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啟動融合大眾智囊團共同保護溼地

2021-01-19 瀟湘晨報

今天(3日),武漢市舉辦了主題為"美麗武漢,我是行動者"主題宣傳周活動。現場,溼地自然導師、溼地保護志願者團隊、溼地保護達人帶領觀眾了解武漢溼地保護現狀,探索溼地食物鏈的奧妙,講述保護生態環境的精彩故事。

美麗武漢,我是行動者"活動現場

上午9點,活動正式開始,湖北博得生態中心自然導師太陽草以"溼地裡的奇妙食物鏈"為主題,帶領5個小學生親子家庭走進解放公園小微溼地區,觀察溼地環境裡的奇妙食物鏈:水草的花蕊吸引昆蟲前來為它傳粉,黑斑側褶蛙靜靜潛伏捕食蟲子,烏龜則吃水裡的小魚……來自武昌實驗三年級的張貽舜說,生物互相共生,互為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這份自然觀察作業太有趣了。他說:"這裡有很多有趣的植物,剛才蟲子進去,它有類似舌頭一樣的東西,就把蟲子關在裡面,昆蟲猛烈掙扎,把花粉傳遞出來。"

在解放公園溼地科普館前面,一幅幅精美展板,展現著武漢溼地之美和各種常見的鳥類,吸引了不少市民觀展。市民劉軒說近年來溼地的建設讓百姓生活環境得到淨化。她說:"溼地公園就像是綠肺嘛,大家生活周圍,對心情是一種愉悅,對身體相當於是淨化的過程。"

市民紛紛前來參觀

武漢的溼地面積達16.2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18.9%,位居內陸副省級城市第一位。這些溼地上,共棲息著415種野生動物。其中有一種被稱為"鳥類大熊貓"的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為了保護鳥類,2014年以來,武漢市政府相關部門、NGO組織、志願者和普通市民紛紛參與到青頭潛鴨的保護當中。現場,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為其中兩支守護青頭潛鴨的志願者團隊授旗。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青頭潛鴨項目官員張珂說:"第一方面的主要工作是調查,另一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巡護,巡護隊的保護網絡已經初步建立起來了。"

湖北之聲記者馬豔、通訊員趙旋:

