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電紡絲過程的分子動力學模擬

2020-12-05 Espun

靜電紡絲是利用強電場作用,由聚合物溶液或熔體製備納米纖維的一種現代且通用的方法。這一過程的複雜、多尺度特性使其在理論上難以理解,尤其是在分子水平上。本文旨在通過對其納米級模擬物的分子建模來為該過程的基本原理做出貢獻,並通過大規模的實驗室實驗來補充該原理。特別關注的是離子是如何影響該過程的。採用分子動力學(MD)方法模擬了強電場作用下固體表面上的聚乙二醇(PEG)水溶液納米滴的時間演化過程。使用兩種分子量的PEG,每種存在於12種水溶液中,其區別在於聚合物的重量分數和添加的NaCl的濃度。

在生產軌跡中監控各種結構和動態量,以表徵過程的重要特徵以及離子對它的影響。用與MD中使用的成分相似的宏觀液滴進行補充實驗。使用示波器和高速相機記錄技術來監測強電場中的液滴行為。電壓和電流的示波器記錄用於測定彎月面不穩定性的特徵起始時間,即首次放電的時間。模擬結果表明,在分子水平上,該過程主要由極化力驅動,離子電荷的作用很小。離子增強了溶劑的蒸發以及聚合物向射流中的傳輸。

在低聚合物含量溶液中,實驗測定的不穩定起始時間隨離子濃度的增加而略有降低。高速攝影和示波器測量結果表明,所測得的不穩定起始點與泰勒錐尖的形成相對應。從分子尺度和宏觀角度對該過程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解決這兩方面問題所面臨的挑戰,從而為真正理解靜電紡絲提供了途徑。

圖1.靜電紡絲示意圖。HV—高壓電源,SE—紡絲電極,L—待紡液體,T—泰勒錐,LP—射流的線性路徑,W—鞭動不穩定性,P—納米纖維產物,C—收集器。

圖2.固體底襯的快照。Lennard-Jones 12-6位點(藍色)和C6=0的純排斥位點(黑色)。細網格線(虛線)的間距為1nm。粒子的方格相對於線柵旋轉了45°。

圖3.在施加電場之前,殘留在固體底襯上的聚合物溶液的液滴(上圖-側視圖,下圖-頂視圖)。顯示的特定系統的組成是:23,719個水分子(O原子為紅色,H為灰色),8條10.55-kDa聚(乙二醇)(PEG)鏈(以不同的顏色彼此區分)和72個氯化鈉離子對(Na+-藍色球體,Cl--青色球體)。

圖4.測量裝置示意圖。V1-高壓直流電源,S1-開關,D-置於棒狀或針狀金屬電極上的聚合物溶液滴,C-集電極,R1-電阻(15GΩ),R2-電阻(1.1MΩ),R3-電阻(10kΩ)。

圖5.施加電場之前初始液滴的照片。(a)在裝置I中的垂直工作電極上的液滴。(b)在裝置II中的水平工作電極上的液滴。

圖6.(a)示波器記錄的示例及其分析。藍色曲線(通道1)—原始電壓信號;紅色曲線(通道2)—當電壓作用於電阻R3時測得的原始電流信號(見圖4)。電壓和電流信號上升沿的頂部由垂直虛線標記。讀數32.40ms對應於它們的時間差。伴隨電壓上升的電流的高振幅阻尼振蕩僅僅是閉合開關時電壓不連續的偽現象,並不表示樣品的任何響應。沒有液滴的空白測量在電流信號中顯示相同的特徵,請參閱(b)(未記錄電壓)。裝置I在24.0℃的空氣溫度和60%的相對溼度下使用。

圖7.在1.5V/nm的施加電場下,含8條10.55-kDa鏈且沒有離子對的系統生產軌跡的快照—時間演化從0至78ps(以6ps為步進)。作為視覺輔助,顯示10x10nm的網格。有關配色方案,請參見圖3。

