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追求美食的年代,任何事情都很注重形式感,仿佛只有在廚房裡明火執仗的大幹一場,才算真正的奉獻了自己對吃的熱愛。對於一個網際網路從業人員,又是一個廚藝小白,在朋友中人稱上十年新東方廚藝學校都拯救不了的手殘患者,這一年來自己因為工作繁忙而被迫成了一個頓頓下館子的懶人。
可能對於一些廚藝達人來說,電鍋並不一定能夠滿足所有人的烹飪需求,但是對我來說大部分功能和使用體驗倒是很合心意,也不想無知的安利給大家,下面對我初次使用大同電飯鍋的感受寫一篇測評報告,有圖有真相的說說我的使用體會。
實踐成品圖
作為一個用戶,我會從外觀,功能,使用,電鍋文化等方面說說我的感受。
外觀篇——廚房小白的進階利器
作為一個資深PM,對產品外觀其實很挑剔,面對自認為再牛逼的工業設計,可能更多時候我也就不屑的撇一眼,腦海升起一種不過如此的呵呵感。不過真心贊一下大同電鍋的包裝設計和外觀設計,我覺得可以打到80分以上,先上圖:
首先外包裝沒有什麼太多複雜的圖案,也沒有像很多廚房用品一樣外包裝圖片配上鮮豔的製作成品圖片,但是卻用簡要的線條勾勒出了產品形態,直觀感受還算不錯。
掀開蓋子之後,這個提手被包過在基層塑料紙盒中,其實每一層包裝都有自己的主題,比如說這一層就是有很多可實現的美食製作的一些提示,這對我們這種廚房小白算是一種信心上的刺激:可以用這個鍋輕鬆做出這麼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美食。好像一個初級使用者獲得了廚房利器。
簡介明了的產品說明書
看到這個白裡透亮,渾身散發著時尚感的大同電鍋頗感意外!因為去過幾次臺灣的關係,對於大同電鍋也有些許了解,臺灣人對於大同電鍋感情很深,但是印象中的大同電鍋都是圓胖敦厚的鄉土造型,從未有過太大改變,如今進入大陸網際網路市場,這家傳統的臺灣民族品牌並沒有因循守舊,而是大膽革新,積極進行產品升級,外觀來看,已然顛覆了傳統大同電鍋的設計,但依然保留了大同電鍋經典的圓潤造型,可謂兼收並蓄。
烤漆材質的外鍋體光滑如玉,沒有任何複雜的圖案,很特別的是外圈灰色塑料質地的把手,讓我想起了衛星周圍的光環。
下面奉獻一些細節圖給大家:
大同電鍋由內外嵌套的兩個鍋組成。值得一提的是,和大陸市場的電飯鍋不一樣的是,大同電鍋的內鍋居然也配了一個鍋蓋,可以單獨使用,對於盛放和保存食物便。
需要重點說明一下大同電鍋的衍生品設計。對於市場其他同類產品,鍋子搭配飯勺的設計最為普遍,而臺灣人的細緻和用心在這口鍋的周邊產品設計上顯露無疑。矽膠的隔熱墊非常厚實,還特別搭配了飯勺和湯勺,另外,圍裙和購物袋的品質也很不一般,冰箱貼則是可愛的大同寶寶造型(所有衍生品後文會詳細說明)。非常貼心的體驗設計,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恰到好處的擊中使用者心思,55年做一口好鍋,原來並不是一句空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