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石斛,為中國傳統滋陰生津的藥材,《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史應用悠久。而鐵皮石斛是石斛中的極品,學名稱為黑節草,為世界二級保護植物也瀕危物種,到清代始以安徽霍山石斛為道地。
圖1:浙江樂清石斛種植大棚
因野生資源接近枯竭,家種石斛種植面積的迅速擴大,尤其是鐵皮石斛,成了中藥材市場一顆耀眼的新星,一度佔據國內石斛70%左右的市場份額(其它為紫皮、環釵等規格)。行情最好時,普通鐵皮石斛鮮條售價都曾高達千元以上(公斤價,下同)。
但日前據天地網保山、樂清等信息站消息:保山龍陵鐵皮石斛鮮條統貨價格已跌為120元,折幹價為520元左右;紫皮石斛鮮條價格已降到70元,折幹價320元左右;而浙江樂清鐵皮石斛,鮮條價格從2015年初的300元已跌至2016的140元以下,目前又反彈至140元-160元之間。
鐵皮石斛為何出現這種低迷行情?現將調研情況匯總如下:
一、 生產發展:從區域性發展到全面鋪開
1.1 歷史發展及產區變遷
國內鐵皮石斛產業發展,先後經歷以下過程:
第一個時期:資源恢復期
上世紀80年代以前,由於過度採挖,環境破壞等因素,一度「寸草寸金」。但隨著市場關注度加強和科研力量的不斷投入,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鐵皮石斛逐步突破人工種植技術瓶頸,開始小規模人工栽培。截至到2002年時,全國鐵皮石斛種植面積已突破2500畝,雲南和浙江成為兩大主產區。佔2000畝以上,主要分布於普洱、德宏和版納,以及樂清和雁蕩山區;其它地區如安徽霍山、廣東饒平等地也有小規模引種。
第二個時期:規模擴張期
圖2:雲南龍陵石斛種植大棚
隨著石斛養生保健功效的不斷挖掘,石斛特別是鐵皮石斛的消費市場驟然擴大。特別是2010年前後,組織培養工廠化生產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解決了種苗大量繁育的難題;栽培基質的研發與集成栽培技術的應用,解決了從野生到家化栽培的技術瓶頸,加快了行業的發展與成熟。
到2012年時,我國鐵皮石斛產業從原料種植到加工生產保健產品,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浙江康恩貝、正大青春寶、天皇藥業等規模以上企業;以及雲南品斛堂、廈門塔斯曼、四川千草等眾多中小企業,也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石斛深加工及藥品、保健食品的研製工作;個人投資者更是趨之若鶩,石斛產業一片火熱。
此階段,國內石斛產業開始呈現四大特徵——消費群體多元化、銷售模式專營化、宣傳模式創新化,以及鐵皮石斛成為日常消費品。
到2013年,國內鐵皮石斛種植面積超過8萬畝,鮮斛產量達1.4萬噸。
第三個時期:生產過剩期
圖3:浙江象山的無土栽培鐵皮石斛
按2013年時的石斛銷售價格,人工栽培仍有利可圖,從而造成石斛產能繼續擴大。到2015年年底,全國鐵皮石斛種植面積可達14萬畝,雲南佔了近30%。也就意味著2015年僅鐵皮斛鮮品產量就將突破2.7萬噸,折幹品6280多噸以上。
1.2 當前國內鐵皮石斛產區分布及佔比
到2016年,由於鐵皮石斛行情連續下行,其種植積極性開始回落。但由於3-5年的採收周期存在,國內鐵皮石斛種植面積仍保持在12萬畝以上(如表1)。
表1:2016年,國內石斛主產區及種植面積
其中,雲南省仍是石斛產業第一大省,其次是浙江和安徽;其它如貴州、福建、廣西、海南等地,種植面積也有擴展。甚至北至河南、陝西等地,都有成規模種植。
圖4:2016年,國內鐵皮石斛主產區及種植面積
1.3 當前國內鐵皮石斛企業數量
據中國中藥協會石斛專業委員會數據:到2015年,石斛人工種植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秦嶺以南地區,石斛企業以南方為主,北方地區有少量企業從事石斛初加工生活和銷售業務。當時,石斛企業前3名分別雲南4145家,浙江1975家,安徽1328家;其中鐵皮石斛企業前3名為浙江1481家,福建523家,廣西418家。
表2:國內石斛企業情況(石斛專委會數據,與實際面積有出入)。
