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思潮正在發酵 習近平提出中國主張

2020-12-06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6日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並發表題為《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貢獻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講話。在這次講話裡,習近平指出,各國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新時代學習工作室摘取其中的精彩「金句」,供讀者朋友們學習。>>更多內容查看學習金句專欄

1.兩年前,我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發出「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之問。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

2.面對嚴峻的全球性挑戰,面對人類發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的抉擇,各國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3.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全球事務由各國人民商量著辦,積極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

4.我們要繼續高舉聯合國這面多邊主義旗幟,充分發揮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歐盟等全球和區域多邊機制的建設性作用,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5.信任是國際關係中最好的黏合劑。當前,國際競爭摩擦呈上升之勢,地緣博弈色彩明顯加重,國際社會信任和合作受到侵蝕。我們要把互尊互信挺在前頭,把對話協商利用起來,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通過坦誠深入的對話溝通,增進戰略互信,減少相互猜疑。

6.要堅持正確義利觀,以義為先、義利兼顧,構建命運與共的全球夥伴關係。

7.要加強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認同,讓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互信互敬。當前中歐關係中合作是主流,即使有競爭,也應是良性競爭。我們要相互信任,並肩前行。

8.我們要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思維,摒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對以鄰為壑、損人利己,各國一起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世界長久和平。

9.經濟全球化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10.當前,逆全球化思潮正在發酵,保護主義的負面效應日益顯現,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已成為全球經濟治理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經濟全球化發展成果。

