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也租金貸,敗也租金貸
2020年,出乎意料的事情實在太多。然而對房地產市場和租房者來說,蛋殼因租金貸違規而「爆雷」一事,絕對是所有最出乎意料的事情之一。
什麼是租金貸?簡單來說,就是蛋殼公寓管理公司與金融機構合作,引導租客辦理貸款提前向公寓管理公司支付一年的租金,再由租客每月償還金融機構貸款的一種預付款消費模式。
按照相關規定,住房租貸企業租金收入中住房租金貸款金額佔比不得超過30%,而蛋殼公寓則高達98%,已經可以算是一種高風險的賭博行為。
然而這種行為確實給蛋殼畫下一個甜蜜而充滿誘惑的陷阱。一方面,憑藉旗下「蛋殼公寓」、「築夢公寓」兩款產品,作為「二房東」的蛋殼公寓堅持「擴張優先」,據招股書顯示,蛋殼公寓截至2019年11月30日共運營432690間房間,與2015年底相比,房間數增長了176倍,營業收入則於2019年前10個月進一步增加到57.12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了198.8%。
甜蜜背後,蛋殼公寓其實深陷虧損困局。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蛋殼公寓分別淨虧損2.72億元、13.70億元和25.16億元。近三年,淨虧損超40億元。簡單來說,就是蛋殼公寓營業收入難以覆蓋營業成本。
扭曲不能長久,甜蜜陷阱也終要原形畢露。在經歷了房東驅逐房客、拖欠員工工資、「跑路」論與「破產輪」等等惡性事件與攻擊性言論後,蛋殼終於因租金貸而倒下。剩下的爛攤子,唯有拭目以待。
二、預付款消費模式,要說愛你不容易
事實上,引爆蛋殼的預付款消費模式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歡迎,所覆蓋的消費領域也遠不止房地產市場,而是誇張到近乎各行各業。
不可否認,預付款模式的出現,對於刺激消費,振興市場,幫助企業充實現金流等方面都有著突出作用。但作為一個新消費模式的出現,國內監管層還缺乏對這種消費模式的系統監管和認識,導致不少不良商家抓住預付款消費的漏洞欺騙、坑害消費者,預付款爆雷事件屢屢發生。
健身領域是預付款爆雷的重災區。僅從這兩年來看,2017年,上海「奧森健身」40家門店接連關閉,負責人失聯,涉及幾千萬元會員費;2018年6月,知名健身連鎖品牌「浩沙健身」崩盤,由於其規模巨大會員眾多,維權用戶遍布全國多個省市。
而教育培訓領域,近年來正成為預付款爆雷事件頻發的另一個災區。2018年10月,在線輔導平臺「學霸一對一」和「理優一對一」相繼爆雷停止運營;2019年2月,在線少兒思維訓練機構「成長保」被曝停止運營;同月,老牌留學機構「太傻留學」陷入經營危機,並宣布破產清算;在線英語學習平臺「朗播網」陷入欠薪風波;真人在線鋼琴陪練機構「於斯鋼琴」疑似跑路。
從早年餐飲、美容美和洗車領域各種各樣的預付費陷阱,到近年租房貸、裝修貸、美容貸、培訓貸等「套路貸」,逐漸成為預付式消費的新變種。預付費騙局越來越多,涉及受害人數越來越大。已日益受到監管層的重視,但大體來說,國內對預付費消費模式的監管,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治標不治本式監管。以韋博英語、浩沙健身等一系列知名機構為例,上述機構頻頻暴雷後,預付費迎來史上最嚴監管。北京七部門聯合起草了《關於加強預付式消費市場管理的意見(徵求意見稿)》等7份文件,涉及對教育培訓、健身機構、分時租賃汽車、共享單車、在線旅遊等行業的監管。根據徵求意見稿,培訓機構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3個月、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60課時費用,健身房不應發售有效期超過3個月、面額超過3000元的預付健身產品。而長久以來,教育和健身行業普遍採取預付費模式,這項新規,無疑觸動了其根基。但即使如此嚴格的監管,仍有覆蓋面不夠全面、就事論事解決問題的弊端,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預付式消費存在的短板和漏洞。
二、相關法規遲滯落後,預付費監管難到位。事實上,早在2012年,商務部便發布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下簡稱《管理辦法》)。但相關專家表示,該辦法僅對從事零售、住宿和餐飲、居民服務等三大類企業發行的預付卡進行監管,對養老、交通、教育等預付卡消費領域尚無專門的規範性文件予以規制。與此同時,已有的規範性文件的具體實施亦出現了不少問題。例如《管理辦法》要求「發卡企業應在開展單用途卡業務之日起30日內辦理備案」。但真正的備案情況顯然不容樂觀。此外《管理辦法》還要求「單張記名卡限額不得超過5000元,單張不記名卡限額不得超過1000元。」然而在實踐中,記名卡超過5000元的情況非常普遍。
三、針對性法案缺失,預付款消費模式專門法律仍空白。相關專家認為,預付式消費爆雷屢禁不止的核心原因在於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完善,由此導致商家使用資金的行為缺乏監管、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對此,專家建議對預付費問題進行專門立法,針對第三方資金託管、預付費使用、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從源頭解決此類亂象。
四、監管體系未形成,全面監管仍需時日。目前國內預付款消費市場上,存在著面對預付款企業種種亂象,工商部門無執法權,只能將企業列入異常經營名錄;而市場監管局則無預付卡發售審批機制,監管手段較弱的窘境。建立全面、系統的監管體系,從源頭、準入門檻、金額限制等各方面對預付款消費進行全方位管理,已經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務。
在各方監管尚不到位的情況下,國內預付款消費仍面臨著維權難、維權貴、消費者權益屢屢受到侵犯的情況。預付款消費,要說愛你真的不容易。
三、放眼全球,取長補短是正道
