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精神活性物質,酒精不當使用現已成為一大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指出,近年來 15 歲以上人群的全球人均酒精消費總量持續增長,從 2005 年的 5.5 升純酒精量增加到 2010 年的 6.5 升。目前,全球飲酒人數約有 23 億,其中,約有 2.37 億男性和 4600 萬女性罹患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 use disorders,AUD)。
酒精不當使用可以導致諸多軀體和精神心理問題,具體包括飲酒相關的車禍、癌症、抑鬱和睡眠障礙等。2016 年法國全國藥物使用和健康調查(the 2016 National Survey on Drug Use and Health,NSDUH)發現,9% 的 12 歲至 17 歲青少年存在過去 30 天飲酒史,5% 的人有酗酒史。
不良生活事件與年輕人負性結局相關,並與年輕人的自殺結局(自殺意念和自殺未遂)存在劑量反應關係。有學者指出,晝夜節律失調或是飲酒和負性生活事件(如自殺)建立相關關係的中介因素。
急性服藥、酒精使用或依賴可對睡眠產生影響,這些影響可在撤藥或戒斷後維持一段時間,並可引發患者病情復發。目前,已有確切證據表明,晝夜節律紊亂與飲酒間存在雙向關聯。兩者相關關係主要表現在:其一,研究指出,晝夜節律紊亂可在急性飲酒期期間發生,不同的飲酒時段可對晝夜節律造成相對不同的影響。其二,晝夜節律紊亂在 AUD 病情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晚間飲酒的時段傾向與 AUD 較高的發生風險相關。
臨床觀察發現,對一些晝夜節律異常的人群,如輪班工人和青少年等,其酒精成癮易感性明顯增加。此外,現有的一些研究還在分子和遺傳水平上驗證了晝夜節律與獎賞相關節律之間的雙向聯繫。最後,持續的睡眠障礙和晝夜節律與患者病情復發間存在顯著關聯。考慮到晝夜節律紊亂與 AUD 的確切相關性,近期的一篇綜述推薦使用描記法對 AUD 患者的晝夜節律做以確切監測,必要時使用以糾正異常節律為主要靶向的治療策略。
迄今為止,暫無文獻指出酒精引起的晝夜生物節律變化的生物學理論模型。為了補充該領域理論空缺,來自法國 Lariboisière 醫院的 Meyrel 博士做了一項系統回顧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 中。研究檢索了 MEDLINE 資料庫,採用的檢索關鍵詞為:「alcohol」和「circadian」/「circadian rhythms」,對既往所有關於酒精與晝夜節律相關性的研究進行了篩選,從而寫下了這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