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呼籲:研究和醫療機構加強倫理審查及監管

2021-01-12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 11月2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針對「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雙生嬰兒出生事件發表聲明。

聲明如下:

我們反對在缺乏科學評估的前提下,違反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臨床操作。在發展迅速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和應用中,學術共同體更應強調遵循技術和倫理規範,開展負責任的醫學研究與應用,維護國家科學形象,維護人類生命的基本尊嚴,維護學術共同體的集體榮譽。

當前,生殖細胞或早期胚胎基因編輯尚處於基礎研究階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有待全面評估,因而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不應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體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操作,也不應資助此類研究。

針對人體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前研究,必須在嚴格遵循技術標準和倫理規範的前提下慎重開展,並應通過人組織的體外研究和包括靈長類在內的非人動物的胚胎基因編輯研究獲得該技術安全有效的充分證據。

根據科技部和原衛生部2003年聯合下發的《人胚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2003年原衛生部頒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2016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頒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和2017年科技部頒布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辦法》,中國禁止以生殖為目的對人類配子、合子和胚胎進行基因操作。

中國醫學科學院作為中國醫學研究的國家機構,針對目前基因編輯的技術進展和醫學倫理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將抓緊研究制定可資指導有關研究和操作的技術規範與倫理指南,以期嚴密防範倫理不端行為發生,為該領域研究的健康發展提供專業指導意見。

我們呼籲,各研究和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倫理委員會的建設以及倫理審查和科學研究的過程監管;不斷強化對科研和醫務人員的科研倫理知識和倫理分析論證方面的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倫理素養。通過以上綜合措施,確保科研工作者開展負責任的研究。

醫學工作者是人類健康的堅強守護者,必須奉守科學精神,恪守科學原則,遵守法律法規,嚴守學術道德,真切把握好科技創新與倫理規範之間的關係,保證醫學科技能夠真正地為人類健康謀取福祉。

