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潮汐發電。潮汐發電與普通水力發電原理類似,通過出水庫,在漲潮時將海水儲存在水庫內,以勢能的形式保存,然後,在落潮時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間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差別在於海水與河水不同,蓄積的海水落差不大,但流量較大,並且呈間歇性,從而潮汐發電的水輪機結構要適合低水頭、大流量的特點。
潮汐發電是水力發電的一種。在有條件的海灣或感潮口建築堤壩、閘門和廠房,圍成水庫,水庫水位與外海潮位之間形成一定的潮差(即工作水頭),從而可驅動水輪發電機組發電。與潮汐發電相關的技術進步極為迅速,已開發出多種將潮汐能轉變為機械能的機械設備,如螺旋槳式水輪機、軸流式水輪機、開敞環流式水輪機等,日本甚至開始利用人造衛星提供潮流信息資料。利用潮汐發電日趨成熟,已進入實用階段。
2021潮汐發電市場現狀如何 潮汐發電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潮汐發電與普通水力發電原理類似,通過出水庫,在漲潮時將海水儲存在水庫內,以勢能的形式保存,然後,在落潮時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間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
潮汐能是一種潔淨無汙染、蘊藏量豐富的可再生新能源。我國海岸線漫長曲折,蘊藏著豐富的潮汐能資源。開發和利用潮汐能,對於緩解我國能源危機具有重大意義。經過多年來對潮汐電站建設的研究和試點,不僅在技術上日趨成熟,而且在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方面也取得了很大進展。潮汐發電前景廣闊。
在全球範圍內潮汐能是海洋能中技術最成熟和利用規模最大的一種,潮汐發電在國外發展很快。歐洲各國擁有浩瀚的海洋和漫長海岸線,因而有大量、穩定、廉價的潮汐資源,在開發利用潮汐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法、加、英等國在潮汐發電的研究與開發領域保持領先優勢。
中國海岸線曲折漫長,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江蘇等省的沿海地區。中國潮汐能的開發始於20世紀50年代,經過多年來對潮汐電站建設的研究和試點,我國潮汐發電行業不僅在技術上日趨成熟,而且在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方面也取得了較大進展,已經建成一批性能良好、效益顯著的潮汐電站。
電力供應不足作為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東部沿海地區。而潮汐能具有可再生性、清潔性、可預報性等優點,在我國優化電力結構,促進能源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發展潮汐發電順應社會趨勢,有利於緩解東部沿海地區的能源短缺。潮汐電站建設可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投資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