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燕赴省林草局共同商議溼地水資源保護工作

2021-01-19 瀟湘晨報

2020年11月12日,水利廳權燕總規劃師赴省林業與草原局,就溼地水資源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廳規劃與計劃處、水資源處、省水文局有關負責人參加座談會。 省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全省溼地基本情況、溼地保護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希望在黃河流域若爾蓋溼地保護生態補水、涉河涉湖溼地聯合監管、水生態和溼地生態聯合科研、河湖長制等方面加強與水利廳合作。 權燕總規劃師對省林草局關注水利改革發展工作表示感謝,積極支持與省林草局就相關工作的合作,建議雙方堅持「生命共同體」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以流域性、整體性思路統籌林草和水利工作,共同做好溼地水資源保護和河湖長制相關工作。【來源:四川省水利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溼地保護|維繫山水林田湖草的是水
    我國是世界上溼地類型齊全、數量豐富的國家之一,但也一度由於破壞和不合理利用,導致溼地面積急劇縮減。轉折起於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加入國際溼地公約,開始積極開展溼地保護工作。國家林草局西北調查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工王逸群也就此從溼地景觀設計開始,與溼地監測和水生態保護結緣,並成長為我國溼地監測和保護領域的資深專家。
  • 商都縣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察汗淖爾溼地
    為此,商都縣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對察汗淖爾溼地進一步加強保護與管理。商都縣成立察汗淖爾溼地水生態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各項具體工作。商都縣將察汗淖爾區域向自治區林草局申報為自治區級溼地公園,公園劃分為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和合理利用區,並由烏蘭察布市林草局委託南京大學常熟生態研究院對察汗淖爾溼地公園進行規劃,現在《商都察汗淖爾溼地公園總體規劃》已編制完畢。
  • 紮實推進項目建設生態治理溼地保護工作
    1月6日,副省長陳文浩赴南縣調研住建、生態環境、林業等方面工作。省政府副秘書長黎鹹興,省林業局局長胡長清,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劉群,省住建廳副廳長易小林,省林業局副局長李林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熊煒,副市長胡安邦隨同調研。
  • ——清華大學「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及保護措施調研」支隊赴江西...
    願碧水常在,候鳥長飛——清華大學「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及保護措施調研」支隊赴江西南昌開展實踐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通訊員 高珊 黃冠)8月9-16日,為響應建設美麗中國的號召,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七名本科生組成的「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及保護措施調研」支隊前往江西省南昌市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開展調研
  • 分宜縣召開省重要溼地認定工作座談會
    1月11日,省林業局溼地處、江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有關負責同志和專家在分宜縣林業局召開分宜縣省重要溼地認定工作座談會。新餘市野保站、分宜縣林業局負責同志等參加了會議。省林業局溼地處、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有關負責同志和專家按照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制定的認定依據和認定標準,統一收集和整理江西分宜萬年湖省級溼地公園溼地現有的相關資料。經測算,初步認定江西分宜萬年湖省級溼地公園省級重要溼地總面積190.78公頃。此次認定所取得的溼地數據,將為下一步開展溼地保護工作提供基礎性數據資料。
  • 青海省林草局切實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管理
    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為積極應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防控,2月7日,省林草局就切實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下發通知,從本通知下發之日開始到5月底,組織開展以鳥類保護為重點的野生動物保護專項行動。
  • 要保護,不要「保護性破壞」——專訪國家林草局溼地研究中心主任...
    究竟應怎樣建設、保護溼地?我國溼地建設與保護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又面臨哪些困境與問題?《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王劍英 編輯高雪梅4月1日,浙江杭州西溪溼地風光(翁忻暘/攝)作為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溼地近年來日益受到關注與重視,溼地建設與保護迎來新一輪熱潮。究竟應怎樣建設、保護溼地?
