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交通密度日漸增加,由於制動失靈引起的交通事故越來越頻繁,傳統制動方式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緩速器——應用於大客車的先進技術成為社會交通的迫切需求,緩速器是一種輔助制動系統,可以不須使用主制動器就能減緩車輛行駛速度,提高車輛的安全性。此外,因其作用原理與傳統制動方式不同,更有延長傳動系和制動系使用壽命的功效。隨著新的制動控制配件問世,使用緩速器將成為新的駕駛趨勢,緩速器所具備的瞬間快速反應作用將能更好地發揮效力。
1 緩速器制動與其它制動功能的比較
現代制動系統主要包括:傳統的車橋制動器(也稱第一制動),發動機制動(也稱第二制動),緩速器制動(第三制動)。
1.1 車橋制動器存在的問題
現代較高的交通密度,使得制動頻繁(據調查,在交通密集城市的公交車制動次數可達4000—5000次/日)以及下坡長時間的制動都會產生制動器過熱現象,導致制動效能衰減,甚至制動失效,尤其客車下坡時潛伏的不安全因素,將直接危及乘客安全。而且制動蹄片使用周期短,需頻繁停車更換蹄片,由此導致運營成本增加,車輛制動還時常發出刺耳的「吱吱」噪音,同時制動時摩擦片材料的磨損還產生汙染環境的粉塵,這些都長期困擾著客車使用者。儘管盤式制動器已經逐漸取代鼓式制動器,但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2 發動機制動存在的問題
現代發動機僅在客車低車速且發動機處於高轉速時,發動機制動才足以滿足需求。雖然發動機採用的是渦輪增壓發動機,但由於相對較低的壓縮比,發動機僅能提供穩定但偏低的制動性能,只有在發動機高轉速狀態下才能產生明顯效果,而且發動機制動只有制動和不制動兩種選擇,其制動效能不能按需要進行控制。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發動機制動時產生的噪音越來越受到關注。
2 緩速器制動特點
a.能夠承擔汽車運行中大部分制動時的負荷,使車輪制動器的溫升大大降低,確保車輪制動器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使其在緊急制動時能應對自如。
b.能夠在一個相當寬的轉速範圍內提供強勁的制動力矩,而且低速性能良好。車速在10km/h時緩速器能提供緩速制動。
c.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反應靈敏的輔助制動系統,它的轉子與傳動軸緊固在一起,任何時候都能按駕駛員的意願提供制動力矩,因而它的制動性能優於發動機排氣制動。
d.採用電流直接驅動,沒有中間環節,其操縱響應時間非常短,僅有40ms左右,比液力緩速器的響應時間快20倍。
e.由於電渦流緩速器的定子和轉子之間沒有接觸,不存在磨損,因而故障率極低,平時除了做好例行檢查、保持清潔以外,其它工作很少,所以維修費用極低。
f.由於電渦流緩速器能夠承擔車輛大部分制動力矩,因而能夠延長車輪制動器的使用壽命,降低用於車輛制動系統的維修費用,提高經濟效益。
g.電渦流緩速器如果發生故障,在維修配件不能及時供應的情況下,可以關閉緩速器,車輛仍可以繼續運行,基本不影響車輛的正常使用。
h.電渦流緩速器能夠承擔車輪制動器大部分的負荷,因而也就能大大減少車輪制動器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3 電渦流緩速器的正確使用
正確使用電渦流緩速器,既是發揮緩速器應有的作用,提升車輛安全性能,提高運輸效率的重要環節,又是保證緩速器長期穩定工作的關鍵。
a.在一般情況下儘可能使用手控方式,可以大大減輕車輪制動器的負荷,避免車輪制動器過熱,使其始終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這樣當行駛中遇到緊急情況時,就可以應負自如。
b.當車輛空載或行駛在冰雪、泥濘的路段時,由於車輪對地面的附著力較差,在使用控制手柄時應注意不能升擋太快,以免緩速器作用力過大引起後輪打滑現象。
c.當車輛在山區行駛,特別是在長距離下坡時,切記不能連續地將緩速器手柄控制開關放在最高擋位(一般置於二擋為好),以避免緩速器持續過熱導致線圈燒壞。當路面較陡或遇急彎時,可以交替使用主制動器來配合控制車速。
d.當停車時,如手控開關未回零位,應及時將其回復,以避免無謂地消耗電能以致過熱。手控開關回零時可以一次完成,無需在中間擋停留。緩速器停止使用時,儀錶板上的緩速器工作指示燈應當熄滅;如該指示燈持續點亮,應檢查並排除故障。車輛停止使用時必須切斷電源總開關。
4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高尖端科技將逐漸被應用與現代交通上,而緩速器作為一種輔助剎車系統的先進技術應用於大客車,並且可與在全球市場深受信賴的ABS(制動防抱)系統兼容,其諸多優點證明,緩速器今後將成為長途客車和城市客車上的必備安全裝置,緩速器的應用也將會成為客車生產商是否能在未來搶佔市場的一個重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