圖8.在1.5V/nm下,含8條10.55-kDa鏈和72個NaCl離子對的系統生產軌跡的快照—時間演化從0至78ps(以6ps為步進)。作為視覺輔助,顯示10x10nm的網格。有關配色方案,請參見圖3。

圖9.在1.5V/nm下,含8條10.55-kDa鏈且無離子(左)和72個NaCl離子對(右)的系統在42ps生產軌跡的快照。在右圖中,可以看到逸出液滴的鈉離子(藍色球體)。作為視覺輔助,顯示10x10nm的網格。有關配色方案,請參見圖3。

圖10.在1.5V/nm下,含5.26-kDa PEG鏈的樣品在z=20nm處的平面傳質與生產時間的關係。曲線對應於不同數量的5.26kDa PEG鏈和NaCl離子對,請參見圖例。

圖11.在1.5V/nm下,含10.55-kDa PEG鏈的樣品在z=20nm處的平面傳質與生產時間的關係。曲線對應於不同數量的鏈和NaCl離子對,請參見圖例。

圖12.對於所施加電場的不同強度,在z=20nm處的平面傳質與生產時間的關係(顏色編碼,請參見圖例)。使用含八條5.26-kDa PEG鏈和0個(實線),18個(短虛線)或36個(長虛線)NaCl離子對的樣品。

圖13.在1.5V/nm下,含5.26-kDa PEG鏈的樣品在z=20nm處的PEG平面傳質與生產時間的關係。曲線對應於不同數量的5.26-kDa PEG鏈和NaCl離子對,請參見圖例。

圖14.在1.5V/nm下,含10.55-kDa PEG鏈的樣品在z=20nm處的PEG平面傳質與生產時間的關係。曲線對應於不同數量的鏈和NaCl離子對,請參見圖例。

圖15.在1.5V/nm下,對於不同數量的NaCl離子對(參見圖例),在z=20nm處平面總傳質超過2000Da的生產時間與鏈數的關係。(a)5.26-kDa PEG鏈。(b)10.55-kDa PEG鏈。

圖16.在1.5V/nm下,對於不同數量的NaCl離子對(參見圖例),當PEG在z=20nm處的平面傳質超過500Da時,其生產時間與鏈數的關係。(a)5.26-kDa PEG鏈。(b)10.55-kDa PEG鏈。

圖17.對於不同數量的NaCl離子對(參見圖例),當z=20nm處的平面總傳質超過2000Da時,其生產時間與電場強度的關係。使用含八條5.26 kDa鏈的系統。

圖18.在1.5V/nm下,對於含5.26-kDa PEG鏈的樣品而言,其PEG質心速度的z分量與生產時間的關係。曲線對應於不同數量的PEG鏈和NaCl離子對,請參見圖例。

圖19.對於1.5V/nm下,對於含10.55-kDa PEG鏈的樣品而言,其PEG質心速度的z分量與生產時間的關係。曲線對應於不同數量的PEG鏈和NaCl離子對,請參見圖例。

圖20.在1.5V/nm下,對於不同數量的NaCl離子對(以虛線表示,請參見圖例),PEG/水分子(藍色)和離子(品紅色)產生的偶極矩的z分量。使用含(a)八條或(b)十六條5.26-kDa PEG鏈的系統。

圖21.在1.5V/nm下,對於不同數量的NaCl離子對(由虛線圖案區分,請參見圖例),由分子(藍色)和離子(品紅色)產生的偶極矩的z分量。使用含(a)四條或(b)八條10.55-kDa PEG鏈的系統。

圖22.針對所施加電場的不同強度(根據圖例由線條顏色區分),由分子(藍色)和離子(品紅色)產生的偶極矩的z分量。顯示了含八條5.26-kDa PEG鏈和18個NaCl離子對的系統的結果。