至2016年11月份,全國石斛企業9943家,其中2016年1—11月註冊1568家,吊銷103家,註銷404家。
二、 鐵皮石斛的產需情況
2.1 國內鐵皮石斛生產發展情況
圖5:2008年-2014年,國內鐵皮石斛鮮品生產規模。
從圖5-6看出,到2012年前後,國內鐵皮石斛銷售規模增速已經開始下滑,但產能增速下降並不明顯。產能增速到2013年才開始回落。
圖6:2008年-2014年,國內鐵皮石斛鮮品銷售規模。
圖7:2004年-2017年,國內鐵皮石斛商品增長圖(幹品)。
在強大的慣性下,鐵皮石斛產能到2015年達到最高峰6280噸;到2016年-2017年有所回落,但仍在4500噸上下。
2.2 國內鐵皮石斛需求發展情況
在2005年之前,石斛保健功能沒有開發之前,其年需求量常年保持在200噸左右。但隨後就快速增長,在2015年達到歷史最高峰3500噸左右。
由於鐵皮石斛增長變化,主要體現在C端養生保健方面。故價格變化與人氣因素息息相關,即相互影響最終可能呈惡性循環之勢。
圖8:2011年-2016年初,鐵皮石斛百度搜索指數
如圖7:從中藥材天地網搜索情況和百度指數看,在2011年左右,鐵皮石斛熱度平緩。直到2013年,鐵皮石斛的關注度才有了明顯的變化,2014年、2015年鐵皮石斛人氣迅速飆升。特別是節假期間,關注更是暴漲。這其中,一方面是大眾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對與保健相關藥材關注度上升; 另一方面則與企業、經營商、網店以及媒體的狂轟濫炸式宣傳推廣有直接關係。
圖9:2011年7月1日至2016年初鐵皮石斛淘寶搜索指數
與關注度相吻合的2011年至2016年初鐵皮石斛淘寶指數顯示,淘寶的搜索量是在2013年10月份左右,才有了顯著上升;並在2015年8月達到頂峰後,搜索量呈振蕩下滑態勢。但即使在臨近2016年春節的鐵皮石斛銷售旺季,人氣也並未回升,開始穩步回落。
圖10:2015年1月-2017年10月鐵皮石斛百度搜索指數。
2.3 產需維度評價
從產需維度來看,2017年預計鐵皮石斛產能仍在4400噸左右;而需求量波動較大,2015年需求最高峰期時接近3000噸。從網上平臺及搜尋引擎反饋情況看,2016年-2017年,鐵皮石斛熱度較2015年回落,並呈平滑運行態勢(如圖9),可以認為,鐵皮石斛的年需求量,應低於3000噸。
因此,與4400噸左右年產量相比——目前鐵皮石斛基本面,仍處於產大於銷態勢。
三、鐵皮石斛投資風險和生產成本
3.1鐵皮石斛投資風險高企,進入門檻高
鐵皮石斛種植環境受限,技術要求較高;同時,由於前期培育期時間較長,對企業的資金需求也比較大。具體來說,本行業壁壘主要有:
(1)技術壁壘
在培育鐵皮石斛種苗方面,如何快速組培繁育鐵皮石斛種苗,是主要的技術難點;而鐵皮石斛人工種植同樣面臨著大田移栽成活率低、生長緩慢、生長周期過長、產量低以及經濟效益差等技術難題。
(2)資金壁壘
鐵皮石斛從培育種苗到鐵皮石斛採摘的周期大約在3-5年,這就需要企業有充足的資金來支撐日常運作;另外,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從事本行業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及融資能力。
(3)人才壁壘
本行業不僅需要生態學、生理學和繁殖植物學等相關方面的專業人才;還需要具有栽培、育種等方面知識和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新的行業進入者難以在短時間內積累多個領域的專業人才,因而人才亦是重要的行業進入壁壘。
(4)渠道壁壘
石斛品種繁多,泥沙俱下,消費者在憑藉自身的專業知識無法辨別商品的質量時,就會通過品牌、網上推廣渠道來定位鐵皮石斛的品質。這就對剛進入市場的投資者,造成了無形的品牌和渠道壁壘,盲目投資風險極大。
3.2 鐵皮石斛種植成本居高不下
作為蘭科植物,鐵皮石斛種植成本極高。且一般要種植三年以上才可真正見到效益。種馴化苗,第一年基本沒收成;第二年畝產在200—300公斤之間;第三年畝產才可以到300-600公斤。五年整體產量約在1500公斤。
