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漁船拉網,北國稻穀歸倉。市民的菜籃子是滿的,農民的錢袋子是鼓的……收穫季節,「全面小康」以一種更加活色生香的姿態,豐饒千家萬戶,浸潤百姓心田,帶著溫度與笑聲,成為「獲得感」「幸福感」的生動註腳。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對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承載著各族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的這一年,我們凝心聚力於這個溫暖的目標,未有絲毫懈怠。
我們一刻也沒有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一年,我們主動適應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更加注重轉型升級,面對經濟增速換擋胸懷定力、精準發力。這一年,改革創新紅利不斷,創業創新成為時代熱詞,「網際網路+」建起經濟科技文化「空中高速」,國企改革再下一城,「一帶一路」畫卷徐徐展開……
民之所需,政之所顧,越是困難的時候越需要關注民生。這一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速放慢。政府的「錢袋子」縮水了,但對教育、醫療、社保、文化等領域的投入力度不降反增。與此同時,中央多策並舉,使就業保持平穩增長,居民收入較快增加,社會保障繼續加強,社會救助、殘疾人保障制度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在建成全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基礎上,「網底」進一步織牢……雖然一些經濟數據短期波動,但老百姓的心還是很踏實。
我們一項也沒有落——
全面小康,涉及的領域是全面的,追求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發展。這一年,戶籍改革有了實質性推進,「居住證積分入戶」為進一步填平城鄉鴻溝,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掃除障礙;「水十條」落地,「大氣十條」「土十條」加緊制定,使建設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有了鐵腕「護法」;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等新舉措令經濟細胞活力充盈;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擴面,公開、透明的舉措更接「地氣」,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我們「一個都不能少」——
「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小康,覆蓋的人群是全面的。
這一年,扶貧開發進入攻堅期, 7000多萬貧困人口,在今後5年內實現全部脫貧,任務十分艱巨。中央對扶貧開發工作高度重視,在繼續加大扶貧投入力度的同時,找到「貧根」,對症下藥,靶向治療:打通政策梗阻,將扶貧項目審批權下放至縣;突破基礎設施瓶頸,驅趕脫貧「攔路虎」;實施營養餐計劃,不讓窮苦孩子輸在起跑線……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時間都去哪兒啦?在揮汗如雨的建設者的微笑裡,在各地各部門銳意改革的政策條文中……為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我們還要奮力揚帆,開啟新的航程。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26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