圖23.在指定的生產時間間隔內,在1.5V/nm下的水分子的平均蒸發速率:0-36ps(第一行),36-72ps(第二行)和0-72ps(第三行))。左列為5.26-kDa鏈,右列為10.55-kDa鏈。顯示了不同數量PEG鏈(水平軸)和不同數量NaCl離子對(顏色參見圖例)的結果。每個條形表示單個生產軌跡的結果。

圖24.對於含(a)5.26-kDa和(b)10.55-kDa PEG鏈的樣品,離子的耗散能量除以玻爾茲曼常數kB與生產時間的函數關係。曲線對應於不同數量的PEG鏈和NaCl離子對,請參見圖例。

圖25.在(a)0-36ps和(b)36-72ps的生產時間內,溶劑的蒸發速率與耗散能量除以kB的關係。顯示了模擬數據(符號)以及線性最小二乘回歸(線)。皮爾遜相關係數r也顯示在回歸線旁邊。顯示了8或16條5.26-kDa PEG鏈(空心或實心的藍色圓圈)以及4或8條10.55-kDa PEG鏈(空心或實心的綠色方塊)的結果。

圖26.在0-72ps的生產時間內,溶劑蒸發速率與耗散能量除以kB的關係。顯示了模擬數據(符號)以及線性最小二乘回歸(線)。皮爾遜相關係數r也顯示在回歸線旁邊。顯示了8或16條5.26-kDa PEG鏈(空心或實心的藍色圓圈)和4或8條10.55-kDa PEG鏈(空心或實心的綠色方塊)的結果。

圖27.根據示波器的電壓-電流延遲測定的實驗不穩定起始時間。繪製了10次測量的平均值,誤差線對應於平均值的標準偏差。

圖28.(a)通過電極的電流隨時間(從施加電壓開始測量)的變化。插圖顯示了當前起始的詳細信息。(b)在上方插圖中用藍色豎線(帶有匹配的羅馬數字)標記的時間點拍攝的一組照片。實驗在裝置I中進行,樣品b0的溫度為24.6℃,相對溼度為41%。

圖29.(a)通過電極的電流隨時間(從施加電壓開始測量)的變化。(b)在與上圖中藍色豎線(具有匹配的羅馬數字)相對應的時間拍攝的一組照片。實驗在裝置I中進行,樣品a0的溫度為24.6℃,相對溼度為41%。

