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蛋殼確實出現了資金缺口,高層目前每天晚上還在開會商討解決辦法,資金缺口的規模其實我們是掌握的,但目前不適合對外公布。」蛋殼公寓北京總部一位現場負責人11月18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蛋殼」者,何也?
蛋殼者,蛋殼公寓,據百度百科詞條介紹,蛋殼公寓是中國知名的網際網路長租公寓運營商,還沒有線下實體店,於2015年1月誕生於北京,並進入o2o租房市場。是一家以數據驅動為核心,提供高品質租住生活的資產管理和居住服務平臺。依託於「網際網路+房產+金融」的發展模式,致力於用網際網路方式改造傳統的住房租賃行業。
同時詞條顯示,2018年2月,蛋殼公寓完成1億美元B輪融資。
2019年1月,蛋殼公寓以2億美元(包含現金和債務)全資戰略收購知名長租公寓運營商愛上租。
北京時間2020年1月17日晚間,長租公寓運營商蛋殼公寓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股票代碼「DNK」,成為2020年登陸紐交所的第一支中概股。按照發行價,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權後,蛋殼公寓總計募集資金超1.49億美元,市值可達27.4億美元。
由此可見,蛋殼公寓是一家實力雄厚、品牌響亮、來頭很大的世界級公司。按照詞條介紹,他是依託於「網際網路+房產+金融」的中國知名的網際網路長租公寓運營商,其中「網際網路」、「金融」、「中國知名」、「房產」、「公寓」等等這些詞疊加在一起,佐證了他的「高大上」,可是,他究竟是做什麼的公司呢?
從我淺顯的理解來看,就是藉助網際網路技術開發了一個相當於線下中介的租賃房屋系統軟體,房東在這裡出租房子,租房者在這裡承租一個棲身之地,而所謂的「運營商」就是替房主託管房子,替承租者找房子。這看起來原本是一個很簡單的事,租客交房租、房主收租金、運營商提取中間的服務費即可,可是,金錢確實是個好東西,時時刻刻都能把人的腦袋削尖,不但能削尖,還能使人腦洞大開,這不,就開出了一個叫「租金貸」的東東。
租金貸者,又何也?
租金貸,顧名思義,就是為租客貸款租房。那麼,本來是房東、租客和中介之間的金三角關係,卻莫名其妙地扯進來了一個第四者,而這個第四者還是為租客住房來「掏錢」的。
由此來看,這被扯進來的第四者是為暫時沒辦法支付房租的人解燃眉之急的,非但解了燃眉之急,還不用付利息,因為利息由運營方支付,那麼,無論怎麼看,這地四方和運營商都是「急人所急,向人所想」的「良善」之舉,作為房屋承租方來說,應該「感恩」第四方和運營方的「菩薩心腸」。而作為房主來說,錢拿到手裡就心安了,那麼,中介運營商不僅拿到了應有所得的,還成全了房東與租客之好,發放貸款的第四者則有「利」可圖,表便面看起來,這確實是「多贏」的大好事,而中間流通的貨幣被美其名曰「租金貸」。
至此,一起看起來都很完美,房主的房子不被空置而浪費,沒有住房的人也是居者有其屋了。可是,看不見的風險開始滋生暗長了,問題就出現在這個「租金貸」上,因為「租金貸」的生長地是一片灰色地帶,開始的時候,公眾關心的只是房子能否租出去或能否租到房子住,至於「租金貸」為何物,沒有人去關心,至於金融監管機構因為其比較隱蔽而不能及時發現,再加上租房市場的散而亂,如此種種,打著以「數據驅動為核心,提供高品質租住生活的資產管理和居住服務平臺」的運營方,在沒有線下實體店、憑藉一個虛擬的網際網路技術平臺「生出」了「租金貸」這個「蛋」,這個「蛋」便成了長租公寓運營商的「金蛋」。
抱著「租金貸」這個「金蛋」,長租公寓運營商將房主房客「通吃」
從蛋殼公寓爆雷來看,沒有實體店的長租公寓運營商所謂的依託於「網際網路+房產+金融」的發展模式,致力於用網際網路方式改造傳統的住房租賃行業,不客氣地說,從一開始就「居心叵測」,所謂的「租金貸」就是一個為了以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請群入甕」的誘餌,與之前暴雷的各種網貸沒有多少區別,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運營商以房屋租賃的名義從房東那裡拿到房子、然後出租給承租人,在這個環節中,容易出現「長租短付」,在這個過程中,將租客和房東的資金和期限錯配,來為自己擴充資金池。打個比方說,就是運營商要求租客按兩季度支付房租,但他對房東按一個季度支付,而其餘一個季度的資金就被運營商挪用,這是其一。
其次,以促銷的名義和方式引誘租客上套,比方「押一租一」,與市場上的「押一租三」相比,「押一租一」的誘惑力就大多了。那麼,他真的是「押一租一」嗎?不盡然,其實,在這個過程中,租金貸就開始悄無聲息地放套了,在房客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貸上款了,然後繼續使用套路一。
