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轉,新嫁娘的嫁妝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女孩子結婚應該帶什麼?在傳統觀念來看,嫁妝的豐厚與否,對於女性婚姻的際遇,有著一定的影響。是不是像福建新娘那樣掛滿金飾,才算有面子講排場?縱觀寶島歷史,臺灣女孩的嫁妝最為有趣,其中竟然大部分帶著一口鍋。
在臺灣大多數家庭的廚房裡,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總能看見大同電鍋,而許多人提到嫁妝,不約而同的也會想到大同電鍋。在臺灣,大同電鍋並不只是平日煮飯熬湯的工具,還有著「媽媽的嫁妝」等意義,從早些年起,大同電鍋就開始作為姑娘的嫁妝之一,這樣有趣的現象也反映了臺灣社會的時代演變。那麼大同電鍋是何以成為嫁妝一寶的呢?
心境的傳承
對於現代女性的敢打敢拼,在社會上巾幗不讓鬚眉,從職場回歸生活,洗手作羹湯反而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品質。廚房並不是軟禁女子精神與意志的牢籠,而是為家人創造美食的營地,更是一種美好品質的回歸。阿嬤阿媽將大同電鍋放入臺灣姑娘的嫁妝,將來這口電鍋可能接力母親對女兒的教誨,在新的生活環境中發揮功用,將臺灣女子溫柔內斂的心境以另一種形式傳承。
解放女性雙手
沒有複雜的程序,沒有多餘的按鍵,大同電鍋全憑使用便捷,操作簡單,牢牢佔據著臺灣家庭廚房神器的地位,在日式電子鍋流行的時代,仍然拿下市場90%的佔有率。因為大同電鍋便於操作,所以女性在廚房中變得輕鬆,不必在煮飯過程中手忙腳亂,也不必因為過多的煮飯程序限制自己的創造力,這本身就是對於女性的一種解放。
找尋溫暖記憶
在融入新環境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一些回憶,才能更好的前行。回想兒時,廚房中的媽媽是童年最溫暖的記憶,推開家門,看見爐灶前,蒸汽朦朧中辛勤的媽媽,大同電鍋咕嘟咕嘟的蒸煮著食物,不久,美食就端上了桌子,仿佛這樣簡單的期待就是生活的全部意義。而今天歲月流轉,情懷依舊,幼稚的女童長成了新娘,如傳承一般接過了媽媽手中的廚具,開始照顧家庭,大同電鍋依然陪伴在始終,人品角色的改變,記憶,始終還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