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連接結構如指紋一樣獨一無二

2020-11-22 環球網

科技日報華盛頓11月16日電 (記者劉海英)眾所周知,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作為個人的身份識別標記。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15日發布新聞公告稱,該校領導的研究團隊使用一種新的成像技術,證實了每個人的大腦連接結構與指紋一樣,也是獨一無二的,而且這種特異性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研究團隊在《科學公共圖書館·計算生物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對人腦連接結構特異性的理解將有助於人腦功能及相關疾病的研究。

該團隊使用非侵入性的磁共振彌散成像技術,對699人大腦白質通路的逐點連接狀況(即所謂的本地連接,與各腦區之間的連接相對應)進行了測量。結果顯示,人腦本地連接結構具有高度特異性,每個人的連接結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以如指紋一樣被看作是一個人的身份標記。為測試這種特異性,研究團隊進行了17000多次識別試驗,分辨兩個連接結構是否屬於同一人,其準確率近乎百分之百。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即使是同卵雙胞胎,他們的大腦連接模式也只有12%的相似性,而且隨著時間推移,連接模式會逐漸改變,越來越具有特異性,平均變化速率達到每100天改變13%。

研究人員表示,許多科學家認為人的大腦連接模式是獨一無二的,而此次他們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新研究表明,人腦連接結構的特異性會隨時間推移而變化,這意味著一個人的許多生活經歷,包括一些疾病、環境因素等,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到大腦連接模式上。因此,對大腦連接結構特異性的理解將有助於研究遺傳、環境因素以及個人經歷對大腦的影響,它會是一種潛在的醫學生物標記,為研究人類大腦的功能和一些腦疾病打開一扇門。

