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衛之音:中國最早的流行音樂

2020-11-24 大河網

    □記者張叢博文白周峰攝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古典音樂演唱家哈輝吟唱的一首《詩經·鄭風·子衿》,試圖用現代聲樂呈現出兩三千年前鄭州人的生活意境。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記錄著當時流傳於民間、為廣大百姓傳唱的歌謠——十五國風,其中尤以《鄭風》篇數為最。這些自然率真、膾炙人口的情思歌唱,被譽為中國最早的流行音樂。珍藏於鄭州博物館的一批聲樂文物,如先人有意散落在這片大地上的遺珠,為後人追尋先人浪漫生活提供了媒介。

    猜想鄭州先民的音樂生活

    鄭州博物館主展館以商代青銅方鼎為造型,配以圓形碟狀屋頂,取「天圓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鼎」之於古代中國是王權象徵,鄭州出土的一批青銅鼎詮釋著這座古都的歷史地位,因而鎮館之寶是一尊「饕餮乳釘紋銅方鼎」。

    這尊方鼎鑄造精湛,紋飾嚴謹,形制雄渾大氣,古樸凝重。恰似商都鄭州給人的觀感,方直嚴整,有「王者之都」的足夠厚重。

    位於中原腹地的鄭州,眾多史前與先秦文化遺址中,發掘出土了大量聲樂文物,比如陶壎、陶鈴、陶鼓、石磬及青銅鐃、編鐘等,是同類樂器中發展較早且較成熟的代表。帶著大河報記者漫步在鄭州博物館各個展廳,陳列部主任湯威從數以萬計的館藏文物中挑揀出聲樂文物,從中窺探猜想鄭州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樂器河南舞陽賈湖骨笛,將中國的「遠古聲音」往前推到八千年前。這是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時期的音樂文物,而裴李崗文化的命名源自新鄭裴李崗遺址的發現,鄭州地區是裴李崗文化的核心分布區。「由此推測,同時期的鄭州很可能也已經有了音樂生活。」湯威說。

    裴李崗文化之後,是距今五千多年的仰韶文化。展廳裡有一件鄭州西山古城出土的紅陶甕棺,大口稍斂,深腹尖底。不過在湯威看來它還有另外的用途,「如果上面蒙上一層獸皮像不像鼓?陶鼓是原始社會廣泛存在和使用的陶樂器」。他比劃著解釋說,《禮記》中記載,「土鼓……伊耆氏之樂也」。上古時期信奉巫術,據考證這種甕棺可能是當時表演巫舞時敲擊的陶鼓,下部的小孔,用途類似於樂器中的釋放孔,算是「史前遺音」的一種。

    四千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鄭州已經有城址遺存。新密新砦遺址出土的陶鈴,器表灰黑色,俯視呈桂葉形。「這是一件國家一級文物,出土的數量非常少。」湯威說,與人們熟悉的鈴鐺是掛在動物身上不同,陶鈴當時是原始宗教儀式中使用的禮器。這件陶鈴植物葉子的外觀和精細刻劃的葉脈形象,造型優美,頗有動感,整個陶鈴似乎被賦予了生命氣息,似乎數千年後這件神秘之器仍能夠振振作響。

    重現兩千多年前的「鄭聲」

    最讓觀者感到陌生的是一件商代晚期的舌銘銅鐃,外形如迷你版倒立的扁平銅鐘,口朝上,下部有一短柄,因為上面有銘文「舌」字而被稱為舌鐃。鐃是手持敲擊樂器,分有正鼓音、側鼓音,根據出土的規律,一般是三件一組的編鐃。

    「時隔三千年,叩之依然樂聲清越,顫音悠揚,古風猶存。」這件文物湯威曾近距離仔細端詳過,它的內腔無明顯因調音而銼磨的溝槽,說明在制範鑄造時已充分考慮到各部位尺寸、比例對確定音高、音準的影響。

    把鐃頭尾顛倒,便是人們最熟悉的先秦古樂器編鐘的模樣了。展出的一套編鐘共24件,上方兩排是各10件較小的鈕鍾,下面一排是4個較大的鎛鍾,鈕鐘下部是弧形,鎛鍾則較平。鐘口處的小溝槽則是調音痕跡,說明這些實物是當時演奏過的,對音階控制要求較高。

    這套編鐘1997年出土自鄭韓故城鄭國祭祀遺址,旁邊配的出土實圖,與所展示的一樣規整。「相較於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僅單套來說,規模小了些,但年代要早很多年,並且出土完整的就有7套,編列嚴整,數量龐大,非常罕見。」鄭州博物館學術研究部主任汪培梓講述道,當時樂器坑中一般都有掛鐘的木質橫梁和放置在左右兩端的木質編鐘架與之相伴,保持著春秋時正常演奏時的姿態。