鐵皮石斛種植5年可以採收4次,如果技術過關的話,共可採收1500公斤以上鮮品(帶葉)。按照當前120元的銷售價格,5年時間每畝收入約在18萬元,與每畝24-26萬元以上投入成本算,顯然當前的石斛種植已入不敷出;如果種植的過程中會發生死亡的情況(新種植戶極為常見),則種植戶損失更大。
表3:鐵皮石斛種植成本表
同時,目前鐵皮石斛鮮品的市場售價差別很大,這主要與企業的市場營銷有關,也與產品質量有關。一般說來,目前大企業種植出來的產品賣得貴,小種植戶種出來的產品賣得比較便宜。造成新進入者更難生存。
3.3 關於投入與產出調研結論
(1)除部分渠道穩定的品牌企業外,多數鐵皮石斛種植戶已入不敷出,處於虧本運轉狀態(紫皮石斛由於銷路不佳,虧得更厲害)。因此,多個產地已出現種植戶和產地經營者急於轉手種植棚,或被迫轉行放棄已建成的基地。
(2)由於進入門檻高、風險大且投資周期長,故本次生產萎縮後,鐵皮石斛產業要想恢復,難度極大。
四、 產業上下遊鏈條發展情況
圖11:當前鐵皮石斛上下遊產業鏈示意圖
4.1行業的上中下遊分析
如圖10,行業的上遊一般為培育基質、菜籽餅等原材料供應商。其上遊採購相對分散,中小企業、個體戶均有可能成為其供應商。例如菜籽餅等肥料,通常都是向農戶收集購買,不存在單一大規模供應商。
行業中遊是整體產業鏈條重資產部分,承載著基地建設、投資管理、技術研發,甚至是種苗培育等多項核心工作。
下遊為消費者或鐵皮石斛加工企業,包括粗加工和深加工:粗加工可以延長儲存的時間,並且會形成特定的消費群體(一部分產品在收購後即可直接銷售,另一部分則需經過加工才能作為產品銷售);而產品通過深加工,則可以開發鐵皮石斛保健食品、藥品和功能性食品等。
2015年之前,鐵皮石斛上下遊關係中,獲利最多的是上遊種苗商和生產原料提供商,以及下遊產品開發端。到2017年時,上遊與中遊都已處於虧損狀態,特別是中遊種植基地。
4.2行業內代表性企業業績分析
表4:國內部分鐵皮石斛代表性企業營收水平
通過對部分國內鐵皮石斛企業分析,可以看出:
(1)石斛產業正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強者愈強,生存能力超過中小型投資者;而中小型基地則呈現業績下行態勢。
(2)石斛生產企業,同時開發白芨、金線蓮等同類高檔保健品,可在一定程度降低經營風險。
五、 調研總結
1.石斛產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包括大健康產業高速發展,老齡化時代來臨等利好;加上石斛已進入「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不是藥食兩用目錄),都意味著,鐵皮石斛系列產品將迎來更加廣泛的使用範圍,更廣闊的市場開發前景。
2. 市場消費盲目性較強
從搜索和關注熱度數據看,民眾對石斛產品消費盲目性非常明顯,往往會受到廣告、品牌效應導向。與近年來眾多「保健神品」類似,呈現「一陣風」非理性消費現象。
3. 消費增速受限於終端價格
與已經爛市的瑪卡相比,鐵皮石斛的人氣雖然下降,但鐵皮石斛畢竟比瑪卡歷史悠久得多,民眾接受程度也高得多,因而不可能出現像瑪卡那樣爛到溝底的行情。但由於價格傳導周期,經營者繼續炒作、硬撐等原因,鐵皮石斛零售端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從而造成整個需求量沒有顯著的增長。
4. 鐵皮石斛生產正在加速萎縮,再恢復難度大
由於石斛行情的低迷,已跌至生產成本以下,可以預計,今後兩年投資者或加速退出該領域。但由於其產品的特殊性,生產再度恢復難度較大。
5.開發石斛需求新渠道是未來方向
近年來,石斛的大眾消費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鮮條消費增長迅速。現在鐵皮石斛鮮條消費量佔鐵皮石斛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還有望進一步擴大。天貓一些店鋪鐵皮石斛鮮條月銷售量可達四百公斤左右。在生產端面臨壓力的情況下,順應鮮食潮流或將成為未來的調整方向。
包括石斛的民間觀賞兼食用渠道,亦成為民眾日益接受的新方式。
綜上所述:鐵皮石斛目前處於供大於求的階段,生產已入不敷出。投資鐵皮石斛生產需慎重,以防風險。
往期回顧:《重磅》第53期:昭通彝良天麻品牌現狀及提升路徑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