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特徵及品種
紅花(菊科紅花屬),別名紅藍花、刺紅花、草紅花、杜紅花、金紅花。一年生草本,高20~ 100cm, 莖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莖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無毛。花期5- 7月,果期7-9月。
根據產地分為懷紅花(又名淮紅花)、杜紅花、散紅花、大散紅花、川紅花南紅花和雲紅花。
二、生物學特
(一)生態習性
紅花喜溫暖、乾燥氣候,抗寒性強,耐貧瘠,抗旱怕澇,適宜在排水良好、疏鬆、土層較厚、土質微酸、溫和、中等肥沃的沙質土壤上種植,以油沙土、紫色夾沙土最為適宜。
(二)生長發育特性
紅花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一般採用春播。 紅花種子均無生理休眠特性,種子容易萌發,5℃以上就可萌發,發芽適宜溫度為15~25℃,發芽率為90%左右,大多數紅花品種幼苗能耐-6℃低溫,種子壽命為3年。紅花整個生育期灌溉2~3次水,追肥1~2次。紅花屬於長日照植物,對於大多數紅花品種來說,在一定範圍內,不論生長時間的長短和植株的高矮,只要植株處於長日照條件下,紅花就會開花。
紅花通常在早晨開花授粉,以上午8--12時開花最盛,花粉最多。溫度較高、空氣乾燥時開花較早較多;低溫、空氣潮溼時則開花較晚較少。根據紅花根、莖、葉、分枝的生長及乾物質累積動態與生長中心的轉移規律,可將藥用紅花生育期劃分為蓮座期、伸長期、分枝期和種子成熟期。紅花生育期般在110~ 140天。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與整地
依據紅花抗旱怕澇特性,宜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中等肥沃的沙土壤或輕黏質土壤種植。忌連作,前茬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好。翻耕前採用秋灌或春灌,整地時,每畝施用腐熟農家肥2000k左右,配加過磷酸鈣20kg和硫酸鉀作8kg基肥,秋、春耕翻入土,耙細整平可以噴灑除草劑,作成寬1.3~1.5m的高畦,做畦時要視地勢、土質及當地降雨情況確定是做高畦還是平畦。在北方種植可不做畦,選擇平整和排水良好的地塊即可。播前整地要求達到地表平整,表土疏鬆細碎,土塊大小直徑不超過2cm。
(二)繁殖方法
紅花用種子繁殖,由於紅花對日照長短有特殊的要求,適宜的播種期對紅花產量和品質有較大影響。一般堅持「北方春播宜早」的原則,具體時間因時因地而異。春播時間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平均氣溫達到3℃和5cm地溫達5℃以上時即可播種,播種深度為5~8cm。適期早播可延長幼苗的營養生長時期,培育壯苗,為中後期的生長發育打下良好基礎播種期的早晚對紅花的株高、生育期的長短和單位面積產量等影響極大,播種期還影響種子的含油率、 殼的百分奉、蛋白質含量和碘值。
播種方法分條播、穴播、點播和撒播。根據土壤墒情可以直接播種或播前用50℃溫水浸種10分鐘,轉人冷水中冷卻後,取出晾乾待播。條播行距為20~30cm,溝深5em,播後覆土2~3cm。穴播行距同條播,穴距15~ 20cm, 穴徑10cm,穴底平坦,每穴播種5~6粒,播後覆土,耬平畦面。點播行距為20~30cm,株距8~ 10cm,採用精量點播機進行播種。撒播要均勻撒播,撒播後運用機械鎮壓耬平或耙子耬平。乾旱地區播種後可覆蓋塑料膜。用種量:條播每畝3~4kg,穴播每畝2- 3kg,撒播每畝4~5kg。
四、採收加工
(一)採收
一般於小滿至芒種之間採摘。
1. 收花
以花冠裂片開放、雄蕊開始枯黃、花色鮮紅、油潤時開始收穫,最好是每天清晨採摘,此時花冠不易破裂,苞片不刺手。應特別注意的是,紅花收花不能過早或過晚。若採收過早,花朵尚未授粉,顏色發黃;採收過晚,花變為紫黑色。所以過早或過晚收花,均影響花的質量,花不宜藥用。
2.收籽
於採花後20天左右,當紅花植株變黃,花球上只有少量綠苞葉, 花球失水,種子變硬,並呈現品種固有色澤時,即可收穫。一般採用普通穀物聯合收測機收穫。
(二)加工
將採摘的紅花放於竹蓆上,上蓋一層報紙, 明幹或晾乾即可人藥出售。每畝產量2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