    為讓參觀者親耳聆聽到兩千多年前的「鄭聲」,博物館委託專業機構提取了每個編鐘的發音,並製作成互動按鈕現場測試,觀眾可以有機會到博物館現場聆聽欣賞。

    今人和古人在音樂中找到共鳴

    春秋時期,鄭國、衛國一帶民間音樂很發達,早期的鄭國國勢較強,但後期孱弱時,夾在晉國、楚國之間,經常受欺負,便用青銅禮樂器、歌伎、樂師作為賄賂之物來化解幹戈,以保國安,由此可知「鄭聲」在諸侯國之間早已聞名遐邇。

    春秋時代的雅樂,是以鐘鼓金石之器為演奏主體,適合於廟堂祭祀場合莊重、肅穆的氛圍,節奏一般不會較快。而「鄭衛之音」則是一種新潮民間流行音樂,不僅限於金石樂器,應該還採用了新型絲竹樂器,如笙、竽、篪、瑟等,旋律更為流暢歡快。《禮記·樂記》記載,戰國初魏文侯曾對孔子的學生子夏說:「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意思是,聽雅樂老犯瞌睡,但聽「鄭衛之音」則不知疲倦。而孔子卻特別鍾愛古樂,曾說「惡鄭聲之亂雅樂也」。不過到了戰國時期,人們對「鄭衛之音」的態度有所緩和,孟子曾言齊宣王喜好鄭衛之聲這樣的世俗音樂為「與民同樂」。

    從春秋戰國回想到當代,湯威笑談:「當代流行音樂剛開始從港臺流傳開來時,也有很多人嗤之為『靡靡之音』,是不是與春秋戰國時的『鄭聲』有些相似?當下流行歌曲多以愛情為主題,而春秋時『鄭聲』『鄭風』抒發的也多是桑間濮上男女相會表達愛意的歌樂。」

    跨越兩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今人與先民在音樂中找到了共鳴。

    從周公「制禮作樂」開始,禮樂不分開,樂是配合貴族進行禮儀活動而製作的舞樂。編鐘旁的展廳展示有出土自同一個遺址的9鼎8簋9鬲,九鼎打破了「天子才能用九鼎」的「器以藏禮」規範,正印證了傳說中的「禮崩樂壞」。

    《周禮·春官》中著名的樂器分類為「八音——金、石、土、木、絲、竹、匏、革」,涵蓋了先秦時代的古代中國樂器。鄭州出土有明器玉排簫、玉笛,但由於只有象徵性管孔,不能演奏,博物館裡多是幸運保存下的金石樂器。

    「夏商周三代文明植根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正是良好的人文和地理環境,才孕育出自由率真、飄逸靈秀的民間音樂。」湯威表示,考古發掘的文物或許並不能完全等同於「鄭衛之音」,但無疑是鄭州這片土地音樂繁榮的見證。

