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大豆等利用根瘤菌,減少或不用化學氮肥,哪些肥料有助固氮?

2021-01-08 騰訊網

生物固氮是很多科學家的研究項目,在農業上,根瘤菌和豆科作物共生固氮量為四千萬噸,佔到了整個生物固氮的65%,根瘤菌和豆科作物的固氮是自然界最高效率固氮系統,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已通過豆科作物根瘤菌固氮,已實現少用化學氮肥或幾乎不用。

根瘤菌是參與豆科作物固氮的一大類細菌,在合適條件下,根瘤菌會誘導作物產生「根瘤」來固氮,並形成具有固氮能力的類菌體,類菌體固定的氮供給豆科作物來生產蛋白質等有機養分。

如何施肥才能讓根瘤菌更好生長呢?

磷鉀肥

磷鉀肥促進根瘤的形成,在花期和成熟期,氮肥對於根瘤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早期適量氮肥有助於根瘤形成,所以一般豆莢期後要控制氮肥施用,磷鉀肥可以使用食品級磷酸二氫鉀磷鉀源庫等。

鉬肥

鉬是豆科類作物例如大豆花生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作用在於促進大豆根瘤形成,促進根瘤生長和提高固氮能力以及光合作用能力,同時還能促進根系吸收能力,鉬附可以使用糖醇螯合的鉬源庫。

硼肥

硼不僅是促進開花結果的重要微量元素,也是促進豆科作物根系生長發育重要元素,根系發達有利於根瘤著生,增強固氮能力,硼肥不建議用硼砂,可以用冷水速溶快速補硼的硼源庫。

對於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可以使用以下方案:

