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設備國產化率70%以上規定淡出

2020-11-23 第一財經

我國風電設備製造商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加殘酷的競爭了。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獨家獲悉,發改委已正式取消了有關「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這一條款。未來,國外更先進的風電技術會長驅直入進入中國,而國內風電設備商不能快速適應這種變化的話,也很可能在市場份額上被大型外資公司所超越。

「國產化率70%以上」取消

我國的風電規模連續3年成倍增長,2009年新增裝機容量將達800萬千瓦,截至今年底風電裝機總量將達2000萬千瓦,位於世界前列。

近幾年,包括國產化率以及政府財政補貼等各類政策的出臺,更扶持了國內風電設備廠商。

2006年,外資的風機新增市場份額為55%以上,只用了一年時間,佔領新增市場份額55%的主角就變為了中國公司。2008年,國內及合資企業的風機佔新增份額76%之多,累計市場份額高達62%。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這三大龍頭搶走了55% 的市場,「三寡頭」壟斷格局形成。

國內企業為什麼能夠成長得這麼快?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國產化率政策的實施。

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中曾規定:「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

記者拿到的一份文件中明確指出,「風電設備國產化率70%以上」這一規定的取消是為促進我國風電產業規範有序發展,也是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和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風電市場需要。這份文件並沒有公開發布,但已從去年年底下發到各省,並正式實施。

一些外資公司對「國產化率70%以上」的條款早有抱怨。

印度蘇司蘭能源中國區執行長Paulo Fernando Soare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認為,中國政府的特殊政策使得外資公司無法在全國性的風電特許權(政府使用特許經營方式用於我國風力資源的開發)項目中競爭訂單。

「曾有人認為,國產化率的規定是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因為作為WTO成員,不應鼓勵採用任何方法為本國產品提供不公平的優惠待遇。但我們並不認為這屬於保護主義,當時是政府為扶持中國風電整機廠而出的一個激勵政策。」東方證券研究員鄒慧說道。

競爭越發激烈

聽到該政策取消的消息後,全球最大的風機製造商丹麥維斯塔斯公司中國區發言人劉燕軍對本報記者就表示: 「我們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來到中國了,目前在華的產品已達到了80%的國產化率,為中國度身定做的V60-850千瓦型風機的國產化率也有90%。因此國產化率70%政策的取消,對那些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風電設備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鄒慧也同意他的觀點,「風電設備工廠的投資額並不低,動輒上億元人民幣。而風電場項目的獲取又涉及政府、國企等諸多部門及公司,中小型外資企業不具備足夠的人脈,在國產化率設限下,他們這些年來並沒什麼作為。一旦取消,那些掌握著較高研發技術或零部件製造能力極強的小規模風電外資公司將會有機會在華試水。」

他還說,取消「國產化率70%以上」的規定,可能對於中國本土企業借鑑海外經驗、提升製造能力也有好處。

「中國目前有70多家風電製備整機製造商,風機產能過剩。但政府所倡導的未來流行機型是2兆瓦以上的大型風機,這類內資企業極匱乏。東方電氣(600875.SH)、金風科技(002202.SZ)等公司2兆瓦風機開發剛起步,上海電氣(601727.SH)3.6兆瓦的國內自主產最大風機要在今年下半年才能下線。

而且,目前3兆瓦以上風機的零部件國內還不能完全吸收消化,需要大量引進,華銳風電3兆瓦風機的核心零部件就要從美國超導公司引入。如果還設置國產化率70%的要求,事實上一些具備先進工藝、鑄造技術以及新材料的海外零部件也難覓進入渠道,中國向更高風機技術挺進的計劃也可能被延遲。

當然,「國產化率70%以上」的設置取消之後,風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今年1月5日,金風科技再度下調了其中標合同金額,這是去年至今第六次下調合同金額了。

對比2007年到2009年的五個風電場建設項目,金風科技在GW77-1500(1.5兆瓦)型號的風機價就從970.33萬元/臺降低到了809.85萬元/臺,跌價16%。但同期零部件如葉片和電機的採購價只下調了6%左右。

「如今是一個明顯的賣方市場。一些不追求高利潤、願意以低價拿訂單佔領市場份額的外商大有人在。」招商證券研究員汪劉勝就覺得,未來的市場競爭加劇是件好事,「只有更低價、更優質的產品才是風電場經營者想要的,因此中國企業不可能再以一些政策作為自己的尚方寶劍,而是要想法拓展海外市場、加大研發力度。」