  • 關於中國溼地保護的思考
    溼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宣傳、教育工作滯後於經濟發展和資源保護形勢的要求,宣傳教育工作的廣度、力度、深度都不夠。  6.1.2堅持人與溼地和諧共處的原則,正確對待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充分認識保護溼地就是保護水生態環境,保護溼地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溼地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和義務,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要攜手並進,共同努力,還溼地的美好春天。
  • 安慶:保護溼地自然環境 讓河湖生態系統更健康
    2020年12月22日,得知寒潮及大雪將至,安慶菜子湖國家溼地公園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外出巡護前特意帶上瞭望遠鏡,以及玉米、麥子等食物,時刻監測候鳥狀況,隨時準備投食。 2020年夏天,菜子湖水位大幅升高,且高水位持續時間較長,湖泊草洲的淹沒造成來此越冬的候鳥覓食困難。
  • 青海成為名副其實雪豹之省
    為了加大這一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10月23日,在第八個「世界雪豹日」之際,由省林草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讓更多院校、企事業單位等加入保護聯盟,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性保護形態和格局,讓青海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雪豹之省。
  • 保護紅樹林溼地 建美麗生態湛江
    許瑞生表示,湛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不僅有萬畝稻海桑田,還有美不勝收的紅樹林,湛江要繼續落實好中央、省有關紅樹林生態修復要求,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要將紅樹林保護與海洋生態修復、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旅遊開發、水上交通建設有機結合,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溼地保護管理的通知
    各地編制和修訂溼地保護規劃時,必須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海洋功能區劃的銜接,確保自然溼地能夠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要做到水資源利用與溼地保護緊密結合,統籌協調區域或流域內的水資源平衡,充分兼顧溼地保護等生態用水的需要。
  • 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到鄱陽湖保護區調研
    1月6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到鄱陽湖保護區調研,雙方就鄱陽湖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展開交流座談。座談會上,保護區就鄱陽湖溼地生態保護工作向調研組做了匯報,全球環境基金(GEF)江西省溼地保護區體系示範項目專家就該項目在保護區內開展的溼地生態修復工作向調研組做了匯報,並聽取調研組的相關指導意見。鄱陽湖保護區表示,保護區以GEF項目為抓手,積極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候鳥提供了更優越的棲息地。
  • 溼地保護重要舉措 遼寧溼地保護機構成立
    把溼地保護作為生態保護的重要任務    近日,省溼地保護中心在遼陽市掛牌成立。這是繼2007年10月1日《遼寧省溼地保護條例》實施之後,我省溼地保護工作實施的又一重要舉措。     據介紹,溼地保護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全省溼地保護體系建設有了一個新的起點,並將在全省今後的溼地保護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化保護措施 讓河湖煥新顏
    在商都縣察汗淖爾溼地,藍白相間的圍欄,將核心區完全封圍。商都縣林草局副局長任志忠:按照總歸的規定我們圍欄封育的面積是51.26平方公裡,圍欄的長度是53公裡,現在我們全圍封完畢。為適應察汗淖爾保護治理的需要自治區林草局批覆同意商都縣建立察汗淖爾自治區溼地公園,劃分為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和合理利用區。商都縣林草局副局長 任志忠:下一步(想)申報成國家級溼地公園與尚義縣國家溼地公園有效銜接形成一個共同體,再就是積極的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灌則灌。商都縣年降水量在300mm米左右,為半乾旱區域。
  • 《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發布
    第三條 溼地保護遵循系統保護、生態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第四條 省人民政府建立溼地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組織協調、研究解決溼地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地級以上市、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建立溼地保護工作協調機制。
  • 什麼是溼地,為什麼保護溼地...溼地知識你知多少?戳進來為你科普!
    這個公約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全球各國政府間的共同合作,以保護溼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特別是水禽和它賴以生存的環境。佔全球陸地面積6%的溼地蘊藏著全球約23%的已知物種;我國溼地共分布有溼地植物4220種、脊椎動物2312種、魚類1763種。 2、維護水資源安全。中國可利用淡水資源總量約為2.8萬億立方米,溼地儲存了2.7萬億立方米,約佔總量的96%,溼地是清潔充足淡水的來源。我國是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人均溼地面積0.6畝,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 溼地知識進校園——晉寧區昆陽一小師生感受溼地文化
    為進一步加強溼地保護,強化溼地宣教文化,積極推進溼地保護宣傳教育進學校。11月3日,晉寧區林草局局長郭紹祥、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及相關工作人員到昆明市晉寧區昆陽第一小學開展「溼地知識進校園」活動,為該校師生上了一節生動活潑的溼地知識科普課。
  • 我國溼地生態系統現狀堪憂 美麗溼地亟須法律保護
    在制定法律的過程中,應統一溼地的概念,明確溼地的主管機關及其在管理溼地過程中的權責,釐清溼地保護與環境、水資源等相關法律的關係。  據《人民日報》7月23日報導,各級政府在溼地保護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我國溼地生態系統仍然面臨著盲目圍墾與改造、汙染、水土流失、泥沙淤積、生物資源過度利用等多種因素的破壞和威脅,導致面積減少,生態功能下降,生物多樣性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