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府,一條醋香飄過600多年的小巷。
從五一路下車,離寧化府百米開外,一股淡淡的醋香便穿透各種機動車尾氣的味道翩然而至。而當你真正置身前店後廠的寧化府益源慶,那沁人心脾的濃鬱醋香讓人不忍空手離去。
8月23日早晨8時不到,太原寧化府老陳醋門前已是四五十人的長隊,每人手裡拎著一個空塑料桶。這景象對寧化府的店員來說,早已見慣不怪。「一直吃這裡的醋嗎?」記者問一老者。「幾輩人了,都吃這裡的醋。你要買,趕緊後面排隊。」老者邊答邊警告記者。
山西人愛吃醋,太原人尤愛吃寧化府的老陳醋。即使現在各大超市裡都能買到,但依然有許多太原人願意拎著醋桶來排隊買醋。「爺爺說這兒的醋最地道,怕分廠生產的醋沒這兒正宗。」一小夥子拎著剛打好的醋,邊上電動車邊對記者說。其實就在與寧化府益源慶老陳醋銷售門店對面不足兩米的地方,就是另外兩家山西醋東湖和水塔的專賣店。但在太原人眼裡,只有寧化府益源慶的醋。
「我們的老陳醋不含一滴防腐劑,而且有種特別的醇香,因為所用曲種跟茅臺酒的曲種是一樣的,要20多天做出來,還要再放半年。」已經在益源慶工作了35年的車間主任孫文科告訴記者。而在寧化府益源慶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建國看來,太原人排隊買寧化府益源慶的老陳醋,除了對老字號產品質量的信任,還源於一種文化。曾經太原老丈人考驗女婿,先會讓他去買益源慶的醋,以此來考驗其是否有耐心,那時打一桶醋至少得排2個小時的隊。而現在的人依然排隊買醋,那是因為一種情結,也有因為付出了自己勞動所感受到醋的別樣香甜。
經營者說:
老字號應在堅守中發展
一個個的罈子,「士兵」般立在益源慶的廠房裡。由裡而外散發的一股股醋香,向我們訴說著這裡的古老與正宗。用益源慶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建國的話來說,見證太原2500年歷史的,就是現在活著的老字號。
在郝建國看來,品質與傳統工藝是老字號的生存根本。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種堅守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是那麼艱難。「會做醋的師傅一定會做酒,因為所用原料一樣,而做醋的工藝比酒複雜。一般酒10天就能裝瓶,而醋至少要24天。」即使如此,醋的價格不肖說與酒的價格有天壤之別,甚至連因為原材料上漲而應調高價格都很難做到。
為了企業正常生產,在微利的情況下,益源慶的醋還是提到了每斤2.2元。但他們面對的是,買一桶益源慶的醋,能買到其他品牌醋6桶。「如果單純打價格戰,我們只能降低產品質量。老字號是靠質量維繫的,我們只能在追求質量的前提下去追求數量。」郝建國認為。
艱難中,益源慶依然頑強地發展著。目前其中1個總廠和7個分廠所產產品,由單一的調味散醋發展為集各色醋品為一家的8大系列、85個品種。產品定位中高端,每斤價格從2.2元到30多元不等,最高價位5斤裝賣到2800元。生產能力由原來的年產2000噸增加到現在的近萬噸。銷售網絡遍布全國30多個省、市、區。
「全國各地銷量只佔總銷量的20%。」郝建國說。他希望在山西轉型、跨越發展的大環境下,得到政府、銀行、財政、稅收等各方面的扶持,把老字號發揚光大。
專家點評:
加強國際交流做大品牌效應
山西老陳醋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它的生產至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山西醋總體產量在30萬噸左右,佔全國市場10%左右的份額。作為100多個山西醋企之一的益源慶年產僅近1萬噸,雖擁有630多年的品牌知名度與市場褒譽度,卻因無法做區域老大,很難起到領軍作用。
太原市委黨校市情與發展研究室主任範富認為,許多傳統產業的行業整合力量不足,企業習慣於小規模經營或固步自封。身為老企業的益源慶受制於地方狹小,其發展空間已受到局限。益源慶作為地方性國企,由於不是規模化生產企業,必然受到體制、機制局限,導致企業經營者在創新認識、動力、能力上不足。因為做大做強也是國家的,與其切身利益聯繫不大。加上地方政府只認大企業,只看重企業規模有多大、產值有多高,像這種規模較小的企業很難得到重視。
那麼,益源慶如何在文化傳承與商業創新上找到平衡點?「在太原人心中,益源慶無疑是一個擁有深厚文化的優秀民族品牌,一個擁有歷史傳奇的品牌。太原人對益源慶的喜愛,正是對一種文化品質的熱愛。」範富說。而對消費者而言,對一個品牌認知、信任的最高境界,就是精神認同。益源慶無疑在本土已具備了這樣的影響力。範富認為,接下來,益源慶要做的是向汾酒學習,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汾酒早在1915年就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甲等大獎唯一酒類品牌,奠定了其在國際上的品牌價值。當有一天,益源慶也成為國際知名品牌,何愁不能做大做強?
名號由來
益源慶陳醋作坊最早是明朝的皇家王府醋坊。公元1377年,朱元璋封其三子為晉王,其孫朱濟煥為「寧化王」。寧化王王府就設在益源慶所在的胡同內,從此,這條不知名的小胡同有了稱謂「寧化府」。
由於明朝朱家皇族原籍安徽鳳陽,晉王朱惘封爵太原後,不適合鹹鹵麵食,於是想到了以醋克鹽、佐食麵餚的辦法。後來,朱氏子孫便漸漸地養成了吃麵時加食醋的習慣。因為釀出的醋專供皇室食用,久而久之,人們習慣稱益源慶釀的醋為 「寧化府醋」。
明朝滅亡後,王府醋品「流落」到了百姓中間,一時間,寧化王府的醋因其酸、香、綿、甜而聲名遠揚,成為太原醋作坊的翹楚,隨後取名為 「益源慶」。到了清嘉慶年間,擴大規模、改進工藝後的益源慶醋廠,已具有日產300餘斤醋的能力,成為當時山西省最大的制醋作坊,被譽為山西醋的正宗。(本欄目稿件、圖片由本報記者曹秀娟採寫、攝影)
(曹秀娟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