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補全科研倫理重要一環: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將組建

2021-01-12 經濟觀察報

(圖片來源:壹圖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中國正在補全科技倫理體系的關鍵一環。

7月24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組建方案》。會議指出,科技倫理是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的價值準則。組建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目的就是加強統籌規範和指導協調,推動構建覆蓋全面、導向明確、規範有序、協調一致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要抓緊完善制度規範,健全治理機制,強化倫理監管,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和倫理審查規則,規範各類科學研究活動。

在醫學領域,倫理委員會是由醫學專業人員、法律專家及倫理學專家組成的獨立組織,其職責為核查臨床試驗方案及操作程序是否合乎道德和倫理學標準,並為之提供公眾保證,確保受試者的安全、健康和權益受到保護,並確保符合生命科學的倫理。

「我們國家倫理委員會基本一開始以醫療機構為主,主要是按照原衛計委的要求,各醫療機構建立的倫理委員會;此外有一些地區也有倫理委員會,但是還缺乏一個國家層面的」,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李真真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頒布了《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按照《辦法》涉及人的醫學研究項目應該獲得其所在醫療機構的倫理委員會的批准——7位委員中,半數以上表示同意;這一倫理委員會由各個醫療機構成立並需要在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並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登記。

在李真真看來,與此前主要集中在醫學和生物相關領域不同,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將會有更廣闊的領域覆蓋,「可能會建立一些下屬的分委會,覆蓋更多的科技領域,比如生物技術、環境等等」,李真真表示。

2018年年末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引起了輿論的普遍關注,在李真真看來,此次國家層面的科技倫理委員會建設也已經到了確實要建立的時候。

「發展中國際的科技倫理管理本來就是比較弱的,這幾年發生了很多問題,在國際上都產生了很大影響;過去我們規範科研倫理主要是通過一些機構的倫理委員會,但是機構委員會的權限是不足的,而且審查過程中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我們一直呼籲國家層面的倫理委員會」,李真真表示。

在李真真看來,這個國家層面倫理委員會需要推動許多重大科技倫理問題的研究,並對各機構、地區的倫理委員進行指導。

經濟觀察網梳理,進入2019年對於科技倫理的關注和研究進入了相關政府機關和研究機構的重要議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即提出要「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5月,科技部監督司黨支部組織開展了科技倫理專題學習活動,主要內容即為「研究倫理學、人類基因編輯倫理學」。