11.正如法國朋友所說,不登上艾菲爾鐵塔,就看不到巴黎最美的風景。新形勢下,我們應登高望遠,面向未來,加強合作。

12.歷史發展、文明繁盛、人類進步,從來離不開思想引領。

【點擊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全球主義思潮的當代困境
    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在全球化趨勢和全球主義思潮大行其道的同時,一股反全球主義的思潮也在迅猛發展,包括民族主義、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在內的形形色色的逆全球化思潮甚囂塵上,與全球主義思潮展開了激烈的論戰。如何看待全球主義思潮的崛起和演變,如何評估當今世界的未來發展方向,特別是中國應該如何處理全球主義與逆全球化思潮的碰撞,是十分重要的理論問題和重大現實問題。
  • 歐美新保守主義以極化和對立的思維逆全球化而動
    文化上新保守主義以「文明衝突論」為理論依據主張文化種族主義。亨廷頓預測21世紀將是文明衝突的世紀,對此要建立「民族主義美國」。保守主義思潮認為,在世界各種種族中,白人具有超乎其他種族的智力與道德優勢。在美國興起的「茶黨運動」就提出「白人國家屬於白人」。在疫情大流行中更是不懷好意地引領西方國家給病毒貼上「中國病毒」「亞洲病毒」的標籤。
  • 吳士存:警惕海洋治理的「逆全球化」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吳士存:警惕海洋治理的「逆全球化」本月以來接連爆出的兩個有關海洋汙染與安全的消息,再次讓人感受到全球海洋治理面臨的嚴峻挑戰。美國等西方國家日益盛行的「逆全球化」和單邊主義正令二戰之後建立的全球海洋治理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國家間、區域間開展海洋治理合作變得更為艱難和充滿變數。其挑戰主要是:其一,逆全球化思潮正從美國蔓延到歐洲乃至世界更多國家和地區,海洋領域的逆全球化趨勢抑制了全球海洋合作的意願和動力。
  • 時政新聞眼丨後疫情時代G20如何引領全球治理,習近平提出中國主張
    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後疫情時代G20如何在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習主席鮮明提出中國主張。   危機之下的第15次峰會   2008年,當G20領導人舉行第一次峰會時,他們的使命是在百年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拯救世界經濟。
  • 時政新聞眼丨後疫情時代G20如何引領全球治理,習近平提出中國主張...
    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後疫情時代G20如何在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習主席鮮明提出中國主張。在此前一天的APEC第27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主席提出,我們要推動國際防疫健康信息互認。21日晚,他進一步表示,中方提出建立基於核酸檢測結果、以國際通行二維碼為形式的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希望更多國家參與。這是一個用科學暢通脈絡的好辦法。△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各聯邦州州長於本月16日舉行「新冠峰會」。
  • 「逆全球化」沙盤推演:暗流湧動但雷聲大雨點小 警惕選舉年後再加速
    這其中,某些國家的自私行為更使得民粹主義政客的「供應鏈回流」等主張成為民眾心中的「先見之明」,如:美國禁止3M等公司向加拿大和南美出口N95口罩;德國截留瑞士從中國採購的口罩等。本次疫情對歐美國家的衝擊加劇了上述現象,並進一步削弱了全球化共識。預計歐美疫情緩和之後的一個時期,「逆全球化」的一些措施或將加快,為此要「防範於未然」。但我們強調,這種「逆全球化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市場擔心的外資製造業全面撤出的「去中國化」,更不會馬上出現。
  •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
    來源:曹書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  一 全球化內在動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全球各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其背後的深層次動力是發達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內部跨國企業的利益。
  • 宋朝龍:西方新民粹主義逆全球化的囚徒困境與破解之道
    新自由主義把抽象的「人」設定為形式自由的支持者,實際上金融資本才是主張、倡議、支持新自由主義的主體,才是主張把形式自由和任何經濟社會民主內容相切割的主體。第三,新自由主義放任了金融資本的危機疊加機制。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奉行凱恩斯主義。到上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陷入「滯漲」危機,主張市場化、私有化、自由化、全球一體化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 全球化「十字路口」,新型大國關係再思考
    由於全球化的發展便利了資本的全球擴張,但全球化的紅利並沒有惠及普通大眾,導致西方社會國內貧富差距在冷戰結束之後持續擴大,普通民眾把生活境況的惡化歸咎於全球化,於是反精英、反建制、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思潮迅速崛起。民粹主義的一大特徵就是自我優先,川普「美國優先」的口號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民粹主義的精髓,而民粹主義在歐洲則體現為以英國脫歐為代表的疑歐主義思潮。
  • 李曉| 拋棄經濟全球化幻想 警惕全球化的「去中國化」
    在1990年代中期,保羅·克魯格曼根據上世紀70-80年代以來美國掀起的打壓日本、德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思潮,關注到那一時期美國政界、學界強調所謂「國家競爭力」的現象,預計到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會從強調要在工資水平相近的國家之間開展自由貿易,發展到主張在市場規則、制度相近的國家之間開展自由貿易。
  • 當代中國六大社會思潮的歷史演變與未來展望
    只要人類生活中有矛盾困境,或疑難問題,這個時代的人們就會調動心智與理性能力,提出並運用一些觀念、理論或主義,來判斷反思這些矛盾,找出解決之法。這些觀念或理論可能有對有錯,但都是人類面對困境所作出的文化反應,是主體針對困境想出來的「大辦法」。當今中國知識分子中出現的種種思潮,我們也可以從這一角度來加以理解。社會思潮可以理解為一種特殊的思想現象。
  • 中國當代青年群體中的新右翼思潮
    早已深嵌全球化結構之中、擁有便利資訊的中國年輕人,自然能夠感受到這股右翼浪潮,並作出自己的反應。如果從發生時間上做一個歸類,而不深究具體事件的內在邏輯,我們甚至可以把臺灣「反服貿」和香港「佔領中環」也看做這股青年浪潮的組成部分。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在一系列網絡事件中,也顯示出對右翼思潮的不同態度,這些態度背後的觀念分化,反映了近年來中國部分青年群體中的一些思想動向。
  • 全球海洋治理的未來及中國的選擇
    中國倡導多邊主義和全球治理,面對「逆全球化」思潮的挑戰將如何處理全球海洋治理問題?本文將從區域主義與全球主義兩個層面探討全球海洋治理的未來。隨著逆全球化思潮隨美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及新冠疫情的影響逐步在全世界範圍內蔓延、發酵,全球海洋治理的全球主義路徑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但海洋挑戰的全球性和跨區域性決定了區域主義無法完全取代全球主義在國際海洋秩序發展中的中心地位。以何種方式推進全球治理,是未來國際海洋秩序演變的緊迫課題。
  • 大道行共贏 習近平指揮「一帶一路」交響樂之華彩篇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暢想。一個月後,習近平出訪東協,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由此,「一帶一路」走入世界視野,開啟了一段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新旅途。  這是一條貿易之路,它深入中亞、聯通中歐,惠及全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完美闡釋了「經濟全球化」這一世界性課題。
  • 朱雲漢:川普時代全球化的裂解與再熔接
    這四位西方世界領袖遭遇到的政治海嘯,都來自同一個震中,那就是全球化的利益受損者正在掀起一場震驚世界的政治反撲,他們大量集中在發達國家,他們的挫折與憤怒透過網絡相互感染,在西方社會迅速蔓延。 曾任世界銀行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的米蘭諾維琪(Branko Milanovic)在2014年出版的《全球不平等》一書早已指出這一連串政治海嘯的共同原因。
  • 一周三場多邊峰會,習近平回應「時代之問」
    習近平主席接連出席三場重大多邊外交活動,並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後疫情時代,習近平回應「時代之問」,提出中國方案,闡述中國主張。這是習近平對當今世界所處的時代方位的判斷。習近平用兩個「最嚴重」形容當今世界形勢:「人類社會正在經歷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世界經濟正在經歷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看疫情,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一些國家面臨第二波疫情威脅。看經濟,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衝擊,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擴大。
  • 習近平達沃斯論壇演講引發強烈反響 各國政要學者紛紛點讚
    在習近平主席發表演講後,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在現場稱習主席的演講讓人記憶深刻,令人鼓舞,再次表明她與主席有謀求開放、推動全球化的共同價值觀。她說習主席對瑞士國事訪問取得圓滿成功,雙方增進互信,並籤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
  • 後現代主義思潮對中國本土社會心理學的啟示
    摘 要:後現代主義思潮的產生給心理學研究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使得後現代心理學隨之興起。後現代社會心理學對當代主流社會心理學提出了質疑和批判, 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本土社會心理學研究的開展。後現代主義思潮為中國本土社會心理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思考, 包括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考慮文化的因素以及在網絡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