苗期噴施硼和鉬肥:一般可以使用硼源庫20克+鉬源庫20毫升兌水40斤噴施一畝地。

花期(可以是初花期:硼源庫20克+鉬源庫20毫升+磷鉀源庫50克兌水40斤噴施一畝地。

結莢期:鉬源庫20毫升+磷鉀源庫50-100克兌水40斤噴施一畝地。

或者全部使用統一配方:硼源庫20克+鉬源庫20毫升+磷鉀源庫50-100克兌水40斤噴施一畝地,只要在葉色偏黃情況下,才建議加入適當的尿素等一起噴施。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共生固氮:根瘤菌的「精準扶貧」
    與會專家表示,精準選育優良根瘤菌、在氮素相對貧瘠的土壤中使用好根瘤菌菌劑,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共生固氮效果,實現根瘤菌對大豆氮素需求的「精準扶貧」。 根瘤:生產天然氮肥 過去幾十年,農業越發達,過量施用化學氮肥的問題也越嚴重。生物固氮和化學氮肥同樣是轉化大氣中的氮氣(N2)成氨,卻沒有化學氮肥合成與應用過程中的那些副作用。
  • 根瘤菌的減「肥」行動
    陳文新認為,根瘤菌生物固氮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技術途徑,「接種與豆類作物品種相匹配且適應種植土壤的根瘤菌,廣泛開展豆類與其他作物間套輪作,可大幅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並可減少病蟲害,獲得優質高產。」然而,利用根瘤菌固氮這一天然手段實現減「肥」目標,不僅尚未得到學界和政府足夠的重視,我國的農業實踐也已經基本放棄了根瘤菌固氮這一傳承千年的傳統。
  • 發展生物固氮產業勢在必行
    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是自然界中最強的生物固氮體系。大豆從根瘤菌劑中得到氮素營養可佔總氮素營養的30%~60%。其原理是從某種豆科作物根系提取根瘤菌,製成與該作物對應的根瘤菌劑,在作物播種前用它拌種,可有效地與這種作物共生固氮,將空氣中的游離氮轉化為氨態氮,從而不施或大量減少化學氮肥的用量,還可培肥地力、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 根瘤菌的減「肥」行動—新聞—科學網
    陳文新認為,根瘤菌生物固氮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技術途徑,「接種與豆類作物品種相匹配且適應種植土壤的根瘤菌,廣泛開展豆類與其他作物間套輪作,可大幅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並可減少病蟲害,獲得優質高產。」 然而,利用根瘤菌固氮這一天然手段實現減「肥」目標,不僅尚未得到學界和政府足夠的重視,我國的農業實踐也已經基本放棄了根瘤菌固氮這一傳承千年的傳統。所幸的是,還有一批科學家在堅持著。
  • 上海科學家揭開生物固氮的世紀謎題,化學氮肥或將被取代
    肥料是農業增產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有機肥和大量使用的、化工廠合成的無機化肥。在各種化肥中,氮肥佔了相當大比重。國家統計局官網顯示,2019年,中國農用氮肥施用折純量達1930.21萬噸。這些在工廠裡化學合成的氮肥,生產過程耗資巨大,對環境造成汙染,在利用過程大量流失或揮發。
  •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媒體農大 根瘤菌的減「肥」行動
    陳文新認為,根瘤菌生物固氮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技術途徑,「接種與豆類作物品種相匹配且適應種植土壤的根瘤菌,廣泛開展豆類與其他作物間套輪作,可大幅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並可減少病蟲害,獲得優質高產。」然而,利用根瘤菌固氮這一天然手段實現減「肥」目標,不僅尚未得到學界和政府足夠的重視,我國的農業實踐也已經基本放棄了根瘤菌固氮這一傳承千年的傳統。所幸的是,還有一批科學家在堅持著。
  • 豆科植物與「氮肥工人」根瘤菌
    我們仔細觀察大豆或其它豆科植物的根,能發現上面長著許多小疙瘩,在這些被稱作根瘤的小疙瘩裡,有許多專門製造氮肥的「工人」——根瘤菌
  • 我國科學家Nature揭開生物固氮的世紀謎題,化學氮肥或將被取代
    根瘤  肥料是農業增產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有機肥和大量使用的、化工廠合成的無機化肥。在各種化肥中,氮肥佔了相當大比重。  國家統計局官網顯示,2019年,中國農用氮肥施用折純量達1930.21萬噸。這些在工廠裡化學合成的氮肥,生產過程耗資巨大,對環境造成汙染,在利用過程大量流失或揮發。  但實際上,一些生物會自己生產氮肥,自然界也存在「自我施肥」(自己給自己施肥)的植物,它們自建「化肥廠」。比如大豆等豆科植物,它們和細菌互利共生固氮,自施氮肥,除了「自給自足」,還有「盈餘」。
  • 根瘤菌菌劑肥料登記,需要檢測哪些指標?
    根瘤菌菌劑主要是豆科作物、綠肥種植的微生物菌劑。隨著微生物肥料低成本、汙染少、增產好等特性的普及,各種根瘤菌菌劑肥料也就相繼被開發出來。新產品出來以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自然去政府備案審批,獲得肥料登記證明。拜恩檢測作為肥料登記第三方檢測機構,一直致力於幫助企業完成相關肥料登記檢測服務。
  • 專家建議:從源頭控制化學氮肥汙染環境
    除合理施用化肥以及無機、有機肥配合施用外,一個更重要的途徑是充分發揮豆科作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作用。這是一個既不消耗礦質能源且環境友好,又能減少化學氮肥用量並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徑。     國內外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體系的利用現狀      目前,國際上豆類種植最多的為大豆和苜蓿。