圖30.在脫離母滴之前形成的紡錘狀結構。從主軸尖端噴出的射流在左側可見。該實驗在裝置II中進行,溶液a0的溫度為22.0℃,相對溼度為40%。

圖31.射流的形成和衰減。相距0.1ms拍攝照片。該實驗在裝置II中進行,溶液a0的溫度為22.0℃,相對溼度為40%。

圖32.噴流的形成及其衰減。相距0.1ms拍攝照片。該實驗在裝置II中進行,溶液a0的溫度為22.0℃,相對溼度為40%。

相關焦點

  • 靜電紡絲技術讓活性分子"活"起來
    食品加工過程中要經過很多不利因素的考驗,加工環境相比醫藥行業要惡劣的多,因此,讓活性成分真正的"活"起來,是其在食品領域應用的關鍵。在活性成分的保護上,包埋法是應用最廣泛、性價比最高的加工方式,其最早出現於上世紀50年代,為生產無碳複寫紙,在研究壓強敏感性壁材過程中產生。包埋技術的原理是通過一種或幾種物質,將活性分子包裹在其他物質內側,從而降低與外界環境的接觸,減少其失活的概率。
  • Matter| 靜電紡絲的下一步發展是什麼?
    靜電紡絲(Electrospinning, ES)是一種功能強大、可擴大化的合成技術,能夠生產直徑從納米到微米範圍的聚合物纖維,已被廣泛研究並成功應用了100多年。21世紀以來,隨著納米技術重要性的日益增加,電紡技術受到了科學界和工程界的極大關注。簡單來說,靜電紡絲是一種通過靜電力將帶電的聚合物熔體拉成纖維的技術。
  • 探討靜電紡絲技術的研究進展
    介紹了近年來靜電紡絲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進展,對靜電紡絲的原理、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了綜述,對靜電紡絲技術在未來的應用提出展望。   關鍵詞:靜電紡絲;納米纖維;進展   引言   納米纖維嚴格意義上是指纖維直徑小於100nm的超微細纖維。它具有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等特點,因而可廣泛應用於高效過濾材料、生物材料、高精密儀器、防護材料、納米複合材料等領域。
  • 北京潘凱和殷麗君講述靜電紡絲/靜電噴霧技術合理設計水凝膠結構
    圖3.單噴嘴傳統靜電紡絲工藝的示意圖。圖4.通過E-spin/E-spray獲得的結構設計。左下方顯示了通過靜電紡絲製備的具有多種結構的微纖維/納米纖維。右下方為電噴霧結構。圖5.用於製備纖維取向的靜電紡絲法示意圖。
  • 過程工程所在卷式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膜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靜電紡絲是一種製備納米纖維的重要手段,在空氣淨化、電池隔膜和生物醫學方面有重要應用。
  • 盤點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靜電紡絲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應用
    目前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佔絕對優勢的是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通過靜電紡絲製備成納米纖維,可用於組織工程支架材料、新型藥物釋放載體以及納米模板材料等領域。目前已經商品化的PGA纖維都是採用熔融擠出的方法獲得,利用靜電紡絲來製備PGA 納米纖維有兩個困難,首先PGA的熔點較高和熱可降解性,使其難以採用熔體靜電紡絲方法製得;其次PGA不溶於常規的有機溶劑,溶液的紡絲溶劑可選擇範圍窄,難以尋找到合適的溶劑。目前,已有研究通過採用特殊的溶劑,如六氟異丙醇,以及其他方法解決了這兩大問題。
  • MME:靜電紡絲法製備仿生毛細血管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譚卓(George Z Tan)團隊利用芯鞘式靜電紡絲法將聚己內酯(PCL)溶液製作成表面帶有納米孔的微米管以模擬有孔毛細血管。該微米管在形態結構上與人體毛細血管相近。這項研究為人造器官組織血管化提供了新的工具。
  • 楊傳芳小組以靜電紡絲技術製備水過濾膜—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靜電紡絲是一種製備納米纖維的重要手段,在空氣淨化、電池隔膜和生物醫學方面有重要應用。
  • 技術研究: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碳納米纖維
    靜電紡絲是紡絲聚合物溶液形成納米纖維的簡單方法,由於碳纖維通常由碳化聚合物製備,因此,靜電紡絲是製備用於碳化的聚合物納米纖維的有效方法。聚丙烯腈(PAN)是製備碳纖維最常用的聚合物,且靜電紡絲製備PAN納米纖維被證明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因為PAN容易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DMF)中,並且不需要對形成纖維的裝置進行任何改變[Gu等,2005]。
