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八一七路、古田路、會展片區、東二環路
等地陸續出現了一些顏值頗高的新路牌
有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很多市民就好奇了,這些新的路牌與以往的有什麼不同?
日前,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走進《黨風政風熱線》直播間,由副局長張帆帶隊,在線和市民溝通、交流,並回答了市民的疑問。
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益涵
我市人行標識牌的建設已基本完工,在75條道路上新上崗了約730面。除了市民熟知的城市中心區主次幹道之外,煙臺山、東二環、會展片區等重點片區也都已覆蓋。和傳統路牌相比,新的路牌指引精準、布局科學、高效便捷、美觀大方。
這些人行標誌牌上究竟藏著什麼秘密呢?
1、人行標識藏著福州古建築元素
人行標識要滿足易讀、易識別、具有福州特色、造型簡潔大方、適應福州氣候特點、便於後期維護等原則。當人們漫步福州時,人行標識要滿足人在空間中的信息需求,最終上崗的造型設計符合各項要求。新的人行標識牌是簡潔的長方形。最上方有一抹鮮亮的紅色和一個行走的白色小人,還有一個取自馬鞍牆頂部線條的符號。馬鞍牆是福州古建築的標誌性元素。三者融合體現了漫步福州的主題。其下為白色的路牌指示信息,恰似福州古建築的白色山牆。標識底部為深灰色,採用花崗石材質,對應了福州古建築的下鹼牆。人行標識牌的骨架結構是極簡風格。外框採用不鏽鋼板製作,再進行噴砂腐刻和陽極氧化,製造出仿古的歷史感。底部的花崗石進行了鏤空處理,適用於抵禦颱風、雨水。
2、8分鐘地圖鼓勵綠色出行
人行標識牌由上到下,分為五格,實現了標識信息分層處理。第一層是漫步福州的視覺信息,第二層是定向信息,第三層是指引信息,第四層查找地圖,第五層承重底座。信息排列是根據人們的瀏覽順序決定的。遠處識別街道名稱,近處快速瀏覽周邊道路指向,走到標識跟前可深入查看詳細地圖。信息兼有英文介紹,彰顯了包容性。此外,每個信息面板都可以單獨拆卸,便於後期維護。8分鐘地圖是根據福州人群、信息需求等元素繪製的,突出了福州的名城風貌特色、現代化城市美景、古城歷史文化底蘊等信息,讓市民和遊客更加簡單易懂地尋找到目的地的路線。
3、3款人行標識覆蓋城區
人行標識牌的側面增加了e福州客戶端二維碼、福州大數據委二維碼、便民服務熱線等內容,人性化地提供便民信息。標識牌上的編號則用於確定標識所在位置,當有市民尋求幫助的時候,可以根據編號快速查找到市民的位置。此次上崗的人行標識牌共有3款,將逐步覆蓋城區,分別是城市主幹道標識、城市次幹道標識和單立杆多向指示標識。
鄭先生:今年以來,我看人行道上多了很多指引路牌,感覺挺有用的,我想問下個路牌有沒包含地鐵、萬達、泰禾這些商場等信息?
嘉賓:我們的標識系統是包含地鐵、重要商圈等信息的。今年來,我們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對城市標識引導系統進行完善,該項工作裡就包含您提的指引路牌,也就是我們的人行標識系統。人行標識系統是專門為人、自行車等慢行交通服務的,設置在人行道,供外地遊客、本地居民等人群使用,當行人走到路口不知方向時可以查看我們的標識系統。
陳先生:標識系統上的指向信息可以加小區信息嗎?
嘉賓:您好,感謝您的提問。標識系統有包含指引信息模塊和地圖模塊,福州小區多、信息量較大,沒辦法全部往標識牌上加,我們有在三類標識牌的地圖中增加小區信息,行人可以通過地圖找到小區信息。
李先生:之前看新聞報導,有說路上的人行標識可以亮燈,我想問什麼時候可以亮燈,晚上亮燈效果如何?
嘉賓:標識系統設計上是有亮燈功能的,這樣可以在晚上為行人提供指引,目前四城區的標識系統已經由福州市路燈所在做接電工作,預計年底可以全部實現標識通電,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十四五」期間,福州市國土空間如何規劃,重點發展區域在哪?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嘉賓們也一一進行了解答。
2021年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什麼?
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盧俊傑:
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去年以來,福州市在充分吸收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雙試點」經驗成果的基礎上,不等不靠、先行先試,有序推進《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 年)》編制工作,並形成了階段性成果。
《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 年)》是福州未來15年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是城市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是福州開展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
《規劃》圍繞福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上位規劃要求,以福州擔當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排頭兵為目標,突出海西中心城市和福建省會的引領示範作用,建設東南沿海生態文明高地、海絲國際門戶和創新開放新高地,構建「東進南下、沿江向海、山海協同」的全域空間新格局,實現全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加安全。
本次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福州城市發展總體格局是什麼?
