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壹圖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中國正在補全科技倫理體系的關鍵一環。
7月24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組建方案》。會議指出,科技倫理是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的價值準則。組建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目的就是加強統籌規範和指導協調,推動構建覆蓋全面、導向明確、規範有序、協調一致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要抓緊完善制度規範,健全治理機制,強化倫理監管,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和倫理審查規則,規範各類科學研究活動。
在醫學領域,倫理委員會是由醫學專業人員、法律專家及倫理學專家組成的獨立組織,其職責為核查臨床試驗方案及操作程序是否合乎道德和倫理學標準,並為之提供公眾保證,確保受試者的安全、健康和權益受到保護,並確保符合生命科學的倫理。
「我們國家倫理委員會基本一開始以醫療機構為主,主要是按照原衛計委的要求,各醫療機構建立的倫理委員會;此外有一些地區也有倫理委員會,但是還缺乏一個國家層面的」,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李真真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頒布了《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按照《辦法》涉及人的醫學研究項目應該獲得其所在醫療機構的倫理委員會的批准——7位委員中,半數以上表示同意;這一倫理委員會由各個醫療機構成立並需要在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並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登記。
在李真真看來,與此前主要集中在醫學和生物相關領域不同,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將會有更廣闊的領域覆蓋,「可能會建立一些下屬的分委會,覆蓋更多的科技領域,比如生物技術、環境等等」,李真真表示。
2018年年末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引起了輿論的普遍關注,在李真真看來,此次國家層面的科技倫理委員會建設也已經到了確實要建立的時候。
「發展中國際的科技倫理管理本來就是比較弱的,這幾年發生了很多問題,在國際上都產生了很大影響;過去我們規範科研倫理主要是通過一些機構的倫理委員會,但是機構委員會的權限是不足的,而且審查過程中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我們一直呼籲國家層面的倫理委員會」,李真真表示。
在李真真看來,這個國家層面倫理委員會需要推動許多重大科技倫理問題的研究,並對各機構、地區的倫理委員進行指導。
經濟觀察網梳理,進入2019年對於科技倫理的關注和研究進入了相關政府機關和研究機構的重要議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即提出要「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5月,科技部監督司黨支部組織開展了科技倫理專題學習活動,主要內容即為「研究倫理學、人類基因編輯倫理學」。
「能感覺到,最近對於科技倫理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李真真表示。在李真真看來,科技倫理已經成為了國際科技競爭的重要方面,科技發展走到高地了,倫理也需要站在高地。同時,對於倫理不僅僅只有規範作用,對於科技倫理的重視也會推動科技本身的發展。「倫理就是對價值取向的凝練,而價值取向的確立實際上也有激勵的作用」,李真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