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民航飛行員培育的主體依然是運輸機駕駛(本科)、通用機駕駛(專科)和直升機駕駛(專科)三個不同層次的專業。近年來,因為生源構成發生了一些改變,招飛程序也因不一樣的應考目標各有不一樣。民航飛行員的來源包括四種形式:養成生培養、大改駕、軍航退役飛行員轉飛民航、自費學生。
一是「養成生」,也就是從應屆高中生中接收的飛行員。培育這類飛行大學生,是選用學歷教育與飛行技術練習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學生在校的4年中,除有必要用兩年時刻修滿取得工學學士學位所規則的學格外,還須取得8種飛行員任職資格證書。
成為飛行員仍是許多人的夢想
接收「養成生」通常從上年的10月初至次年的4月底完畢。因為招飛的校園和生源地點省市不一樣,各地組織的應考時刻也各有差異,但作業流程根本一樣,即:宣揚、報名—體檢(包含心理品質檢測)—對體檢合格者進行政審—宣布體檢、政審合格告訴—文明考試(參與高考,外語限英語)—選取—入校後體魄複查。
二是「大改駕」,這是近年來招飛作業的立異。接收「大改駕」學員,除少數參與高考環節外,其他作業流程與接收「養成生」根本共同。雖然「大改駕」學員可免除高考,但報名時相應增加了一些其他的附加條件,如需要英語過四、六級,已學課程無補考,在校時間無紀律處置、行政處罰等。「大改駕」學員入學後,通常只須進行為期一年的專業課學習,便可投入飛翔練習。相同,在校時間,也有必要取得8種任職資格證書。 「大改駕」的呈現,曾頗受爭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鑑於民航對飛行員的需要不斷擴大,有人提出了從理工類高校的大三、大四學生中接收飛行學員,但當即遭到一些業內人士的堅決對立。一場能否接收「大改駕」學員的評論,隨即在全民航敏捷打開。
三是軍航退役飛行員轉飛民航,「軍轉民」是指從軍隊轉入民航的成熟飛行員。這類飛行員進入民航,除需部隊出具的飛行經歷和用人單位同意接收的相關證明外,還需根據當事人所飛機型的經歷,按相關法規完成差異訓練後,才能從事民航飛行工作。按照民航局確定的相關標準,目前,能承擔「軍轉民」飛行員差異培訓的學校,只有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飛行員隊伍逐漸壯大
最後是條件相對寬鬆的「自費生」,即自掏腰包學習飛行駕駛技術的學員。對自費飛行學生來說,學習飛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目的,一種是為滿足個人飛行愛好,另一種是通過自費學習飛行,進入航空公司從事職業飛行。在自費生中,除需要獲得飛行技術專業學位的要通過高考取得學籍外,其他「自費生」只需通過相關體格鑑定和政審便可入學,一般不受招考時間限制。目前,通過自費的方式考取商用飛行執照,然後轉入航空公司開始職業飛行生涯的學生已經越來越多。但記者特別提醒,願意通過自費考取商照進而開始職業飛行的青年學生,應事先與航空公司籤訂相應的勞務工合同。
數據顯示,到2015年,我國飛行員缺口將高達1.8萬名。這一現狀的主要成因是國內各大航空公司機隊規模的迅速增加。統計數據顯示,未來20年,中國的航空公司將有約4700架新飛機交付。這也就意味著,在最近幾年內,我國民航業每年要有2500名至3000名新飛行員上崗。
私人飛機網 www.sirenji.com
本文連結地址:國內民航招收飛行員一般通過哪幾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