相關焦點

  • 北師大賀永團隊PNAS刊文,揭示人腦有氧糖酵解代謝的結構連接基礎
    人腦作為複雜網絡,腦區之間要實現連接功能,需要葡萄糖代謝提供能量支持。近日由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賀永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PNAS雜誌在線發表論文,探索了人腦有氧糖酵解代謝的結構連接基礎。該研究對於闡釋人腦代謝與腦連接組關係有重要價值。
  • 研究稱人體呼出氣體像指紋般獨一無二 可診斷疾病
    每個人在進行呼吸時所呼出的化合物和人類的指紋一樣獨一無二,所以醫生可以根據這些化合物來診斷疾病。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4月4日的報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每個人在呼吸時呼出的化合物和人類的指紋一樣獨一無二,醫生甚至可以根據這些化合物來診斷疾病(如癌症)。
  • 為啥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樹葉?和指紋開鎖一樣,這種機率太小了
    我們現在開啟手機使用的大都是指紋識別,一個人的指紋對我們全人類來說基本就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它一旦被輸入一部手機中並默認為開啟密碼,那麼它就可以開啟專屬於自己的這部手機。再想一想我們的指紋不過只是一些紋路,即便如此,科學家說指紋重複的機率只有150億分之一。
  • 地球上的人類,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嗎,獨特性表現在哪裡?
    但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嗎?隨著生命科學對人體認識的不斷深入,人類個體的獨特性越來越被揭示出來。那麼,人類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哪裡呢?與臉部相比,指紋似乎更可靠,而且其形狀更能顯示出一個人的獨特性,因此指紋被用來識別一個人。
  • 宇宙結構與人腦到底有多相似?
    (如星系團、超星系團或絲狀結構),延伸出數億光年,這些結構和附近被稱作宇宙空洞的巨大虛無空間之間的邊界是極其複雜的。但令人震驚的是,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大腦的驚人複雜性,甚至絲毫不遜於跨幅達數億光年的宇宙結構。兩個人的研究甚至表明:雖然驅動宇宙結構和人腦的機制大不相同,但二者之間的複雜程度和自組織性竟然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
  • 獨一無二的「人體身份證」 可區分全球70億人
    人體上有幾種獨特的「身份證」,可將每個人區分開世界上找不到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耳朵每個人的耳朵大小和形狀都不一樣。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法醫科學家就利用嫌疑犯的耳朵測量數據與犯罪現場留下的印記進行比對。目前已有研究者用3D掃描技術建立了耳朵的精細模型,還有新的方法可以提取耳朵的獨特幾何特徵。
  • 讓人腦連接電腦,有些問題應未雨綢繆
    2020-09-11 05:59:01 來源:科技日報腦機接口正從科幻走向現實讓人腦連接電腦,有些問題應未雨綢繆像人類一樣思考一直是人工智慧不斷追尋的目標。目前,儘管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但其與人類思維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對於人腦的認知始終影響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如何了解和模擬人腦已成為迫切需求。本期兩篇文章所涉及的研究——腦機接口和類腦計算機為我們帶來了這方面的前沿信息。——編者打開人類的頭顱,植入電子晶片,讀取腦電波,獲取海量知識,這種科幻電影中的橋段正在逼近現實。
  • 滄海與一粟的相遇:科學家發現人腦與宇宙存在結構相似性
    而在更早的研究裡,有研究人員利用大型計算機模擬了宇宙的生長演變,在模擬進行了一段時間後,他們驚訝地發現,宇宙生長出來的結構竟然和人腦十分相似。我們可以看到,人腦中的神經元總數與可觀測宇宙中的星係數目大致相同。而兩者也具有類似的構建形式,都是由「節點—細絲」形式連接而成的網絡結構。節點之間的信息和能量流僅佔每個系統質量和能量含量的25%左右。人腦和宇宙在組成成分上也有接近之處。
  • 每個人指紋都不一樣,這到底是為什麼?看完解開多年疑惑
    我們知道,警察可以通過指紋鎖定嫌疑犯,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其實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沒有任何人的指紋,會跟你的一模一樣,這是為什麼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白指紋是怎麼形成的。其實,在胚胎發育早期,指紋就開始形成了。
  • 雙胞胎指紋一樣嗎?
    由於他們和普通兄弟姐妹的DNA相同,所以在異卵雙胞胎中可能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異卵雙胞胎的指紋是不一樣的。同卵雙胞胎是一個精子與一個卵子結合產生的一個受精卵,這個受精卵一分為二,形成兩個胚胎,因而同卵雙胞胎具有完全相同的DNA。如果同卵雙胞胎在犯罪現場留下DNA,那麼犯罪實驗室將無法通過DNA將雙胞胎區分開。
  • 前沿 美國人腦連接組項目(HCP)最新進展:全新腦掃描技術可進行身份鑑定
    而且該掃描儀實現了影片《少數派報告》裡展示的技術,掃描出的個人腦部活動和指紋一樣,具有唯一性,可用來鑑定個人身份,精確率達到 99%。圖片來源:Anastasia Yendiki 和 Viviana Siless/哈佛大學/MGH七年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決定繪製出人類大腦中所有的神經連接圖。
  • 人腦細胞能像微型計算機一樣工作,人類神經元關鍵結構差異被揭示
    人腦中,數以千計的神經元間電信號交替傳送不斷,而長短不一的樹突(神經元胞體延伸)在神經元信息整合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由此我們的大腦細胞才能正常反應運作。 而這次,MIT 的神經學家們從珍貴的人腦組織樣本中發現,人類樹突的電生理性質與其他生物種類存在差異。
  • 宇宙結構與人腦到底有多相似?科學家對比後,直呼宇宙不可思議
    (如星系團、超星系團或絲狀結構),延伸出數億光年,這些結構和附近被稱作宇宙空洞的巨大虛無空間之間的邊界是極其複雜的。兩個人的研究甚至表明:雖然驅動宇宙結構和人腦的機制大不相同,但二者之間的複雜程度和自組織性竟然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
  • 人腦結構竟然與宇宙驚人的相似
    老鼠的大腦是由大量的相互連接的神經元組成的,而早期的宇宙呢?星系之間也是相互連接的。從兩張照片上來看,我們幾乎無法分辨出兩者的不同。科學家試著將對比圖片換成人腦,與宇宙做了對比,結果發現,宇宙的結構和人腦的結構也極為相似。這就讓很多人開始懷疑了,宇宙與大腦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 為什麼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科學家解釋:或許與它有關!
    我們可以市面上大部分的是能手機都是支持指紋解鎖的,由於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才能夠保證我們的隱私安全。曾經我國開展過全民的指紋信息採集活動,把每個人的信息收集起來,保存在檔案系統裡。對於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分子是有積極作用的。有人會納悶,全世界70億人口,都能保證每個人的指紋是不同的嗎?
  • 考拉的指紋跟人類的指紋幾乎一模一樣
    高冷知識鋪 【考拉的指紋跟人類的指紋幾乎一模一樣 】指紋這種東西在自然界中其實是不常見的,一般只有人類以及與人類親緣關係接近的黑猩猩、大猩猩等靈長類動物才具備。但有一種非靈長類動物,不僅擁有指紋,而且其指紋與人類指紋幾乎一模一樣,甚至用高解析度的顯微鏡都難以分辨。這種動物就是樹袋熊,俗稱考拉。
  • 人腦與電腦連接!3D列印大腦晶片 科幻電影將成現實?
    將人腦與電腦連接起來,通常是科幻電影裡面的場景,但是現在,英國謝菲爾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和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合作研究的3D列印大腦晶片,讓人腦與電腦連接成為可能。
  • 研究表明大腦像人的「功能性指紋」 或能預測神經與精神疾病
    大腦各區域之間的物理聯繫,統稱為「連接體」,是區分人類與其他物種認知能力的一部分。但它們也把我們彼此區分開來。目前,科學家們正將神經影像學方法與機器學習相結合,以了解個體間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共性和差異,目的是預測特定的大腦如何因遺傳和環境影響而隨時間改變。
  • 人腦相當於多大的內存?科學研究發現,人腦記憶存儲潛力巨大
    人腦的記憶存儲容量有多大?這是一個老話題了。根據此前的研究,有科學家認為人腦的存儲容量大約為1TB,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應該有100TB。人腦雖然不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但卻是最發達的。研究發現,人腦大約包含了860億個神經細胞,其中大腦皮層就佔了140億個神經細胞。神經細胞又叫做神經元,它是神經系統最基本的功能和結構單位。這些神經元就像計算機中的門電路,是基本的邏輯單元,它們複雜的連接在一起,而且是大規模串並聯,最終和神經膠質細胞一起構成人腦這一複雜的中樞神經系統。
  • 人腦相當於多大的內存?科學研究發現,人腦記憶存儲潛力巨大
    根據此前的研究,有科學家認為人腦的存儲容量大約為1TB,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應該有100TB。 人腦雖然不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但卻是最發達的。在所有哺乳動物中,人腦佔身體的比例最大。人腦雖然只佔了身體重量的2%,卻消耗著20%的能量。在人類的進化史中,人類的腦容量一直在增加,現在已經接近1500毫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