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必須進行倫理審查

2020-11-28 光明網

本報北京1月29日電在進行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時,如果受試者的利益和科學要求發生衝突該怎麼辦?衛生部日前發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對此作出了明確的取捨:對受試者的安全、健康和權益的考慮必須高於對科學和社會利益的考慮,力求使受試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儘可能避免傷害。

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原則還包括:尊重和保障受試者自主決定同意或者不同意受試的權利,嚴格履行知情同意程序,不得使用欺騙、利誘、脅迫等不正當手段使受試者同意受試,允許受試者在任何階段退出受試;減輕或者免除受試者在受試過程中因受益而承擔的經濟負擔;尊重和保護受試者的隱私,如實將涉及受試者隱私的資料儲存和使用情況及保密措施告知受試者,不得將涉及受試者隱私的資料和情況向無關的第三者或者媒體透露;確保受試者因受試受到損傷時得到及時免費治療並得到相應的賠償;對於喪失或者缺乏能力維護自身權利和利益的受試者,包括兒童、孕婦、智力低下者、精神病人、囚犯以及經濟條件差和文化程度很低者,應當予以特別保護。據悉,在這一領域實行倫理審查的目的就在於規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和相關技術的應用,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維護人的尊嚴,尊重和保護人類受試者的合法權益。

據介紹,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和相關技術應用包括以下活動:採用現代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方法在人體上對人的生理、病理現象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方法進行研究的活動;通過生物醫學研究形成的醫療衛生技術或者產品在人體上進行試驗性應用的活動。