相關焦點

  • 中國流行音樂終於有了「產業」的樣子
    甚至可以說,從這兩份報告所提供的很多數據信息來看,中國內地的流行音樂終於已經開始有了產業的樣子。從唱片時代到數位化時代之所以說中國內地的流行音樂產業現在才開始逐步有了「樣子」,是因為此前遠遠沒達到歐美、日韓,甚至是黃金期的中國香港及中國臺灣地區音樂產業那樣的發展程度,形成一個多元的結構布局,從唱片製作、演唱會、藝人培訓、版權管理、新人渠道等多種方向上形成一種聚力,最後形成完善的產業鏈。
  • 王嘉爾登頂美國iTunes流行音樂排行榜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外媒6月12日報導稱,中國香港流行樂男歌手、主持人,男子演唱團體GOT7成員王嘉爾登頂美國iTunes流行音樂排行榜。王嘉爾,創作型男歌手,1994年3月28日出生於中國香港。作為韓國男子演唱團體GOT7的一員,王嘉爾是由韓國娛樂公司所推選、希望進軍中國市場的眾多中國年輕藝術家之一。王嘉爾在韓國磨練了自己的技能,現在定居中國大陸。同時,這位明星的英語、日語、韓語、廣東話、普通話、上海話都很流利。在加入演藝圈之前,王嘉爾是一名擊劍運動員,是香港擊劍隊的擊劍手。2011年,王嘉爾通過JYP公司在香港舉辦的選秀來到首爾,開始了流行音樂的生涯。
  • 黑人,撐起了流行音樂半邊天
    布魯斯(藍調):憂傷的旋律布魯斯音樂最早起源於19世紀美國南方的黑奴群體,最初是黑奴們在田間勞作時哼唱的小調,內容一般都是生離死別相關的內容,很是傷感,所以叫blues。(blue有傷心的意思)布魯斯音樂因其憂鬱的旋律、個性的歌詞與和諧的旋律受人歡迎。
  • 這四張土到掉渣的專輯封面,記錄了中國流行音樂最質樸的年代
    80年代初,港臺流行音樂逐漸傳入大陸,經歷了幾十年單調乏味的文化生活,中國人終於可以聽到鄧麗君、劉文正、譚詠麟、許冠傑等等來自港臺的流行歌曲,而大陸流行音樂也在翻唱中開始了,受限於當時的電腦技術和審美局限,很多專輯封面現在看起來只能用「土到掉渣」來形容,我找出了其中的四張專輯,這些看起來很土的封面確是記錄了中國流行音樂最質樸的年代
  • 莫非中國人的音樂細胞裡真有神曲基因?!
    難道中國人的音樂審美真的≈神曲了嗎?針對這種現象,有人認為是因為中國人從古到今都沒有音樂細胞。而中國的古人表示,這鍋我們不背!中國人的音樂基因20世紀80年代,河南省舞陽縣賈湖村出土了一批骨笛,其中最早的距今已有九千餘年,而且能夠奏出完備的五聲音階。圖片來源網絡看來中國自稱五千年悠久歷史的說法並不準確,因為中國人單是玩音樂的歷史就已經能夠追溯到九千年前了。
  • 「國風音樂」正悄然流行
    「國風音樂」悄然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不久前,第六屆中國音樂產業高端論壇在中國傳媒大學召開,論壇上發布了《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就音樂版權新生態、音樂科技的未來之路、音樂教育與音樂傳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國風音樂的興起與發展亦在其列。
  • 庫克音樂擬上市 古典音樂能否打破流行音樂的包圍?
    原標題:庫克音樂擬上市,古典音樂能否打破流行音樂的包圍?  據悉,成立於2006年的庫客音樂主要從事中國古典音樂的版權許可、訂閱和教育服務,是中國最大的古典音樂授權服務提供商以及第二大在線古典音樂訂閱服務提供商。美東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8日,庫客音樂向美國證監會公開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紐交所上市,募資額區間在5000萬-6000萬美元,股票代碼為「KUKE」,預計1月12日上市。
  • 浙江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好不好,什麼水平才能考
    近日浙江衛視《2020中國好聲音》總決賽剛剛在武漢體育中心落下帷幕,最終勇奪年度總冠軍的是一位來自浙江音樂學院流行系的同學。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國好聲音2019》的總冠軍邢晗銘也是浙江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的學生。
  • 下一個「中國流行音樂之王」在哪裡?什麼時候會出現?
    那是一篇英文文章,不過周杰倫笑稱自己只看懂最後一句話:「中國流行音樂之王」。可以看出杰倫很自信,而且這評價可以說並沒有什麼異議,因為我們知道周杰倫在華語流行音樂領域的成就,這個頭銜當之無愧。這股翻唱之風的盛行超過了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就連剛剛崛起的韓娛電子音樂,都被翻唱過來。但2001年的金曲獎改變了整個樂壇,周杰倫首張專輯《Jay》獲得最佳專輯獎項,而這種全新曲風也正式取代過去的流行風。因為除了周杰倫,還有蔡依林、SHE、五月天,孫燕姿,林俊傑等一大批歌手崛起。之前在R&B和華語音樂融合道路上探索的陶喆和王力宏也乘著這股東風達到了事業的巔峰。
  • 盤點2017年最流行的7首歌曲,網友:中國的流行音樂退步了好多
    不到一個月就過年了,在這個寒風凜冽的臘月,筆者帶著大家一起盤點下2017年最流行的七首歌曲吧,根據是酷狗熱搜的排名,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歌曲吧第一名、《我們不一樣》這首高進打造,大壯演唱的歌曲算是唱出了不一樣的兄弟情,讓無數正值畢業季的學弟學妹們聽後悲傷不已,就算不是畢業季的我們
