  • 對孩子負責≠為孩子服務,家長的教育管理「重心」要找準
    孩子工作進入社會後,有的父母連孩子的結婚生子都要繼續「包辦」,讓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既定計劃走,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 對未來沒有規劃的孩子,沒有夢想的孩子,自己的人生被條條框框圈好的孩子,一旦離開的父母的「規劃」他們的路又該怎麼走呢?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但是媽媽卻並不認可她的看法,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經常打壓孩子的錯誤,還開始講大道理。 媽媽說:"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斷地打擊你,因為我認為,其實你要不打擊,你可能就有點飄。"意思已經很明了了,媽媽擔心女兒驕傲自負,所以採取了打壓式的教育。
  • 如何教育孩子?要向猶太人學習,6條黃金守則是對孩子的底線教育
    我們都知道猶太民族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民族,很多聰明有才智的人才都來源於猶太民族,通過了解我們會發現猶太民族人才輩出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家庭教育做得非常成功。要知道天才是需要培養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好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的個性發光發熱。而如果沒有做好家庭教育,可能會使孩子的才能就此埋沒。
  • 《奇蹟男孩》:豆瓣8.6分,看「抱持性父母」如何為孩子創造奇蹟
    因為抱持性父母給了他們抱持性環境,所以他們知道無論自己做得好不好,父母都會鼓勵,無論自己遇到什麼困難,背後都有父母支持。這一切父親老看在心裡,沒有指責和要求孩子,而是默默支持孩子。自己在家教孩子,自己尋人認可兒子作品,並請人寫了一封鼓勵信給他,每天晚上為孩子裝好墨水。漸漸的,孩子熬過曾經的坎,現在獨自創辦了《童話月刊》。
  • 鼓勵式教育為什麼在我孩子身上沒效果?「阿倫森效應」來幫你解析
    在父母的鼓勵式教育下,他勇敢前行,現在已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看了楊迪家的教育理念,幾個家裡有娃的朋友私下也討論起來。大家對鼓勵式教育表示一定的認可,同時也有些疑惑。寶媽小麗就提出自己的問題。她家寶寶文文是全家的團寵,家裡達成一致意見要用溫和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小時候在家調皮搗蛋,小麗不會嚴厲地批評他,都是跟他耐心講道理,鼓勵他改正缺點。還經常表揚他,誇他「很聰明,很棒」。
  • 胎寶寶比你想像中要堅強
    只要沒有習慣性流產,打噴嚏流產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發生,不過媽媽們還是要注意控制打噴嚏的力度。用藥對孩子肯定有影響,大人和孩子只能選一個,王女士最終還是引產了7個月的孩子。發生這種情況,媽媽的確有很大責任。躲過了危險的前三個月,卻敗給了一顆智齒。
  • 絕對震驚所有父母,斯坦福實驗:「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史丹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 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裡,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 你家孩子在上三年級嗎?這道坎,這樣跨過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最大
    但是到了三年級,孩子要獨立識字、積累大量詞彙、深層理解課文及讀物內容,甚至要進行大量背誦。而成段或成篇的寫作,更是要求孩子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語言組織、表達方式等能力。對比之下,我們很容易發現,三年級及以後的四五六年級,在語文科目上對孩子的要求提高了很大的層次。
  • 面對「不能輸」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學學這六種正確的鼓勵方法
    其實表揚和鼓勵最大的區別在於,表揚是對這件事情的結果表示滿意,對孩子怎麼完成的過程並不在意;而鼓勵是對孩子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特質表示讚賞。而且被表揚是有條件的,只有做好了、做對了才能受到表揚,但鼓勵是即使再糟糕的情況都有值得鼓勵的地方,這是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
  • 豆瓣高分動畫《鷸》:父母愛孩子,要讓他吃苦
