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現代化水環境綜合治理體系 助力長江大保護的嶽陽實踐

2020-12-08 中國水網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嶽陽視察時,叮囑嶽陽「守護好一江碧水」。

  嶽陽市中心城區汙水系統綜合治理工程是嶽陽市與三峽集團攜手實施的「共抓長江大保護」重點項目,項目建設以「流域統籌、廠網一體、遠近結合、系統決策」為原則及主導思路,創新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及汙水提質增效工程。一期項目投資估算約44.45億元;建設項目涵蓋嶽陽市東風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王家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後續配套工程、南北港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湖濱汙水系統收集管網完善工程、湖濱汙水處理廠一期提標改造及二期擴建工程、羅家坡汙水處理廠一期、二期尾水提標工程、羅家坡汙水系統收集管網完善工程、臨港汙水系統收集管網完善工程、智慧水務工程10個子項工程;二期項目致力於綜合提升河、湖水環境質量及城市防禦內澇能力。

  中國市政華北總院第二設計研究院作為嶽陽市中心城區汙水系統綜合治理工程一期項目的設計總牽頭單位,始終奮戰在長江大保護的第一線,積極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長江流域現代水環境綜合治理體系,努力打造沿江城市長江大保護樣本,牢記總書記囑託,在嶽陽市積極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協調統籌,廠網一體,系統決策。

  聚焦全面而有側重的現狀問題摸查,以全流域思維分析本底現狀和問題,以水環境質量達標為核心目標,協調城市總體規劃和各涉水專項規劃,制定多目標統籌的系統性綜合解決方案,科學確定設施總體規模和系統布局,實現系統治理目標。

  近遠結合,長遠布局,分步實施。

  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科學診斷系統現狀,識別重點問題,科學確定流域水環境提升各階段工作目標,量化確定各階段工程內容,確保統籌推進、有序實施。

  東風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初期,我們以整個東風湖流域為研究對象,重點排查37處入湖排汙口,同時認真調研排汙口上遊本底現狀,兼顧東風湖棚改的實際實施情況,以近期消除黑臭,遠期達到地表水Ⅳ類為目標,制定了詳實的東風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方案、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近遠期共涉及改造內容主要有:新建市政汙水管27.449km,截汙管11.5km,地塊雨汙分流220.83h㎡,CSO調蓄池35500m³,同步開展122.54萬m³底泥清淤、25.95h㎡水生態系統構建,確保水環境治理目標實現。

  ▲ 改造前現狀調研

  ▲ 初見成效的東風湖生態公園

  當地群眾的口碑實實在在反映出東風湖水環境的治理成效:2020年4月17日早上,家住城西九華山的退休工人毛輝平夫婦,吃過早餐就來到剛剛開園的東風湖上湖3公裡景觀帶散步,開啟他們新的一天生活。行走在東風湖畔的遊道上,水面湖光瀲灩,岸邊楊柳依依,在習習春風裡,兩人倍感心曠神怡。「這才是我們期望中的退休生活!幾年前我們還總想著在退休後搬家離東風湖遠點,現在住在這裡哪都不想去了。」從毛輝平臉上的笑容,看得出她內心滿是幸福。(節選自《嶽陽日報》採訪內容)

  截至2019年12月底,東風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環湖截汙幹管已經全部完工,CSO調蓄池建設、底泥清淤將在2020年7月底完成,東風湖流域汙水管建設、雨汙分流工程將在2020年底全部完成,徹底消除東風湖黑臭。

  王家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後續配套工程不同於東風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早在2011年-2014年,嶽陽市政府已就王家河周邊汙水直排問題進行整治,現階段王家河周邊已無汙水直排口,但是溢流汙染突出。我們在接到王家河設計委託書,立馬進行王家河流域全區域管線普查,同時就7處溢流口上遊進行源頭排水體制及管網情況分析。針對上遊區域本底條件,我們擬對除洛王路溢流口其他區域,雨汙分流改造55個小區,共計133h㎡;針對洛王路溢流口上遊區域多分布為城中村區域,無法進行雨汙分流改造,我方於洛王路與規劃虎形山路交口設置合流制溢流汙染調蓄池一座,共計20000m³地下CSO調蓄池+6300m³生態濾池。同時就王家河前期工程已經進行過全河清淤,本次底泥清淤僅針對王家河上遊至螺絲山河段中主要溢流口及排汙口影響範圍進行生態清淤,最終確定工程總範圍為0.278k㎡,總的平均清淤深度為0.58m,合計清淤工程量16.09萬m³。目前王家河主體清淤工程已經全部完工,2020年底雨汙分流改造及調蓄池建設也將全部完工,王家河將重新恢復碧水漾波,芳草叢生,成為嶽陽新的東方威尼斯。

  ▲ 正在進行清淤的王家河公園

  ▲ 正在建設的洛王路調蓄池

  ▲ 初見成效的王家河公園

  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將不斷強化長江大保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更大的熱情、更高的質量全力投入長江大保護示範項目嶽陽中心城區水環境治理工程,積極奉獻,紮實服務於長江大保護事業。

