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啟動

2020-12-06 金臺資訊

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 杜燕飛)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8月6日,由長江環保集團牽頭、長江設計公司和中建三局參與的聯合體中標三湖三河水環境治理項目——武漢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

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7.68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沿湖排口截汙改造工程和紅旗湖生態淨化工程。至此,湯遜湖流域系統治理正式拉開序幕,為武漢市疫後生態文明建設增添動能。

湯遜湖作為亞洲第一大城市內湖,水域面積47.6平方公裡,歷史上兼具調蓄、灌溉、航運、城鄉供水等多重功能,但隨著城市不斷發展演變,湯遜湖沿湖排汙、水質惡化等問題開始出現,水環境治理及保護工作已經迫在眉睫。

記者了解到,2018年9月,武漢市提出要全面啟動湯遜湖水環境提升攻堅戰。2019年1月,武漢市啟動了湯遜湖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方案研究工作;6月,武漢市水務局發布《市水務局關於印發《武漢市「三湖三河」流域調查工作方案》的通知》;8月,武漢市政府印發《武漢市河湖流域水環境「三清」行動方案》,湯遜湖流域治理正式步入破題階段。

據介紹,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規劃於2019年5月正式啟動編制,並於2020年3月正式發布。根據綜合治理規劃,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共包括7大板塊、107個項目的項目庫,項目庫總金額達228億元。治理目標分為近期目標(2021年)、中期目標(2025年)和遠期目標(2035年),通過分步實施和整體推進,最終實現流域內河湖水環境質量整體明顯改善和長「制」久清。

2020年5月,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政府批覆。經過反覆磋商,長江環保集團協助武漢市政府探索形成了「大流域統籌、小流域分區、差異化施策」的技術路線,以及「控源截汙、內源治理;水網構建、引水活水;水質淨化、生態修復;創新機制,加強管控」的措施體系,推動陸域水域、行政區、各行業同時發力,最終實現湯遜湖流域水環境整體根本性改變。

按照武漢市關於「三湖三河」流域治理有關工作要求和「分級統籌、同步推進」的工作安排,優先安排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一期工程,重點解決湯遜湖流域旱季入湖汙染問題。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總投資7.68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沿湖排口截汙改造工程和紅旗湖生態淨化工程。項目建成後,每年將削減入湖汙染COD(化學需氧量)1031.1噸,氨氮202.84噸,總磷10.65噸,顯著降低湯遜湖點源汙染負荷,實現對湯遜湖沿岸75個混流排口的整治並構建1.37平方公裡的近自然湖泊生態溼地。