相關焦點

  • 中銀國際證券:清洗設備國產化率與刻蝕設備國產化率基本持平
    英寸晶圓產線上僅有盛美半導體持續獲得清洗設備重複訂單,推動清洗設備國產化率達到22%,與中微、北方華創、屹唐共同主導的刻蝕設備國產化率基本相當。報告要點清洗設備的技術難度越來越大,其市場空間逐年擴大。隨著線寬微縮,晶圓製造良率提升的難度隨著線寬縮小而日益加大,而提高良率的方式之一就是增加清洗工藝,在80-60nm製程中,清洗工藝大約100多個步驟,而到了20-5nm等先進位程,清洗工藝上升到200多個步驟以上。
  • 核電市場研究:國產化率迅速提升,千億蛋糕待瓜分
    目前我國的電力結構中,主要有火電、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發電等,其中火電發電量佔比72%,仍佔據主導地位,水電佔比16%位列其後,風電、核電各佔比5%左右,太陽能發電佔比2%。 火電就不用多說了,因為環保問題,未來在總發電量佔比將會進一步減少。
  • 風電招標持續放量 企業盈利或現拐點(受益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期中廣核、三峽集團、國電投、華能、國瑞等先後發布近20個風電項目招標公告,而年初總投資425億元的全球規模最大單一陸上風電基地「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獲得核准,結合補貼退坡節點的臨近,預計2019年風電有望迎來搶裝,風電設備需求或繼續放量。
  • 行業新規定出臺 一次性餐具將淡出餐飲市場
    行業新規定出臺    中國首部針對餐飲企業制定的行業規範文件《餐飲企業經營規範》將從今年12月1日起在國內實施,餐飲行業中一直必不可缺的「一次性筷子」將逐漸淡出餐飲市場。
  • [公告]天馬股份: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年產1000套3MW以上風電...
    59臺(套),形成年產3MW以上風電軸承1000套的生產能力。與此同時,國家對風電設備國產化率必須達到70%的規定、製造成本和服務優勢等使的國內風電設備廠商市場份額迅速提升。2008年底,內資和合資企業累計市場份額達到61.8%,首次超過外資企業;新增市場份額從2004年的25%躍升至2008年的75.6%。
  • 風電併網檢測:風機質量不過關 參數設置不當
    價格戰帶來的惡果  2012年9月份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中國主要風電設備製造行業產能已達到30吉瓦以上,但2011年國內新增風機裝機容量僅為18吉瓦,這導致國產設備40%以上的產能處於閒置狀態。  2012年產能過剩問題更加嚴重。
  • 風電軸承行業專題報告:乘下遊景氣東風,成長空間廣闊
    全球軸承市場目前呈現壟斷競爭的格局,龍頭企業包括瑞典SKF、德國Schaeffler (INA+FAG)、日本的NSK、NTN、Minebea、NACHI、JTKET和美國TIMKEN等,這八大 龍頭企業佔據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我國的軸承製造商的全球市場份額約 20%。
  • 中國「超級顯微鏡」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
    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驗收時,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提供的近50臺套功率源設備同樣全部達到驗收指標。事實上,因為射頻功率源系統中很多關鍵設備尚無國產先例,加上可靠性要求極高,這些年,不少廠家望而卻步或鎩羽而歸。中國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部經理傅世年說,航天科工二院23所是散裂中子源項目從開始堅持到最後的唯一一家關鍵設備配套商,啃下了加速器裡80%的硬骨頭。
  • 風電設備製造別熱暈了頭 已超過全球廠家的總和
    ●去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220萬千瓦,是「十一五」規劃任務的2倍。2009年,全國累計裝機容量將達2000萬千瓦   ●國內風電整機生產企業70餘家,超過全球其他地區風電設備廠家總和  儘管金融危機拖累了實體經濟,內蒙古的風電場建設卻逆勢加速奔跑。
  • 中國風電設備製造業發展概況及企業排名
    2013年中國風電整機供應商(指當年在市場上出售/安裝一臺樣機以上的風電整機製造企業)一共29家,與上年基本持平。從產能來看,可以滿足國內市場每年20GW以上的裝機需求。  在新產品研發方面,2013年比較突出的是超低風速型風電機組的陸續推出。
  • 華銳風電泡沫破裂被指吸金騙局 成散戶鉸肉機
