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規定涉及人體醫學科學研究須經過倫理審查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國擬規定涉及人體醫學科學研究須經過倫理審查

  中新網7月16日電 國家衛生和計生委15日在其官方網站就《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辦法》要求,所有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開展前,須先通過科研團隊所在的機構(或)組織審查立項。審查的核心,除了風險性評估,還包括倫理審查。

  近年來,部分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如手術技術、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等不規範、缺乏有效管理,給受試者帶來健康風險,甚至以收費服務方式侵犯受試者權益。此次制定《辦法》,旨在建立健全醫學科學技術研究管理體制,規範醫療衛生技術、公共衛生幹預、計劃生育技術、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等涉及人體的醫學臨床試驗研究行為。

  《辦法》共分七章五十一條,重點建立了立項管理、登記備案、過程管理、研究結果評估和監督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

  《辦法》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通過規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以促進醫學技術創新發展;二是通過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有效規範科研行為,提高研究質量和水平;三是明確各方職責,堅持公平、公正、公開,把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與行業自律相結合;四是有效保護受試者權益。

  《辦法》適用於中國境內所有開展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科學技術應用活動的獨立法人單位,包括醫療衛生機構、醫學院校、科研院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計劃生育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和非政府組織。

  《辦法》明確了開展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的機構(或組織)是科研項目實施主體和第一責任主體,應當提供科研必需的條件,建立健全科研立項審批、登記備案、過程管理、驗收和評估等規章制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受試者權益。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該通過登記備案系統及時了解轄區內醫學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開展情況,並履行監管職責。

  《辦法》要求,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應履行免費的網絡登記備案,接受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監管和社會監督。未經備案的人體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報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也不得參與各類科技獎項的評選。

  《辦法》明確禁止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向受試者收取費用;如果研究過程中,被發現違背科研誠信道德行為、未履行知情同意程序;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導致死亡)和損害受試者合法權益的事件等情況,項目須暫停或終止。

  此外,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在基本完成之後,正式推廣應用前,應當進行系統、全面、科學、規範的研究結果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倫理符合性,以及經濟、社會適宜性等,評估結果可作為醫學科學技術應用推廣管理決策的依據。