  • 生物固氮有新突破!化學氮肥要被取代了?
    農業生產通過大量使用氮肥來提高作物產量,容易造成生態環境汙染。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12月10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通過發現控制豆科植物根瘤共生固氮的關鍵分子模塊,為今後減少農作物對氮肥的依賴,實現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 謠言:大豆自己能固氮,種植時不需要再施氮肥
    有農戶說既然大豆自己能固氮,種植時就不需要氮肥了。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大豆在幼苗期的固氮作用並不會太強,加上缺鉬等因素,大豆的固氮功能根本高效運轉起來,所以完全靠大豆自己固氮是不現實的。缺鉬會導致大豆固氮系統「罷工」鉬是大豆必須微量元素,缺鉬直接影響根瘤固氮以及蛋白質合成,鉬促進大豆根系發達,影響根瘤菌數量,從而從根本上促進大豆的氮代謝過程,根瘤菌數量決定這固氮成效,可以說大豆缺鉬,將嚴重影響大豆產量。
  • 迷人的「根瘤菌」姑娘
    在形形色色的固氮菌中,名聲最大的要數根瘤菌了。說起根瘤菌,這位平常生活在土壤中,以動植物殘體為養料,自由自在地過著「腐生生活」的「姑娘」,能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一種球狀小瘤,可固定大氣中游離的氮氣,供植物利用。農業上利用根瘤菌拌種,可提高作物的產量,如大豆根瘤菌。
  • 固氮微生物肥料的農業應用
    需要說明的是,園褐固氮菌的菌體形態多變,幼齡時菌體為杆狀,細胞單獨存在或兩個聯接呈」8」字形,老齡細胞縮短,呈橢圓形或圓形。不同的園褐固氮菌菌株固氮作用存在明顯差異,低的菌株利用1克葡萄糖僅能固定氮素5毫克,最高的可達20毫克。
  • 中科院團隊破解豆科植物「固氮」奧秘,或將減少氮肥汙染
    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數百年來,針對豆科植物的研究進展緩慢。早在17世紀,科學家們就發現豆科植物具有根瘤結構;1843年,科學家們又發現豆科植物有個重要功能是可以固氮,而氮元素又是植物生長的關鍵元素;1888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把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
  • 中科院團隊破解豆科植物「固氮」秘笈,或將減少氮肥汙染
    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中,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合適的固氮環境及生長所必須的碳水化合物;作為回報,根瘤菌將氮氣轉變成含氮化合物,滿足豆科植物對氮元素的需求。另外,固定的氮素也會釋放到土壤中,被其他植物利用。有趣的是,能夠與固氮細菌進行共生固氮的物種只分布於豆目、薔薇目、葫蘆目和殼鬥目中,其中以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較多。如果研究清楚「豆科植物為什麼能固氮」的原理,那麼就有望把這種原理通過人工作用在其他植物上。在現實生活中,豆科植物的生長比其他植物要好得多,也很少需要在農業生產中使用氮肥;但其他作物,則需要大量使用氮肥來提高產量。
  • 大豆根瘤菌遺傳多樣性研究獲進展
    大豆是具有共生固氮功能的作物,其固氮效率的高低取決於土壤中根瘤菌的豐度、以及根瘤菌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 根瘤菌劑的種類及利弊(中國農大隋新華連載5)
    國際上有些國家已經實現了種植豆科不施用化學氮肥,而主要依賴根瘤菌的生物固氮作用產生的生物氮肥。比如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種植,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豆科牧草種植,接種根瘤菌劑而不施用化學氮肥已經成為基本農事措施。
  • 【科技日報】百年難題終破解 豆科植物化氮氣為氮肥原來靠它
    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中,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合適的固氮環境及生長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作為回報,根瘤菌將氮氣轉變成含氮化合物,滿足豆科植物對氮元素的需求。另外,固定的氮元素也會釋放到土壤中,被其他植物利用。有趣的是,能夠與固氮細菌進行共生固氮的物種只分布於豆目、薔薇目、葫蘆目和殼鬥目中,其中以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較多。
  • 百年難題終破解 豆科植物化氮氣為氮肥原來靠它
    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中,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合適的固氮環境及生長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作為回報,根瘤菌將氮氣轉變成含氮化合物,滿足豆科植物對氮元素的需求。另外,固定的氮元素也會釋放到土壤中,被其他植物利用。有趣的是,能夠與固氮細菌進行共生固氮的物種只分布於豆目、薔薇目、葫蘆目和殼鬥目中,其中以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