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11月30日,省司法廳副廳長張亦軍、副廳長張武林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走進省《政風熱線》直播間,全省13個設區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同步在線,實時回應群眾訴求。
有網友諮詢,委託家人搖號購房需要公證,但因疫情無法回國該如何辦理公證。「可以通過遠程視頻辦證服務系統來解決。」張亦軍說,為解決這部分當事人的困難,省司法廳組織開發了江蘇省遠程視頻辦證平臺,這位身在國外的網友只要登錄平臺,登記註冊後和公證人員預約溝通,按照要求提交相關材料,用手機視頻完成確認程序,就能像到現場一樣完成辦證手續。
「不見面」還可辦理很多業務。如今,涉及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處分財產的委託,包括其他人員之間不涉及處分財產的委託,以及不涉及轉移或放棄權利的聲明、籤名等公證事項,都可以用「不見面」的方式在平臺辦理。張亦軍介紹,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推出了「一攬子」便民服務舉措。目前,全省兩萬多個村、社區配備了專業法律顧問,建設了標準化的人民調解社區工作室,培訓了100個家事類社區調解員,法律援助覆蓋人群超過8萬人次。全省司法系統還推出了公共法律服務進網格、進家庭、進鄉村、進項目、進園區活動,努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今年6月,南通於女士的父親因車禍受傷,對方負全責。近期,於女士卻接到自稱律師事務所銷售人員的電話,稱其可以通過代理運作,評定傷殘等級,獲得較高傷殘補償費用。「這種律師銷售是不可信的。」省司法廳律師工作處處長曹揚文指出,律師通過誘導來承攬業務是違反規定的,一經查實,設區市司法局可對其給予警告、罰款或者沒收所得等處罰。
有網友諮詢,過世老人銀行卡裡的錢,是否必須公證才能取出?省司法廳公證管理處處長翟潔君回應,要不要公證取決於銀行。銀行基於為儲戶保密的原則,一般來說不會把儲戶的錢透露給非存款人,這時選擇到公證處辦理繼承公證,可以順利查詢和取出老人的存款。
一位南京市民詢問,老人臨終前立了兩份遺囑,一份是公證遺囑,一份是手寫遺囑,到底哪份有效?翟潔君回應,目前根據繼承法規定,所有遺囑按照先後順序,後面的取代前面的;如果有公證遺囑的話,公證遺囑的效力優先,「繼承法明確規定代書、口述、列印的遺囑不可以撤銷或者修改公證遺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明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後,關於遺囑的規定增加了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同時刪除了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儘管所有的遺囑效力一樣,但在發生糾紛後,特別是在訴訟中,公證遺囑將具有更高的證明力——公證法和民事訴訟法都規定,經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除非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證明。
一位南京市民反映,他家是低保戶,需要法律援助服務,但社區幫忙申請後,律師給他打了個電話就沒了消息。遇到這樣的律師該怎麼辦?
「把聯繫方式留給我們,核實後為當事人指派新的律師。」省司法廳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蘆學林現場回應,如果情況屬實,這是為其服務的律師沒有盡責,會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處理。「法律援助雖然是免費的,但質量絕對是有保障的。」蘆學林強調,低保戶是司法部門法律援助的重點群體,法律服務質量也是司法部門關注的重點,律師在工作中懈怠或者不作為,當事人可以向當地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投訴,司法部門會進行相應的處理。
「今天現場以及後臺提出的所有問題,節目後我們都將進一步梳理分析,確保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張亦軍最後表示,人民群眾的關心關注永遠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立足點和著力點,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將努力提供好更有質量更有溫度的法律服務。
記者 陳明慧