相關焦點

  •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辦公室關於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遠程...
    粵衛辦科教函〔2020〕32號各地級以上市衛生健康局(委),有關高等醫藥院校,委直屬各單位:為貫徹落實《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增強醫務人員及醫學科研工作者的倫理意識,保障我省醫療衛生機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健康有序發展,我委決定在2020年開展全省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遠程培訓
  • 中國擬規定涉及人體醫學科學研究須經過倫理審查
    中國擬規定涉及人體醫學科學研究須經過倫理審查   中新網7月16日電 國家衛生和計生委15日在其官方網站就《涉及人體的醫學科學技術研究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 中國醫學科學院呼籲:研究和醫療機構加強倫理審查及監管
    針對人體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前研究,必須在嚴格遵循技術標準和倫理規範的前提下慎重開展,並應通過人組織的體外研究和包括靈長類在內的非人動物的胚胎基因編輯研究獲得該技術安全有效的充分證據。根據科技部和原衛生部2003年聯合下發的《人胚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2003年原衛生部頒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2016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頒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和2017年科技部頒布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辦法》,中國禁止以生殖為目的對人類配子、合子和胚胎進行基因操作。
  • 中科院提醒:在生物醫學研究中恪守科研倫理
    項目負責人應主動在項目實施前提交倫理審查,需更改實驗方案、擴大研究範圍的,應重新進行倫理審查,不得事後「補充」倫理審查。提醒文件特別指出,在涉及國內外、境內外科技合作的相關研究中,即便研究項目已經經過所在國家、地區和機構的倫理委員會審查,也應當向本單位倫理委員會申請審核。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在CPA年會上公布精神醫學倫理審查學術標準
    對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提出「兩促進、兩保護」的倫理定位:促進了醫學研究的規範化發展,促進了醫學技術的進步,保護了研究受試者的健康權益,保護了研究機構和研究者的倫理安全。宋玫處長對北京市醫學倫理管理規劃與成果從以下四方面進行了報告展示: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制度措施、提升審查能力和備案督導。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之後,深圳或出臺涉人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規範
    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12月18日下午,《深圳市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規範》(試行)(以下簡稱《規範》)審議工作會議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會議室召開。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是由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三方合作創辦的現代醫學中心。此前,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11月27日發表聲明,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聲明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實屬違反倫理道德和有關規定,已嚴重擾亂科研秩序,對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國際聲譽造成嚴重損害。
  • 中科院就在生物醫學研究中恪守科研倫理髮出提醒
    中新網4月30日電 日前,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就生物醫學研究中有悖於倫理規範的常見問題發出「倫理提醒」,倡導在科研實踐中恪守各類倫理要求,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圖為節律紊亂克隆猴寶寶。文/孫自法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供圖 (圖文無關)科研道德委員會在此次提醒中指出,恪守科研倫理是科研機構的基本社會責任。中科院屬各有關單位是科研倫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應切實提高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的思想意識,高度重視科研倫理工作,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其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
  • 重磅發布 |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藥物物質平衡及生物轉化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專家共識
    由於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斷釋放特徵射線的特殊性,在進行倫理審查時對研究藥物的放射劑量、受試者權益保護和研究者防護等方面須有特殊的倫理思考。此次制定的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藥物物質平衡及生物轉化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專家共識,是由共識指導小組在查閱文獻制定初步推薦意見後,經過兩輪的網上及現場專家諮詢,一輪的郵件審稿,由共識指導小組審核後最終確定。
  • 柳州中醫醫院通過倫理審查體系認證
    【原標題】柳州中醫醫院通過倫理審查體系認證  近日,經過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委派的中醫藥研究倫理審查體系認證專家組進行現場審核,柳州中醫醫院順利通過倫理審查體系認證。  專家組通過觀摩審查會議、抽查審核項目、訪談和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現場考核。
  • 「基因編輯嬰兒」涉嫌嚴重違背醫學倫理、學術倫理
    26日,有媒體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 北京成立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多中心臨床研究不再重複審查
    據北京衛健委網站通報,12月1日,在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召開的北京地區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能力建設工作會暨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宣告成立。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平臺、《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工作規則(2020年版)》同步推出。
  • 生物醫學研究要保證受試者知情權 不得欺騙利誘
    中新網1月27日電 中國衛生部近日印發《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試行)》,旨在規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和相關技術的應用,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維護人的尊嚴,尊重和保護人類受試者的合法權益。
  • 北京成立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在北京地區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能力建設工作會暨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宣告成立,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平臺、《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工作規則(2020年版)》同步推出。
  • 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成功召開
    本次徵求意見稿從總則、倫理審查具體要點、倫理跟蹤審查與監管、研究機構及項目的管理、中醫藥倫理委員會能力建設等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北京醫學倫理學會理事長、北京衛健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編委李義庭圍繞《倫理審查工作的新探索——北京醫學倫理學會創新發展思考》這一主題,就學會建設、具體實踐、經驗分享展開論述。
  • 國家衛健委: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處理學術不端將有新規
    一、根據當前工作實際或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完成制定、修訂的部門規章(6件)(一)醫療損害鑑定管理辦法(起草)(二)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修訂)(三)職業病診斷與鑑定管理辦法(修訂)(四)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修訂)(五)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生物安全審批管理辦法(
  • 湖南成立醫學倫理中心,規範和促進醫學研究創新
    當天,湖南省衛健委2020年醫學倫理與管理培訓會議舉行,來自省內各醫療機構及相關單位的500餘名參會代表,與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圍繞醫學倫理、醫學人文和醫學科技倫理等主題進行了探討。我國生物醫學研究日益增多,民眾倫理意識逐步增強。如何加強醫學倫理管理工作,健全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體系及制度建設,讓生物醫學研究的創新和探索朝著科學和理性相結合,是當前「健康中國」發展戰略下的重大時代課題。
  • 生命科學技術應用必須在倫理紅線前止步
    26日,來自深圳的研究人員賀建奎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消息一經公布,旋即引起質疑。這項實驗涉及的一家醫院的當事人對外表示,其實驗的醫學倫理審查申請有變造嫌疑,醫院對此項實驗「不知情」。
  • 《貝爾蒙報告》研究倫理探討
    醫學研究通常都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但是也不得不注意其中的道德倫理。比如在二戰期間,法西斯國家在生物醫學實驗中虐待人體實驗對象事情的披露,引起了很多思考。醜聞爆發後,1974年7美國成立了國家保護生物醫藥和行為研究受試者委員會,它的職責是鑑定涉及人類作為受試者的生物醫學和行為研究的基本倫理原則,並且制定在從事這些研究時應遵循的準則。經過4年的努力,委員會在1978年4月18日發表了倫理研究的經典文件——《貝爾蒙報告》。之所以被稱為《貝爾蒙報告》,因為它是在貝爾蒙特會議中心起草的。
  •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成立生物與醫學倫理委員會
    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稱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並再次強調科學研究和應用活動應當本著高度負責任的精神,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對於此類挑戰學術道德倫理底線,嚴重違反中國相關法規的事件,也引起了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以下簡稱「學校」)領導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因學校開設有醫學、生物醫學類專業,擁有人數眾多的醫學生和醫學專業教師,學校領導在2019年春季開學初,即開始部署設立倫理委員會、加強師生倫理教育等工作。
  • 百年院慶系列活動-「協同 發展」醫學倫理沙龍在我院順利召開
    12月24日,「協同·發展」醫學倫理沙龍在九院8號樓516會議室舉行。本次沙龍由上海市醫學會醫學倫理研究專科分會主辦,九院倫理委員會承辦,參加此次沙龍的有上海市醫學會醫學倫理研究專科分會主任委員張勘,分會特聘教授樊民勝,九院常務副書記、轉化醫學倫理審查專委會主任委員羅蒙、上海各醫療機構倫理專家以及九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等4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