相關焦點

  •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必須進行倫理審查
    本報北京1月29日電在進行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時,如果受試者的利益和科學要求發生衝突該怎麼辦?衛生部日前發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對此作出了明確的取捨:對受試者的安全、健康和權益的考慮必須高於對科學和社會利益的考慮,力求使受試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儘可能避免傷害。
  • 部分人體醫學研究缺有效管理 收費侵犯受試者權益
    涉人體醫學研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擬規定項目開展前須經審查立項   涉人體醫學研究須先過倫理審查   「黃金大米」事件將通過完善的監管和公開制度被避免。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就《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管理辦法》(下簡稱《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部分人體醫學研究缺乏有效管理  《辦法》要求,所有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開展前,須先通過科研團隊所在的機構(或)組織審查立項。審查的核心,除了風險性評估,還包括社會廣為關注的倫理審查。
  • 中國醫學科學院呼籲:研究和醫療機構加強倫理審查及監管
    在發展迅速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和應用中,學術共同體更應強調遵循技術和倫理規範,開展負責任的醫學研究與應用,維護國家科學形象,維護人類生命的基本尊嚴,維護學術共同體的集體榮譽。當前,生殖細胞或早期胚胎基因編輯尚處於基礎研究階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有待全面評估,因而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不應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體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操作,也不應資助此類研究。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在CPA年會上公布精神醫學倫理審查學術標準
    對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提出「兩促進、兩保護」的倫理定位:促進了醫學研究的規範化發展,促進了醫學技術的進步,保護了研究受試者的健康權益,保護了研究機構和研究者的倫理安全。宋玫處長對北京市醫學倫理管理規劃與成果從以下四方面進行了報告展示: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制度措施、提升審查能力和備案督導。
  • 「基因編輯嬰兒」涉嫌嚴重違背醫學倫理、學術倫理
    26日,有媒體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之後,深圳或出臺涉人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規範
    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12月18日下午,《深圳市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規範》(試行)(以下簡稱《規範》)審議工作會議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會議室召開。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是由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三方合作創辦的現代醫學中心。此前,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11月27日發表聲明,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聲明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實屬違反倫理道德和有關規定,已嚴重擾亂科研秩序,對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國際聲譽造成嚴重損害。
  •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辦公室關於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遠程...
    粵衛辦科教函〔2020〕32號各地級以上市衛生健康局(委),有關高等醫藥院校,委直屬各單位:為貫徹落實《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增強醫務人員及醫學科研工作者的倫理意識,保障我省醫療衛生機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健康有序發展,我委決定在2020年開展全省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遠程培訓
  • 重磅發布 |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藥物物質平衡及生物轉化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專家共識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藥物物質平衡及生物轉化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專家共識6月20日由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蘇州大學藥物研究與轉化交叉研究所承辦的中國藥學會「第二屆生物技術藥物臨床研究關鍵技術研討會暨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與相關技術培訓班」圓滿收官,十餘位國內知名專家出席大會並分別作了精彩的主題報告及參加圓桌討論,來自全國各地200
  • 中科院提醒:在生物醫學研究中恪守科研倫理
    提醒文件強調,中科院屬各單位應注意吸納不同領域的專家如社會學、管理學、哲學、倫理、醫務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和外部專家參加倫理委員會。倫理委員會應切實履行責任,未經委員會集體研究同意,任何個人均不得代表委員會在各類審查文書上簽署意見。提醒文件重申,從事生物醫學研究的科研人員應了解國際生物醫學倫理的基本準則、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並予以遵守。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中華白海豚入藥研究?!建議加強科學倫理審查|...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4月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其官網發布《關於發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2020年度項目指南(第二批)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該《通告》第37頁,居然有將中華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並擬支持開展藥用研究的相關表述,令人震驚。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映是:是不是筆誤?還是看花了眼?
  • 北京成立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在北京地區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能力建設工作會暨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宣告成立,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平臺、《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工作規則(2020年版)》同步推出。
  • 科技倫理是科學造福人類的導航儀
    這表明中央將科技倫理建設作為推進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組建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的要旨在於,抓緊完善制度規範,健全治理機制,強化倫理監管,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和倫理審查規則,規範各類科學研究活動。
  • 柳州中醫醫院通過倫理審查體系認證
    【原標題】柳州中醫醫院通過倫理審查體系認證  近日,經過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委派的中醫藥研究倫理審查體系認證專家組進行現場審核,柳州中醫醫院順利通過倫理審查體系認證。  專家組通過觀摩審查會議、抽查審核項目、訪談和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現場考核。
  • 中國有自己的科研倫理規範
    為了杜絕無視科學倫理道德的行為,我國還在制度層面作了專門規定。但是,中國科協最新的一項有關科技工作者科研倫理意識的調查報告卻顯示:絕大多數科技工作者完全不了解有關科研誠信、轉基因、倫理審查辦法等科研倫理管理的相關文件規定。我國的科研倫理規範有哪些據了解,我國的科研倫理審查制度肇始於上世紀90年代。
  • 「深讀」從「基因編輯嬰兒」到「瘧原蟲治癌」,這是不是一場「倫理...
    王立銘在微博上關於倫理傾銷的文章王立銘在微博上關於倫理傾銷的文章浙大專家發文:中國醫學必須警惕「倫理陷阱」基因編輯事件和瘧原蟲事件後,兩起研究中的倫理委員審查報告也相繼被翻出,一個被證實偽造倫理審查結果,使研究得以進行;一個的倫理審查高票通過,這成為研究合規的重要依據。
  • 北京成立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多中心臨床研究不再重複審查
    據北京衛健委網站通報,12月1日,在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召開的北京地區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能力建設工作會暨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宣告成立。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平臺、《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工作規則(2020年版)》同步推出。
  • 基因編輯人類刷屏,人體實驗還是人類福音?100名科學家強烈譴責
    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明確規定——  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倫理委員會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  醫療衛生機構未設立倫理委員會的,不得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工作。
  • 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成功召開
    倫理建設委員會的成立主要是為建設中國醫學倫理學-生物醫學創新發展倫理的智庫、大資料庫、案例庫和資料庫,為中國的生物醫學創新發展倫理設立國際對話、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論文發表、諮詢指導、健康傳播、培訓提升及其他活動的平臺,在生物醫學創新發展倫理的研究和科普方面達到國內一流、世界知名水平。
  • 生物醫學研究要保證受試者知情權 不得欺騙利誘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試行)》,旨在規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和相關技術的應用,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維護人的尊嚴,尊重和保護人類受試者的合法權益。   該《辦法》所稱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和相關技術應用包括以下活動
  • 國家衛健委: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處理學術不端將有新規
    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有關規定,現予以公布。一、根據當前工作實際或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完成制定、修訂的部門規章(6件)(一)醫療損害鑑定管理辦法(起草)(二)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修訂)(三)職業病診斷與鑑定管理辦法(修訂)(四)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修訂)(五)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生物安全審批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