這中間的錯配,就是運營商有意玩的資本遊戲,通過錯配積累了資金之後,就開始搞所謂的投資,那麼,不論是房東還是房客的錢就此開始進入了風險,對於這種風險房東和房客完全不知,投資賺了,是運營商發了,與房東房客毫無瓜葛,而投資失誤了,卻是房東和房客的損失,對於運營商來說,僅僅是修了一個雞窩(房屋租賃系統平臺),然後,說得好聽一點是借別人的雞來生蛋,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弄了個「租金貸」為誘餌,「偷」了別人的雞來生蛋,蛋生了則風平浪靜,蛋沒生出來,連雞也搞沒了,不出問題那才怪了。
可是,問題出在哪兒了?一言以蔽之,問題就出在「雞窩」上,本來這個雞窩沒啥,就是養雞下蛋的,可是,給雞窩貼了個技術含金量很高的名詞,然後還包裝得璀璨輝煌,外表鮮亮似乎沒啥,而是建這個雞窩的技術,這技術似乎能把雞窩裡的變成鳳凰。於是,悖離了雞窩的實用功能,大張旗鼓地貼上高科技「網際網路+」的標籤後,瞅準監管上的漏洞,隨便弄一個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出來,便由一個沒有實體的租房中介公司搖身一變,成了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所謂的「以數據驅動為核心,提供高品質租住生活的資產管理和居住服務平臺」就大搖大擺地上臺了,沒有任何資質和監管的「租金貸」也就堂而皇之地的招搖過市,沒有管控的資本也就如脫韁的野馬,恣意狂奔。
資本脫韁,「蛋殼」爆雷是必然的結果
資本市場,本來就是一種遊戲,玩的是心跳。但是,玩心跳也要玩的心知肚明,玩得心甘情願。
然而,蛋殼公寓的遊戲,就顯得有些「偷雞摸狗」了,如果說一些實體企業玩這種遊戲,一些人心甘情願去賭一下的話,而蛋殼公寓則是偷偷摸摸的硬拽(租期錯配、押一租一誘導、租金貸無聲無息上套等等),在房東和租客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順走他們的錢砸進市場,這多少有些居心邪惡了。租客租房是為了有個安身之所,卻將安身之所的錢拿去「豪賭」,這是冷眼看著讓租客流落街頭嗎?
當然,企業是由人經營,作為人都有自我的貪慾心裡的,正因為人都有自我的貪慾心裡,就有了社會公德的約束,有了政策法規的約束。有時,社會公德約束不了良知被狗吃了的人,那麼,就有法律法規來制約,可是,法律法規疏漏和鞭長莫及的時候,於是,有人就專門找漏洞、鑽空子,來填充和滿足自己的欲壑。
就拿蛋殼公寓來說,一個沒有實體的中介,只是在網上做了一個虛擬平臺,就玩起了資本遊戲,從租期錯配開始就註定了結局,而「租金貸」讓其資金池快速充盈的同時,也加快了資金鍊斷裂的步伐。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此時的資金池基本處於無約束狀態,可以說是一匹脫韁的野馬,爆雷是必然的必然的結果。
網際網路金融:技術or金融?
蛋殼公寓爆雷,各界震動,為什麼會引起巨大的震動呢?他不僅是一家上市公司,還是一家以網際網路名義自居的公司,也就是說蛋殼公寓是一家科技公司,這一點從蛋殼公寓的見解中可見。簡介如是說:
「蛋殼公寓是網際網路公司,還沒有線下實體店。依託於「網際網路+房產+金融」的發展模式,公司已從創始初期的11人迅速發展到300多人,團隊成員大多是有網際網路從業經驗的高端人才,涉及技術、市場、銷售、運營等多個領域,人才聚而發展始,公司正以強勁的發展態勢迅速崛起!公司成立於2015年初,是一家以數據驅動為核心,提供高品質租住生活的資產管理和居住服務平臺,產品形態涵蓋合租公寓、整租公寓等,滿足都市年輕白領多元化的居住需求。」
從中可以看出,這不僅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且明顯寫著「網際網路+房產+金融」字樣。可是,蛋殼公寓沒有線下實體店也就罷了,可是,技術產品又是什麼呢?在見解中國也沒見研發出什麼網際網路產品,「螞蟻」打網際網路金融,且不論他的槓桿有多高,好歹有淘寶支撐,甚至還有背後的阿里雲等等,可是,如蛋殼公寓類的長租公寓運營商打著網際網路金融的名義,搞出一個「租金貸」,這樣的企業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在金融市場上狂奔了好幾年?
目前,對於「網際網路金融」這個關鍵詞因為「螞蟻金服」上市剎車,成為討論的熱點。之前,螞蟻一直強調的是技術,並非做金融,為此,還幾次更名。不論怎樣,因為網際網路支付系統的剛需,其金融功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因為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可以說是科技發展誕生出來的一個新的生態環境,在這個生態環境中,金融系統是首先需要規範的,因為不論到什麼時候,金融是社會穩定的最基本的前提。
那麼,就需要釐清網際網路、金融以及網際網路金融三者之間的邊界,技術為金融市場服務,但金融市場不是隨便那一個企業加個網際網路或科技就可以進入的。當然,本文並不是將「租金貸」一棒子打死,而是以網際網路金融進入金融市場的企業,最起碼不像蛋殼公寓一樣建個「雞窩」、起個高大上的名字就能進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