    他們發現了風電設備製造這一領域。當時,有志於風電設備製造的國有控股企業「大連成套」董事長韓俊良也正為資金髮愁,雙方一拍即合。  早在2004年,韓俊良所在的大連成套買下了德國Fuhrlander(富蘭德)FL1500系列風機的生產許可證,此番與資本的結合,讓大規模的風機生產製造成為可能。  2006年2月,華銳風電正式成立。
  • C919下午兩點起飛 副總設計師:C919國產化率50%以上
    原標題:C919下午兩點起飛 昨日,C919型號大型客機副總設計師周貴榮在商飛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C919型號飛機整體國產化率可以達到50%以上,其中包括國內企業和國內外合資企業在國內的本土化生產。
  • 天津將建全國最大風電設備生產製造基地
    網易財經11月17日訊 根據剛剛通過審核的《天津開發區風電產業規劃》,天津開發區將建成最大的風電設備生產製造基地、總裝發運中心和技術服務中心。
  • 金風、中車、運達等風電企業招人啦!
    投遞以下職位簡歷,可發簡歷至:zhangxue@goldwind.com.cn註:年齡要求18周歲以上·以上崗位除標註外,工作地點均為北京·郵件標題標註應聘職位名稱企業福利社會保險:公司按照國家政策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公積金:公司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為員工繳納公積金;商業保險:除了為員工繳納國家規定的各種保險外,公司還為員工參保了人身意外險等商業險種;在職培訓:公司注重員工的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為優秀員工提供各種國內外培訓機會
  • 2021年中國風電設備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1.結構性供需矛盾 我國風電行業規模化發展期催生了數量眾多的風電設備生產企業。常規陸上及兆瓦級以下風電設備行業產能相對充裕,市場競爭激烈,但規模以上的相對較少,部分企業利潤水平較低;而推進風電平價上網、加速海上風電開發所帶來的風電設備大型化、生產基地向沿海轉移等趨勢,也改變了市場需求,部分原有生產廠商因生產設備、產能布局、工藝技術等未及時改進升級,供給能力與市場需求出現錯配,造成結構性供需矛盾。
  • 這家連雲港風電葉片公司遭處罰!
    以上事實,有以下在卷證據為憑:  1、2020年8月31日由連雲港雙菱風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授權委託的現場負責人***提供的該公司營業執照複印件一份,確定違法主體;  2、2020年8月31日由連雲港雙菱風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授權委託書一份,證明現場負責人***系受該公司的委託配合調查並籤署文件;  3、2020年10月
  • 保定:打造國內最大的風電設備製造基地
    國電聯合動力技術(保定)有限公司隸屬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主營風電整機、風電葉片、風電控制櫃及風電配套設備的設計、生產製造和工程承包及風電場風電設備的調試服務。經過近10年的發展,公司已具備風電機組一體化設計、製造、風場安裝和運營維護服務能力。截至2015年底,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73億元,上繳稅金7億元。
  • 近年部分風電整機廠商裝機平均功率簡況
    ,風電設備的技術進步也有目共睹。2009年,各廠商的新增及累計裝機平均功率變化較大的恰恰是金風科技與運達風電,由於兆瓦以上級別的風電機組在銷售機型中的比例逐步提高,這兩個整機廠商的平均功率增長明顯,其趨勢一直保持到2012年。
  • 全球十大風電設備製造商排名出爐
    中化新網訊  據德國《商報》日前報導,歐洲風能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4家企業躋身全球十大風電設備製造商,其中華銳風電全球市場份額為11.1%,居第2位,金風、東方電氣新能源設備公司、聯合動力分別居第4、第7和第10位,市場份額依次為9.5%、6.7%和4.2%。
  • 海上風電運維的四大挑戰和八項建議
    海上風電場整體運行維護成本較高,是同等裝機容量陸上風電場的2倍以上,一方面是海上風電特殊環境影響(如高鹽霧高溼度對設備的影響,天氣因素對維修窗口期的影響)造成設備可靠性差、故障率高、維修周期長、維修工藝複雜,另一方面也受到機組可靠性尚未充分驗證、運維團隊專業性還需提升、遠程故障診斷和預警能力還不健全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