  • 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湖南省湘潭縣中路鋪鎮石潭壩鄉菱角村長塘組,只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一個不到10戶人家的不起眼小村落,然而從這裡走出去的黎氏八兄弟,卻是為後來中國的文化、科學、音樂等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黎錦暉(1891-1967)黎錦暉,知名音樂教育學家,兒童文學家,中國近代流行音樂的奠基人,中國兒童歌舞劇的創始人,被譽為「中國流行音樂之父」。黎錦暉從小在家鄉讀書時,就接觸到了各種民間音樂,並對此有著濃厚的興趣。
  • 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流行演唱學院劉丹寧老師公開課:如何開發你的...
    近日,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流行演唱學院歐美系教師、Vocal Fusion唱法創始人劉丹寧老師,在黑匣子劇場為流行演唱學院的學子們帶來了一場以「如何開發你的嗓音」為主題的公開課。劉丹寧,中國流行聲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付林流行音樂工作室最早的三大元老之一,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歐美演唱系教師;曾任「全總文工團」歌舞團通俗男高音獨唱演員;「蒙牛酸酸乳超女訓練營」、「文化部金鐘獎4S訓練營」、 「正大國際唱片」等多家唱片公司、娛樂公司、影視公司指定聲樂指導;「新浪新秀」、「北大未名星」「水之碟」等文化公司藝人培訓專家 ;撰寫了流行聲樂教材《流行演唱分級訓練教材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流行音樂和香港流行音樂哪個更強?
    提起流行音樂,許多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港臺流行音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流行音樂方興未艾,流行樂壇人才輩出,經典歌曲頻頻湧現,以至那個時代成了流行音樂再難逾越的一個高峰,也是無數歌迷永遠難忘、無限懷念的一個時代。
  • 從廣東流行音樂低潮期到五條人大火,行業大咖怎麼看?
    論壇邀請20餘位音樂文旅領域的大咖嘉賓,帶來了3場主題演講、4個圓桌論壇、3場主題對談,探討以廣州為核心驅動力的大灣區音樂泛娛樂產業的發展前進,貢獻出不少有價值的觀察與思考。陳小奇:廣東音樂產業發展的可能性很多當天的主題演講環節,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秘書長潘燕先分享了後疫情下,廣東及大灣區演藝市場的概況。
  • 流行音樂全金榜「音樂面對面」深圳場活動
    11月14日,流行音樂全金榜「音樂面對面」空降深圳!朱興東、SING女團和丁當三組歌手共聚深圳KK ONE購物中心,與深圳歌迷一同感受音樂現場的魅力。透過這張專輯,朱興東以「音樂自述」的方式傳遞給大家他在音樂宇宙中的強大能量。這一次流行音樂全金榜「音樂面對面」的舞臺,朱興東帶來了專輯歌曲《陳先生》。旁觀自我,發現本心,朱興東感染力十足的現場表現,讓大家看到了他音樂追夢過程中的專注和堅持。
  • 一首長達7分鐘的歌:周震南的「逆流行音樂」
    這麼一個冷知識,資深的樂迷會告訴你:最早的78轉唱片,一面只能容納5分鐘,從物理上便固定了流行歌曲的創作長度。後來雖然唱片介質發展了,但考慮到一首歌曲的傳播度,尤其是在商業電臺裡方便DJ們播放的長度,一首歌3到5分鐘的規矩,這麼沿用了下來。但總有人逆流而動。
  • 中國流行音樂之王!周杰倫曬英文文章稱只看懂最後一句
    12月30日,周杰倫官網搜周杰倫周杰倫曬出一張英文文章截圖,並配文:「文章我只看的懂最後一句」,而最後一句正是在誇讚他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王」。   12月30日,周杰倫官網搜周杰倫周杰倫曬出一張英文文章截圖,並配文:「文章我只看的懂最後一句」,而最後一句正是在誇讚他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王」。
  • 劉小山:好的流行音樂,是在藝術與商業的掙扎中找到平衡
    線上卻迎來新的機遇:我國2020年在線音樂產值估計超過了140億,與此同時,在線音樂用戶超6億,疫情之下的人們,越來越願意為線上娛樂買單。Fastdata極數: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隨著2021年的到來,我國傳媒行業、尤其是音樂行業在新的一年又將何去何從,為此我們採訪了音樂人類學博士,影視音樂製作人、流行音樂專家、音樂學者:劉小山。
  • 古典看不起搖滾,搖滾看不起流行:我找到華語音樂鄙視鏈的原因
    韓國流行文化發展又晚於港臺,可以確定是2000年後,流行音樂文化軟實力主要體現,就是唱跳偶像團體。流行音樂排行結果如下:1:歐美(美國)排在絕對榜首2:日本雖然衰落但仍是亞洲第一3:韓國發展後來居上,現在處在要衰落的前夕4:中國港臺地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對於現在的華語音樂仍然影響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