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實時三維成像的雷射掃描立體顯微鏡

2020-11-28 OFweek維科網

當一隻實驗小鼠看到貓的圖像,它的大腦將如何運作?這條新信息在包含數千萬個神經元的神經網絡中又如何傳輸?怎樣利用光學顯微鏡窺探其中的奧秘?這是當代生命科學研究對光學顯微成像技術提出的新挑戰。

日前,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超分辨成像團隊研製成功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它可以讓我們像觀看立體電影一樣實時地觀測動態的三維微觀世界,無需光切片,無需耗時的三維圖像重構。」團隊核心成員楊延龍博士如是說。原來,傳統的光學顯微技術遇到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成像景深很小,一次只能看到樣品中薄薄的一層,無法直接看到樣品的三維分布。另一個更困難的問題是:想要模仿人類通過雙目視覺感知周圍的三維世界,就需要把貝塞爾光束沿兩個方向掃描,如果這兩個方向成像的時間延遲過大,轉瞬即逝的螢光信號就無法被準確的捕獲和定位。如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螢光顯微技術,自20世紀90年代提出後被廣泛應用於神經成像等領域,「簡單來說,傳統方法需要利用光切片原理一層一層的去掃描,要對樣品完成三維成像,通常需要數十層乃至上百層的二維圖像進行疊加重建得到。整個三維成像過程耗時至少數分鐘,速度很慢,因此無法滿足活體生物的動態三維成像。」楊延龍博士解釋說。

西安光機所超分辨成像團隊在姚保利研究員和葉彤研究員的帶領下,採用了一種拉長的聚焦雷射束——貝塞爾光束來完成掃描,通過對光束的控制,可以不做光切片,一次性的將厚的三維樣品清晰成像。西安光機所的研究人員攻克難關,設計了複雜的雷射掃描裝置,實現了對貝塞爾光束的三自由度快速掃描,可在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級進行雙視角切換。

這意味著什麼呢?通俗的說,假如一隻蜜蜂從我們前面飛過,我們需要兩隻眼睛同時看到它,大腦才能準確感知它的位置,如果左右兩隻眼睛交替睜開閉合,大腦就無法準確地判斷蜜蜂的位置。而新的技術手段在「毫秒級」的切換使得雙視角成像可在瞬間完成,從而可以實時的捕獲樣品的三維動態變化。

該技術首次實現了基於雙視角雷射掃描的實時立體顯微成像和顯示系統,其三維成像速度比傳統的逐點掃描方式提高了一到兩個數量級。也就是說,以前數分鐘到數十分鐘的成像過程,如今幾秒就可完成,該雙光子立體顯微成像系統為活體生物的三維實時成像和顯示提供了一種新的觀測工具,可用於觀測轉瞬即逝的神經信號在神經網絡中的傳遞。據了解這項研究先後在中科院「百人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從基本原理驗證,關鍵技術突破,到原理樣機完成,經歷了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集成的各個環節。