中國醫學科學院

2018年11月28日

編輯 林瑋琪

相關焦點

  • 中國擬規定涉及人體醫學科學研究須經過倫理審查
    中國擬規定涉及人體醫學科學研究須經過倫理審查 《辦法》要求,所有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開展前,須先通過科研團隊所在的機構(或)組織審查立項。審查的核心,除了風險性評估,還包括倫理審查。  近年來,部分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如手術技術、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等不規範、缺乏有效管理,給受試者帶來健康風險,甚至以收費服務方式侵犯受試者權益。
  • 湖南成立醫學倫理中心,規範和促進醫學研究創新
    當天,湖南省衛健委2020年醫學倫理與管理培訓會議舉行,來自省內各醫療機構及相關單位的500餘名參會代表,與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圍繞醫學倫理、醫學人文和醫學科技倫理等主題進行了探討。我國生物醫學研究日益增多,民眾倫理意識逐步增強。如何加強醫學倫理管理工作,健全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體系及制度建設,讓生物醫學研究的創新和探索朝著科學和理性相結合,是當前「健康中國」發展戰略下的重大時代課題。
  • 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成功召開
    本次徵求意見稿從總則、倫理審查具體要點、倫理跟蹤審查與監管、研究機構及項目的管理、中醫藥倫理委員會能力建設等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北京醫學倫理學會理事長、北京衛健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編委李義庭圍繞《倫理審查工作的新探索——北京醫學倫理學會創新發展思考》這一主題,就學會建設、具體實踐、經驗分享展開論述。
  • 北京成立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在北京地區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能力建設工作會暨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宣告成立,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平臺、《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工作規則(2020年版)》同步推出。
  • 中國補全科研倫理重要一環: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將組建
    組建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目的就是加強統籌規範和指導協調,推動構建覆蓋全面、導向明確、規範有序、協調一致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要抓緊完善制度規範,健全治理機制,強化倫理監管,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和倫理審查規則,規範各類科學研究活動。
  • 北京成立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多中心臨床研究不再重複審查
    據北京衛健委網站通報,12月1日,在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召開的北京地區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能力建設工作會暨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宣告成立。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平臺、《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工作規則(2020年版)》同步推出。
  • 陳竺院士等呼籲:加強生命倫理學研究
    我國生命科學研究迅速發展,生命倫理學研究卻相對滯後。這種不匹配狀況,將影響到我國科學家參與相關領域的國際領先課題研究,應該引起足夠重視——這是日前在上海交大舉行的《生命倫理學》首發式暨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院士等專家的共同觀點。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在CPA年會上公布精神醫學倫理審查學術標準
    孫洪強副院長精彩授課宋玫處長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教處處長宋玫遠程作了題為「醫學倫理管理和審查質量提高項目規劃與成果」的報告,講解了北京市醫藥健康科技創新的總體布局,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北京地區醫療衛生機構科研工作的基本概況。
  • 強化科研倫理道德監管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如今,科技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進行科學研究推動科技創新的同時,必須謹守科研倫理道德規範,科研倫理的底線不容觸碰和挑戰。    研究人員當敬畏生命、遵守規則,守護好前沿科技領域的一方淨土,讓創新成果更好地造福人類。
  • 國家衛健委: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處理學術不端將有新規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加強衛生健康立法工作,我委結合當前衛生健康工作需要,制定了國家衛生健康委2019年部門規章立法計劃。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有關規定,現予以公布。
  •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辦公室關於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遠程...
    粵衛辦科教函〔2020〕32號各地級以上市衛生健康局(委),有關高等醫藥院校,委直屬各單位:為貫徹落實《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增強醫務人員及醫學科研工作者的倫理意識,保障我省醫療衛生機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健康有序發展,我委決定在2020年開展全省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遠程培訓
  •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必須進行倫理審查
    本報北京1月29日電在進行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時,如果受試者的利益和科學要求發生衝突該怎麼辦?衛生部日前發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對此作出了明確的取捨:對受試者的安全、健康和權益的考慮必須高於對科學和社會利益的考慮,力求使受試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儘可能避免傷害。
  • 部分人體醫學研究缺有效管理 收費侵犯受試者權益
    涉人體醫學研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擬規定項目開展前須經審查立項   涉人體醫學研究須先過倫理審查   「黃金大米」事件將通過完善的監管和公開制度被避免。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就《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管理辦法》(下簡稱《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部分人體醫學研究缺乏有效管理  《辦法》要求,所有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開展前,須先通過科研團隊所在的機構(或)組織審查立項。審查的核心,除了風險性評估,還包括社會廣為關注的倫理審查。
  • 「魏則西」事件的醫學倫理與法律分析
    但檢索衛生部或衛計委關於第三類技術的審核目錄,自2009年5月1日至今,目前尚無一家醫療機構被許可可臨床應用「自體免疫細胞(T細胞、NK細胞)治療技術」。也就是說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涉及T細胞、NK細胞的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均處在臨床應用前階段,或者臨床研究階段,更不用說魏則西同學涉及的DC細胞(樹突細胞)免疫細胞治療技術了。
  • 「基因編輯嬰兒」涉嫌嚴重違背醫學倫理、學術倫理
    26日,有媒體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 學者呼籲:人工智慧應用於生物醫學研究,需要透明度和可複製性
    基因組學領域的數據共享目前做的是非常透明和全面的,然而,在生物醫學的其他領域,數據和代碼的共享做的並不完善,目前還存在一些挑戰,比如從隱私考慮,患者的健康信息是受高度監管的,對於這些無法共享的信息,作者認為可以通過發布數據標籤來方便統計分析,或者建立一種機制,讓一些受過高等訓練的獨立調查人員有權訪問數據並進行驗證分析,不應該因為隱私問題而影響代碼的透明性。
  • 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在西安交通大學成功召開
    中國醫學倫理學—生物醫學研究創新發展倫理建設委員會是《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領導下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的學術組織,其宗旨是服務生物醫學創新發展倫理建設領域的供方和需方,加強我國生物醫學創新發展倫理的研究
  • 中科院提醒:在生物醫學研究中恪守科研倫理
    項目負責人應主動在項目實施前提交倫理審查,需更改實驗方案、擴大研究範圍的,應重新進行倫理審查,不得事後「補充」倫理審查。提醒文件特別指出,在涉及國內外、境內外科技合作的相關研究中,即便研究項目已經經過所在國家、地區和機構的倫理委員會審查,也應當向本單位倫理委員會申請審核。
  • CSC | 關於中國的胚胎和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與政策思考
    中國由於其幾千年的獨特文化,對胚胎研究有著自己的政策和監管方法。尤其是在符合人類利益如治療疾病的情況下,中國人支持對人類胚胎和hESC進行研究。對近二十年的上千篇媒體報導進行統計後發現,絕大部分報導不涉及與hESCs相關的倫理問題,表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問題在中國並未受到廣泛關注。除了道德倫理上的考量外,人類胚胎的法律地位如何?
  • 柳州中醫醫院通過倫理審查體系認證
    【原標題】柳州中醫醫院通過倫理審查體系認證  近日,經過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委派的中醫藥研究倫理審查體系認證專家組進行現場審核,柳州中醫醫院順利通過倫理審查體系認證。  專家組通過觀摩審查會議、抽查審核項目、訪談和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現場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