【來源:湖北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丹江溼地保護處愛鳥周宣傳暨第二屆「大美溼地」攝影大賽啟動
    啟動儀式現場。圖片:TNC2020年4月21日上午,愛鳥周宣傳暨第二屆大美溼地保護處攝影大賽啟動儀式在河南淅川縣中心文化廣場成功舉辦。此次啟動儀式以「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為主題,旨在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愛鳥護鳥工作,保護鳥類資源及生存環境安全。活動由溼地保護處主辦,丹陽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和淅川縣攝影家協會共同參與。自1982年首次舉辦以來,「愛鳥周」活動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鳥類保護,成為當地生態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重要力量。
  • 遇見大美溼地!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暨走進南京大學正式啟動12月3日上午,由我市和共青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他說,鹽城是一座「很大」的城市、一座嶄新的城市、一座有愛的城市,我們真誠希望南京大學等省內外高校學子,到鹽城來與我們共同建設這座美麗的城市。戴源表示,鹽城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時,始終致力於生態環境保護,徐秀娟式生態衛士不斷湧現。但保護生態、保護生命除了需要感情和熱情,更需要紮實的理論知識和科學實踐。
  • 中國武漢太空科創園奠基 推動落實軍民融合
    (孫克亮 攝)  大公網7月27日訊(記者 俞鯤)27日,中國·武漢太空科創園項目在武漢市蔡甸區中法科技谷奠基開工,「兩彈一星」元勳孫家棟院士出席並為項目奠基。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興利介紹,這一「軍民融合」典型代表的航天科普基地項目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精神。
  • 讓溼地與農業更好地融合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李苑  在江蘇崑山天福國家溼地公園,有一大片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補償棲息地,8個深淺不一的池塘外,環繞著300畝水稻田。乍暖還寒的時候從高處遠望過去,一格一格的波光粼粼,間或有三兩水鳥掠過,靜謐中又有一抹靈動。
  • 權燕赴省林草局共同商議溼地水資源保護工作
    2020年11月12日,水利廳權燕總規劃師赴省林業與草原局,就溼地水資源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廳規劃與計劃處、水資源處、省水文局有關負責人參加座談會。省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全省溼地基本情況、溼地保護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希望在黃河流域若爾蓋溼地保護生態補水、涉河涉湖溼地聯合監管、水生態和溼地生態聯合科研、河湖長制等方面加強與水利廳合作。
  • 三垟溼地「綠心」蝶變,文旅融合魅力綻放
    三垟溼地「綠心」蝶變,文旅融合魅力綻放 2021/01/11 08:17 來源:溫州都市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1893
  •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溼地行」公益活動在京啟動
    原標題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溼地行」公益活動在京啟動]   中新網5月10日電 10日,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2013年「美麗中國·溼地行」大型公益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
  • 武漢溼地發現大片世界極危植物粗梗水蕨,專家:表明生態保護較好
    12日,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在本土開展溼地生態恢復和植物多樣性調查時,在黃陂區一處溼地發現成片生長的世界極危植物粗梗水蕨。這一重要發現,讓專家們感到「很意外、很興奮、很驚喜」。專家團隊發現的粗梗水蕨野生種群。
  • 「美麗中國·溼地行」在京啟動 宋祖英任形象大使
    趙樹叢、胡佔凡等共同觸摸水晶球,啟動「美麗中國·溼地行」大型公益活動。中國園林網5月14日消息:5月10日,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2013年「美麗中國·溼地行」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該活動邀請到宋祖英擔任形象大使,而李瑞英主持啟動儀式。活動中,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介紹稱,過去十年,我國溼地面積減少了2.9%;保護溼地非常必要;此次「美麗中國·溼地行」5月10日正式啟動;活動組委會將織熱心社會公益的企業對最終推選出的10個「魅力溼地」進行公益資助。
  • 「安徽溼地日」昨日啟動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現場吸粉
    紅隼現場吸粉2020年11月6日是第五個「安徽溼地日」,今年活動以「溼地與水調節」為主題,啟動儀式上舉行了安徽溼地資源較為豐富「溼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獨特生態系統,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徑流,改善水質,調節小氣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業原料,提供旅遊資源等多重功能。」在11月6日「安徽溼地日」活動的啟動現場,安徽省林業局局長牛向陽介紹,安徽省現有溼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7.47%,是全國溼地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 溼地保護——劍湖溼地
    溼地作為一種土地資源,它不僅可以為作為水源供給農業、工業和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其在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改善環境汙染方面也有卓越成效。另外,溼地在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正因如此,保護好溼地對於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完整生物鏈有著重要意義。
  • 武漢溼地發現大片世界極危粗梗水蕨,專家:表明當地生態環境保護較好
    長江網8月13日訊(記者明眺生 通訊員邱自楨)12日,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在本土開展溼地生態恢復和植物多樣性調查時,在黃陂區一處溼地發現成片生長的世界極危植物粗梗水蕨。這一重要發現,讓專家們感到「很意外、很興奮、很驚喜」。
  • 倡議書:認種認養樹木一起參與白鷺灣溼地保護
    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在白鷺灣生態溼地啟動溼地內林地、林木、草坪的認種、認養活動之際,成都錦江區白鷺灣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會、錦江區春熙商會、錦江區商業聯合會共同向全社會發起倡議,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白鷺灣生態溼地的保護中來,共建我們共同的綠色家園。
  • 「很意外、很興奮、很驚喜」,武漢溼地發現世界極危植物
    ▎ 專家團隊發現的野生粗梗水蕨今天,小綠聽說了個好消息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在武漢溼地發現了一種世界極危植物12日,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在本土開展溼地生態恢復和植物多樣性調查時,在一處溼地發現成片生長的世界極危植物粗梗水蕨。
  • 東方四必灣溼地:打造溼地公園,在保護與開發中「增值」
    夏日,走近四必灣溼地,可以看到海岸溼地潛底的魚蝦、萋萋芳草以及岸邊茂密的紅樹林……陽光、沙灘、海韻、紅樹林、椰林共同構成了一道亮麗風景線。擁有單一白骨壤,紅樹林群落,特有性和稀有性顯著溼地因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
  • 關於保護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建議
    因此需要科學、有序、合理地開展保護工作二、存在的問題    1、管理問題    目前,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管理涉及多行業多部門,形成了管理混亂、缺乏協調的狀況。各相關部門應該在溼地管理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方面,以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為重,建立權威性和有效性的管理協調機構,完善溼地保護管理協調機制,使城市溼地發揮有效的作用。
  • 制定溼地保護方案 建立溼地修複製度
    對由於歷史原因或公共利益造成生態破壞的、因重大自然災害受損的溼地,由地方政府承擔修復責任,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據介紹,《牡丹江市溼地保護修復工作方案》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進一步完善了牡丹江市溼地保護修複製度,為築牢牡丹江市重要生態屏障、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保障。
  • 什麼是溼地,為什麼保護溼地...溼地知識你知多少?戳進來為你科普!
    這個公約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全球各國政府間的共同合作,以保護溼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特別是水禽和它賴以生存的環境。一國列入該名錄的溼地越多,說明該國保護意識越強。那麼,目前我國有哪些溼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 武漢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啟動
    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 杜燕飛)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8月6日,由長江環保集團牽頭、長江設計公司和中建三局參與的聯合體中標三湖三河水環境治理項目——武漢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湯遜湖作為亞洲第一大城市內湖,水域面積47.6平方公裡,歷史上兼具調蓄、灌溉、航運、城鄉供水等多重功能,但隨著城市不斷發展演變,湯遜湖沿湖排汙、水質惡化等問題開始出現,水環境治理及保護工作已經迫在眉睫。記者了解到,2018年9月,武漢市提出要全面啟動湯遜湖水環境提升攻堅戰。
  • 葉青:建議將鄂州、漢川、團風劃入武漢,建設「大而美」的新武漢
    武漢的科技實力位於全國前三到前五,問題在於就地轉化率不高。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武漢的科技成果如何就地轉化?是一個關鍵性問題。上海已經有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