目前,課題組正在與國內外相關科研機構開展生物醫學應用的合作研究,期望儘快將該項技術應用於生物活體三維快速成像和顯示領域。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成功研製雷射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
    人民網北京2月17日電(趙竹青)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日前,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瞬態室)超分辨成像團隊研製成功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首次把基於雙目視覺的立體顯微方法和高解析度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螢光顯微技術結合在一起
  • 中科院成功研製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
    日前,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瞬態室)超分辨成像團隊研製成功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首次把基於雙目視覺的立體顯微方法和高解析度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螢光顯微技術結合在一起
  • 西安光機所成功研製雷射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
    日前,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瞬態室)超分辨成像團隊研製成功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首次把基於雙目視覺的立體顯微方法和高解析度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螢光顯微技術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對三維螢光樣品的高速立體成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16年12月刊的PLOS ONE雜誌上,並被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 雷射共焦掃描顯微鏡及其應用
    而生物醫學及材料科學的發展又對顯微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希望有更高的分辨力,而且希望能對樣品進行無損層析,進而能觀察其三維圖象。這是普通顯微鏡所不可能實現的。而基於共焦原理的雷射共焦掃描顯微鏡卻能滿足以上要求,從而使傳統的顯微鏡有了新的發展。
  • 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系統及其在細胞生物學中的應用
    摘 要 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醫學圖象分析儀器,現已廣泛應用於螢光定量測量、共焦圖象分析、三維圖象重建、活細胞動力學參數監測和胞間通訊研究等方面。其性能為普遍光學顯微鏡質的飛躍,是電子顯微鏡的一個補充。本文以美國Meridian公司的ACAS ULTIMA312為例簡要介紹了雷射掃描共聚顯微鏡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生物學應用前景。
  • BIM+三維雷射掃描,建築建模也能又快又精準
    但在BIM的實際應用中,建築工地現場實時數據與建築信息模型間的互通更新往往是個難點,存在著細部數據勘測難、精度低的問題,而三維雷射掃描技術的出現則為解決這一難點提供了高效、安全、可行的方法。關於三維雷射掃描技術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是通過高速雷射掃描測量的方法,大面積、高解析度地快速獲取物體表面各個點的坐標、反射率、顏色等信息,將實物的立體信息轉換為計算機可處理的數位訊號,由這些大量、密集的點信息可快速復建出1:1 的真彩色三維模型,為復建出被測目標的三維模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
  • ...system發布Nanoscope system NS3500三維雷射共聚焦顯微鏡新品
    NS3500三維雷射共聚焦顯微鏡NS-3500是一種精確、可靠的三維(3D)測量高速共焦雷射掃描顯微鏡(CLSM)。通過快速光學掃描模塊和信號處理算法實現實時共焦顯微圖像。在測量和檢測微觀三維結構,如半導體晶片,FPD產品,MEMS設備,玻璃基板,材料表面等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解決方案。
  • 三維成像顯微鏡可觀察活細胞
    通常,生物學家利用顯微鏡呈現的細胞二維圖像觀察其內部情況,而細胞本身是三維結構,因此二維圖像無疑會丟失部分信息。 迄今為止,人們通過對研究樣本逐層掃描,然後用計算機合成三維圖形的方法來了解物體結構。但逐層掃描過程要求被掃描對象必須在整個過程保持靜止,該局限性表明它不可能用於觀察活細胞。
  • 雷射雷達探測及三維成像技術進展,讀這一篇就知曉
    雷射雷達市場前景依然可期,下文小光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雷射雷達的原理、雷射測距及三維成像技術分類等。 什麼是雷射雷達?自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起,隨著雷射技術和探測器件的發展,雷射雷達技術應運而生。 雷射雷達是一種以雷射為發射源,可以精確、快速獲取目標三維空間信息的主動探測技術。通過將雷射掃描系統、衛星定位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的結合,雷射雷達技術可獲得目標的三維立體圖像,並具有快速、高效和精準的顯著優勢,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航空航天以及民用三維傳感等領域。
  • 三維雷射掃描測量技術及在測繪領域的應用
    LIDAR系統通過掃描裝置,沿航線採集地面點三維數據,通過特定方程解算處理成適當的影像值,生成LIDAR數據影像和地面高程模型DEM。系統可自動調節航帶寬度,使其與航攝寬度精確匹配。在不同的實地條件下,平面精度可以達到0.15 至1米,高程精度可達到10釐米,間隔可達到2-12米。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
    在普通螢光顯微鏡下,許多來自樣品中焦平面以外的螢光會使觀察到的圖像反差減小、分辨能力降低,而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相當於在螢光顯微鏡上安裝了一套雷射共焦成像系統,並以雷射為光源,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圖像的解析度。
  • 打破國外壟斷 我國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日前,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省創新研究院(濟南國科醫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功能擴展型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順利完成測試,各項指標性能達到現有商業儀器水平。目前,該儀器已開始依託山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進行對外服務,助力省內外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攻關。
  • 雷射共聚焦掃描顯微鏡技術在食品領域中的應用
    本文介紹了雷射共聚焦掃描顯微鏡的特點及原理,重點對其在食品領域中的發展和應用概況進行了綜述。該技術在研究食品的微觀組織結構及變化有獨特的優勢。  雷射共聚焦掃描顯微鏡(Laserconfo-calscanningmicroscope)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並得到廣泛應用的新技術,它是雷射、電子攝像和計算機圖像處理等現代高科技手段滲透,並與傳統的光學顯微鏡結合產生的先進的細胞分子生物學分析儀器,在生物及醫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經成為生物醫學實驗研究的必備工具。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2020-07-02 0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技術
    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技術 來源:來源網絡 2006-12-16 23:27 l 樣品要求:1.經螢光探劑標記(單標、雙標、三標)2.固定的或活的組織3.
  • 澳大利亞研製出使用條形碼雷射掃描技術的新型顯微鏡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23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製造出一臺新型顯微鏡,能夠使用條形碼雷射掃描技術拍攝活體動物血管內的血細胞和腦神經元的動態影像。   領銜研究的史蒂夫·李博士是澳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光學工程專家。
  • 古建築修復三維雷射掃描_三維掃描古建築修繕解決方案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多元化、多方位等優點,當下在古建築修繕過程中有著突出的應用價值。我國作為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有著眾多的古建築,通過這種先進的描技術,其可對古建築進行精準的測繪,並將模型在計算機予以精準的建立,為修復工作的開展提供著巨大的幫助作用。
  • 腐蝕在雷射共聚焦掃描顯微鏡眼中的璀璨形貌
    腐蝕形貌表徵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宏觀觀察、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和金相顯微鏡觀察等,這些方法容易受主觀因素影響。  雷射共聚焦掃描顯微鏡  雷射共聚焦掃描顯微鏡(LSCM)以雷射作為光源,採用共軛成像原理,沿x、y方向逐點掃描試樣表面,合成圖像切片,再移動z周,採集多層切片,形成圖像棧,將所有圖像棧的信息進行合成,形成可以測量垂直高度和表面粗糙度及輪廓的三維表面形貌圖像,是一種高敏感度與高解析度的顯微鏡技術。
  • 盤點2017年國內外那些光學及電子顯微鏡最新研究成果
    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明視野顯微鏡(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螢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微分幹涉差顯微鏡、倒置顯微鏡等;電子顯微鏡包括掃描電鏡、分析電鏡、超高壓電鏡等,它們均在生物、醫療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掃描隧道顯微鏡
    ⑹三維生成,根據掃描所得的表面型貌的二維圖象,生成直觀美麗的三維圖象。大多數的軟體中還提供很多其它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數據處理手段,最終得到自己滿意的圖象 。工作原理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簡單得出乎意料。就如同一根唱針掃過一張唱片,一根探針慢慢地通過要被分析的材料(針尖極為尖銳,僅僅由一個原子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