事實上,美歐作為預付消費模式的發源地,在預付消費模式的監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有著更加豐富的經驗,也給國內監管層帶來不少教育意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美國:完善監管制度+法律保障是預付式消費的安全基石。先來看看美國的存款保險制度。該制度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保證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進而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在商業銀行運行的過程中,商業銀行每吸收到一筆存款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來繳存保險金。當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時,存款保險機構將向投保銀行提供幫助,或替破產銀行向儲戶進行賠償。如今,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不僅將多種預付卡系統進入其評估體系中,還根據存款保險制度的相關規定對預付卡存款徵收保險費,從源頭上保障預付式消費的金融安全。
除了監管制度的保障,美國還提供一系列法律法規來監管預付式消費。除了國家頒布的《信用卡責任和信息披露法》,各個州還通過《資金匯兌法》及《貨幣匯兌法》來監管預付卡和預付卡發行人,進而維護預付卡備付金的安全。《資金匯兌法》限制了預付卡備付金的用途,如一些州的法律要求未動用的資金100%投資於高度安全的領域。此外預付卡備付金必須在特定期限內匯兌到獲得許可經營匯兌業務的匯兌者那裡,由專門機構進行保存。而對預付卡或其他憑證內未使用完的餘額,美國是按照各州的《無主財產法》處理。在美國部分州將一定期限內預付卡或其他憑證內的餘額看做是無主財產,不能隨意由經營者無償佔有,要按照本州的《無主財產法》上交州政府保管。各州政府根據自己的實際,保管期限的長短並不一致,有些州是7年,有些是5年或2年不等。這樣就能有效地限制發卡機構濫用消費者財產的現象發生,切實保障消費者的財產安全。
相較於美國,日本則從監管到維權,全方位做好預付式消費管理工作。先看法律監管方面,作為預付卡使用最普遍的國家之一,日本早在80年代末就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對預付試證票的發行、使用和監管做出明確規定。《預付試證票規製法》及其施行法、保證金規則等構成了日本預付試證票法律規制體系。該體系由「申報登記制度」、「地位繼承制度」、「監督及發行協會制度」、「保證金制度」構成,該體系對的預付試證票的發行主體、使用方法、監督管理等環節設計的法律問題都進行了較為具體、全面的規範。
除監管外,日本還為消費者維權提供各種保障措施。日本有充足的消費者組織機構作為消費者維權的有利武器,這些組織和機構在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生產廠家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此外,日本早在60年代就設立受理消費者侵權案件的專門法院機構,這一個機構實行訴訟費用救濟制度,有利於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訴訟方面,日本還立法引入了團體訴訟,當多人因為相同原因使得權益受損時,就可以集體審理,消費者團體訴訟的導入不僅可以解決消費者和經營者在信息以及交涉能力上的差距,而且可以解決被害件數大量發生,而單件損失額卻相對較少的訴訟成本問題。
綜合起來看,完善的法律體系+健全的民間機構+配套的制度建設,是外國管理預付式消費、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普遍做法。那麼在國內,預付式消費的消費者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權益,避免入坑呢?
一、高度關注優惠力度和時間周期,長周期產品需謹慎。要知道優惠折扣越大,就意味著成本越高,所以時間周期就會設置的越長,時間周期越長不可測風險因素就會越多。如果商家打著開業酬賓、周年慶典的旗號大幅度讓利優惠,消費者需要重點關注這種優惠的時間跨度,如果時間較短,可以理解為一種促銷和宣傳手段,如果時間跨度較長,則無疑是為了快速回籠資金緩解自身的財務危機。後者是一種徹頭徹尾的短視行為,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具有極大的風險。
二、最好籤訂書面合同,了解合同內容。在合同中詳細登記預付款式消費卡的使用範圍、期限、功能、退款條件、違約責任等相關條款。消費者必須明晰了解雙方的約定,不要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尤其要特別關注終止服務、轉讓等限制性約定,要保存好票據及合同,以便日後維權。
三、了解商家情況,做到理性消費。消費者在進行預付款消費前,務必對商家資質、產品、是否符合管理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切莫因貪圖優惠等商家的小便宜而不合實際的進行消費,要真正做到理性消費、謹慎消費。
四、消費做到兩個「不」。既消費頻率不宜過低,消費金額不宜過高。選擇預付式消費後,消費者一定要勤消費,這樣可以隨時了解商家經營動態,為是否繼續充值消費作參考,如果發現問題,也可以及時反映。另一方面,預付式消費的預付定金及預付金額均不宜過高。以免遇到不良商家,錢財兩空。
當然,要更好、更徹底的清楚預付式消費的種種漏洞和陷阱,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和消費者的努力。相信隨著監管力度加強、消費者意識的提高,預付式消費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