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長租公寓運營商「蛋殼」宣布C輪融資5億美元,估值突破20億美元;2020年1月,蛋殼公寓( NYSE:DNK )頂著「開年紐交所第一隻中概股」光環上市,IPO募集資金約1.5億美元,市值來到27.4億美元。
但不到1年時間裡,蛋殼的市值已經縮水到不到2億美元,股價一路下挫跌破1.5美元/ADS。期間輿論場上公司負面聲音不斷,如疫情期間延付房東房租、拖欠供應商貨款,甚至公司要跑路。
11月中旬蛋殼公寓資金斷裂、要跑路的傳言再現市場,公司還是第一時間出面否認。美國時間11月17日,處在市值低位的蛋殼公寓股票突然開啟「妖股」模式,盤中瘋漲超90%。
外界猜測這輪瘋漲與我愛我家( 000560.SZ )或將接盤蛋殼有關,但北京時間11月18日,我愛我家通過媒體否認了以上說法,稱「目前沒有接到相關通知」。
為什麼蛋殼這次的「危機」比以往看起來更嚴重?蛋殼公寓市值其實並不算高,為何引起市場如此重視?長租商業模式被複雜化了嗎?投資邏輯增長
脆弱的蛋殼搖搖欲碎
蛋殼被傳「跑路」已經不是第一次,但這並不奇怪,因為「脆弱」是整個長租公寓行業今年的關鍵詞。
長租公寓的本質是中介,連接房東和房客。早在2018年,就有長租公寓爆雷、跑路的新聞出現。隆隆雷聲在2020年7月後集中爆發,如杭州友客、杭州巢客、上海嵐越相繼倒下,其中不少平臺已經頗具規模。
相關部門已經察覺風險,合肥、上海、廣州、海口、成都等城市都在第一時間發布住房租賃風險提示,向市場提醒「租金貸」風險。
說回到蛋殼,如果說此前的跑路傳言是「零星火點」,那這次的危機可謂「火光四面」,供應商、房東、租客和租金貸合作方微眾銀行集中發聲,關注度空前。
以目前的長租公寓模式,在蛋殼平臺上集中了四個群體:供應商、房東、租客、租金貸合作方。
蛋殼從房東手裡租來房子,還需要進行簡單裝修並為租客提供保潔、維修等附加服務,這些物業環節就需要供應商的參與。
多家媒體曝出的11月12日蛋殼總部維權事件裡,維權者不乏許多從外地來到北京的供應商,其中還有「後院起火」的蛋殼子公司百家修的員工,涉及款項或高達千萬元以上。
在一些媒體的報導裡,甚至有蛋殼經紀人工資也被拖欠的描述。
房東和房客在一灘渾水裡,更是直接受害者。房東表示沒有如期收到本應由蛋殼支付的租金,要求收回房源,有些甚至採取了換鎖等措施;但房客表示自己早已經提前支付租金給蛋殼,理所應當可以繼續租住。
而一些租客為了支付整年租金(相對更划算),在蛋殼平臺上與金融機構籤署了租金貸,相當於借了一筆錢付給蛋殼整年的租金,貸款分月支付給銀行。如今身披債務還被趕出房子,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放貸給租戶的金融機構亦不能獨善其身,但又不可能將貸款一筆勾銷,只能拿出非常中性而保守的姿態,比如與蛋殼合作開展「租金貸」服務的微眾銀行公稱:「至少在2021年3月31日前,部分租客使用租金貸的情況不上徵信。」
身陷輿論風暴的蛋殼幾乎每天在微博上發聲,強調沒有破產、不會跑路。但和以前的一口否認不同的是,蛋殼對一些媒體表示「公司經營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
人事劇變也令市場加劇了對蛋殼搖搖欲碎的擔憂。2020年6月,公司公告CEO高靖被調查,但被調查的事項與蛋殼公寓無關,聯合創始人崔巖上任臨時CEO。10月,COO顧國棟也因個人原因離職。
為什麼蛋殼們那麼脆
長租商業模式背後的金融風險,讓蛋殼等平臺成為全社會的焦點。
蛋殼公寓IPO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月到9月,直接來自租客的預付款為1.1億元、2.8億元和7.9億元,但是來自金融機構的金額則高達9.4億元、21.3億元和31.6億元。粗算下來,後者為前者的四倍。
從人數上來看,2017到2019年裡,有九成、七成和六成的蛋殼租客選擇使用租金貸。雖然連年下降,但比例仍然不低。
行業老大自如的租金貸數據並未公開,可以查到的是,2018年下半年自如CEO熊林曾稱自如租金貸不到25%。
租金貸比例,多少算高?其實2019年12月,國家住建部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整頓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秩序的意見》並提出,住房租賃企業租金收入中,住房租金貸款金額佔比不得超過30%,超過比例的應當於2022年底前調整到位。這樣看來,留給蛋殼的調整時間還剩1年。
除了蛋殼和自如,還有更多行業腰部公司值得注意。
「高買低賣」是前兩年長租公寓平臺的怪相,平臺以高價從房東收房源,再以低價租給租客,明顯有違基本商業邏輯。
其中原因,一方面確實如長租公寓平臺經營者所言,為了搶佔市場、尤其是優質房源而犧牲企業利潤,投資者也確實能容忍暫時的虧損。
另一方面,背上全年房租貸款的是租客,房東依然按月獲得租金,平臺卻在幾乎沒有抵押擔保的情況下,一次性獲得全年房款,形成資金池。
隨著行業發展,這樣的風險敞口會越來越大。平臺跑路,只會留下身披貸款的租客和沒收到房款的房東以及金融機構壞帳,而這一風險傳播鏈的始作俑者,也就是平臺方,反而逍遙事外。
為何平臺會頻頻爆雷?這既和長租公寓本身的重資產模式相關,也與租金貸盛行背景下企業現金流更加脆弱有關。
首先,長租公寓行業在中國起步並沒有幾年,它是一個非常重資產模式的行業,前期獲取房源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後期的物業運維仍需源源不斷的投入,第一批試水的企業面臨極高的風險,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很可能血本無歸。
其二,已經下水的公司大多野心勃勃,創業公司喜歡用「市佔率」、「增速」來向資本講故事,讓公司經營現金一直保持在危險脆弱的邊緣。2020年初,租房市場一度跌入冰點,資金狀況差的平臺接連倒下。
簡化商業模式成趨勢
讓平臺回歸平臺,讓金融回歸金融,是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回歸常識不難理解,租賃平臺的本質是連接房東和租客,而隨著消費升級,對租客的物業服務是否優質,將成為租賃平臺的核心競爭力,這始終應該是一個三方生意。
而租房貸本質是幫助租客更好地安排生活的金融工具,放貸寬嚴應該與租客個人信用相關,這是一個租客和銀行之間的契約,平臺不能藉機動歪心思,藉助這個槓桿圈地,甚至搞自己的資金池。
短短幾年裡,蛋殼們飛速成長,短短幾年裡籠絡了幾十萬套房源,將商業模式複雜化滋生出亂象、雷聲不斷,隨後監管火速跟進行業化繁為簡回歸正軌,房屋租賃市場的發展可謂飛速。
大環境已經變化,蛋殼還可否保持此前的增長速度,是投資者判斷企業價值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