  • 材料分子動力學模擬的基本設置
    所謂分子動力學(MD)模擬,是在預先確定條件下(比如溫度,壓力,應力,外力等等)模擬原子和分子運動的一種方法。分子動力學模擬可以用來研究納米尺度下的動力學過程,還可以用來計算相圖、擴散係數和各種響應函數等諸多性質。
  • 靜電紡絲之您想知道系列—PLA(聚乳酸)
    靜電紡PLA流程 (1)紡絲材料:PLA顆粒或粉末,分子量6萬-50萬;DMF(或e二氯甲烷)溶劑,分析純。(2)實驗儀器:50mL錐形瓶、磁力攪拌器、水浴鍋、電子天平、E05靜電紡絲機/MF04-002量產設備。
  • 乾貨|分分鐘帶你看懂 靜電紡絲
    靜電紡絲即在高壓靜電下用聚合物溶液進行紡絲的過程。在細流噴射過程中溶劑蒸發或固化,最終落在接收裝置上,形成類似非織造布狀的纖維氈。紡絲的參數設置、環境條件等對紡絲過程的影響至關重要。
  • 靜電紡絲之您想知道系列—PAN(聚丙烯腈)
    靜電紡PAN流程(1) 紡絲材料:PAN粉末,分子量5萬-20萬;DMF (或DMAc)溶劑,分析純。(2) 實驗儀器:50mL錐形瓶、磁力攪拌器、水浴鍋、電子天平、E05靜電紡絲機。常用靜電紡接收基材:鋁箔紙、離型紙、無紡布、篩網布等。   4.常見紡絲問題及解決方法 (1) 掃描電鏡下,纖維上串珠較多:一般是紡絲液的中PAN濃度太低,導致紡絲液粘度不夠,建議繼續提高PAN濃度。
  • 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萬能」的薄膜
    這種薄膜就是傳說中的靜電紡絲功能性納米纖維膜,一種功能強大的新材料。有多強?   李從舉笑著告訴記者,有同事隔著它抽菸,發覺香菸沒什麼味道了——這只是從一個側面反應了其過濾效果。   如果用作口罩。這是一種優質的過濾材料,可以很好地過濾PM2.5以及各種病毒、雜質的同時,通氣更容易,這讓人呼吸起來順暢得多。
  • 靜電紡絲的世界越來越精彩!
    來源:創業邦北京永康樂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集靜電紡絲高新技術研發和設備生產為一體公司,技術合作單位是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公司經過多年技術積累於2010年推出核心產品之一「納米靜電紡絲設備」整合了國內外最成熟的技術資源並結合自主研發的新功能實現設備定型一體化。 公司於2011年獲得北京市海澱區及科技部中小企業專項基金資助。
  • 靜電紡絲製成殼聚糖納米纖維在作為敷料用於傷口癒合展示出潛力
    為了改進這種細胞外基質,Chen等以HFIP/TFA為紡絲溶劑製備了殼聚糖/膠原蛋白靜電紡納米纖維。殼聚糖/膠原蛋白納米纖維膜中存在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使得殼聚糖和膠原蛋白可以很好地混合。2殼聚糖納米纖維的應用2.1醫用敷料近幾年,靜電紡絲製成殼聚糖納米纖維在作為敷料用於傷口癒合已展示出巨大的潛力。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值得關注的是,鈉離子比鋰離子更大、更重,通常會導致SIBs反應動力學緩慢;此外,鈉化過程往往會引發電極材料的大體積變化甚至不可逆的結構失效,惡化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因此,開發合適的電極材料以適應快速穩定的Na離子嵌入/脫出成為推動SIBs產業化發展的研究熱點。一維納米結構電極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積、短離子擴散通道和良好的電子轉移路徑而備受關注。
  • 微流體靜電紡絲法製備硼-碳異質納米片纖維織物電極
    微流體靜電紡絲法製備硼-碳異質納米片纖維織物電極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不斷變革,智能可穿戴設備成為研究熱點之一。為滿足可穿戴電子產品的供電需求,新能源存儲技術在高端智能化可穿戴設備行業的應用備受關注。
  • 靜電紡絲產業發展現狀與上海未來發展方向
    編者按靜電紡絲技術是一種亞微米、納米級纖維的製備技術,它擴展了纖維的功能性。本文介紹靜電紡絲技術發展現狀,對上海提出建議。目前製備亞微米纖維的方法主要包括拉伸法、模板合成法、海島法、自組裝法和靜電紡絲法等。其中,靜電紡絲是指在高壓靜電場的作用下,聚合物射流形成-高速拉伸-相分離固化成纖的過程。其具有原料來源範圍廣、纖維結構可調性好、製備技術擴展性強、多元技術結合性強等優勢,近年來受到科研人員的高度關注,成為當前高性能纖維製品基礎及產業化應用研究的熱點。
  • 靜電紡絲研究這麼熱,其工業化程度究竟如何?
    靜電紡絲研究這麼熱,其工業化程度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