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繆琴 李凌翌)昨日,2008年成都市科學技術年會暨「汶川地震與防震減災對策學術論壇」在金牛賓館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地震部門的專家、技術人員100多人齊聚成都,共同「論劍」地震災害的應對對策、成都震後的區域經濟的發展機遇。城市如何應對地震災害,將地震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成為了專家們交流、討論的熱點。今日,專家還將實地考察彭州白鹿鎮、小魚洞大橋、銀廠溝等地。
安全加分
成都十分安全以後更加美麗
「成都和龍門山地震帶,就像眼睛和眉毛的關係!」在昨日的論壇上,成都市防震減災局研究員洪時中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將成都與地震的關係詮釋得淋漓盡致。雖然汶川大地震是四川有史以來經歷的震級最強、破壞性最大、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地震,但它也為我們研究地震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海量信息。「距震中僅74公裡的成都市區經受住了8級地震的考驗,這在世界地震史上實屬罕見。」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陳光教授則表示,成都平原地質結構穩定,獨特的地質構造決定周圍地震不會對其造成大的破壞,這使得成都的安全因素大大加分。
在論壇上,專家們也一致認同一個觀點——既要看到災難也要看到美麗!洪時中告訴記者,從總體上來講,汶川大地震沒有增加成都地區特別是成都平原內部,包括成都主城區在內的地震危險性,成都地區仍然是十分安全的地區。「我們不應該對成都市的現狀產生誤解,因為,震後的成都依然美麗無限!」
經濟發展
世界聚焦蓉城震後迎來機遇
地震對成都經濟的影響,成為各路專家的熱點話題,而成都在地震之後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則成為了專家一致認同的觀點。陳光認為,成都的一、二、三產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地震的影響,這是成都現在要解決的一個危機,所謂危機就是危險加機遇,儘管經歷地震後的成都在短時間內要解決的問題千頭萬緒,但這也是成都發展的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如果運用得當,成都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
成都一直以來都是世人關注的焦點,而突如其來的地震,更是讓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蓉城,「這一個目光的交匯,事實上也給成都帶來了巨大的人氣、信息、資金、項目和政策關注。」陳光分析說,地震之後,成都實際上是災後重建的重要物資、資金和信息的集散地,這對於成都的中心樞紐作用有新的提升,抗震救災的特殊任務,也會加速一些重大項目的進展並放大其效應。「比如,成都至都江堰的快速客運鐵路預計2010年5月建成,屆時,成都至都江堰只需30分鐘行程。這就為成都和都江堰的物流和產業提供了發展機會。」
區域發展
成德綿受關注未來商機巨大
「『5·12』地震的短期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消費和投資需求下降,但這種影響只會是短期效應,成都未來仍存在巨大的商業投資機會。」在論壇上,陳光從區域經濟層面詳細闡述了汶川大地震對成都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受到與會嘉賓的關注。
在成德綿、川南、攀西、川東北、川西北五大區域中,我省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前三大區域,特別是成德綿地區。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居前三位的分別為成都市、綿陽市和德陽市,這三個市佔據了全省的81%。儘管德陽和綿陽在地震中受到較大損壞,但陳光也注意到,這也給成德綿產業帶帶來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他認為,四川應該要把握變化帶來的機遇,重視成德綿產業帶的發展,這讓成都的未來也有巨大商機。
論壇「金點子」
建議把5月12日作為國家法定的減災防災日,而在此階段的一周的時間內我們應該安排特定的應急活動,提醒全體國民增強減災防災意識。
對成都區域內幾條活動性斷裂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建議相關部門儘快開展活斷層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