    動畫的構思和技術讓人驚豔,但最能打動人的,還是故事,和短片所要傳達的育兒理念。相信看過短片的人都知道,故事裡的母鷸,為了讓孩子成長,幾次都「狠心」拋下鷸寶寶,自己外出覓食。而鷸寶寶餓了,只能自己探險尋找食物,母鷸在這樣的放手下,鷸寶寶才得以蛻變成長。只有6分鐘的故事,耐人尋味,能讓人聯想到自身的家庭教育問題,到底怎樣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 「媽媽你不要不理我」,家長的「情感忽視」,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或許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孩子不再輕易哭泣、用哭泣來解決問題。但是這樣的訓練其實就是赤裸裸地對孩子的"情感忽視",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弊大於利。01 生活中那些我們對孩子的"情感忽視"有些家長想自己平時還是很關心孩子,應該沒有對孩子"情感忽視"。
  • 批評孩子的壞處,更多的是一種反作用的動力,我們要注意方法
    批評孩子的壞處,更多的是一種反作用的動力,我們要注意方法 前面我們說過,表揚孩子不是什麼好辦法,那麼,批評呢?批評是不是可以教育處好孩子呢? 批評是有好處的,好處是在短時間內,及時制止孩子的某種行為。
  • 掌握暗示效應,塑造「好」孩子,父母要怎樣做?快試試這四種
    當我兒子和其他小朋友交換著玩玩具時,其他小朋友要回家了,可我兒子卻不願意交換回來,這時身邊人就會催他還,我就輕輕說了一句「我們寶貝兒最乖了,自己就把玩具還給小朋友了」,果然,孩子在聽到這句話後很快就把玩具還回去了。這種心理暗示法表面看是在表揚孩子,其實就是在鼓勵孩子做出一定的行動,這種暗示效應孩子往往是配合的,因為他們喜歡被誇。
  • 皮格馬利翁效應:多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孩子終會長成你喜歡的模樣
    有一個感人的例子,美國紐約市有一群黑人孩子,他們經常不上課,打架鬥毆,砸爛公物。校長去教育他們。他拉住班裡學習最差、最調皮搗蛋的一位男孩的手,對他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小男孩很吃驚,但他從此記住校長的話,改變自己,默默努力,長大後真成了紐約州州長。
  • 想讓孩子有好的想像力,父母正確的引導很關鍵!
    他們的想像大多是簡單的、不完整的、不確定的。但隨著生活經驗豐富,言語、認知發展,想像力就會有很大發展了。那麼生活中,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什麼方式來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呢?好奇心是促使幼兒進行探索活動的動力源泉,也與孩子發揮想像力有密切聯繫。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觀察生活。
  • 還在用簡筆畫和填色書對孩子藝術啟蒙嗎?90%的家長都做錯了!
    而我們作為家長,保護和提高孩子這種初始的獨特想像力和創造力,就是對他們進行藝術啟蒙的核心工作。 然而現實生活中,對於兒童成長初期這種充滿直覺、靈性的藝術閃光點的可貴,很多家長意識不到,他們還常常表現出不適當的行為,比如: 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讓他們照示範圖填色; 教三四歲的孩子開始學簡筆畫,示範畫; 對孩子的畫畫作品
  • 別對孩子大聲責罵了,試試斯託夫人的「自然法則」,輕鬆管好孩子
    在電梯裡、在商場裡、在大街上,很多時候都能夠看到父母就這樣在公共場合對著自己的孩子「破口大罵」。父母的吼叫責罵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而父母們的這種「破口大罵」對孩子造成的後果又是什麼?很多新聞中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泰國一家超市,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因為父親的責罵開槍自殺。」
  • 異想天開不是貶義詞,不要否定孩子的想像
    在孩提時代,他們就對宇宙空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當看到空中高懸的圓月,他們就想用手去摸一摸,於是,他們常常爬到樹枝上,踮起腳尖去摸月亮,結果,好幾次從樹上摔下來,他們有點灰心了。但是父親知道這件事後,就鼓勵他們說:「孩子,騎一隻大鳥,去摸摸月亮吧!」父親的話給了他們莫大的鼓舞,他們對太空的探索欲望和興趣更加濃厚了。「騰空摘月」的理想自此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萌發了。
  • 豆瓣8.6《奇蹟男孩》:「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教育的運用及意義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也像奧吉的家人一樣,對孩子要多點關心,多點理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給孩子多點肯定和多點鼓勵,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家長可以從"羅森塔爾效應"得知當作為家長的我們對孩子的能力評價有所不同時,會很容易讓孩子的成長方向有所不同,假如我們對孩子的能力評價過於否定,那麼很容易讓孩子對他們的能力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