「能感覺到,最近對於科技倫理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李真真表示。在李真真看來,科技倫理已經成為了國際科技競爭的重要方面,科技發展走到高地了,倫理也需要站在高地。同時,對於倫理不僅僅只有規範作用,對於科技倫理的重視也會推動科技本身的發展。「倫理就是對價值取向的凝練,而價值取向的確立實際上也有激勵的作用」,李真真表示。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科技倫理委員會
    2020年6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科技倫理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科技倫理委員會2020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在閔行校區舉行。會上,黨委常委、副校長毛軍發院士宣讀了《上海交通大學關於組建科技倫理委員會的通知》和《上海交通大學關於印發科技倫理委員會章程(試行)的通知》,並宣布上海交通大學科技倫理委員會成立。
  • 科技倫理是科學造福人類的導航儀
    科技倫理是科學造福人類的導航儀 原標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諸多重要文件,其中《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組建方案》排在首位通過。
  • 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成功召開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編委會副主任委員楊晉,《醫師報》常務副社長兼執行主編張豔萍,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媒體信息與管理處處長、中國家庭報社社長兼主編張紅蘋,健康報社行業發展採編中心主任兼人文文化採編部主任、主任記者、《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編委孟小捷,分别致開幕辭,充分肯定了舉辦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在西安交通大學成功召開
    、南方醫科大學通識教育部、北京經緯傳奇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錦州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中醫院等聯合協辦的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成功召開。據悉,成立這個倫理建設委員會主要是為建設中國醫學倫理學—生物醫學創新發展倫理的智庫、大資料庫、案例庫和資料庫,為中國的生物醫學創新發展倫理設立國際對話、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論文發表、諮詢指導、健康傳播、培訓提升及其他活動的平臺,在生物醫學創新發展倫理的研究和科普方面達到國內一流、世界知名水平。
  • 科技倫理研究與教育的時代使命
    歐洲哲學界在「預防倫理」和「責任倫理」基礎上提出「負責任的研究和創新」(RRI)原則,得到全球相關界別的響應,成為科技倫理研究新範式。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組建方案》,指出:「科技倫理是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的價值準則。
  • 守好科技倫理底線(學術隨筆)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釋放出巨大生產力,極大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科技發展也衍生出複雜多樣的倫理風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組建方案》。
  • 中國有自己的科研倫理規範
    為了杜絕無視科學倫理道德的行為,我國還在制度層面作了專門規定。但是,中國科協最新的一項有關科技工作者科研倫理意識的調查報告卻顯示:絕大多數科技工作者完全不了解有關科研誠信、轉基因、倫理審查辦法等科研倫理管理的相關文件規定。我國的科研倫理規範有哪些據了解,我國的科研倫理審查制度肇始於上世紀90年代。
  • 中國科研:誠信好轉 倫理堪憂
    知識分子  楊 衛  誠信好轉,倫理堪憂,這是我對現在中國科研形勢的一種認識。  學術不端與學術不當行為,在中國有著各種不同的方式,我總結為14種方式(如剽竊、編造、纂改、重複發表、署名不當、利益衝突、關係遊說、學術獨裁、引用不當、倫理失範等),其中第14種為倫理失範。
  • 中科院提醒:在生物醫學研究中恪守科研倫理
    科研道德委員會在此次提醒中指出,恪守科研倫理是科研機構的基本社會責任。中科院屬各有關單位是科研倫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應切實提高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的思想意識,高度重視科研倫理工作,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其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
  • 強化科研倫理道德監管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如今,科技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進行科學研究推動科技創新的同時,必須謹守科研倫理道德規範,科研倫理的底線不容觸碰和挑戰。    研究人員當敬畏生命、遵守規則,守護好前沿科技領域的一方淨土,讓創新成果更好地造福人類。
  •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成立生物與醫學倫理委員會
    中國教育在線訊 日前,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事件」引發全民熱議,百餘名科學家聯合發表對這一罔顧倫理道德的研究項目的強烈譴責。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稱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並再次強調科學研究和應用活動應當本著高度負責任的精神,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
  • 如何治理科技發展中的倫理問題?
    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江暢認為,當前亟須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包括完善科技倫理治理學術研究機制,健全科技倫理監管制度,建立科技人員自律機制。  完善科技倫理治理學術研究機制 完善科技倫理治理學術研究機制,是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的重要基礎。
  • 科技工作者:我們有倫理高壓線
    但是,中國科協最新的一項有關科技工作者科研倫理意識的調查報告卻顯示:絕大多數科技工作者完全不了解有關科研誠信、轉基因、倫理審查辦法等科研倫理管理的相關文件規定。我國的科研倫理規範有哪些據了解,我國的科研倫理審查制度肇始於上世紀90年代。
  •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後 中國批准設立倫理諮詢委員會
    在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引發全球爭議近一年之後,中國將設立一個國家委員會就科研倫理監管向政府提供建議。根據中國媒體的報導,國家發改委上個月底批准了建立委員會的計劃,委員會如何工作政府沒有披露多少細節。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譴責「基因編輯嬰兒」:違反倫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9日在官網發表公開信稱,如果該情況被核實,對其做法給人類可能造成的後果表示極度擔憂,對其嚴重違反中國現行法律法規和科學倫理的不負責任行為予以嚴厲譴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表示,與基因編輯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必須嚴格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框架下進行,必須接受科學倫理的監管和約束;反對任何人、任何單位、任何組織以任何形式在技術不完善、風險不可控、違反科學倫理規範的情況下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類胚胎操作及臨床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還稱,科學倫理永遠是科學研究不容觸碰和挑戰的底線。
  • 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科研倫理問題面面觀
    【環球科技】      作者:袁珩(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潤生,系研究員)  科學研究的倫理問題向來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隨著新的領域和研究前沿的出現而靈活變通地運用該原則,這將是一項長期的挑戰。  科研倫理存在地區差異。世界各地的文化差異導致科研倫理的差異。各國對待科研倫理的不同處理方式既可能給國際協作帶來難度,也會給調查科研不端行為造成困難。  「倫理傾銷」隱患需應對。
  • 中科院就在生物醫學研究中恪守科研倫理髮出提醒
    中新網4月30日電 日前,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就生物醫學研究中有悖於倫理規範的常見問題發出「倫理提醒」,倡導在科研實踐中恪守各類倫理要求,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圖為節律紊亂克隆猴寶寶。文/孫自法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供圖 (圖文無關)科研道德委員會在此次提醒中指出,恪守科研倫理是科研機構的基本社會責任。中科院屬各有關單位是科研倫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應切實提高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的思想意識,高度重視科研倫理工作,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其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
  • 我院順利召開第九屆倫理委員會啟動會暨GCP及倫理相關知識培訓會
    9月4日下午,我院順利召開了第九屆倫理委員會暨GCP及倫理相關知識培訓會,醫院黨委書記劉平安、副院長朱瑩,全體新任委員以及倫理辦工作人員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由倫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豔玲主持。首先,劉平安書記作為第九屆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宣讀了院長辦公會對醫院第九屆倫理委員會委員的任命,並對新任委員的加入表示歡迎和祝賀,他強調倫理委員會是保護受試者的重要體系,每一位新委員都應兼任起保護受試者的職責,切實保障臨床研究安全,提高科研質量和水平。
  • 科技倫理:沒有約束的科技是危險的
    如何讓科學的發展始終朝向善的道路,就是今天人類亟須解決的問題,科技倫理的興起也正是基於這個時代背景出現的,從中不難發現科技倫理出現的被動性。在經歷一系列慘痛教訓後,人們終於認識到不加約束的科學是非常危險的,任何國家或個人都無法承擔其可怕的後果。從這個意義上說,科技倫理的水平直接標度了科技發展的成熟度。
  • 基因編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遭倫理拷問,怎麼破?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大第三醫院院長喬傑「科學家開展前沿醫學科學研究必須做出一個判斷,我們要去制定什麼樣的倫理規則處理人類胚胎,這樣的規定對於醫學進步非常重要。」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高級研究員蒲慕明院士表示,「像腦機接口,可以解讀大腦中的活動,改變人的行為模式甚至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