編輯:王媛媛

相關焦點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
    5年來沿江11省市和有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宋鑫:奮力書寫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新篇章
    宋鑫介紹說,2018年5月,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被國家發改委明確為長江經濟帶汙染治理主體企業後,以長江大保護為重點,加快了與湖北合作的步伐,選取了湖北省鹹寧市作為長江大保護的綜合治理第一批試點城市,創新開展生態修復、城市廢棄物綜合治理、智慧長江監測等系統治理示範工程建設,探索形成「兩園一鏈」模式。
  • 共抓長江大保護 央企綠色發展路
    5年間,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謀篇布局,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5年間,沿江11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母親河生機盎然。
  • 【每日一習話】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點擊圖片聽音頻習近平: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線等多方面的有機聯繫,推進長江上中下遊、江河湖庫、左右岸、幹支流協同治理,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
  • 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 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記者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勾畫了推動長江經濟帶
  • 「每日一習話」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點圖看視頻習近平: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線等多方面的有機聯繫,推進長江上中下遊、江河湖庫、左右岸、幹支流協同治理,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 嶽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發起動員令 到2022年形成5大體系
    嶽陽晚報訊(記者 顏君 李福光)12月28日上午,嶽陽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動員會召開。嶽陽市將圍繞森林網絡、森林健康、生態福利、生態文化和組織管理5大體系,完成16項工程建設任務。以嶽陽市自然資源本底、山水稟賦特色、人文歷史文化為基礎,以「千年山水古郡、大美森林嶽陽」為願景,圍繞城鄉居民生態環境需求,從2020年起,轄區內所有縣(市、區)全面啟動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通過3年努力,到2022年,完成國家森林城市創建主要任務,36項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全面達標,努力構建完備的森林網絡體系、優質的森林健康體系、高效的生態福利體系、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和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
  • 長江大保護,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寫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
    全面築牢共抓大保護思想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3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再到「全面推動」,一以貫之的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更加明晰地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2015年「環保信用體系南通模式」被環境保護部和中國法學會評為「生態環境法治保障最佳事例」。出臺《南通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劃定10大類60個生態紅線保護區,全市生態紅線區域面積佔比達23.07%,配套實施監督管理辦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多個文件。全面實施水環境區域生態補償制度,探索推進陸海生態環境一體化管理模式。
  • 山東東營:構築生態城市「五水統籌」大格局助推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
    構築生態城市「五水統籌」大格局 助推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山東東營市探索具有東營特色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治水興水之路  山東省東營市地處黃河入海口,作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實施《東營市全面建設生態城市五水統籌治理規劃
  • 探索中國特色生態補償制度體系
    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求「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 雲南抓實長江大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
    中國環境報記者 蔣朝暉 1月12日昆明報導 記者從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今日召開的雲南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五年來,雲南省標本兼治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突出重點推進生態環境系統修復、破舊立新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健全機制凝聚共抓大保護合力,全省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新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 武漢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啟動
    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 杜燕飛)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8月6日,由長江環保集團牽頭、長江設計公司和中建三局參與的聯合體中標三湖三河水環境治理項目——武漢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湯遜湖作為亞洲第一大城市內湖,水域面積47.6平方公裡,歷史上兼具調蓄、灌溉、航運、城鄉供水等多重功能,但隨著城市不斷發展演變,湯遜湖沿湖排汙、水質惡化等問題開始出現,水環境治理及保護工作已經迫在眉睫。記者了解到,2018年9月,武漢市提出要全面啟動湯遜湖水環境提升攻堅戰。
  • 生態環境部:長江經濟帶一些湖泊水生態系統失衡
    5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趙世新在發布會上表示,儘管長江保護修復成效顯著,但長江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水生態保護修復任重道遠。趙世新指出,長江經濟帶一些地方工業、城市基礎設施欠帳仍然較多,違法排汙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城鄉面源汙染短板亟待突破,一些重點湖泊的水生態系統失衡,藍藻水華居高不下。
  • 永年區人民政府與先河環保子公司省創中心籤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日前,邯鄲市永年區人民政府與集團控股子公司河北先進環保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創中心」)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加強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與綜合治理合作,協助永年區政府改善轄區生態環境質量。   籤約儀式上,劉副區長指出,永年區生態環境治理有大量的工作亟需開展,希望藉助省創中心精細化、科學化手段,以及先進的治理技術和經驗,破解汙染難題,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提升。   劉春田表示,永年區管理諮詢團隊會抓實抓細工作落實,助力永年區環境空氣品質治理。集團將集聚資源優勢,助力永年,打造全智慧、全業務的新型智慧環境體系。
  • 各地環保頭條丨湖北省公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長江...
    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長江大保護「雙十工程」為抓手,著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奮力當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具體目標為:到2020年,全省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態服務功能顯著提升,環境治理體系基本完善,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 生態環境部:長江經濟帶一些湖泊水生態系統失衡 藍藻水華居高不下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1月5日,國家發改委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趙世新在發布會上表示,儘管長江保護修復成效顯著,但長江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水生態保護修復任重道遠。
  • 生態環境部:長江經濟帶一些湖泊水生態系統失衡藍藻水華居高不下
    1月5日,國家發改委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趙世新在發布會上表示,儘管長江保護修復成效顯著,但長江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水生態保護修復任重道遠。
  • 深圳率先探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
    這是深圳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安裝在環境熱點區域實施在線監測信息公開的一個示範點。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被再次賦予勇當尖兵、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的重任。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深圳則選擇了一條加快構建先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道路,率先探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力爭為深圳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供強有力的先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支撐。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指導和支持沿黃九省區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完成沿黃地級及以上城市103個飲用水水源地1362個問題整治。完善生態環境風險管控體系。四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監督執法。將黃河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問題作為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內容,今年對青海、甘肅開展第二輪督察。加強環境監督執法,嚴厲打擊各類破壞黃河生態環境的違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