相關焦點

  • 武漢湯遜湖成國內「最大城中湖」 東湖退居第二
    武漢晚報消息(匡志達 高山 馬陟 餘瀟瀟)國內「最大城中湖」頭銜易主了。昨天,正式發行的《武漢湖泊志》中顯示,多年來一直被稱為「國內最大城中湖」的東湖在武漢只能當老二,第一寶座讓給了剛剛「進城」的湯遜湖。  《武漢湖泊志》「湖泊之最」中顯示,武漢最大城中湖泊是面積47.6平方公裡的湯遜湖。
  • 國際經驗 | 國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發展與趨勢
    20 世紀50 年代以來,隨著流域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劇增,人類對流域水資源利用和水環境破壞的強度不斷加大,流域水汙染控制與治理逐步成為流域治理的重要內容。進入20 世紀90 年代,以流域協調發展為目標的流域綜合治理得到越來越多管理者和科學家的重視,強調全流域自然與人文各要素的綜合治理是實現流域協調發展目標的前提和條件。
  • 徐開欽:日本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思路及對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本在流域環境治理方面經驗豐富,在藍藻與富營養化研究、流域治理政策立法、國民環保教育宣傳等多個方面都成效顯著。霞浦湖是日本第二大湖泊,在清華大學工程博士論壇-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國際研討會上,徐開欽教授以霞浦湖的綜合治理為例,通過介紹日本在水環境治理方面的治理思路、成功經驗以及彎路教訓,為國內現階段的水環境治理工作提供借鑑與參考。
  • 臨澧縣南撇河小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方案策劃
    臨澧縣南撇河小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方案策劃一、建設地點臨澧縣新安鎮南撇河流域。二、建設內容1、攔截系統建設工程改造中型生態溝渠 831 延米、小型生態溝渠1313延米,改造生態塘5138㎡。
  • 武漢面積最大的1座城中湖,釣魚人的好去處,卻因商業開發被毀
    人們都知道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中國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是哪一片水域,其實就在如今的武漢市內。 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湯遜湖,不僅是武漢市內面積最大的一個城中湖,中國最大的城中湖,還是亞洲內最大的一個城中湖,總面積高達48萬平方千米,可謂壯觀。
  • 內蒙古包頭今年啟動水和土壤汙染綜合治理「八大工程」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2016年,內蒙古包頭市在持續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將全面啟動水汙染綜合治理「八大工程」和創模攻堅戰工程。包頭市將全面啟動水和土壤汙染綜合治理,按照「清源、活水、減負、節流、嚴管」五項措施,啟動水汙染綜合治理「八大工程」。實施全市稀土企業廢水資源化利用、電力企業廢水治理工程,消除城市黑臭水體。開展河道汙水收集和生態修復工程。
  • 武漢光谷有半個新加坡大小,還有一特點大家想不到
    武漢光谷區域面積達518平方千米,新加坡國土面積722平方千米,武漢光谷比半個新加坡還大。武漢獨特的城市結構擁有著全國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整個武漢面積8569.15平方千米,武漢擁有166個湖泊,水域面積佔全市十分之一,867平方千米,揉和在武漢所處的江漢平原與丘陵的過渡地帶中形成了山水相依的獨特城市風光。亞洲乃至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城中湖都在武漢。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排名第一的城中湖不是東湖,而是湯遜湖。
  • 千湖之省的省會城市武漢:除了東湖,這些名稱各異的湖泊都有特色
    武漢市區的湖泊,除了東湖聞名遐邇,還有其他非常有特色的湖泊分布,它們或者是名稱各異,或者是蘊含動人故事,可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湯遜湖。湯遜湖位於武漢江夏區,在東湖未進行大面積改造之前,它名不見經傳。
  • 引岷濟沱看變 四川枯水期跨流域生態應急調水啟動
    作為全省河流取水量分配試點內容之一,去年11月1日,四川省啟動首次跨流域生態應急調水行動——引岷江流域的水源補充沱江流域。今年11月1日,四川省啟動第二次枯水期跨流域生態應急調水,預計至明年5月入汛前,岷江將至少向沱江流域補水7.9億立方米。相較於上一次,本次引岷濟沱有哪些新做法?
  • 「淮河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水生態淨化與水生態修復」課題啟動
    「淮河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水生態淨化與水生態修復」 課題啟動會 11月26日至27日,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課題「淮河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水生態淨化與水生態修復」啟動會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召開。
  • 緩解中心城區熱島效應 武漢將啟用風道規劃
    餘莊認為,周邊湖泊和市內湖泊組合起來,形成一個聯動的通風系統,周邊湖泊像伸進「火爐」的楔子一樣,讓風吹進來,在長江和內湖湖面聚集並發散,武漢的呼吸系統就此形成。風通過武漢大體的路徑為:從西南方梁子湖,到達湯遜湖,隨後進入東湖、南湖、沙湖吹向中心城區。因此,他認為應儘量讓武漢市內、外的湖泊連接起來形成流水和大面積的溼地。
  • 收集武漢10場日落,溫暖你的冬天
    武漢的黃昏,是慵懶而帶著煙火氣息的。當夕陽的餘暉為整座城市鍍上一層淡淡的金色時,剛剛下班的人正站在輕軌上看著日頭漸沉,等待歸家;也可能吃過晚飯,漫步江灘看太陽落下地平線;或與朋友約定爬山,看落日餘暉盡撒人間...希望這些美好時刻,能讓你汲取些許力量,度過漫長冬天。
  • 青海湖流域生態持續向好 水體面積達19年來最大值
    中新社西寧11月18日電(孫睿) 記者18日從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自啟動實施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以來,青海湖流域生態持續向好,水體面積達19年來最大值。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據青海省生態環境廳介紹,自啟動實施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以來,青海湖流域植被、溼地恢復明顯,流域周邊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溼地面積累計增加1.35萬公頃;高密度植被覆蓋率累計增大21.33公頃;青海湖整體生態功能持續增強,保護區沙地、裸地、鹽鹼化土地面積累計減少3960公頃。
  • 武漢規劃風道有效緩解強熱島效應 但最重要風道卻被密集高樓擋住
    成果強熱島區域逐漸減小 風道和綠地功不可沒聲音風道設計不需高大上 順應自然規律就夠了圖為:王家墩CBD樓距較寬,且有公園,便於後官湖、府河方向的風進入圖為:湯遜湖是武漢東南的主要風道3湯遜湖畔密集高樓擋住武漢東南風口風是大家都盼望的,但當城市的高樓越來越高、越來越密的時候,它還能順利地到來嗎?
  • 堅決落實「禁漁令」,武漢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範圍確定
    6月24日,全市召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視頻調度會議,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要求,加快推進我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曹裕江出席會議並講話。
  • 天津推進渤海綜合治理攻堅 12條入海河流已基本消除劣Ⅴ類
    天津市生態環境局近日通報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進展情況。2019年,天津市地表水環境質量大幅改善,12條入海河流已基本消除劣Ⅴ類。  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首先要解決陸源汙染問題。天津市為此制定了攻堅行動方案並升級提速。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及示範」啟動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及示範」啟動 來源: 水保所 科研院 作者: 王兵 王磊 發布日期: 2016-11-10
  • 探索現代化水環境綜合治理體系 助力長江大保護的嶽陽實踐
    嶽陽市中心城區汙水系統綜合治理工程是嶽陽市與三峽集團攜手實施的「共抓長江大保護」重點項目,項目建設以「流域統籌、廠網一體、遠近結合、系統決策」為原則及主導思路,創新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及汙水提質增效工程。
  • 共論大河文明 全球15個大河流域代表達成武漢宣言
    (記者歐陽春豔 實習生王志琦)  中外嘉賓在漢共論大河文明可持續發展  昨日,武漢園博園長江文明館,「大河對話」武漢論壇開幕。來自全球15個大河流域的專家學者,相聚武漢,共論大河文明的嬗變與可持續發展。
  • 我省正式啟動青海湖鳥島區域剛毛藻綜合治理
    6月2日,經完成項目審批、政府採購備案、招投標等工作後,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正式啟動實施《青海湖水位上升新生生態環境問題研究及剛毛藻水華綜合治理、資源化利用項目》(下稱《項目》),搶抓節點,集中精力,開始全面打撈青海湖鳥島區域內剛毛藻殘體及新生剛毛藻,紮實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青海湖剛毛藻爆發問題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