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盧俊傑 :
《規劃》按照閩東北協同發展區、福州都市圈建設戰略部署,落實「多區疊加」建設要求,以自然地理格局為基礎,構建「一主一副、兩軸兩翼一區」的開放式、網絡化、集約型、生態化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其中,一主即閩江主城,突出省會政治、文化、金融等功能,持續增強福州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綜合服務功能;一副即濱海新城,重點建設濱海CBD、大數據產業創新片區、空港海港片區等,打造國際一流的現代化新城、海西技術創新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雙軸指沿江發展軸和濱海發展軸;兩翼指北部的羅源灣以及南部的江陰灣、福清灣;一區指西部山地生態涵養區。
《規劃》將福州城市性質定義為福建省省會、海峽兩岸交流合作中心、海上絲綢之路樞紐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濱江濱海現代化國際城市;發展願景為生態文明之城、海絲魅力之都、人文有福之州。
近年來,我市出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營商環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我們也了解到,建設項目在前期找地和如何落地方面,還存在多方面問題,影響了項目快速落地建設。為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化被動為主動,改多頭為統籌,變繁瑣為便捷,從「項目等地」轉變為「地等項目」,制定了《重要項目用地服務保障機制》。
《機制》裡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劉豫 :
重要項目用地服務保障機制的核心主要是「三個硬體」和「三個軟體」。三個硬體分別是建立一個項目儲備庫,成立一個用地服務中心,組建一個統籌領導小組;三個軟體分別是部門聯合會商、政府快速決策、專班全程服務。
《重要項目用地服務保障機制》內容主要歸結為以下六個具體的工作機制:1.用地儲備機制;2.收集報送機制;3.聯席會商機制;4.快速決策機制;5.跟蹤服務機制;6.督查考核機制。通過上面6個具體的工作機制可以有效做好企業服務,促進項目快速落地。
福州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8年6月起,福州市以「尋找老城記憶、傳承歷史文化、展示古城風韻、塑造福州特色」為目標,先後在各縣(市)區打造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及51條傳統老街巷。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及51條傳統老街巷已於2020年春節前集中亮相,開展迎新春活動,獲得了廣大市民的好評。在2020年,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擴大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規模,將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增加至17個。在2021年我們福州歷史文化街區將會迎來怎樣的變化?
如何選定要修復的傳統老街巷
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晶:
懷著對歷史的敬畏,我們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工作方針,梳理盤活福州傳統老街巷存量,慎重地抓好項目選址。選址上我們按照「片區選點、串點成線、成片織補」的原則,通過街巷暢通、網絡織補、文化植入,做到「三個結合」,整體提升片區品質。一是與老舊小區整治提升相結合,倡導社區微治理;二是與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相結合,彰顯文化魅力;三是與街旁遊園等公共休閒空間建設相結合,方便市民活動。採用「兩條腿走路」的工作方法,對全市12個縣(市)區進行摸排走訪,逐一研究項目選址、與屬地政府共同研究甄選具體項目。
如何整治鼓樓的老街巷
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晶 :
2019年,鼓樓區提升改造了7個片區,2020年提升改造4個片區,至此,鼓樓區基本完成古城核心區傳統老街巷的保護整治工作。我們以功能為先導,以補短板為抓手,深入挖掘文化,精準提升景觀,利用捲地毯式的工作方法,系統集成,到邊到角。最終達到為市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重塑街巷格局,延續城市歷史人文脈絡,保護城市街巷遺產要素的目的。
點擊播放 GIF 0.0M
《黨風政風熱線》由中共福州市委組織部主辦,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管委會、福州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全媒體節目。
《黨風政風熱線》節目是創辦13年、榮獲「福建新聞名專欄」稱號的福州廣播電視臺FM94.4新聞廣播《政風行風熱線》節目的全新升級版。該檔節目立足提升新時代福州城市基層黨建質量,契合福州市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定位,以「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作為主線,藉助多媒體傳播平臺進行全媒體播出,讓市直各相關單位可以多渠道、多形式和廣大黨員群眾進行直接交流,為黨員群眾解答黨務、工青婦事務、民生辦件、審批服務政策等相關事宜。
《黨風政風熱線》節目上線版於每周二、四上午8點30分至9點30分在FM94.4福州新聞廣播播出。同時,「福州新聞廣播」微信公眾號視頻直播。廣大市民、網友可通過熱線電話88001234或「福州新聞廣播」微信公眾號與上線單位進行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